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昱翔台北報導】厚重的礦物顏料覆在氧化的金屬箔上端,礦物的粗顆粒與箔的光澤交融為許多不規則的色塊、對稱地散布在畫布兩側,畫布中央則直豎著立體的昆蟲標本。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碩士班學生洪永欣舉辦《萬物的投影儀》個展,透過抽象、對稱的圖形,模擬用來測試觀眾心理狀態的「墨漬測驗」,並採用物質特性鮮明的媒材(如礦物顏料、箔等),期望觀眾能投射自身情感經驗於作品。該展自去年12月25日至本月12日,於一票人票畫空間展出。
洪永欣的每一幅作品都彷彿一項墨漬測驗,期望讓觀眾透過詮釋畫作發掘自身內在。 圖/王昱翔攝
「給受測者觀看圖片,反推受測者的生活背景或內心狀況,這個投射就像是一件藝術作品。」洪永欣說明,墨漬測驗是將墨淋在紙上,再對折紙張並攤開,讓觀者詮釋印壓出的對稱圖像,進而推敲其心理狀態的一項測驗,而《萬物的投影儀》便是由此發想。洪永欣形容,自己的每幅作品都像是一項墨漬測驗,希望讓觀眾從畫作中找到不同的詮釋角度,並從中發掘各自不同的內在,所以其作品多是繪製對稱、抽象的圖形。他認為,若圖像太過具體、明確,反而會限縮觀眾的解讀空間,因此他繪畫時並無參照特定實物繪製。
除了抽象圖形,洪永欣認為,作品中的礦物顏料或箔也可以作為觀眾投射情感的墨漬測驗。他說:「每個人都是一個微縮的世界,並帶著世界圍繞著他。」洪永欣解釋,每個人心中具有共通的「大宇宙」,意謂某些認知、符號是普世皆同的,如:什麼樣的石材是磁磚;而每個人可能由磁磚聯想到冰冷的醫院、或在浴室溫暖地洗澡,則是個人經驗差異的「小宇宙」。因此,他在作品中特別強調物質本身普世皆準的自然特性,藉此讓觀眾由自身情感的小宇宙,進而發掘物質的大宇宙。
洪永欣創作時,首先會在畫布黏上金屬箔,接著依照其金屬紋理往外黏貼、延伸,直到填滿畫布,再循著金屬氧化後的色調,進一步以筆刷推開粗顆粒、隨水分流動的礦物顏料。他解釋,由於作品以墨漬測驗為概念,故自己創作時是依照媒材的隨機性或無法人為操控的自然特性,如金屬箔的氧化或礦物顏料的流動,並藉此凸顯媒材的物質獨特性,希望觀眾同樣將媒材視為可解讀、投射情感的物質,而非僅是創作工具。
洪永欣的畫作以礦物顏料與金屬箔為媒材,期望於作品中呈現物質的自然變化。 圖/王昱翔攝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學生張羽岑說:「他畫的東西都不是平常人對美的觀點,有一種獨特、充滿文化感的視覺效果。」另外他認為,膠彩是種需要時間和經驗才能妥善運用的媒材,不過洪永欣的畫作中並沒有因為堆疊顏色,而導致色彩混濁,在光線折射下反而有類似寶石的光澤。觀展民眾、台藝大書藝系碩士班鄭筑軒則表示,洪永欣的畫作可能讓人聯想到潛意識或夢境,而且部分畫面的迴圈圖形能夠強烈地影響觀眾感受,觀眾可能在觀看時,發現某一幅作品正對應到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