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英國大學放寬國際生門檻 高等教育品質面臨挑戰
國際
第1803期
英國大學放寬國際生門檻 高等教育品質面臨挑戰
焦點
2024-12-13
【記者張博媛報導】近年來英國大學學生結構改變,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報導,大學以高額學費收取能力低於水平的國際生,藉此填補學生數量以及近期大學頻傳的財務缺口。此舉導致教育環境水準下降,甚至使得學生懷疑自身文憑的價值。 英國脫歐後,原歐盟國的學生學費比照國際生收取,學費從一年9000英鎊(約台幣37萬元)上漲三倍以上,因此歐盟國學生數量減少,加上本地學生就讀碩士班數量銳減,大學將學生目標轉向海外。就讀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學生黃光畯表示,英國在中國廣設留學展,特別招收中國學生,甚至有學生不用英文檢定、不用面試,只需要填一張表格即可入學。 就讀諾桑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的Ali(化名)說道:「雖然在我的學校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但我的確耳聞有學校收取不符資格的學生以填補財務問題。」他認為,保持高的教育標準對於保護學位品質以及反映學生真實表現至關重要。黃光畯表示,由於東西方教育文化差異,中國學生普遍不喜歡參與課堂討論,甚至會在課堂上使用人工智慧工具代替思考,電子信箱也會出現為中國學生提供的作業代寫服務,「大學時間太短,短到很多人根本無法適應這樣的文化衝擊。」黃光畯說。 一名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學者K(化名)認為,學生結構改變是事實,相較以往多元的學生組成,現今課堂多為中國學生,甚至出現教授須改變授課方式以配合學生的情況。但K表示,新大學(New universities,註一)與羅素集團(The Russell Group,註二)大學出現的教育問題有所不同,他舉愛丁堡大學為例,中國學生有著高水準英文表現,卻對自己的科系缺乏興趣,導致學業表現不佳。K也補充,由於高額學費僅少數富有中國家庭可以負擔,使得來到英國讀書的國際學生都變成中國人,也會造成富者越富的情況,「學校應負起社會責任,例如提供獎學金給真正對學業具興趣的學生,平衡現階段教育環境狀況。」他說道。 註一:新大學指在1992年、因為約翰.梅傑(John Major)政府所頒布的《1992年持續進修及高等教育法》而獲授予大學地位的學院。 註二:羅素集團由二十四間英國的研究型大學組成,包含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頂尖研究型大學。 Ali表示,若學校將獲益看得比教育品質更重,就會導致教育環境變差,也會讓學生質疑學歷價值。近年英國大學學生組成產生巨大改變,影響教育環境,校方應仔細省思以中國學生填補學生與財政缺口的做法背後的隱患,避免將雞蛋放在同個籃子,造成本地學生或他國國際生出走的情形。
跨性別研究出版惹議 英學界言論自由弊病浮現
國際
第1782期
跨性別研究出版惹議 英學界言論自由弊病浮現
焦點
2023-10-18
【記者陳婕柔綜合報導】英國愛丁堡大學和學院聯盟(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 of Edinburgh)寫信號召約2000名員工及研究生,於11日在校內發起性別書籍抗議活動,試圖阻止學校舉辦《性與性別:當代讀本》(Sex and Gender: A Contemporary Reader)新書發表會。聯盟認為書籍内容扭曲跨性別者,引來學界人士和言論自由組織強烈反彈。  愛丁堡大學和學院聯盟在性別書籍抗議活動後,認為副校長梅西森未盡監督職責,並於校內呼籲副校長辭職。 圖/程立帆提供《性與性別:當代讀本》聚集英國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從社會、文化與心理等層面描述當代性別與性議題。愛丁堡大學和學院聯盟不滿書籍關於跨性別的內容曲解跨性別族群,有失平等性,所以極力反對此書發表。長期關注英國大學言論自由的言論自由聯盟(The Free Speech Union)博士揚.麥克瓦里什(Jan Macvarish)對此感到失望,直言:「我們無可否認的是,壓制多元性別議題的書籍與研究,已成學界常態。」他補充,英國也限制性別議題書籍的出版,「許多相關議題書籍沒有大型出版商願意出版,只好轉向小型出版商販售。」 麗貝卡.林認為國家在書籍與言論上是相對開放的,但大學還是要盡到教育和保護師生言論自由的責任。 圖/陳婕柔攝英國布萊頓大學(University of Brighton)學生麗貝卡.林(Rebecca Lin)認為,英國學界在性別議題上看似言論自由度很高,但實則不然,過多的發言平台反而讓跨性別人士更容易被攻擊。麥克瓦里什也解釋,許多想為跨性別族群發聲的人,害怕被貼上「偏執狂」等標籤,而選擇沉默,甚至退出學界。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UCLan)交換生劉景沄描述英國的求學經歷時指出,課堂上雖然學生間對待跨性別同學比在台灣友善,私底下還是不把跨性別同學當做群體的一份子。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oM )台生秦彤觀察,英國社會的大家彼此禮貌相待,即便有不同的聲音,也會避開討論,「大家已形成一種默契,不去碰觸敏感話題。」英國於五月通過《2023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案》(Higher Education Freedom of Speech Bill),增設投訴平台,提供師生管道捍衛發表成果的權利。致力推動法案的麥克瓦里什感慨地説:「我們努力推動這個法案,期望未來學界能不被社會價值觀影響,自由探討各自的思想。」 麥克瓦里什表示,希望通過法案能促進學界的學術言論自由,並保護師生在開放的環境下,無畏討論的權利。 圖/程立帆提供
斯特靈大學轉為蔬食校園 投票結果引熱議
國際
第1773期
斯特靈大學轉為蔬食校園 投票結果引熱議
2022-11-30
【記者賴羿安綜合報導】​​英國斯特靈大學學生會 (University of Stirling Students’ Union)於11月10日通過投票,計劃至2025年後,校園內部份商家將全面禁止販售肉類和奶製品,成為英國第一個推行蔬食主義的學生會組織。該提案由參與「大學蔬食校園」(Plant-Based Universities, PBU)(註)活動的斯特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 UOS)學生提出,希望與學生會合作將學校轉為蔬食飲食體系。提案規劃實施的商家於2023及2024學年提供至少一半的蔬食產品,並於2025年全面販售無肉飲食。相關研究顯示無肉飲食降低動物與環境的迫害,甚至減少2/3的溫室氣體排放。註:大學蔬食校園(Plant-Based Universities, PBU)是一系列在大學的蔬食推廣運動,受到蔬食倡議團體「反對動物」(Animal Rebellion)支持。他們與各大學的學生、學生會合作,提倡蔬食飲食的重要性,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 KCL)和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等學校皆有響應此運動。 大學蔬食校園在Instagram上慶祝斯特靈大學學生會成功的投票結果,校園將更加蔬食友善。 圖/截自大學蔬食校園Instagram全校學生共有127位學生參與投票,因同意票比例達55.4%而通過提案。然而,校內卻出現少數反對聲音。11月28日,其中一名提案的學生伊莫金・羅伯遜(Imogen Robertson)遭遇跟蹤,並發現家門口貼著匿名紙條寫著:「親愛的蔬食主義者,請停止強迫大學接受蔬食主義。我不會強迫你吃 30 英鎊(約新台幣1108元)的麥當勞大餐和手捲。你不會因為我強迫你吃全肉餐而感激,所以不要強迫我們吃無肉餐。」另一名斯特靈大學學生亞倫・考菲爾德(Aaron Caulfield)則控訴遭受激進學生的言語謾罵,現已通報學生會展開調查。 伊莫金・羅伯遜在家門口發現跟蹤者的匿名紙條中,寫著對於蔬食校園投票結果的不滿。 圖/伊莫金・羅伯遜提供由於投票開放所有學生參與,因此羅伯遜表示,轉變為蔬食校園的決策立基於投票結果,禁止店家販售肉類和奶製品不具爭議性。「在客觀的道德標準下,包含對動物施打抗生素、畜牧業造成的環境損害等,都違反動物與氣候正義,因此停止葷食是必要的。」羅伯遜堅定地說道。雖然校園內並非全部商店皆強制實施,但13家商店中,由學生會負責的三家店家將全面販售蔬食產品。學生會表示,因為牽涉到商業影響,需擬定進一步計畫,但他們有信心能夠執行這項政策。 學生舉起布條,期望以蔬食飲食落實在大學校園的行動來消除氣候危機。 圖/截自斯特靈素食主義與動物權利(Vegan & Rights for Animals Society Stirling)Instagram「雖然我仍希望可以有肉類的選擇,但我不覺得選擇植物肉有什麼不好,畢竟可以幫助環境。」斯特靈大學學生茱莉亞・詹姆士(Julia James)說道。校內目前只有少數激進人士表達他們的反對,考菲爾德因此希望透過積極的接觸與對話,讓學生理解蔬食的選擇,並非以怨恨相報。未來他們將持續推廣蔬食,讓學生了解飲食選擇的影響,並透過學習不同烹飪手法,打造美味、便宜又營養的蔬食餐點。
英國生活成本飆升 學生盼完善救濟緩解困境
國際
第1772期
英國生活成本飆升 學生盼完善救濟緩解困境
2022-11-23
【記者賴羿安綜合報導】英國通貨膨脹率創41年來新高,根據全國學生聯盟(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 NUS)16日公布的調查,4500名學生中有42%繳完房租和其他帳單後,只剩不到100英鎊(約新臺幣3750元)的生活費。此外,近50%的學生被迫減少必需品支出,每十名中更有一名學生必須仰賴食物銀行(註一)充飢。 註一:食物銀行將過剩的食物聚集、儲存並分發給需要的個人或團體、社區中。  全國學生聯盟(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 NUS)在官網上發起連署活動,呼籲政府關注學生的生活成本危機。 圖/截自全國學生聯盟官網為了對抗通膨,全國學生聯盟發起請願活動,目前已有一萬5938名學生聯署,希望校方與政府提供系統性補助(註二)。他們在Instagram的貼文寫著來自不同學校的匿名留言——「我需要在週末與夜晚工作才能負擔我的生活。這充滿了壓力,因為我還需確保學業表現有一定水準。」來自利茲貝克特大學(Leeds Beckett University, LBU)的學生寫道,其他類似的言論也透露出學生已疲於面對學業和生活費帶來的雙向壓力。註二:全國學生聯盟呼籲內容包含調整學生貸款門檻、調整學生房租上限,以及讓全職學生也有享有通用信用(Universal Credit)保障,意即英國政府針對生活成本上漲所給予的補助,每月會支付一到兩次。 紐卡爾大學學生會(Newcastle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 NUSU)在新設置的學生食品儲藏室(Student Pantry)提供食物與衣服、衛生紙等免費物資。 圖/截自紐卡爾大學學生會官網 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oM)15日宣佈將給予學生一次性補助,全職學生170英鎊(約新台幣6305元),非全職學生則是85英鎊(約新台幣3153元)。該校學生賴嫻芯無奈地說:「我會拿來付房租,但其實只夠繳一個星期的租金。」紐卡爾大學學生會(Newcastle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 NUSU)則推出學生的食物銀行,提供免費食物和日常生活用品。英國政府17日公告最新預算,忽略高等教育學生的生活成本危機,令許多學生極為失望。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賴建誠認為,英國注重社會主義,政府優先補助家庭或其他弱勢團體,有限的資源內無法滿足學生的訴求。維護租客權利的團體「取回押金」(Get My Deposit Back)氣憤地表示學生的情況和其他族群不同,在兼顧學業的狀況下難以賺取足夠資金,「隨著巨額的房租增長,許多學生客戶受到無良房東給的壓力,要求他們在搬出時支付不合理的費用。」同為生活成本抗爭的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 TUOS)學生查理・湯姆士(Charlie Thomas)堅決地說:「學生正遭遇生活的危機,我知道許多人正在掙扎,我們需要一同反擊。」全國學生聯盟持續透過請願呼籲政府及學校給予完善的補助,讓學生不需犧牲教育權利也可享有應得的生活品質。
英環保團體潑灑名畫 抗議政府開採石油
國際
第1769期
英環保團體潑灑名畫 抗議政府開採石油
2022-10-26
【記者程心綜合報導】荷蘭名畫家梵谷的作品《向日葵》14日遭潑灑番茄汁,兩名示威的環保人士高喊:「生命或藝術哪個比較重要?」17 日凌晨,抗議者摩根・特羅蘭(Morgan Trowland)與馬可斯.戴克(Marcus Decker)則是爬上倫敦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大橋(Queen Elizabeth II Bridge)80多公尺高的鋼纜表達訴求。這是英國環保團體攔住石油(Just Stop Oil)的抗議行動,期望透過靜坐、潑灑藝術畫作等行動,要求英國政府停止新的石油和天然氣開採計畫。 兩名抗議人士14日上午,將兩罐罐頭番茄汁砸向荷蘭名畫家梵谷的作品《向日葵》。 圖/攔住石油提供此項抗議行動延燒至全球各地,23日晚間10點,德國團體下一代(Letzte Generation)也對莫內的畫作潑灑馬鈴薯泥,呼籲德國政府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UAL)郭珮婕說明,「在美術館或博物館破壞藝術品的行為似乎變成了病態的潮流,但把食物潑灑在畫作上,也非常浪費。」他認為,藝術家本身與石油並無關聯,抗議行動已經本末倒置。「透過破壞來達到目的,既不會解決任何有關石油的問題,也不能拯救地球。」郭珮婕提到,若攔住石油團體能將訴求撰寫成請願法案,並條列出反對石油與天然氣的緣由,或許能達到更好的效益。 「攔住石油」(Just Stop Oil)抗議人士,爬上倫敦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大橋的鋼纜。 圖/攔住石油提供攔住石油團體的支持者皮亞・巴斯(Pia Baas)激動地說:「能源危機會造成缺糧和缺水,這樣我就會活不下去。」他也透露,當遊行和抗議無效,就需要直接行動。示威者山姆・格里菲斯(Sam Griffiths )則是強力譴責英國政府消極的態度:「當英國的氣溫第一次達到 40°C ,我就知道我必須為孩子的未來挺身而出。」他指出英國政府未在第一時間正視問題的弊病。 「攔住石油」(Just Stop Oil)抗議人士身穿背心,在道路上靜坐抗議。 圖/攔住石油提供抗議至今,各地的氣候行動者紛紛聲援攔住石油團體的訴求,烏干達氣候行動者寧比・莫里斯(Nyombi Morris)對此認為,與其逮捕他們,不如聽見他們的訴求並關注背後的氣候問題。截至26日,攔住石油團體的支持者已被逮捕超過 1900 次,目前有七名支持者入獄。然而在英國政府回應他們的訴求之前,組織將持續抵制新的石油與天然氣計畫。攔住石油團體透過多項示威活動,持續向英國政府施壓,期望政府正視石油議題,以真正地解決能源問題。 環保團體高舉「攔住石油」的牌子,透過遊行行動表達反石油訴求。 圖/攔住石油提供
「罷」了罷了 英大學教職員控薪資過低
國際
第1757期
「罷」了罷了 英大學教職員控薪資過低
2021-11-17
【記者王嘉瑜綜合報導】英國大學學院工會(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 UCU)發起的「大學教職員工罷工投票」結果於5日出爐,總投票率達五成門檻,代表未來的罷工行動將獲得合法授權,共計58所英國大學可能將在日後受到教職員工罷工影響。參與投票的3萬多名工會成員中,有七成支持罷工行動、八成支持不採取罷工的抵制行動。大學學院工會認為,投票結果反映了教職員工的憤怒。 大學學院工會在投票前,以先前的罷工遊行畫面,呼籲工會成員積極參與此次罷工投票。 圖/截自大學學院工會推特本次罷工投票的主要訴求為改善大學基層教職員工的薪資待遇與工作條件。據英國慈善組織教育支持(Education Support)報告指出,英國大學校長的平均薪資高達27萬8000元英鎊,是基層學術教職員工的整整十倍。大學學院工會分會主席、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ampton, UoN)高級講師尼克.卡特萊特(Nick Cartwright)利用薪資試算模型計算教職員工應有的薪資水準,他解釋,「從2009年開始,如果英國高等教育薪資水平考量通貨膨脹進行調幅,我每年將比現在額外獲得1萬200元英鎊的收入。」他提到,因為過量工作與通貨膨脹,教職員工的實際收入有明顯下滑,尤其是女性與少數族群同事的待遇,也導致他們更有可能簽下無擔保的工作契約。 大學學院工會總秘書長喬.格萊迪(Jo Grady)在推特上發佈聲明,稱大學校長薪資高達58萬4000元英鎊,而上萬名大學教職員工卻只能仰賴不安全的僱傭合約。 圖/截自大學學院工會推特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LSE)碩士生馬靖儀說:「很多英國大學的主要收入來源都是國際學生,因為我們的學費要比當地學生高出許多,按理說是不缺乏資金的,但依舊沒有給教師公平的待遇。」他回顧,前年在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 KCL)交換時遇到學校罷工,教授三週都沒有上課,學生僅能通過網路上提供的資料自主學習。他認為,對英國大學學生來說,此次罷工行動勢必會對校園帶來很大的影響。即便如此,英國全國學生會(The 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 NUS)仍在推特發文,表達對罷工行動的支持。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林佳和認為,歐洲國家普遍將罷工視為勞工基本權利,因此多數學生們還是會願意支持大學罷工,但他並不認為協商會成功,他補充道:「雙方衝突走到最後只能採取爭議行為(註),通過罷工造成對方損害、形成壓力,例如讓學校不能運轉、讓學生沒有課可上,其中一方才會思考要不要屈服。」他認為,罷工是最重大的爭議行為,可以讓陷入僵局的雙方開啟新的對話。註:爭議行為是指勞資爭議當事人為達成其主張,通過罷工或其他阻礙事業正常運作的行為進行對抗。 英國全國學生會針對學生意見進行調查,表示支持大學學院工會罷工投票結果。 圖/截自英國全國學生會推特罷工投票結果公布的一周後,南泰晤士學院集團(South Thames Colleges Group, STCG)工會首先與校方完成協商,將在本學年的教職員工薪資支出增加80萬元英鎊的預算,依不同的薪資區段對教職員工待遇作出相應的調漲。然而,英國有多所大學拒絕與工會作進一步協商,例如北安普頓大學宣稱「無法負擔」調漲薪資帶來的支出變動。因此,大學學院工會於17日宣布,將於12月1日在58所英國國內大學開啟為期三天的罷工行動,再次向校方提出改革的訴求。
酒吧下藥文化猖獗 英青年上街控訴惡行
國際
第1756期
酒吧下藥文化猖獗 英青年上街控訴惡行
2021-11-03
【記者張珈爾綜合報導】「我曾喝下摻有強姦藥物的飲料,幸好朋友及時發現神智不清的我。」參與遊行的曼徹斯特都會大學(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學生梅根.巴洛(Megan Barlow)心有餘悸地說道。大批英國青年於10月27日晚間上街遊行,從曼徹斯特各地匯集至聖彼得廣場(St Peter’s Square),呼籲夜店、酒吧營業者以及警方重視英國逐漸失控的「下藥文化」(Drink Spiking)。 曼徹斯特大批青年上街遊行,盼引起更多人關注「下藥文化」的猖獗。 圖/阿齊.理察斯(Archie Richards)提供「下藥文化」是指顧客遭不明人士將烈酒或藥物摻入他們所點的飲料,較常發生在夜店或酒吧。近年來英國各地已有多人受害,表示喝下飲品後感到虛弱、暈眩,甚至因而遭到侵犯。「我有不少朋友遭下藥,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選擇走上街頭。」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學生班傑明.哈伯斯(Benjamin Hobbs)語氣堅定地表示。抗議當天,受害者在廣場輪流痛訴自身遭下藥且侵犯的經驗,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哈伯斯說明,抗議者不僅透過遊行表達訴求、聯合抵制酒吧及夜店等場所營業,也希望相關業者及警方挺身而出,採取更多措施保護當地民眾的權益。哈伯斯補充:「我們要求當局、警方及業者積極宣導以提高民眾的警覺,同時加強夜間的街道照明。」巴洛也指出,該遊行不僅希望引起曼徹斯特當地民眾的注意,更期盼在全國發揮影響力。 抗議者高舉「這不只是女性的問題」標語,呼籲相關業者及警方挺身而出,採取更多措施保護當地民眾的權益。 圖/莉莉.凱文(Lily Cavan)提供此外,當地也有許多酒吧及夜店業者表達對於該遊行的支持,夜店「42街(42nd Street Nightclub)」經營者透過Instagram貼文宣導,希望提高民眾對於飲料遭摻入不明物質的警覺,也表示每個人都有權利在夜間安心地外出玩樂。同時,該夜店也在遊行當日自主歇業,一同抵制「下藥文化」。此外,42街業者也在官網強調,未來會繼續將飲料「封口」處理,確保店內飲品安全無虞。 夜店經營者貼文支持該遊行,並以圖文方式宣導如何辨別遭下藥之飲品。 圖/截自42號夜店Instagram「我們正在等待曼徹斯特市議會和其他地方當局的回應,期望他們提出對應的預防措施。」曼徹斯特都會大學學生莎恩.伍德(Sharne Wood)表示。除了曼徹斯特的抗議活動,英國各地民眾也紛紛響應「反下藥文化」倡議行動,愛丁堡、格拉斯哥、卡地夫以及倫敦等地將於近日接續遊行抗議,期盼當局、警方以及相關業者能落實對於所有民眾夜間安全的保障。
倫大驚現紅蘿蔔山 傾銷理念反遭批浪費食物
國際
第1732期
倫大驚現紅蘿蔔山 傾銷理念反遭批浪費食物
2020-10-15
【記者林子頊綜合報導】約24萬根紅蘿蔔混合著數以百計的馬鈴薯,突然被一輛紅色大貨車傾倒在英國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 UOL)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 GC)的校園中。這是藝術與設計碩士學生拉斐爾・佩雷斯・埃文斯(Rafael Perez Evans)於校內藝術展《MFA》所展示的裝置藝術品。佩雷斯・埃文斯於6日將其作品《Grounding》,以「紅蘿蔔山」的形式展出,期望大眾重視農產品價格下跌的問題,卻被許多學生批評為浪費的行為。 「紅蘿蔔山」是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學生拉斐爾・佩雷斯・埃文斯在藝術展《MFA》所展示的裝置藝術品,期望能喚起大家對農產品價格下跌問題的意識。 圖/goldsmithscarrots提供反對此作品的學生創立了Instagram帳號「金匠學院紅蘿蔔(goldsmithscarrots)」表達不滿。他們批評佩雷斯・埃文斯的行為是浪費食物,甚至認為他是全球糧食問題加害者。在金匠學院紅蘿蔔的平台上,創建者貼出紅蘿蔔山的近況更新,讓學生們於留言區自由發表對該作品的意見。除此之外,他們也將浪費食物的譴責化為行動,把紅蘿蔔製作成糕點賣給學生。同時也利用該平台宣傳,並將所得回饋給在地的食物銀行。該校研究生游珺媃回應,單看此作品無法接收到藝術家想表達的內涵,「只覺得有點浪費。」他建議在作品旁放置解說牌,引導觀眾理解他的思路。 約24萬根紅蘿蔔混合馬鈴薯傾倒在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的校園中。 圖/goldsmithscarrots提供佩雷斯・埃文斯在一篇聲明中表示,作品創作靈感來自於年少時的務農家庭背景。他曾親身經歷過家人因檸檬價格崩盤,不得已只能自己承擔銷售損失。他寫道:「當時農民們就將好幾噸的檸檬傾倒在大街上,製造出一片『黃海』,而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國際貿易是如何影響著農民的生活。」「傾銷」是歐洲農民向中央政府抗議農產品價格崩盤的一種形式,農民經常透過拋棄貶值的農產品,將其傾倒城市中。藉由阻礙交通吸引更多關注,進而改變政府的政策。作品名為《Grounding》意為「接地」,象徵農產品價格再次回到原點。佩雷斯・埃文斯也於聲明中回應,這些紅蘿蔔都是英國食品業者認為不值得上架的農產品。展覽後也將全部收集去餵養動物,將不會造成食物浪費的問題。 Instagram帳號金匠學院紅蘿蔔(goldsmithscarrots)將紅蘿蔔製成糕點賣給學生,再將所得回饋給食物銀行。 圖/goldsmithscarrots提供該校亦有學生肯定佩雷斯・埃文斯的創意,並且對他的創作理念產生共鳴。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研究生劉雅婷說:「《Grounding》用了一個強烈且粗暴的方式呈現,這種方式通常會引起大部分的反感甚至憤怒。」他也表示,藝術沒有絕對「正確」的表達方式,這個裝置藝術是一種「抗議」的象徵。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研究生王冠華也表示此作品能成功抓住視覺,在理解作品內涵後,能夠重新思考現今的糧食生產、消費行為與土地及作物的相互影響。《Grounding》呈現理念的方式雖不被所有人接受,但這個作品的確獲得不少關注,也讓有共鳴的人去反思作品背後的意義。
【專欄】與警合作 英大生設計遊戲盼降網路犯罪率
國際
第1718期
【專欄】與警合作 英大生設計遊戲盼降網路犯罪率
2019-12-18
【記者呂心喻綜合報導】英國雷克斯漢姆格林多大學(Wrexham Glyndŵr University, WGU)於12月舉辦「網路技術比賽(CyberTech event)」,由校內學生在比賽中針對青少年設計嚴肅遊戲(Serious Game)(註),透過遊戲教育青少年網路犯罪的嚴重性。比賽最佳團隊將與當地警方合作推廣網路安全的理念,盼降低英國的網路犯罪率。註:嚴肅遊戲(Serious Game)為應用於非娛樂的數位遊戲,例如教育、醫學治療、科學探索、工程、宗教等,以各種形式將欲傳達的觀念植入遊戲。21世紀數位遊戲盛行後,嚴肅遊戲陸續推出,著重於傳遞知識,嘗試扭轉大眾以往對「電子遊戲」的負面觀感。 「網路技術比賽」的優勝團隊將與西北地區組織犯罪部隊合作,在2020年推廣嚴肅遊戲,以教育青少年網路犯罪的嚴重性。 圖/亞歷山大・湯普森提供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ational Cyber Security Centre, NCSC)首次於今年進行《2019年英國網絡調查(The UK Cyber Survey 2019)》,透過電話隨機訪問2700多名受訪者,統計顯示70%的人認為他們在未來兩年內可能成為網路犯罪的受害者,且其中大多數認為網路犯罪將對個人生活產生極大影響。西北地區組織犯罪部隊(North West Regional Organised Crime Unit, NWROCU)網路犯罪防治探員威廉・法雷爾(William Farrell)向《領袖(The Leader)》表示,目前英國網路犯罪平均年齡已下滑至17歲,「很多年輕人常不知道他們的行為是犯法的。」 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從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隨機電話訪問所做出的《 2019年英國網絡調查》。 圖/取自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官網雷克斯漢姆格林多大學電腦系講師內森・羅伯茲(Nathan Roberts)長期致力於嚴肅遊戲的開發,直到一次機會認識法雷爾,兩人談到對於網路犯罪的擔憂,於是決定於校內舉辦首次網路技術比賽,優勝組所創作的遊戲將被放在西北地區組織犯罪部隊的官網作為宣導。比賽獲選隊伍成員、雷克斯漢姆格林多大學電腦遊戲設計及開發系學生基蘭・桑德斯(Kieran Saunders)表示,團隊中六個人共設計兩種遊戲,分別是「數據防禦(Data Defence)」和「超級追逐(Hyperent Chase)」。「數據防禦」遊戲為對戰遊戲,玩家可選擇擔任電腦持有者或駭客的角色,持有者須破解遊戲關卡以守護電腦,而駭客的任務為盜取對方資料。「超級追逐」則是虛擬實境射擊遊戲,玩家進入被網路病毒感染的情境中會受到各種攻擊,這些敵人象徵網路犯罪、網路霸凌等,射擊過程可讓玩家學會在網路世界中自保手段,「除了好玩之外確實有些警示意味存在。」桑德斯說道。 「數據防禦」遊戲中,玩家可自由選擇角色,體驗網路犯罪加害者及受害者的身份。 圖/亞歷山大・湯普森提供兩項遊戲即將於2020年首度公開,目前無法得知其對青少年的影響,不過團隊成員格雷戈里・史密斯(Gregory Smith)認為,青少年存有「行為與現實後果」的認知落差,意即他們無法判定網路犯罪實際會產生的傷害,「所以要明確讓玩家知道某些網路行為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除此之外,團隊在設計遊戲前也先商討內容,確定題材能否準確吸引青少年。團隊成員亞歷山大・湯普森(Alexander Thompson)也提到,開發遊戲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題,例如無法模擬駭客使用的程式、必須學習關於虛擬實境的技能等。 「數據防禦」遊戲中,電腦持有者必須保護己方數據不被竊取,而駭客的任務則是奪取對方資料。 圖/亞歷山大・湯普森提供史密斯說:「我為我們團隊驕傲,雖然還待改進,但希望透過長期推行能達到勸阻青少年犯罪的效果,並告知他們網路犯罪的嚴重性。」公家機關與學生合作,盼青少年能從娛樂中學到網路犯罪知識,即使成效尚待檢驗,此次遊戲開發仍屬全新嘗試,也為犯罪防治教育開創新的可能。
望改變英政局 青年投入各式行動
國際
第1718期
望改變英政局 青年投入各式行動
焦點
2019-12-18
【記者王薇妮綜合報導】2019年英國大選於12日舉行,最終,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拿下議會650席中的365席,取得過半數的議會絕對優勢,也讓首相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得以連任。然而,此次大選中,年輕族群創新高的投票登記數成為話題,也被外界認為是繼2017年來再一次的「青年地震(Youthquake)」。根據《RTÉ新聞與時事(RTÉ News and Current Affairs)》報導,英國青年組織「為我們的未來(For our Future's Sake, FFS)」統計有140萬名25歲以下青年登記投票,遠多於2017年的90萬人。今年,許多大學生組織在校內進行各式行動,以鼓勵年輕族群參與投票,如格洛斯特郡大學(University of Gloucestershire, UoG)與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oS)校內即有「別忘記投票(Do-nut forget to vote)」活動,取甜甜圈「Donut」諧音,讓參與登記投票的學生能夠免費兌換甜甜圈。格洛斯特郡大學學生露西・布希爾(Lucy Bushell)表示當地年輕人大排長龍,「他們協助學生登記投票,完成後可以拿到甜甜圈,我也拿到了,這是很棒的活動。」 南安普敦大學學生會舉辦活動,讓參與投票的學生可以在投票後換取甜甜圈和熱巧克力,以慶祝實踐學生參與民主的權利。 圖/南安普敦大學學生會提供而格洛斯特郡大學的學生廣播電台「音調電台(Tone Radio)」也在投票當天做了選舉系列報導,電台管理學生歐文・梅爾斯(Owen Maers)提到自己更是徹夜坐在電台做實時開票結果更新。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學生梅根・貝多(Megan Beddow)則表示校園內,甚至連廁所都貼滿鼓勵學生投票的傳單,「大家多是鼓勵支持工黨(Labour Party),保守黨已執政近十年,太多空前承諾無法讓國家受益。」對於各大學鼓勵投票的行動,許多學生表示支持,但依然對成效與選舉結果感到失望。布希爾認為這些行動十分有意義,但效果似乎仍不足,「相較起來,有一大群相信保守派的年長者大力宣傳反工黨。」南安普敦大學學生會則認為作為學生代表,學生會理應擔負鼓勵學生參與民主政治的責任,「無論他們站在政治光譜的哪一端,我們提供甜甜圈只是做為參與投票的簡單獎賞。」 面對過去偏低的英國青年投票率,南安普敦大學學生會人員在學生參與投票後,協助兌換甜甜圈與熱巧克力,以作為投票獎勵。 圖/南安普敦大學學生會提供推動脫歐二次公投的FFS發言人強尼・盧卡斯(Johnny Lucas)曾表示英國年輕族群關心的議題為脫歐、氣候變遷及健保。堅持脫歐的保守黨與擔心脫歐影響出國留學與工作機會的年輕族群形成對立,因此近年英國年輕族群傾向支持工黨。根據「網路輿觀(YouGov)」2017年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年輕族群支持工黨的比例超過50%,也因此在此次大選,年輕人紛紛鼓勵彼此參與投票,期望改變一直由保守黨領先的選情。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學生布萊恩・懷特(Brian White)表示自己過去不是那麼關心政治的人,「但在這次選舉,我確實看到身邊的人們付出許多努力推動投票,因此多數人對保守派大贏的結果感到十分震驚。」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