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814期
2025-10-03

【記者方凱琪採訪報導】靜氣凝神,舉槍、瞄準、扣壓,一聲聲巨響在桃園市公西靶場此起彼落迴盪。114年第50屆全國中正盃射擊錦標賽男女不定向飛靶於9月27、28日舉辦,本賽事僅有幾位大專院校選手參與,包含國立體育大學莊浩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徐歆恩及銘傳大學葉美萱。

選手在五個靶位輪流射擊,由地下15部拋靶機拋出泥盤,考驗反應、專注力和準確度。 圖/方凱琪攝

選手在五個靶位輪流射擊,由地下15部拋靶機拋出泥盤,考驗反應、專注力和準確度。 圖/方凱琪攝

資格賽賽程分別於兩日上午進行,莊浩珺在首日的三輪中分別射下16、24、18分,次日再以21、19分作收,最終以總分98分止步資格賽。在第二輪僅出現一次失誤,25靶泥盤中命中24靶(註一),北商大徐歆恩認為,這顯示他具備實力,只是近期狀態尚未完全調整。另外,莊浩珺在國小時接觸飛靶,國中後轉入其他球類領域,但經過考量,認為射擊運動員的職業生涯較長,且轉換領域後,表現不理想,所以在高二時,又回到熟悉的靶場。對於比賽狀況,他坦言,比賽時未能把握細節,導致無法晉級,「這是回來後打過最差的成績。」雖然莊浩珺表現不如預期,但賽後仍展現積極態度,與國家隊選手劉宛渝加練一小時。

註一:據ISSF規則,不定向飛靶每輪發射25個靶,每輪最高25分。

射擊運動不限身材與年齡,劉宛渝指出,使用槍枝的動作落實正確,才不會因後座力而受傷。 圖/方凱琪攝

射擊運動不限身材與年齡,劉宛渝指出,使用槍枝的動作落實正確,才不會因後座力而受傷。 圖/方凱琪攝

徐歆恩自費報名參加比賽,累積經驗,「希望未來能夠在國際舞臺上展露頭角,回報爸爸的支持並享受每一場比賽。」另一方面,身為徐歆恩的父親,同時也是飛靶射擊全國紀錄保持人徐慶煌樂見其成,並指出,這項運動容易受到天候、風勢、陽光,甚至選手心境與前一發成敗等多重因素影響,場上狀況瞬息萬變,「需要在混亂中找到平衡」維持專注,培養穩定的身心狀態。他以實際行動支持徐歆恩,陪同參與每場比賽,也在金錢上給予支柱。

不定向飛靶注重「眼到、心到」,當泥盤出現,眼睛看到哪裡,槍就指到哪裡,過程看似粗獷,實則極為細緻。 圖/方凱琪攝

不定向飛靶注重「眼到、心到」,當泥盤出現,眼睛看到哪裡,槍就指到哪裡,過程看似粗獷,實則極為細緻。 圖/方凱琪攝

針對台灣射擊參與的狀況,徐慶煌說:「台灣射擊運動及訓練人口比例偏少,而歐美參與人數不輸田徑等賽事。」臺中市體育總會射擊委員會總幹事魏敏超解釋,推廣射擊關鍵困難點是「槍枝管制規範」,受限於《槍炮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一般民眾幾乎無法接觸或使用槍枝。魏敏超建議,政府應評估現狀,調整法規,讓射擊運動變成「真正」合法且兼顧安全性的活動。

劉宛渝說:「這項運動跟別的項目有很大不一樣,也有很大的迷人之處是要自己去體驗,體會過才會知道。」 圖/方凱琪攝

劉宛渝說:「這項運動跟別的項目有很大不一樣,也有很大的迷人之處是要自己去體驗,體會過才會知道。」 圖/方凱琪攝

談到射擊運動推廣,魏敏超指出,官方首要是「法規調整」,民間則需「金錢資助」,因為彈藥、槍枝及靶場維護皆為龐大支出。隨政策逐步鬆綁,靶場單位有能力提供民眾接觸機會,自然有助推廣。劉宛渝也坦言,「可能會走得比較艱辛、困難一點。」但仍保持正向,並期待藉由國際賽事參與,改變社會對射擊的危險印象。

徐歆恩在每次更換靶位後都會先用彈殼當作比例尺來確認整體視野。 圖/方凱琪攝

徐歆恩在每次更換靶位後都會先用彈殼當作比例尺來確認整體視野。 圖/方凱琪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