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謙謙台北報導】「今天要介紹我以前在台北火車站,如何吃啊、睡啊的生活!」賈西亞熱情的吆喝著。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以下稱芒草心)2日在台北車站舉辦「北車迷城生存指南—賈西亞」街遊活動,由曾經的無家者賈西亞導覽,帶領參與活動的民眾走訪他漂泊過的足跡,一探不同人生經歷。
台北車站對於一般人而言,或許只是交通樞紐,對無家者而言,卻是生活的地方。 圖/李謙謙攝
街遊出自芒草心的無家者自立方案(註),團隊培訓曾有流浪經驗的無家者帶領參與者遊歷街頭,並介紹自己的生命故事,而芒草心稱參與此段生命旅程的民眾為「遊客」。街遊除了為無家、貧困者提供工作外,更可以讓外界理解他們的生活樣貌,芒草心街遊專案執行廖冠樺希望藉此翻轉社會對無家者、貧困者的負面印象,「遊客在街遊裡不只是關注無家者群體,而是更關注這個社會為什麼有無家者。」
註:無家者自立方案希望培力無家者及貧困者,除了足以自立之外,更能進一步為自己發聲。
遊客專心聆聽芒草心街遊導覽員賈西亞講述當時的流浪日誌,實地走訪更貼近無家者生活。 圖/李謙謙攝
曾經是水手的賈西亞某次出港時,不幸感染日本腦膜炎,使右手右腳無法施力,不能負荷船上粗活,只好轉行,但求職過程又因身體狀況頻頻受挫,才輾轉流浪到台北謀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生Rina(化名)表示,身邊的人大部分都是小康家庭,讓他曾對無家者抱持「沒有家是他們活該」等負面迷思,但在街遊活動後他體認人生無常,誰都有可能面臨身不由己的情況。
芒草心街遊導覽員賈西亞身上掛著「大抄」,因為腦膜炎使得記憶力受損,所以將導覽內容掛在身上,讓活動進行更為順暢。 圖/李謙謙攝
街遊導覽路線從台北車站的後站到前站,遊客穿梭在商圈內,聆聽賈西亞分享20年前的流浪蹤跡,例如:鋪一個紙板就睡在停車場、緊緊握住寫著工作機會號碼的紙條尋找公共電話、販賣大誌雜誌,四處尋覓銷量最好的地點。儘管日子辛勞,賈西亞仍俏皮地透露,「無家者也和一般人一樣,喜歡看電影、唱歌。」偶爾和販賣雜誌認識的朋友相約在網咖看電影、唱投幣式的卡拉OK,就是他的休閒娛樂。Rina參與街遊後分享道,「原來無家者跟我們一樣,不是被區隔開來的。」
黃色突起的人行道為當時無家者會選擇歇息的地方,通常會在晚上9時後休息,早上6時左右就必須離開。 圖/李謙謙攝
廖冠樺表示街遊的導覽路線都是和賈西亞實地勘察好幾次,反覆研討而成。他說明,無家者至少培訓十個月才能成為導覽員,團隊從協助無家者整理人生經歷到實地執行導覽,付出大量的時間、心力,就是希望導覽路線能滿足大眾對無家者生活型態的好奇。
「我原本很自卑」,賈西亞坦言以前流浪時,互動的人數寥寥無幾,「現在我有了這個勇氣去面對大家,我可以暢所欲言,跳出侷限的框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學生曾宣儒表示,對貧窮和社會救助議題有興趣的自己,在街遊後對無家者的認識變得立體。
徒步導覽的過程中,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工作人員不時替芒草心街遊導覽員賈西亞捶捶手臂、提醒他有哪些內容遺漏等,細心地陪伴在旁。 圖/李謙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