跳到主要內容
第1607期
2015-11-04
生活
焦點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10月18日舉辦論壇,邀請四位與談人(左起)金冠成、梁秀眉、阮玉蓮、蔡旻璋分享經驗。 圖/張方慈攝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10月18日舉辦論壇,邀請四位與談人(左起)金冠成、梁秀眉、阮玉蓮、蔡旻璋分享經驗。 圖/張方慈攝


【記者張方慈台北報導】早在八仙塵爆引發醫護人力荒的三個月前,台大醫院急診部的聯合聲明「給院方的一封信」,已凸顯醫療人力不足的窘境。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10月18日舉辦「團結作為方法:工會如何改善醫護工作者勞動條件」論壇,探討組織工會對抗結構問題的必要性,並拉出工會、社運、參政的抗爭軸線,爭取對醫病都有利的醫療資源重分配。

醫療人力吃緊 惡劣環境影響病人安全

台大急診部聯合聲明指出,當月急診部護病比達到1:14,遠超過醫療評鑑規定的1:7。研究指出,護病比若超過1:6,護理人員每多照顧一名病患,病人死亡率增加7%。

衛生福利部立台北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金冠成表示,當時台大急診部等待病床的人數超過120人,暫時安置病人的病床從急診部一路排到走廊、大廳。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醫生只能「挑重點看」,還發生護士在剛交班量血壓時才發現病人早已沒有心跳的狀況。

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前理事長梁秀眉表示,人力嚴重不足不但使醫護人員勞動環境惡劣,更影響到醫療品質。她舉例,在過去護病比1:7的狀況下,護理師可以幫病人洗澡、照顧病人睡覺;現在護病比高達1:14,如果病人睡不著,護士只能直接餵安眠藥。

抗爭未解決問題 金冠成:應組工會讓運動持續

金冠成當時任職於台大雲林分院急診醫學部,對急診壅塞問題感同身受,便代為擬定聲明,提出「制定全院病人壅塞緊急應變制度」、「公開透明的住院收床制度」、「保障醫護病權益」三項訴求。聲明發表後吸引大批媒體的關注,輿論壓力迫使院方做出回應。院方對外表示人力符合評鑑標準,對內則徵求其他病房護理師支援急診部。金冠成表示,事發七個月至今,等待病床人數仍在80至100人徘迴,數字微幅下降只是因為高峰期已過,壅塞問題仍存在。

金冠成發現,急診壅塞的根本原因是整體醫療人力不足,如果只有急診部發聲,難以撼動整個醫院,還可能造成內部對立。金冠成舉例,當初聲明稿要求住院收床制度透明化,目的是要改正過去病房醫生「挑菜」的習慣,即「先收病症較輕的病患以減輕病房的負擔」。病房值班醫生需連續工作達32小時,假如晚上病人沒有狀況,醫生便可以稍微休息。因此,收床的總醫師會設法維護病房值班狀況,「他也只是在用他可以做的方式,去維護他的勞動環境。」

金冠成認為,人力不足、勞動環境惡劣是全體醫護共同的處境,護理人員必須團結向院方反應。如果醫院內有工會組織,可在情況趨緩、輿論平息時,持續向院方溝通,才不會讓問題停滯,等到問題加劇時再次抗爭,「問題沒辦法馬上解決,但至少每次要朝向我們想要的方向。」

從工會、社運到參政 爭取醫療資源重分配

面對結構性問題,各院醫護人員可透過自組工會團結內部;任職於不同機構的醫師、護理師也可以組成產業工會,跨院凝聚力量。個別醫院發生的勞資爭議,基護工會有機會介入協助。梁秀眉表示,只要有30位以上台大護理人員加入基護工會,工會就有談判權,要求與院方進行勞資會議,解決急診擁塞問題。

基護工會理事蔡旻璋表示,工會抗爭的軸心是醫護人力不足。最初發動抗爭是為了替護理師追討加班費,後期發現真正的問題出在醫院的管理結構。他以任職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例,醫院一年盈餘有新台幣60億元,卻遇缺不補以降低人事成本,護理人力評鑑等級逐年下降到C級;另方面並動用9億元的醫療基金興建台北國際醫旅暨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搶攻國際頂級醫療市場,「病人已經多到滿出來了,他(院方)卻要我們服務更多的有錢病人,排擠現有醫療資源。」

蔡旻璋在聯合醫院擔任勞資代表,透過勞資會議改善院內護理師情況,他也加入基護工會,透過社運抗爭向政府施壓,試圖改善全國護理人員的處境。他指出,今年6月八仙塵爆讓醫護人力不足的問題浮上檯面,基護工會曾在7月6日到行政院陳情,要求補足1800位護理人員。衛服部當時甚至估計需要3000位護理人力,但事後卻改口表示,已經跟各家醫院的護理部主任談過,人力短缺問題沒那麼嚴重。蔡旻璋表示,醫院聲稱人力充足,實際上卻利用假造的醫護評鑑、各種管理手段將現有人力逼到極限,來支撐搖搖欲墜的醫療體系,「醫護品質靠的是犧牲一個人,換取另外一個人好,這是不對的。」

梁秀眉表示表示,基護工會抗爭超過三年,抗議的就是資源分配不均。國家透過制定不公平的法規,合法化對護理人員的剝削。她指出,行政院衛生署於西元2012年公布的醫療機構設置標準,護床比標準為1:3到1:4。實際上,護理人員為三班輪班,再加上輪流休假,換算下來相當於一名白班護理人員必須照護超過12名病患,夜班則需照顧16名以上。

梁秀眉認為,分配問題涉及政治,要解決結構性問題除了對內組織工會、進行勞資協商,往外則必須改變政治結構,「從工運到社運、到政運,整個結構必須翻轉。」梁秀眉今年將參選士林大同區立委,希望透過選舉宣傳,希望讓民眾重視醫療結構性問題。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