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美大生遭控種族歧視 校方處分掀論戰
國際
第1771期
美大生遭控種族歧視 校方處分掀論戰
2022-11-16
【記者賴羿安綜合報導】美國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 UK )學生蘇菲雅・羅辛(Sophia Rosing)6日疑似因酒醉,反覆以種族歧視的侮辱字眼霸凌並肢體攻擊校內兩名黑人學生,進而面臨中斷學業的處境。9日校方發布聲明承諾不再讓該名學生重新申請入學,並永遠禁止他進入校園。 影片詳細紀錄蘇菲雅・羅辛以言語和肢體暴力攻擊校園內兩名黑人學生,對方冷靜的處理方式贏得許多讚賞。 圖/截自安潔・瓊斯(Angel Jones)Twitter6日凌晨,該暴力事件影片在社群迅速流傳,其中一名黑人受害者凱拉・史賓(Kylah Spring)決定以社群力量引起民眾關注。7日晚上的集會中,在眾人的鼓勵下,史賓帶著眼淚說:「這是美國學校不斷發生的議題。我的精神不會被你(羅辛)擊垮,你需要為你的行為負責。」 7日晚上,凱拉・史賓以動人的演講再次訴說他所遭遇到的傷害,並且感謝群眾給予的支持。 圖/截自學生媒體肯塔基核心Twitter面臨排山倒海的社群聲量,校方雖在事發幾小時內宣佈羅辛暫時禁止入校,並在事發三天後聲明羅辛不再是肯塔基大學學生,承諾會持續調查;然而貼文下方卻充滿質疑校方處理方式的留言,許多學生不滿於校方沒有做出退學的處分。肯塔基大學學生梅根・泰瑞爾(Megan Tyrrell)生氣地說:「即便擁有證據,羅辛遭到起訴的罪行卻跟種族歧視無關。校方也沒有為受害者史賓給予任何支持或補償。」 在反種族主義的集會中,凱拉・史賓與他的其他黑人女性親友共同呼籲「保護黑人女性」。 圖/截自凱拉・史賓Instagram長期關注種族議題、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廖元豪說:「在美國的文化下,若攻擊帶有種族歧視的動機,就會變得非常嚴重,在法律上也會重罰。」然而公立大學受到憲法直接約束,進行嚴重的懲處需要經過正當程序,因此廖元豪認為校方的處置是合理的。另一方面,美國的法律重視言論自由,雖然此一事件牽涉到種族歧視的字眼,但單純不雅的話語在刑法上卻無須承擔責任。「校規可以說歧視言論傷害其他學生並且作出處分,但到法律的層次未必構成犯罪。」廖元豪表示。肯塔基大學明確將種族歧視列入違反校規的行爲,反觀台灣的校規,卻鮮少針對種族的議題做規範。廖元豪認為,即便種族衝突未必如美國嚴重,法律的規範還是存在宣導作用,台灣也需要重視文化敏感度的教育。「其實很多原住民的學生在校園裡對於其他人的批評是非常受傷,你們覺得沒什麼的話對他們來說是很傷害的。」廖元豪說道。 肯塔基大學在粉專上更新校園針對種族歧視事件的後續處理,留言仍充滿學生的不滿。 圖/截自肯塔基大學Instagram羅辛接下來要面對因酒醉而擾亂秩序、襲擊警察的審判,也需要接受校方針對種族歧視而做出的調查。泰瑞爾說:「種族歧視在肯塔基校園內是非常普遍的,許多關於不同色種學生的故事因為史賓而浮出檯面,嘗試發聲。」學生盼望校方能更加重視族群平等,給予受害者應有的補償。
美高中舞會涉種族歧視 學生「跪地」嘲諷少數族裔
國際
第1754期
美高中舞會涉種族歧視 學生「跪地」嘲諷少數族裔
2021-10-20
【記者黃亭茹綜合報導】「​​當我得知這個事件,我為我的學校感到羞恥。」芝加哥馬里斯特天主教高中(Marist high school)學生麥克斯.加德雷薩.賽蒙(Max Jardeleza Sombong)說道。8日馬里斯特高中返校舞會中,數位白人學生們在DJ播放一首西班牙歌曲時,嬉鬧地在舞池中單膝跪地(註),以此動作嘲諷拉丁裔、非裔等社會中較為弱勢的族群。高三學生伊莉莎白.帕切科(Elizabeth pacheco)錄下影片發佈至Instagram,至今已累積35.1萬觀看次數,掀起美國社會對種族歧視的另一波討論。註:單膝跪地在美國社會的脈絡中,是一種反對種族主義的象徵性姿態,源自於2016年的美國國歌抗議活動。 伊莉莎白.帕切科上傳舞會中學生「跪地」的舉動到instagram,觀看次數達到35.1萬,被許多人轉發至各大社群媒體。 圖/截自伊莉莎白.帕切科Instagram為了表達對舞會事件的不滿,帕切科於12日發起和平抗議集會,多名馬里斯特高中生和學生家屬也到場聲援。賽蒙斬釘截鐵的說:「如果保持沈默,就如同做出那些行為的人一樣不應該。」他希望藉由抗議要求學校改善校內種族歧視風氣,使校園成為真正接納多元族群的友善空間。參與集會的西班牙裔學生​​薇薇安·聖地亞哥(Vivian Santiago)表示學校應對那些學生進行實質的懲罰,為他們不尊重的行為負責。舞會爭議後,校方發出道歉聲明,承認校園中種族歧視行為屢見不鮮,並承諾會展開一系列調查和做出改變。 12日的集會遊行中,馬里斯特高中的學生們舉著「停止種族歧視」的看板,表達不滿情緒。 圖/麥克斯.加德雷薩.賽蒙提供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劉曉鵬教授解釋,白人學生「跪地」行為之所以引發眾怒,主要是因為「單膝跪地」象徵著弱勢族群對於種族歧視行為的不滿。「跪地」最早由美國足球員科林·蘭德·卡佩尼克(Colin Rand Kaepernick)發起。在2016年的一場足球賽中,科林於唱國歌時單膝跪地,抗議社會中的種族歧視行為以及警察暴行。從此,「跪地」成為類似倡議活動的象徵。曾在芝加哥居住過5年的劉曉鵬指出,馬里斯特高中因地理位置靠近非裔族群較多的南芝加哥,種族問題引起的暴力行為在此區並不少見,故相較於此,學生們的「跪地」嘲諷較不嚴重。劉曉鵬認為,種族歧視行為必須被譴責,不過學生們有時因思慮不周而做出的行為可以被諒解。 在12日的集會遊行中,部分學生們舉著墨西哥國旗的旗幟,以象徵對於屬於拉丁文化一份子的驕傲。 圖/麥克斯.加德雷薩.賽蒙提供
美大生種族衝突影片瘋傳 再掀多元文化爭議
國際
第1753期
美大生種族衝突影片瘋傳 再掀多元文化爭議
2021-10-07
【記者王嘉瑜綜合報導】9月23日,一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SU)學生發生爭執的影片在Twitter上瘋傳。影片中,兩名白人學生身穿聲援川普的T恤,筆電上貼有「警察的命也是命(PoliceLivesMatter)」貼紙,在校內的多元文化中心讀書,此舉造成在場的有色人種(BIPOC,Black, Indigenous, and people of color)學生們不滿,學生薩拉.特科拉(Zarra Tekola)錄下影片,要求兩名白人學生離開。影片至今累計超過500萬次觀看,再次挑起美國社會的種族對立問題。 影片轉發者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學生發生這樣的離譜事件」下註,貼文在推特上累計超過500萬次觀看次數。 圖/截自「Libs of Tik Tok」推特「請懲罰拍攝影片的學生。否則會讓他們逃脫種族騷擾與霸凌的罪名。」Twitter上,網友們以種族歧視者、惡意騷擾者稱呼特科拉,認為他們要求白人學生離開多元文化中心,並不是在維護少數族群權益,而是在撕裂包容多元文化的共享空間。也有民眾認為,此次事件是美國社會種族平權運動的無限上綱。 學生身穿聲援川普T恤、貼有「警察的命也是命」貼紙為本次事件導火線,引發兩方支持者論戰。 圖/截自「Libs of Tik Tok」推特在場學生米麗亞姆.阿賴亞(Miriam Araya)在1日的記者會上還原事件現場。他描述,影片開始前他在一旁開讀書會,「那兩位白人學生似乎想用非言語的攻擊方式,將電腦上的#警察的命也是命貼紙朝向我,企圖引起我的注意。」阿賴亞解釋,他試圖向白人學生反映此舉並不妥當,不知道會演變成激烈衝突。為了聲援影片拍攝者,多元文化團結聯盟(Multicultural Solidarity Coalition)在網路上發起「#捍衛多元文化中心(DefendMSC)運動」,呼籲大眾重新了解事件原委。 多元文化團結聯盟通過臉書發布倡議內容,包含解釋「警察的命也是命」運動及捍衛校內多元文化中心空間。 圖/截自多元文化團結聯盟臉書9月24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發布聲明,說明上述事件為不同族群學生間的摩擦,並將與事件涉入者私下詳談。至今,校方未再公開說明此事件。阿賴亞認為,校方對於種族歧視事件態度消極。他舉例,此次爭議的發生地──多元文化中心,是經歷五年的倡議與連署才在本學期成立,但校方直至爭議發生前都未雇用行政人員進駐,空間疏於管理也是此次事件發生的主因之一。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校方發布官方聲明,指出事件起源於學生之間的不同意見,遭網友質疑校方避重就輕。 圖/截自亞歷桑那州立大學官方網站支持影片拍攝者的亞歷桑那州立大學社會主義學生組織(Students for Socialism ASU)主席丹尼爾.洛佩茲(Daniel Lopez)指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位處右翼(註)的社會環境。他說:「當你走在校園,很難不遇到散佈仇恨言論、偏激的右翼學生。」他表示,多元文化中心提供邊緣族群學生不受種族歧視威脅的空間,因而有存在的必要。註:右翼支持者在種族議題上多採取保守主義,排斥多元族群論述,甚至不相信種族歧視存在。亞歷桑那州立大學反種族歧視委員會主席利亞.薩拉特(Leah Sarat)認為,影片拍攝學生已在當下明確說明,白人學生的貼紙抵觸多元文化中心理念,白人學生如果願意進一步了解,或許此次事件就能以更好的方式解決。他也期望此爭議可以讓校方重新檢視政策缺失,真正改善大學校園裡的種族歧視問題。
亞裔生遭毆受辱 學生創組織倡種族平權
國際
第1741期
亞裔生遭毆受辱 學生創組織倡種族平權
2020-12-24
 【記者駱芷萱綜合報導】一盞盞手電筒打開,暗黑的環境瞬間明亮,「在一個沉溺於種族主義的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容得下像我這樣的人。」學生圍成一圈,聽亞裔學生侃侃而談。11日,一名亞裔學生在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圖書館外遭該校一群學生以歧視言詞辱罵並毆打致傷。為捍衛自身的校內安全,愛丁堡大學亞裔學生們成立學生組織「揭露種族主義(Racism Unmasked Edinburgh)」,團聚相同身份背景的人一齊打擊校園種族歧視。受害者被帶歧視的字眼侮辱,並遭到學生用玻璃瓶、告示牌、拳腳毆打,導致臉部及頭部嚴重創傷。13日,印度籍學生德魯提.查克拉瓦爾迪(Dhruti Chakravardhi)受印度農民起義啟發,將自己綁在圖書館外柱子上,表達亞裔學生在校園內無容身之處,並藉此象徵自己在校園內佔有一席之地。他說:「我們黑、亞、少數族群(Black, Asian, Minority Ethnic, BAME)學生在校園內其實沒有屬於我們的空間,我對此感到很厭倦。」 印裔學生德魯提.查克拉瓦爾迪(Dhruti Chakravardhi)將自己綁在圖書館外的柱子上,為象徵自己在校園內佔據空間。 圖/德里提·查克拉瓦爾迪提供學生組織成立後,一週內就在社群媒體上獲得約1500人關注,組織也於15日舉辦「團結聚會」,召集民眾一同為遭受種族主義的學生發聲。發起「團結聚會」的華裔留學生陶嬋得知毆打事件後非常震驚,他看到新聞留言下許多白人為此感到歉疚,「但這不會改變任何事情,我當下覺得我必須主動做些什麼。」參與者除了學生,也有白人、非亞裔的民眾,組織創辦人之一胡菲婭驚嘆:「甚至有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來!」支持者珍.克雷斯維爾(Jen Cresswell)雖為身障白人,仍帶領社區民眾參與「團結聚會」,以有限的能力協助組織改善種族歧視,「因為每個人都有感到安全的權利。」 愛丁堡大學亞裔學生認為在校園內自身安全受威脅,在圖書館外進行抗議,希望引起校方及學生關注。 圖/德里提·查克拉瓦爾迪提供隨著歐洲國家疫情持續發展,亞裔學生受到的歧視也變本加厲。陶嬋描述自己在英國政府實施口罩規定前,她因害怕被認出是亞洲人而盡量用圍巾遮住臉部。他表示,社會對於有色人種的歧視在殖民時期就已根深蒂固,「疫情更是讓亞洲人成為受歧視的眾矢之的,而不同亞洲人遭受的歧視也有所不同。」像是在蘇格蘭土生土長的胡菲婭,認為自己除長相外,跟蘇格蘭朋友並無不同,卻因一副亞洲人的臉孔經歷無數嘲諷。他分享,小時候朋友會刻意將眼睛瞇起來嘲笑他的外貌。長大以後,「華人本來就很聰明」的刻板印象也使他的成就被歸為理所當然。胡菲婭雖與蘇格蘭人擁有相同文化背景,仍遭受種族歧視,他的身份也被亞裔留學生認為「太白」,使他感嘆道:「我在哪裡都不被完全接受!」由於校園種族歧視非首次發生,學生組織希望校方多安裝監視器、聘請更多警衛並與警方、地方議會合作,確保學生安危。查克拉瓦爾迪則認為,校方首先應承認校內種族問題的存在,並積極推廣反種族主義,同時對校內種族歧視展現「零容忍」的態度。組織成員、留學生瑞秋.伯曼(Rachel Berman)身為美裔白人,他對學校如何處理該歧視事件的方式極為不滿。他表示,校方不但沒有及時公佈暴力事件的消息,甚至移除抗議活動海報,「我覺得比校園暴力更恐怖的是校方與社會普遍對這件事的漠不關心。」 「團結聚會」呼籲學生將手機手電筒打開,由共同背景的學生凝聚力量,為爭取平權發聲。 圖/胡菲婭提供學生組織透露,他們將不時舉辦會議,商討未來規畫。陶嬋表示,比起在短時間內引起轟動,隔天就被大眾遺忘,他們更希望從小改變像是透過社群媒體積極宣傳做起。學生組織也期盼這次聚會提供亞洲人分享受歧視經歷的平台,並教育民眾亞裔在社會系統中的處境。「團結聚會」凝聚關心種族平權的民眾,聚會中他們打開手電筒,象徵為爭取平權的道路上指引方向。
猶他球員控校方信仰歧視 集體退賽表不滿
國際
第1740期
猶他球員控校方信仰歧視 集體退賽表不滿
2020-12-17
【記者吳季柔綜合報導】猶他州立大學(Utah State University, USU)橄欖球隊拒絕參加12日本賽季的決賽(season finale),以1:5的戰績結束今年的賽事。球員以退賽抗議校長諾埃爾・科克特(Noelle Cockett)對非裔代理教練弗蘭克・梅勒(Frank Maile)的摩門信仰與文化背景的歧視言論。《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Entertainment Sports Programming Network, ESPN)》指出,猶他州立大學與山西聯盟(Mountain West Conference)(註)仍在說服球隊出賽。註:山西聯盟是美國西部的大學體育競技聯盟,屬於美國大學美式足球的最高級別。 猶他州立大學橄欖球隊以退賽抗議校長諾埃爾・科克特對非裔代理教練弗蘭克・梅勒的摩門信仰與文化背景的歧視言論。 圖/截自猶他州立大學橄欖球隊官方推特球隊於《體育館(Stadium)》平台發布退賽聲明,猶他州立大學橄欖球領導委員會8日舉行線上會議,決定未來猶他州立大學橄欖球隊的教練人選。與會成員包括校長科克特和運動總監約翰・哈特威爾(John Hartwell)與球隊成員。球員們於會議中提出對於代理教練梅勒的支持,然而校方卻以梅勒的摩門信仰與文化背景為由,認定其不適任。球員們於會談結束後發起投票,超過四分之三的球員都認為校方的宗教歧視不容忽視,隨後決議退賽表達不滿。球隊於聲明中指出,球員、教練和美國大學管理部門之間長期存在不平等和偏見。球場上的宗教歧視已非首例。西元2019年12月就曾發生類似事件,球隊首席設備經理對一位非裔美籍隊員說出種族侮辱的言論,然而調查結束後,該名職員仍繼續受聘。對於球員的指控,校長表示願意與學生平等對談,也已聘請外部調查機構調查此一事件。球隊說明,「我們指出持續存在的不平等問題,希望為洛根(Logan)社區和猶他州立大學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校友布雷登・吉布斯(Braden Gibbs)過去擔任實習球隊分析師,與代理教練梅勒、球隊成員交情匪淺,也肯定梅勒是出色的教練。他曾詢問內部資訊,然球員與教練皆不願透露事件細節。因為校方與球隊並未公佈會議對話內容,他推測領導委員會認定梅勒的出身與信仰在招收優秀球員上缺乏優勢,「他們認為梅勒無法獲得猶他州最佳球員。」校方未公開球員退賽的內幕,使得球迷與校友議論紛紛,宗教與種族議題外,討論風向也朝向球隊投資方介入。校友顧小姐(化名)認為投資方對教練的特定喜好,使得校方與球員意見相左,「猶他人雖然表面不承認,但他們在做某些策略決定時,確實有對某些種族或背景的偏好。」學生尼古拉斯・韋爾奇(Nicholas Welch)在校工讀時與校長科克特有許多接觸機會,他認為校方與球隊並沒有公佈所有情況,「這樣的行為與過往科克特在其他場合的言談舉止並不符合。」他坦言,若調查結果證實校方確有宗教與種族歧視行為,科克特與哈特威爾應當請辭,「大學無法容忍這樣的行為。」猶他州的宗教以摩門信仰為大宗,根據2015年《猶他州立大學信仰多樣性經驗和態度縱向調查(Utah State University IDEALS)》,猶他州立大學學生70%是摩門教徒。韋爾奇是少數非摩門教徒的學生,他表示校方對於多元宗教與種族都相當包容,然而在宗教單一的環境下,他曾因非多數信仰的身份遭受其他學生的嘲笑、排擠,「在這樣的文化下要建立深厚的關係,往往需承受持續被要求皈依的壓力。」
歧視、暴力紛擾 哈佛生議校警存廢
國際
第1740期
歧視、暴力紛擾 哈佛生議校警存廢
2020-12-17
【記者林子頊綜合報導】為抗議校園警局長期存在種族及性別歧視,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HU)學生今年暑假開始抗議廢除哈佛校園警局。他們組成校園警察聯盟(The Harvard Alliance)上週末發布長達143頁有關歧視行為的報告書,於8日再次站上街頭抗議,呼籲學校廢除校內警察單位。 校園警察聯盟發布的抗議文宣品,呼籲學生一同抵抗校警歧視文化廢除校園警局。 圖/截自校園警察聯盟官網哈佛大學學生和校友不滿警察於5月謀殺黑人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而成立校園警察聯盟。聯盟於此次抗議中列出具體訴求,包括將校警預算縮減,期望能分配校警資源至社區管制。由於哈佛校園警局與波士頓、劍橋市的警署密切合作,學生發現警察機關間互相掩蓋歧視行為,因此聯盟期望終止校園警局與地方執法機構的私下違法合約。此外,聯盟要求解除大學警局的武裝,包含催淚瓦斯、橡皮子彈及警棍等暴力品,也要求大學警局接受詳細審查。由於校警起源於過去懲罰逃脫奴隸的巡邏部隊,而形成歧視黑人文化,直至今日美國南部仍有警察使用暴力鎮壓黑人的現象。哈佛學生媒體《緋紅色(The Harvard Crimson)》的調查報告亦指出,警察部門過去28年多次發生種族及性別歧視案件。除了歧視黑人學生以外,警局也時常對有色人種、原住民及貧窮無家者施暴。聯盟學生克萊爾・普賴爾(Claire Pryor)分享,校警霸凌現象層出不窮,他曾於上學途中目睹校警毆打無家可歸的黑人,而經調查後發現此警官過去有過兩次襲擊黑人的前科。 哈佛大學警察機關長期存有歧視文化,除了黑人學生,警局也時常對有色人種、原住民及貧窮無家者施暴。 圖/許祐湉提供然而考量校內安全,哈佛大學部分學生反對校方廢除校園警局。哈佛的校園警察受過正規訓練,提供學生多項服務,包含夜間校園巡邏及各項安全保護。哈佛大學學生許祐湉舉例說:「朋友曾經因醫療緊急狀況而病倒,校園警察即時協助破門進入學生家中,確認學生安危。」學生大衛・丁(David Ding)表示身邊朋友也曾分享校園警察存在的必要,他認為廢除校園警局除了考慮安全疑慮外,校警的工作權益也不可被忽視。校園警察問題源自於美國警政體系長期陳腐的文化,例如陽剛文化、裙帶關係等不平等現象,像是前哈佛警官喬治・皮爾斯(George F. Pierce)曾於西元2011年提起民事訴訟,控告校園警察單位因黑人身份拒絕他的升遷資格。美國警界的歧視文化連帶影響校園警局,至今卻未有廢除校園警察單位的先例。多數學校仍以維護學生安全為優先考量。為了真正落實校園安全,普賴爾說明:「我們需要廢除資本主義,建立一個平等的社會意識,進而打造友善文化的校園環境。」 校園警察聯盟於哈佛校內擺設抗議布條,期望學校能廢除校園警察局。 圖/截自校園警察聯盟官網
哥倫布日正名! 美大學首辦原民日籲反思歷史
國際
第1733期
哥倫布日正名! 美大學首辦原民日籲反思歷史
2020-10-22
【記者駱芷萱綜合報導】7月30日,美國北密西根大學(Northern Michigan University, NMU)董事會以5: 3的票數通過議案,承認由「北美原住民學生協會(Native American Student Association, NASA)」提出的「原住民日(Indigenous Peoples’ Day)」。12日,北密西根大學在校園內首度舉辦官方的原住民日,其中的慶典將以擊鼓儀式與傳統舞蹈開幕,緊接著的是演講及討論會。結合線上線下,聚焦在讓原住民找回自身的身份認同以及教育一般民眾關於北美原住民的歷史文化。 北美原住民學生在校園內,驕傲地穿上「安納西比族(Anishinaabe)」的傳統服裝以表對族群文化的熱愛與尊重。 圖/北美原住民學生協會提供原本每年10⽉第⼆個星期⼀的「哥倫布日(Columbus Day)」,是美洲部分國家為了紀念義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於西元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而設立的法定假日。然而,由於「發現新大陸」是以歐洲為中⼼的觀念,這使得哥倫布日的存在備受爭議。事實上北美大陸早已居住著原住民, 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也象徴著歐洲人對美洲殖民統治的開始。即便北密西根大學承認了原住民日,該校校園內仍然存在著原住民受到歧視的現況。北密西根大學歷史系二年級學生格蕾絲.凱瑟琳(Grace Kathleen)說明,在白人至上的社會中,原住民被賦予各種種族刻板印象。「我曾經目睹原住民友人當面被叫野蠻人,身邊也有朋友認為原住民都是醉漢和爛員工。」他認為哥倫布日是白人為了壓迫其他族群而設立的日子,不應該被慶祝。原住民日請來了哈伯斯普林斯市的原住民組織「小特拉弗斯灣的渥太華印第安人(Little Traverse Bay Bands of Odawa Indians)」主席弗蘭克.依塔瓦葛史克(Frank Ettawageshik)為主講者進行一場討論會。依塔瓦葛史克提到哥倫布除了剝削原住民土地、奴化原住民之外,更帶來了導致多人死亡的瘟疫(註1),「雖然把哥倫布日改成原住民日只是名稱上的改變,但對於我們原住民來說意義重大。」註1:1616到1619年間,跨海而來的歐洲人將舊大陸上常見的黑死病、天花等致死傳染病帶上北美大陸。而北美原住民對於這些疾病毫無免疫力,導致大批原住民死在這場瘟疫上,死亡率高達75%到90%以上。很多身居內地的原住民甚至沒有接觸歐洲人,也受到連累。鑽研北美原住民文學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梁一萍則提出不同想法。他舉例,台北為了紀念前總統蔣中正而取名的介壽路在1996年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以表對凱達格蘭族的尊重。這與哥倫布日改為原住民日一樣,只有名字上的改變並不會因此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他們抗爭的路還會很辛苦,社會不平等的結構不是三兩下就能改變的。」 北密西根大學舉辦首屆的原住民日,北美原住民學生協會舉起布條走在校園內,歡樂地慶祝難能可貴的日子。 圖/北美原住民學生協會提供北美原住民學生協會會長巴西.帕內克(Bazile Panek)亦在討論會中感謝會員們過去對於爭取這個節日的努力,也說明學校的認同並不是北美原住民學生協會行動的結束,而是一股讓他們繼續堅持的動力。他說:「原住民在過去飽受了慘痛的寄宿學校經驗(註2)、失去了自己的語言、經歷了無數個瘟疫,現在仍然堅強地存活下來,因此每一天都該慶祝原住民日。」註2:1860年代開始,美國為了同化原住民而設立了原住民寄宿學校,試圖摧毀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價值和社區結構,使其完全融入西方主流社會。北美原住民學生協會將會在未來與校方合作舉辦講座和討論會等系列活動來推廣渥太華文化與歷史。今年也因「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事件,引起美國全面一致對少數族群的高度重視。原住民日受到承認對北美原住民來說恰是取得關注的好時機,也是讓美國人民反思過去及探討未來如何對待原住民很重要的一步。
失靈的種族正義--佈倫納泰勒案判決引美大生抗議
國際
第1730期
失靈的種族正義--佈倫納泰勒案判決引美大生抗議
2020-10-01
【記者駱芷萱綜合報導】「說出她的名字!佈倫納・泰勒(Breonna Taylor)!」美國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 DU)及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Penn)學生示威者呼喊著口號。他們自9月24日起連續三天在路易斯維爾大學城市場街遊行抗議,對佈倫納殺害事件不公的陪審團判決,表達強烈不滿。 賓夕法尼亞大學反種族主義團體的學生堵住了市場街33號,對不公不義的法庭判決進行示威。 圖/賓夕法尼亞大學反種族主義團體提供26歲的佈倫納・泰勒今年3月13日被路易斯維爾警察局三名警官喬納森・馬丁利(Jonathan Mattingly)、布雷特・漢基森(Brett Hankison)和邁爾斯・科斯格羅夫(Myles Cosgrove)擊中八槍後死亡。9月23日,肯塔基州檢察部門公佈偵查結果表示,兩名涉事警察有正當開槍理由,不予起訴。漢基森則面臨三項危害他人安全罪的控告,其中並無任何一項起訴是有關佈倫納的謀殺。卓克索、賓夕法尼亞兩所大學的反種族主義團體(註)因此走上街頭,訴求改善種族歧視的社區氛圍。註:卓克索大學反種族主義團體(Drexel Community for Justice, DCJ),賓夕法尼亞大學反種族主義團體(Penn Community for Justice, PCJ)。PCJ成員、賓夕法尼亞教職員艾米莉亞・卡特(Amelia Carter)說明,不斷擴大的警察勢力試圖將西費城改造成一個「中產階級城市」,警察因而頻繁地對他們認為屬於較低社會階層的黑人平民展開種族暴力。在校園內舉辦這個活動,是為了呼應PCJ在前幾週同樣為受害黑人雅克佈・布萊克(Jacob Blake)所辦的示威。卡特強調,「白人至上」與種族暴力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白人警察殺害黑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這事情就會不斷惡性循環。」「這個判決我並不意外,畢竟這是一個以白人為主的體制。」就讀卓克索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的羅曼・納爾遜(Roman Nelson)解釋,現存的警察體制並不利於有色種族,更無法保護黑人女性。他因此上街抗議,履行社會責任,希望實現黑人平等及結束警察暴力。留美經濟系台籍學生陳昱朋也透露,因為疫情關係不會選擇參與示威活動,但仍然會在社群媒體上轉傳分享,「增加這件事情曝光率,讓更多人知道世界在發生這種事情。」 學生上街舉牌示威,希望廢除導致佈倫納.泰勒無辜被殺害的警察體制。 圖/賓夕法尼亞大學反種族主義團體提供26日於卓克索公園進行的公開演說中,一名講者克里斯丁・克洛斯(Christian Cross)說道,「我為泰勒的家人、為黑人、為黑人女性感到心碎,更為194天白白地等待感到憤怒!」她感嘆這是一個不重視黑人生命的世界。據《費城公共媒體機構(Wider Horizons for You and Yours, WHYY)》報導,當日傍晚大約300名示威者聚集在公園為泰勒默哀一分鐘,並在她的紀念碑上獻花。卡特表示,示威者在臨時通知內播空參與令她感到很欣慰,「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袖手旁觀的我們應遭受譴責。」並積極呼籲大眾成為關注黑人人權議題的一份子。 示威者們在卓克索公園進行演說,表達對「白人至上」的社會種族歧視的不滿。 圖/賓夕法尼亞大學反種族主義團體提供 
種族歧視事件頻傳 美雪大生抗議校方不作為
國際
第1715期
種族歧視事件頻傳 美雪大生抗議校方不作為
2019-11-27
【記者陳子瑜綜合報導】自13日起,美國紐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 SU)巴恩斯健康中心(Barnes Center)的牆面貼滿「#種族事件不再發生(#NOTAGAINSU)」便利貼,數十名學生­佔據健康中心通道,以徹夜靜坐、發表演說、遊行等方式,抗議校方對校內發生的種族主義事件毫無作為,任憑學生暴露在危險中。 美國紐約雪城大學近期發生一連串種族主義事件,學生不滿校方毫無作為,以「#種族事件不再發生」為號召,發起靜坐抗議。 圖/利基.瓊斯提供自6日首度發生種族主義事件至靜坐結束的21日期間,雪城大學發生至少14起事件,包含有色人種學生在宿舍外發現納粹黨徽塗鴉、針對非裔美洲人及亞洲人的貶抑言論等。儘管雪城大學公共安全處(Department of Public Safety, DPS)表示已與州警察合作調查案件,雪城大學校長肯特.西弗勒(Kent Syverud)也在12日發布聲明回應,但皆未提出具體解決方式,學生因此發起靜坐抗議。參與靜坐的雪城大學學生泰勒.奈特(Taylor Knight)說:「我認為這是唯一真正能讓校園產生改變的方式。」 學生自13日起在巴恩斯健康中心進行約兩週的靜坐抗議。現場備有食物、水,許多人會徹夜靜坐。 圖/利基.瓊斯提供 參與學生手舉標語以示抗議。由於種族主義事件多針對亞裔、非裔人,參加本次抗議的學生也大多為黑人及亞洲學生。 圖/利基.瓊斯提供學生在抗議中提出19項訴求,諸如學校須配額100萬美金(約新台幣3051萬5543元)以設計多元文化課程、學生可依據共同興趣或特徵選擇室友等,並發起罷免校長請願書,截至25日,已有近1900份連署。他們也在推特(Twitter)上大量建立「#NOTAGAINSU」標籤以傳播此議題。根據《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 News Net, CNN)》報導,雪城大學2萬2000名學生中,有一半以上是白人,黑人及亞裔學生則分別佔6%。參與抗議的印度學生阿尼什.高希(Anish Ghosh)說:「我認為這是一些學生在開玩笑,但他們不了解這種行為會傷害人。」響應抗議的白人學生科恩.拜爾(Cole Beyer)也分享他被種族歧視的經驗,他曾短暫在沙烏地阿拉伯求學,卻不僅一次被禁止針對特定主題發言,只因他是西方人與基督徒。 20日,學生進而發行抗議遊行活動,不同種族的學生在校內喊口號,要求校方回應訴求。 圖/利基.瓊斯提供種族主義事件並非第一次在校內發生,根據《范思新聞(VICE NEWS)》報導,2018年在雪城大學工作九年的殘疾黑人女性安吉.梅加(Angie Mejia),曾被校內學生辱罵「墨西哥豬」,向校方控訴卻遲遲未得到回應。此外,近期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 UGA)、愛荷華州立大學(Iowa State University, ISU)、威斯康辛大學水清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Eau Claire, UWEC)等校也相繼發生種族主義事件。根據《內幕新聞(Insider News)》報導,21日清晨,西弗勒同意19項要求。然而,21日晚間,領導學生發表聲明,仍希望校長及校內部分人員辭職。雖靜坐運動暫時告終,關於抗議的後續行動仍有待關注。 抗議標語照片。學生在推特及IG上大量發文,以標籤方式轉傳標語照片,讓更多人關注此議題。 圖/LMSA@UPSTATE提供
康乃狄克爆言論歧視 掀校內抗議遊行
國際
第1711期
康乃狄克爆言論歧視 掀校內抗議遊行
2019-10-30
【記者王薇妮綜合報導】一段在社群網站上流傳的影片,讓兩名美國康乃狄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UConn)學生於10月21日被校園警察逮捕。康乃狄克大學學生加尼格・卡爾(Jarred Karal)和瑞安・穆卡(Ryan Mucaj)10月11日在學校宿舍外不斷高吼、譏笑著種族歧視性的侮辱言詞,整個過程被目擊的非裔美國籍學生錄下,並上傳至社群網站,引發軒然大波,更點燃一場校內抗議活動。 現場聚集者多為有色人種學生,除了嚴正表達訴求外,也各自上前分享自身經驗,相互鼓勵。 圖/珍・馬庫斯・薩米迪(Jean-Marcus Samedi)提供10月21日中午「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 NAACP)」康乃狄克大學分部與校內「非裔美國籍文化中心(African American Cultural Center, AACC)」等組織在校內最多人行經的道路上舉行集會遊行,他們發表聲明,強調校方與白人美國學生需正視種族歧視問題。學生手舉「我們反對種族歧視(We stand against racism)」等標語,並用大聲公高呼訴求。8月剛上任的康乃狄克大學校長托馬斯・卡蘇萊阿斯(Thomas C. Katsouleas)也在遊行活動尾聲來到現場,表示與學生站在同一陣線,同時譴責兩名學生的不當言行。 黑人學生手拿標語,神情嚴肅地站在集會現場,對白人學生的種族歧視性言辭表達憤怒與不滿。 圖/珍・馬庫斯・薩米迪(Jean-Marcus Samedi)提供據《共和美國(Republican-American)》報導,美國教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D)的統計資料顯示康乃狄克大學有60%學生為白人,6%學生為非裔美國人。參與遊行的康乃狄克大學學生克里斯蒂娜・薇斯諾夫斯基(Christina Wesnofske)表示,校內以白種學生為多數,但遊行參與者幾乎都是有色人種學生,「種族不平等的威脅應該是我們所有人都該警惕的事,這讓我對身為白人學生感到蒙羞,同時也顯示白人學生對此議題漠不關心的程度之高。」校園內種族歧視問題存在已久,類似事件也層出不窮,卻遲遲未被有效地解決。康乃狄克大學學生塔林・聖地亞哥(Taylin Santiago)表示,雖然才剛入學不久,但已經歷過類似狀況,「種族歧視有很多種形式,從微冒犯(註)到隨意觸碰我的頭髮,抑或公然的種族歧視言論都有。」在8月更換校長後,學生們燃起一線希望,期盼此議題能被校方正視。薇斯諾夫斯基提到,校長卡蘇萊阿斯在集會當天除了承諾會與非裔美國籍文化中心進行會談外,並沒有其他表示,「當我們問及校方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時,他卻避而不談,只說他已經站在這裡聽了,這讓大家非常失望!」註:微冒犯(microaggression)也譯作微侵略,意指並非正式的歧視,而是以言語或肢體等方式,貶低、輕視或排擠特定人種、弱勢族群等。 校內各有色人種相關組織共同發起活動,在校園廣場以大聲公高呼訴求,要求校方對此議題採取行動。 圖/珍・馬庫斯・薩米迪(Jean-Marcus Samedi)提供校方對於校內種族歧視問題至今仍未提出具體規畫與實質行動,各學生組織也持續為自身權益與校方對話或抗爭。然而,就讀國立台灣大學、康乃狄克大學交換生廖昕慈表示自己並沒有感受到種族歧視問題,「我覺得學校其實滿強調尊重和包容的。」他也認為校方對此議題十分重視,「我們入學前就必須先完成與多元種族相關的線上課程,包含一系列影片與情境問題等。」另一方面,康乃狄克大學學生布倫丹.聖・布朗(Brendan St. Brown)則認為這並不是什麼新議題,「大家早已為此發聲許久,這是個社會性的問題,因此我不知道學校能怎麼做,這應該由父母從小的教育做起。」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