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691期
2018-12-06

【記者葉伸怡彰化報導】「107學年度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1日在明道大學開賽,首日登場的項目有醒獅、台客獅、文陣及舞龍四項。各項目國中小參賽人數遠多於大專院校學生,除升學壓力外,許多人將民俗體育連結至陣頭文化的負面印象,導致投入傳承的人減少,選手盼能扭轉推廣及實行上出現年齡斷層的狀況。

民俗體育發展中心主任蔡宗信表示,多年來民俗體育發展一直存在年齡斷層狀況,他認為學生升學壓力及各級學校推廣意願低落是主因。蔡宗信提到,民俗體育在國小和地方推廣反應熱烈,但到國高中,學生開始有升學壓力,多半學校及家長認為練習時間長,會佔據學生讀書時間,因此不鼓勵學生繼續練習,導致到大專仍傳承民俗技藝的學生相當少。蔡宗信也談及,民俗體育相較於亞奧運項目較為冷門,多數學校將資源挹注在熱門項目上,少有意願成立民俗體育代表隊。

「有一種我們的努力都沒有被看見的感覺。」台北市立大學學生黃瑋志苦笑著說。從小練習舞獅至今已十年的黃瑋志表示,很多學校不願創辦民俗體育類型的社團或隊伍,再加上現今大眾多將舞獅與陣頭的負面成見連結,導致投入傳承的人越來越少。黃瑋志認為,要如何讓社會大眾看見、認識舞獅,並對舞獅改觀,是改善斷層的第一步。同樣來自北市大的詹裕傑也提到,社會大眾對舞獅存在的刻板印象深,即使少部分的人努力傳承,仍無法有效改善斷層。對此,蔡宗信認為,必須先讓大眾對舞獅改觀,但耗費時間長,若政府能有相關政策支持,會是一大助力。

台北市立大學以「枯木藏青」主題獲得總成績90.6分,得到此賽傳統南獅大專混合組特優獎項。 圖/葉伸怡攝


此次醒獅項目的傳統南獅大專混合組由北市大以「枯木藏青」主題奪下特優獎項,黃瑋志及詹裕傑一致表示,團隊合作是舞獅的關鍵,獅頭及獅尾的舞獅選手如何配合,以及鼓樂與獅子的搭配都相當考驗默契。擔任獅尾的詹裕傑提到,獅頭和獅尾的差異在於,獅頭較注重表演的動作力道,獅尾則因動作需支撐獅頭選手重量,需有穩定的下盤力量。

台北市立大學先從獅子沉睡的姿態開賽,而後表現獅子睡醒活力滿滿的一面。 圖/葉伸怡攝


台北市立大學舞獅獅頭手一跳,舞獅上橋(長凳為橋),表現出獅子靈活的一面。 圖/葉伸怡攝


舞獅又分為醒獅、台灣獅、客家獅三種,醒獅又分成傳統南獅(單獅)、雙獅以及多獅,意指在場上同時有幾隻獅子演出。醒獅是兩廣地區的舞獅種類,特色在於較活潑俏皮,步伐亮麗變化多。台灣獅則是台灣本土舞獅,分為閉口獅及開口獅,相較於醒獅較為兇猛,常見於宗教廟會祭儀。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