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後,原歐盟國的學生學費比照國際生收取,學費從一年9000英鎊(約台幣37萬元)上漲三倍以上,因此歐盟國學生數量減少,加上本地學生就讀碩士班數量銳減,大學將學生目標轉向海外。就讀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學生黃光畯表示,英國在中國廣設留學展,特別招收中國學生,甚至有學生不用英文檢定、不用面試,只需要填一張表格即可入學。
由於全球物價上漲,英國學生以工作為目標,就讀研究所、博士班的學生銳減,學校更加仰賴國際生入學。 圖/取自iStock
就讀諾桑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的Ali(化名)說道:「雖然在我的學校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但我的確耳聞有學校收取不符資格的學生以填補財務問題。」他認為,保持高的教育標準對於保護學位品質以及反映學生真實表現至關重要。黃光畯表示,由於東西方教育文化差異,中國學生普遍不喜歡參與課堂討論,甚至會在課堂上使用人工智慧工具代替思考,電子信箱也會出現為中國學生提供的作業代寫服務,「大學時間太短,短到很多人根本無法適應這樣的文化衝擊。」黃光畯說。
黃光畯表示,大學經費縮減更導致學校出現學校師資不足的情況,使得學生無法修習課程。 圖/取自iStock
一名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學者K(化名)認為,學生結構改變是事實,相較以往多元的學生組成,現今課堂多為中國學生,甚至出現教授須改變授課方式以配合學生的情況。但K表示,新大學(New universities,註一)與羅素集團(The Russell Group,註二)大學出現的教育問題有所不同,他舉愛丁堡大學為例,中國學生有著高水準英文表現,卻對自己的科系缺乏興趣,導致學業表現不佳。K也補充,由於高額學費僅少數富有中國家庭可以負擔,使得來到英國讀書的國際學生都變成中國人,也會造成富者越富的情況,「學校應負起社會責任,例如提供獎學金給真正對學業具興趣的學生,平衡現階段教育環境狀況。」他說道。
註一:新大學指在1992年、因為約翰.梅傑(John Major)政府所頒布的《1992年持續進修及高等教育法》而獲授予大學地位的學院。
註二:羅素集團由二十四間英國的研究型大學組成,包含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頂尖研究型大學。
西方教育環境鼓勵學生多加互動思考,與東方教育環境有所差異,使得學生適應不良,或過度仰賴人工智慧工具。 圖/取自iStock
Ali表示,若學校將獲益看得比教育品質更重,就會導致教育環境變差,也會讓學生質疑學歷價值。近年英國大學學生組成產生巨大改變,影響教育環境,校方應仔細省思以中國學生填補學生與財政缺口的做法背後的隱患,避免將雞蛋放在同個籃子,造成本地學生或他國國際生出走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