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798期
2024-11-08

【記者潘慧芳台中報導】2024台灣地板滾球運動邀請賽於10月26至27日在台中北區國民運動中心舉辦,邀請台灣各地的滾球運動員一同參與,參賽者分別來自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及輔仁大學,而大專生皆參加「聯誼賽」項目。

地板滾球分為紅藍兩隊,根據與白球(目標球)距離為主,越近的極為勝方。 圖/潘慧芳攝

地板滾球分為紅藍兩隊,根據與白球(目標球)距離為主,越近的極為勝方。 圖/潘慧芳攝

地板滾球運動員在國際正式賽事中以重度肢體障礙者為主要的參賽者,由體位分級師根據運動員的功能分為四個級別:BC1、BC2、BC3與BC4(註一)。本次比賽分為競技個人組(BC1、BC2、BC3與BC4男女子組)與本屆大專生所參與的聯誼賽(輪椅組個人賽、團體賽與軌道個人組)。軌道個人組需要與軌道助理員合作,球員需要指揮助理員行動,透過表達與默契讓球滾到相應的位置。

註一:BC1選手無法推動輪椅、無法自行改變坐姿、手部很難做動作;BC2選手,可用手或腳推動輪椅,可控制手或手指;BC3選手依賴輪椅,投擲需使用軌道及頭杖、嘴杖或手杖等輔具協助;BC4選手,非腦性麻痺或者腦傷。

地板滾球每組包含六個紅色球、六個藍色球和一個白色目標球。 圖/潘慧芳攝

地板滾球每組包含六個紅色球、六個藍色球和一個白色目標球。 圖/潘慧芳攝

雲科大選手陳姿攸患有腦性麻痺,原為競技個人組,但因為自身力量不足,在今年轉到軌道個人組。陳姿攸談到軌道組的難處是需要知道球的數據,球的軟硬度、高度都會影響球最後的落點。此外,陳姿攸所使用的輔具(註二)也是與眾不同,她使用「抓耙子」當作輔具,並表示原本老師建議他拿自拍棒,但因自拍棒太重了,所以想到抓耙子,因為平常也會拿抓耙子來撿地上東西。

註二:選手輔具為用來釋放球時使用,無長度、材質等限制。

來自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陳姿攸,右為軌道助理員暨教練蔡安侖。軌道助理員全程背對球場。 圖/潘慧芳攝

來自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陳姿攸,右為軌道助理員暨教練蔡安侖。軌道助理員全程背對球場。 圖/潘慧芳攝

輔仁大學選手董芷妤也是位腦性麻痺患者,接觸地板滾球五年,於今年七月轉軌道組,「主要是因為我沒辦法放手,無法流暢的將球丟出去,所以轉成軌道組。」而董芷妤也樂觀地說:「我覺得輸贏在現階段來說,不是那麼重要,可能比上一場比賽更好就可以了!」另外,因疾病影響無法在腦中建構出立體感,「我看到的都是一個點,沒辦法看到一個面」,這使他在場上沒辦法瞄準,讓球滾到最正確的位置。

來自輔仁大學的董芷妤比賽時手持手杖輔具,右為軌道運動助理員幫助移動軌道。 圖/潘慧芳攝

來自輔仁大學的董芷妤比賽時手持手杖輔具,右為軌道運動助理員幫助移動軌道。 圖/潘慧芳攝

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台中猛虎隊教練蔡安侖在談到選手們的訓練時說:「學員與一般人一樣,有課表、教練和治療師一起協助他們。」此外,因應每位球員不同的狀況與障礙程度,也是執教的困難之一。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總教練劉祥龍也提及在訓練球員的過程中,會循序漸進的指導,「用軌道時,眼睛要如何瞄準,如何與助理員溝通。」另外,劉祥龍也提到球員需要紀錄數據,因軌道固定,所以當球放在不同高度時,滾到球場上的遠近也是不一樣的,球員必須量化自己的數據表。

輔具之一:嘴杖,選手使用軌道,必須要能夠平放進2.5公尺乘以1公尺大小的格子中。 圖/潘慧芳攝

輔具之一:嘴杖,選手使用軌道,必須要能夠平放進2.5公尺乘以1公尺大小的格子中。 圖/潘慧芳攝

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秘書長林恬表示,目前聯盟正推動「地板滾球區域訓練推廣計畫」,因身障者出門運動可能會遇到許多阻礙,在運動時也需要人協助,而此計畫只要身障者願意出門參與運動,聯盟將提供所有幫助 ,並由專業教練團隊規劃個別化訓練計畫。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