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雪瀅台北報導】為了使感冒痊癒,通常民眾都會選擇趕緊去看醫生,且總會要求強效藥物以盡快減緩不適,並針對症狀消逝速度來判定醫生的醫術。「藥效強等同於有效」是大眾長久以來的認知,然其實藥效強是由於醫生針對同一症狀開出兩三種藥品,甚至添加類固醇所致。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劉欣甜表示,通常嚴重的感冒在吃了醫生所提供之「感冒藥」後會快速痊癒。但這時體內的病毒真的消失了嗎?台灣家庭醫學會專科醫師吳欣潔坦言,「感冒藥只是為了緩解我們的不適。」若是細看藥單,其中之藥物都只是針對感冒症狀,而非消滅侵入身體的病毒,因此自身仍然具有病毒的傳染力。
民眾一般感冒會自行在藥局購買普拿疼以減低免疫反應所帶來的不適。 圖/黃雪瀅攝
「大部分的感冒都是病毒造成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政大門診部主任吳逸帆解釋,除此之外,也跟每個人不同的免疫狀況或環境因素有關,因此並非接觸到病毒時都一定會發病。而多數感冒症狀,如流鼻涕、咳嗽等,其實皆為免疫系統在對抗病毒的自我防衛機制。
註:為了與支氣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做區分,臨床上通常將鼻、咽、喉稱為上呼吸道,明確診斷疾病的部位。因此普通感冒可稱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咽炎。
有些醫生為了讓病患的症狀得到緩解,一次針對同一症狀開多種藥品,吳逸帆透露,甚至「為了減少病人不舒服的症狀,通過類固醇的添加從源頭去降低免疫反應。」如此短短幾天便感受到病情舒緩,但吳欣潔也補充:「除非患者真的極度不舒服,否則不建議使用(類固醇)」。
吳逸帆提到,類固醇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荷爾蒙,能夠消除免疫發炎反應,亦即能緩解感冒時的不適症狀,但同時卻也減低身體免疫系統對入侵病毒產生的反應。「這樣反而可能會讓病程拖得比較久,甚至增加其他併發症發生的機會。」他強調,類固醇因為作用很廣,所以少數人在短期使用它後,可能需承擔水腫等輕微的副作用;長期使用,身體則會出現較嚴重的異常。
「感冒時醫生主要是針對症狀治療。」吳欣潔說明,民眾吃了藥效強的藥,雖然能讓症狀得到緩解,但卻需要由我們的腎臟吸收、代謝,久而久之對身體更是傷害。因此民眾感冒時,應適度休息,而非用強效的藥物使自己誤以為身體已經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