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駱芷萱綜合報導】7月30日,美國北密西根大學(Northern Michigan University, NMU)董事會以5: 3的票數通過議案,承認由「北美原住民學生協會(Native American Student Association, NASA)」提出的「原住民日(Indigenous Peoples’ Day)」。12日,北密西根大學在校園內首度舉辦官方的原住民日,其中的慶典將以擊鼓儀式與傳統舞蹈開幕,緊接著的是演講及討論會。結合線上線下,聚焦在讓原住民找回自身的身份認同以及教育一般民眾關於北美原住民的歷史文化。
北美原住民學生在校園內,驕傲地穿上
「安納西比族(Anishinaabe)」的傳統服裝以表對族群文化的熱愛與尊重。 圖/
北美原住民學生協會提供
原本每年10⽉第⼆個星期⼀的「哥倫布日(Columbus Day)」,是美洲部分國家為了紀念義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於西元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而設立的法定假日。然而,由於「發現新大陸」是以歐洲為中⼼的觀念,這使得哥倫布日的存在備受爭議。事實上北美大陸早已居住著原住民, 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也象徴著歐洲人對美洲殖民統治的開始。
即便北密西根大學承認了原住民日,該校校園內仍然存在著原住民受到歧視的現況。北密西根大學歷史系二年級學生格蕾絲.凱瑟琳(Grace Kathleen)說明,在白人至上的社會中,原住民被賦予各種種族刻板印象。「我曾經目睹原住民友人當面被叫野蠻人,身邊也有朋友認為原住民都是醉漢和爛員工。」他認為哥倫布日是白人為了壓迫其他族群而設立的日子,不應該被慶祝。
原住民日請來了哈伯斯普林斯市的原住民組織「小特拉弗斯灣的渥太華印第安人(Little Traverse Bay Bands of Odawa Indians)」主席弗蘭克.依塔瓦葛史克(Frank Ettawageshik)為主講者進行一場討論會。依塔瓦葛史克提到哥倫布除了剝削原住民土地、奴化原住民之外,更帶來了導致多人死亡的瘟疫(註1),「雖然把哥倫布日改成原住民日只是名稱上的改變,但對於我們原住民來說意義重大。」
註1:1616到1619年間,跨海而來的歐洲人將舊大陸上常見的黑死病、天花等致死傳染病帶上北美大陸。而北美原住民對於這些疾病毫無免疫力,導致大批原住民死在這場瘟疫上,死亡率高達75%到90%以上。很多身居內地的原住民甚至沒有接觸歐洲人,也受到連累。
鑽研北美原住民文學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梁一萍則提出不同想法。他舉例,台北為了紀念前總統蔣中正而取名的介壽路在1996年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以表對凱達格蘭族的尊重。這與哥倫布日改為原住民日一樣,只有名字上的改變並不會因此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他們抗爭的路還會很辛苦,社會不平等的結構不是三兩下就能改變的。」
北密西根大學舉辦首屆的原住民日,北美原住民學生協會舉起布條走在校園內,歡樂地慶祝難能可貴的日子。 圖/
北美原住民學生協會提供
北美原住民學生協會會長巴西.帕內克(Bazile Panek)亦在討論會中感謝會員們過去對於爭取這個節日的努力,也說明學校的認同並不是北美原住民學生協會行動的結束,而是一股讓他們繼續堅持的動力。他說:「原住民在過去飽受了慘痛的寄宿學校經驗(註2)、失去了自己的語言、經歷了無數個瘟疫,現在仍然堅強地存活下來,因此每一天都該慶祝原住民日。」
註2:1860年代開始,美國為了同化原住民而設立了原住民寄宿學校,試圖摧毀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價值和社區結構,使其完全融入西方主流社會。
北美原住民學生協會將會在未來與校方合作舉辦講座和討論會等系列活動來推廣渥太華文化與歷史。今年也因「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事件,引起美國全面一致對少數族群的高度重視。原住民日受到承認對北美原住民來說恰是取得關注的好時機,也是讓美國人民反思過去及探討未來如何對待原住民很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