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639期
2016-12-01

【記者吳旻蓁彰化報導】「教育部體育署105學年度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11月26、27日於明道大學盛大展開。台灣扯鈴在國際上有一定地位,但卻因升學制度、過度重視成績,導致在正規賽中有獨創性不足的問題。

扯鈴對小朋友吸引力強,加上政府推廣,因此在國小發展盛行。比賽裁判、扯鈴教練李坦闊也表示,在較常舉辦正規扯鈴比賽的台灣、日本及馬來西亞中,台灣選手都表現得可圈可點。

然而,本場賽事選手、參與過日本國際賽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陳一帆,以及台北市立大學呂佳玲皆提到,台灣扯鈴與國外的差異在於獨創性。呂佳玲分享,台灣選手看到別人很強,就會將對手的招式模仿起來,最後大家都做一樣的動作;反觀外國選手,則多自己創造招式。她認為台灣小朋友大多為了拿好成績以利升學,所以在比賽時會選擇安全、不會掉鈴的招式,且相對害怕發生失誤。

不同於其他選手的運動裝,台北市立大學呂佳玲的造型讓人耳目一新。圖/吳旻蓁攝 不同於其他選手的運動裝,台北市立大學呂佳玲的造型讓人耳目一新。圖/吳旻蓁攝


李坦闊則認為,台灣盛行比賽、重視成績,且選手在比賽中首要追求穩定,所以即便有獨創招式也需拿捏融入比賽是否合適。而大多數國中小的選手為了提升在比賽中的競爭力,會不斷追求鈴的數量,但反而也因為過度在意數量,導致減少或失去創造招式的機會。

台灣重成績、升學取向的教育模式也使得家長對於扯鈴,大多抱持著不支持的態度。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陳新羽表示練習扯鈴十年中,遇到最大的困難不是技巧,而是家長的不支持。因為扯鈴需要長時間練習,且就算國內外成績加總也不比其他運動多,讓家長認為扯鈴不能成為生涯發展。通常學生必須拿下好成績說服家長,才可能使他們同意。

熱愛扯鈴、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陳新羽,賽中專注的凝視著眼前的扯鈴。圖/吳旻蓁攝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陳新羽,賽中專注的凝視著眼前的扯鈴。圖/吳旻蓁攝


台灣目前僅有中教大、北市大等校能讓學生利用扯鈴獨招或申請入學,相較於國中小的扯鈴資源,大學則出現斷層。陳一帆認為,如果不是真的非常喜愛,很可能在高中就被其他社團吸引;陳新羽則表示,隨著年紀的上升,民俗運動的資源反而下降,加上課業繁重導致家長不支持,才會出現人才斷層。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