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生活
【即時】跨校學生共組抗議行動 泰博移工籲政府正視勞權
焦點
2025-11-22
影音
平埔族身分法上路 回應多年正名訴求
2025-11-21
影音
豬瘟禁令衝擊 地方推廚餘多元利用
2025-11-21
校園
北醫紀念商品授權惹議 學生會致歉啟動補正程序
2025-11-21
校園
極端氣象危文大生安全 學代會盼校方修遠距權利
2025-11-21
新知
臺科大打造新式電池 促儲能安全與用電自主
焦點
2025-11-21
國際
延大線上考試爆舞弊 校方欲開公聽會研商AI倫理
2025-11-21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20期
第1819期
第1818期
第1817期
第1816期
第1815期
第1814期
第1813期
第1812期
第1811期
第1810期
第1809期
第1808期
第1807期
第1806期
第1805期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第1585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體育
第1818期
國體巧固球中正盃飲恨第二 周世庭望衝擊國際賽冠軍
2025-11-14
【記者陳筱雯高雄報導】「喊聲!123!」為了提升隊伍士氣、鼓舞隊友,巧固球場上充斥著球員們的吶喊。中華民國114年全國中正盃巧固球錦標賽於7到9日在苓雅運動園區舉行,比賽分為國小組、國中組、高中組及社會組,而社會男子組冠軍由屏高市奪下,國立體育大學則獲得亞軍。 社會男子組冠軍賽由屏高市對上國體,並依據三局比分總和決定勝負。第一局國體選手展現極佳的默契,國體選手葉威廷在禁區外起跳,將巧固球丟向反彈網,讓巧固球反彈至球場安全區(註)內,雖屏高市擺出陣形防守,但球依舊穿過防守,落到屏高市選手所站的安全區內得分。第一局比賽勢均力敵,國體也多次接住、阻止屏高市選手得分,以16:15領先1分,結束比賽。 註:在球場內、禁區外的區域即是安全區。 但到了第二局,國體傳球配合減少,比分被屏高市拉開至四分差,因此國體喊出暫停,調整狀態後,國體將比賽追回一分差,然而屏高市透過不斷傳球、進攻,讓國體難以防守,最終比分停留在11:16。對此,國體選手李浚齊說:「第二局防守抓不到接球的時機,攻擊也沒有很多的配合,反而被對手接到打快攻。」比賽來到關鍵勝局,第三局國體力挽狂瀾,以14:12取得小局勝利。但因國體第二局分差過大,最後總比分41:43差輸掉比賽。李浚齊表示,因賽事為雙淘汰賽,導致最後一天需連打三場,體力消耗大,「到後面其實痠痛都出來了,也沒有那麼高的拚勁想去接球或攻擊。」 國體身為巧固球的常勝軍,平時練習時間並不長,訓練內容從傳球、防守、攻擊、小組配球練習到全場模擬比賽,一次練習需要選手保持三到四小時的高專注力,中華民國巧固球協會秘書長及國體教練方慎思表示一週只練二到三次的原因,「畢竟巧固球不是亞奧運項目,所以還是以課業為主。」談到如何平衡訓練與課業,李浚齊認為,「自己還是學生,還要在外面打工,所以對訓練還是會感到疲累。」但同時他認為出社會後,就難以繼續打巧固球,因此希望可以趁訓練把握機會。 提及未來目標,選手們都期待自己能上場比賽、斬獲佳績。兩年一度的中華民國全民運動會即將來臨,李浚齊解釋道,「一隊可以報15人,但只有7人可以成為先發。」希望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可以得到先發的位置,有機會上場去比賽。而同樣是國體選手的周世庭則是把目標放在亞洲太平洋大學生錦標賽,因臺灣巧固球在國際表現亮眼,為奪冠熱門,周世庭說:「目標當然是拿冠軍。」並期許自己可以每一場都比前一場還進步,還更有自信。
體育
第1817期
胸口迎毽奮力踢擊 台灣毽球放眼國際舞台
2025-11-07
【記者呂詠倢台北報導】手肘小幅上擺,選手原地高高躍起,以胸口碰球攔網,抵抗敵手的猛力殺球。114年臺北市中正盃毽球錦標賽於2日在臺北市中山運動中心舉行,比賽項目有三人制團隊賽、國際毽球三人賽與雙打賽。在國際毽球三人賽中,奇諾比奧隊憑藉靈活攻勢拿下冠軍,碧姬公主隊則以精準攻防奪得亞軍。 毽球結合了排球、足球和羽毛球的特性,選手需在四次擊球內運用腳、膝蓋、大腿、胸部及頭部控球過網,運用跆拳道前腿下壓或倒掛金鉤(註一)等殺球技巧,進行攻擊。毽球比賽採用羽球雙打規格的場地,規則為三戰兩勝制,每局先得21分者勝利,而在團體賽中同一名球員不得連續觸毽三次以上,發球需依順時鐘方向輪轉位置,決定由誰發球。 註一:主攻擊手需背對球網接過毽球,挺起胸部,一腳向上挑,一腳倒鉤送球過網,為毽球的代表性攻擊動作。 此次大專公開組未舉辦單打、雙打項目,整體賽事強度較低,不少選手表示以輕鬆心態參賽。來自國立體育大學的奇諾比奧隊主攻擊手趙林嘉分享,這是他首次與新組合搭檔出賽,「但意外的是我們默契不錯,彼此會用喊聲方式決定誰第幾次要碰球,溝通上滿流暢的。」奇諾比奧隊在四場循環賽中取得三勝佳績,談及對手賽時表現,趙林嘉說明此次公開組並無限制參賽選手年紀、性別與資歷,選手可混合參賽,因此注意到毽球圈存在競技實力的斷層,「頂尖選手很少,新進選手還沒跟上,中間梯隊幾乎沒有人。」 臺北市立大學選手王湛閑,同時兼任臺北市文山區興德國民小學與臺北市立景興國民中學毽球教練,本次與學生組隊參賽,希望透過自身引導,讓學生有更多發揮空間,「即便學生失誤比較多,還是會盡力給他接球機會做練習。」在賽場與教練席來回奔走的他坦言,既要顧及自身賽事表現,又須提供學生戰略指導,「有點自顧不暇,也會擔心學生輸掉比賽。」但王湛閑仍然抱持熱忱,盼將技巧與經驗傳承給下一代。 趙林嘉與王湛閑同為2025年第三屆亞洲毽球錦標賽和亞洲青年毽球錦標賽的國手代表,且各於單打項目奪得金銀牌。而即將舉辦的2026年世界毽球錦標賽,將是台灣在疫情後睽違六年再度參賽,因此兩人都相當期待與國際選手一較高下。提到備戰策略,趙林嘉分享他在國際賽上的觀察,「世界排名第一的越南,在控球上幾乎是零失誤,但反觀我們的非受迫性失誤(註二)至少是兩三顆起跳,看點、看球的能力也比較差。」他認為可以在網後擺高大物件,訓練主攻手將球踢到後排,提升控球穩定性與比賽應變能力。王湛閑則補充,國內訓練系統較習慣在對戰中磨練技巧,但國外會針對基本功進行專項訓練,從基礎紮實累積,是值得台灣學習的做法。 註二:指選手在比賽中未受到對手強勢壓迫,而是因自身判斷或技術失誤所造成的失分。 不過,毽球作為非亞奧運項目,資金與贊助相對有限。中華民國毽球協會理事楊佳翰說明,參與國際賽的經費成本多由協會與選手自行負擔,教練更是無償指導,「以這樣的狀況來看,難有優秀選手願意長時間訓練、為國爭光,留不住人。」他期盼從全民參與率著手,參考其他冷門運動的俱樂部經營模式,打造低門檻、多元機構的參與環境,讓近年屢在國際賽奪牌的毽球運動能以此為支點,吸引更多資源投入,逐步在世界舞台站穩腳跟。
體育
第1814期
高中戰友中正盃再攜手 銘傳奪法式滾球冠軍
2025-10-03
【記者林婷妤台北報導】臺北市中正盃法式滾球錦標賽於9月26至28日在臺北市天母運動公園舉行,公開男子組由銘傳大學吳昆育、張驥、鄭允謙組成的「銘傳超帥」隊,成功擊敗「動能戰神隊」奪得冠軍。本次比賽以三人組隊進行,決賽採40分鐘搶13分制,時間結束時,若雙方未達目標分數,則加賽一局。雙方輪流投擲,力求貼近目標球Jack,當場上所有滾球擲完後,隨即結算。 談及印象深刻的對戰,「銘傳超帥」隊張驥認為,四強賽面對實力強勁的選手,戰況僵持不下,所幸隊友成功把握最後一顆球,順利晉級,「我們場上原本就有一分,(加上那顆)直接變成兩分,讓最後一局贏下四分,我們就比較放心。」他也提到自己在隊中擔任Pointer(註),即使第一顆沒發揮好,隊友仍會給予鼓勵,讓他重回信心。鄭允謙則分享,六強對上來自台中的「AAoA」隊,實力不容小覷,特別是來自逢甲大學的留暐倫,雙方交手多次,熟悉彼此打法,但他們最終仍擊敗對手。 註:法式滾球中,選手各有不同職位,Pointer負責將球靠近目標球,Shooter擊開對手的球,Middler則需兼顧兩者,支援隊友。 鄭允謙分享,接觸法式滾球的契機是因常來天母運動公園,看到法式滾球場而產生興趣,於國小三年級加入校隊後,持續練習至大學。對於後續目標,鄭允謙則期望能再次入選國手,並補充說:「因為想繼續看國外更厲害的選手,他們每場比賽都可以很放鬆的打。」張驥則表示,在南港國中時,體育老師發現他具良好協調能力,便邀請加入校隊,升上高中部後,認識兩位隊友,並組隊一同練習,也將緣分延續到大學。 談到學校資源時,留暐倫說明,現在逢甲校內仍缺乏場地與教練,因法式滾球場地所需空間不大,期望學校能興建場地。不過,他也坦言,校內參與法式滾球運動人數較少,向學校爭取資源相當困難。另外,張驥提及學校在多方面都會提供經費,且因學校鄰近天母運動公園,方便學生前往練習,但他也認為,校內法式滾球推廣仍有發展空間。 對於法式滾球的發展,臺北市體育總會滾球協會總幹事季昇芳表示,滾球整體發展狀況已逐漸改善,並指出,目前經費、場地與資源的不足,「老舊的球場中間凹陷,他們(臺北市政府體育局)不會去維修,可能最多把枕木換掉,沒有實質的工程,會覺得很痛心。」同時,季昇芳認為,許多選手就業後無法持續練習相當可惜,期盼更多企業投入資金,協助建立國手培育環境,讓法式滾球持續穩定發展。
體育
第1802期
中正盃賽場逢昔日對手 互拚巧思展扯鈴風采
2024-12-06
【記者張傳儀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 113 學年度全國中正盃民俗體育運動錦標賽於11月30日及12月1日於臺北市明湖國小舉行,比賽內容包括扯鈴、跳繩、陀螺、踢毽四個項目。而扯鈴項目公開男子組由來自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的鄭康平奪冠。 扯鈴比賽的的計分方式是由裁判分別對整套表演評斷其「技術分」和「藝術分」,再加上整體表現的平均扣分決定排名順序。奪得冠軍的鄭康平以單頭鈴(註一)開啟表演,但因為線捲起來導致鈴無法好好操控,也讓他慌了陣腳,對於自己的表現,他認為並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我覺得有幾個地方,平常就是不用練習,馬上上場做就可以成功了,但今天就不知道怎麼了,手感冰冷上去就失常了。」除了大會規定的單頭鈴外,其餘招式都由選手根據自身風格和歌曲頓點自由搭配動作,來自國立臺灣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的張紘綸認為此次比賽的音樂剛好有強烈的節拍,他也利用擅長的直立鈴作搭配,將技術配合音樂更好地展現出來。 註一:單頭鈴的其中一邊可以放置在地上轉動,也可以握在手上運轉。直立鈴是將扯鈴由橫的轉成直的,並利用直立鈴進行甩、拋等招式。 有別於其他組別嚴肅緊張的比賽氛圍,公開男子組的選手多為曾一起比賽的舊識,上場前會幫對方加油打氣、幫助對方擺鈴,在台下也會替台上的選手歡呼和感到可惜,除了營造出熱血氣氛,也給予台上的選手極大的鼓勵,鄭康平表示因為有朋友的加油和幫助,讓自己更加放鬆,心情也平復不少。 談及此次比賽的選曲,因為少了比賽成績對於升學的壓力,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李韋則透露,大家比賽前說好要利用同一首歌演出,目標是希望在比賽中玩得開心,「大家用同一首音樂,一起炸場,就是每一個人展現出自己想展現的招式。 」鄭康平也表示這次的歌曲是以前學長所使用的歌曲,自己在過去的比賽也有使用過,但表現不盡人意,這次和學長說好是最後一次用這首歌曲,也和選手們用同一首歌搭配比賽,除了意義重大外,大家很沉浸在歡樂氛圍裡面,營造出不同於競爭激烈的溫馨氣氛。 臺灣的扯鈴運動實力在是世界上排名數一數二,但相較於其他主流運動,國內卻少有人關注。許多人在國小都有接觸過扯鈴,但國高中後卻因為升學問題離開這項運動,導致扯鈴的發展並不普及。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扯鈴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景達說明,過去曾經舉辦過一對一battle的扯鈴競賽,除了讓以前學習過扯鈴的人重新產生興趣,也將此項運動透過趣味的方式出現在大眾眼中。談及扯鈴未來的發展,他表示近年來在各國也有協助推動這項運動,也希望未來扯鈴能夠進入國際賽中,成為主流的運動項目。
體育
第1801期
瓦爾基麗斷冰人連霸夢 維京人中正盃冰球再封王
2024-11-29
【記者吳妤潔台北報導】哨聲落下,雙方選手展開激烈攻防。113學年度全國中正盃冰球錦標賽公開組及女子組(註一)決賽於24日在臺北小巨蛋附館滑冰場舉行。公開組決賽由維京人隊和波賽頓隊再度上演冠亞爭奪賽,女子組則由瓦爾基麗隊力阻尋求二連霸的冰人隊,最終成功封后。 註一:賽事依年齡分為公開組、青年組、青少年組、少年組、兒童組、幼童組、女子組和推廣甲乙組。 冰球是一項冰上團體運動,守門員外的五位選手需要合力將冰球打進對手球門,比賽分為三節進行,每節時長則依據層級不同而有差異(註二)。在女子組決賽,瓦爾基麗隊展現絕佳默契,先是在邊鋒(註三)球員國立臺南大學吳季慈的進攻下拿下2分。第三節末,冰人隊自亂陣腳打出烏龍球,瓦爾基麗隊以3:1獲勝。 註二:除了公開組、青年組和青少年組每節十五分鐘外,其餘組別每節皆為十分鐘 。 註三:每隊上場共有六人,分別為一名守門員、兩名邊鋒、一名中鋒和兩名後衛。邊鋒和中鋒合稱前鋒,負責進攻和支援後衛;後衛則負責防守。 公開組冠軍隊伍維京人隊在預賽時輸給波賽頓隊,決賽戰況一度緊張,到了第三節維京人隊拉開比分,以6:2衛冕冠軍,「預賽偏向只有在進攻,這次先以防守為主,等對方失誤再推進。」擔任中鋒位置,來自銘傳大學的林宜寬說道,他認為球隊表現不錯,有將練習成果展現出來。 林宜寬分享,目前國內大多數的冰球選手都是自小學習直排輪後,在教練推薦下慢慢接觸溜冰,進一步加入冰球俱樂部訓練。維京人隊教練林宏儒則指出,若要讓更多人從事冰球項目,可以透過「玩中學」的方式吸引孩童學習溜冰,「喜歡之後,他開始投入才會轉變到競技。」來自臺北市立大學的維京人隊球員林睿宇則認為,可以多加轉播國際冰球比賽來達到推廣的目的。 然而,由於冰球高度仰賴場地訓練,但國內目前符合國際規格的冰場只有小巨蛋一處,中華民國冰球協會國際組兼教練委員副召集人尹安中指出,因為場地有限,加上要與競速滑冰和花式滑冰等項目分配使用時間,影響選手的訓練時間,他說:「其他層級比我們高的國家,他們上冰練習的時間可能是我們的五倍之多,以現在的資源要超越他們是有困難的。」曾為中華台北U18冰球女子隊國手的吳季慈也提到,國內僅有北部一個冰場並不利於南部的選手,「像我禮拜五晚上搭高鐵來,禮拜六又要坐夜車回去。」他希望可以在台北以外的地方興建冰場,讓南部選手免於奔波。林睿宇也提到因為訓練時間少且集中在晚上,對於希望選拔U18的國高中生來說會有負擔。 談到如何提升冰球選手的國際競爭力,除了增加場地和練習時間之外,瓦爾基麗隊教練呂頌翔指出,近年許多旅外打球的優秀選手已逐漸回台帶隊,可以帶給國內新的觀念,「如果大家能夠透過比賽切磋,交流打球的想法和技術,我覺得台灣是很有機會的。」
體育
第1799期
陳建廷自創高難度招式 勇奪中正盃花式繞椿冠軍
2024-11-15
【記者王立昊屏東報導】選手跟隨音樂,將腳步與節奏合而為一。113 學年度第46屆中正盃全國溜冰錦標賽自由式輪滑競賽8日在屏東潮州國際滑輪溜冰場展開為期三天的賽事。男子單人花式繞樁項目中,今年入選國手,來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陳建廷奪下大專社會組金牌,同樣有國手資格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選手張唯仁則排名第七。 「今年是自己進步幅度很大的一年,花了更多時間去練,穩定度跟動作難度都提升很多,比較有辦法與其他選手抗衡。」陳建廷以練習一年的作品,為這次賽事重新設計編排,嘗試將動作更契合音樂,並加入自己的獨創招式「單輪換腳咖啡壺」(註一),成功突破自我,奪下進入大專後首次金牌。賽後,陳建廷說明獨創招式的困難點,「兩隻腳都要會做咖啡壺,現在很少人會練非慣用腳。」並分享自己目前著重訓練非慣用腳的靈活度,希望能在比賽更敏捷地去補救失誤,也能更自在地組織流暢及多樣的招式銜接。 註一:咖啡壺為輪滑動作之一,選手須保持蹲姿並以單腳單輪支撐繞樁前進,相當考驗選手的平衡與耐力,是較具難度的招式。 相較陳建廷以難度見長,張唯仁更專注於雕琢作品的情感,這次選用曲目為歌手華晨宇的《蜉蝣》,是首次挑戰特別緩慢的旋律。關於創作,張唯仁說:「我會先考慮一首歌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感覺,招式的使用主要為了故事與情感表現。」談到表演風格時,張唯仁感嘆近幾年評分比較注重技術,「可能要降低情感展現來提高難度,在技術與藝術表現間找到平衡點。」另外,經過去年落選國手空轉一年,張唯仁坦言受到一定的影響,「自己在考慮可能要退役了,比賽狀況跟內容都沒有很好,未來參賽主要也是為了展現作品給大家欣賞。」 「花式繞樁相比其他輪滑運動就是強調技術跟表演,較不受場地限制也讓輪滑運動更容易被接觸。」擔任本場裁判同為2024年國家代表隊花式繞椿教練的王聖文介紹花式繞樁的特色。談及選手的表現,王聖文表示可惜,張唯仁的藝術表現比較好,覺得他像《獵人》中的奇犽(註二)一樣心思細膩,編排作品更具美感,但結合高難度的招式也因此會更吃力,需要更高的熟練度。另外,王聖文也稱讚陳建廷的進步,對新一代成功銜接上來感到欣慰。 註二:奇犽·揍敵客是動漫《獵人》的主角團之一,角色特徵以頭腦聰明、個性細膩聞名。 對於自由式輪滑的發展,中華民國滑輪溜冰協會自由式總幹事巫金岳抱持期待,「近年來參與這項運動的人數正在成長,參賽選手也是逐漸增加的。」但巫金岳也坦言繞樁難度偏高,隨著年齡增長,相較其他運動,選手流失的比例也更高。另外,因為缺乏裁判,目前比賽容易遇到選手教練必須擔任裁判的困境,計畫推動更多裁判研習,透過裁判推廣滑輪運動。
體育
第1798期
陳宥鈞中正盃壁球封王 基層資源成發展關鍵
2024-11-08
【記者林宜婷台北報導】113年臺北市中正盃壁球錦標賽於10月26日至27日在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舉行。壁球分級依程度高低,男子分做A至E組,女子則分做A至D組,預賽採分組循環三戰兩勝制,雙人輪流將球擊回正牆有效攻擊區(註一),並利用截擊(註二)或彈地一次回擊球進攻,最先獲得11分即可拿下賽局。來自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的陳宥鈞在分級比賽中擊敗對手,榮獲男子C組冠軍。 註一:正牆會有三條橫的紅線,有效攻擊區範圍在最高紅線至最低紅線間的範圍。 註二:趁球尚未落地前擊球,使對手減少反應時間的進攻方式之一。又稱作Volley。 陳宥鈞以直落二的成績打敗同組兩名選手,取得四強的門票。他說道:「對自己的球技與手感都增加信心。」在爭奪冠亞資格的比賽中,陳宥鈞率先取得發球權, 利用正、反拍擊球與敏捷的步伐,成功將對手節奏打亂,掌握得分點。比分最後以11:5、11:4,拿下兩局,晉級冠亞賽,最終也在冠亞賽的廝殺中獲得冠軍。 談及踏入壁球世界的契機,陳宥鈞笑說:「國中時姐姐有打過,只是自己當初想踢足球,但媽媽說打壁球可以吹冷氣,就被勸服了。」因此,他選擇就讀以壁球著稱的新北市立明志國民中學,開啟了壁球之旅。提到參賽動機,陳宥鈞也說:「想要看看自己這一年的訓練成果,手感有沒有生疏。」他解釋,由於剛升上大一,課程繁忙,因此訓練時間縮減,僅能利用課餘時間或賽前加緊練習。對於比賽最大的收穫,陳宥鈞坦言:「終於不用卡在這不上不下的組別了。」他說明,自己在C組卡關已久,「除了訓練不足,也缺乏想要爭奪名次的企圖心。」透過心態上的調整,陳宥鈞贏得這次的冠軍,也終能如願晉升到下個組別。 曾被選為國手,參加2024世界青少年壁球錦標賽的陳宥鈞論及到壁球的發展,他表示大眾對壁球的認識不如熱門球類,在學校也較少課程規劃的安排。明志國中壁球隊教練李嘉洲也提及:「學生大部分開始接觸壁球的平均時間可能都在國高中以上,那在國際上的一些比賽,能力就會跟別的國家會有一些落差。」他認為,壁球的接觸與訓練應從小開始,才能更有效銜接在往後的推廣。 壁球在2028年列入奧運項目,不過我國對於壁球的推廣卻不盡人意。臺北市體育總會壁球協會理事長王麒景強調:「推廣的最大阻礙是壁球場。」他解釋,臺灣現今的壁球場地有限,在師資、場地資源不足下,壁球的發展也將窒礙難行,難以走入校園。他期許政府可以提供完善的資源挹注,改善壁球發展上的困境。未來他也會向下扎根,推動小學壁球社團的設置。
體育
第1797期
中正盃成各級柔道舞台 提倡禮節核心精神
2024-10-25
【記者潘慧芳台北報導】113年臺北市中正盃柔道錦標賽於19至20日在臺北體育館舉行,邀請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及社會人士參加單人或團體比賽。大專生被歸類於社會組,參賽學校包含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及淡江大學等柔道社。柔道的得分方式包括一勝(Ippon)及半勝(Waza-ari)(註一),當選手取得一勝或兩個半勝即為獲勝,比賽按年齡及體重分組,並採用單淘汰賽制。 (註一)一勝即為選手主動以一定速度與力量並使對方背部著地或是壓制對方無法掙脫滿25秒以上;半勝為只達成一勝一半的標準,或壓制對方20至25秒且對方無法掙開 臺大的薛宇庭參加社會女子個人甲組,他說:「這次比賽我打的很差,其實還可以再更好。」並提及自己從乙組升至甲組後,遇到更強的對手與更大的挑戰,雖然比賽表現不甚理想,但心態比以往更健康,也期許自己在明年的全大運中至少贏一場比賽,並希望加強低姿過肩摔及肌力訓練。 淡江的蔡少鈞參加社會男子個人甲組第三級比賽,坦言這次比賽原本打算減重參加四級比賽,但因減重過多導致力量不足,無法發揮最佳狀態。此外,遇到平時不常見的技巧,如直接將人抱起後摔倒,因反應不及,錯失晉級機會。他提到社會組的對手經驗豐富,「他們的搶手可以讓我們學習,比起學生,他們更有經驗及威嚇力。」 政大林瑩珊參加社會女子個人乙組第三級比賽,獲得銅牌。他認為當天狀況未達最佳,第一場比賽時較不穩定,但之後逐漸進入狀況,抓握力度與速度也有所提升。相比以往,他的心態更加成熟,能冷靜思考對手的攻擊方式。林瑩珊分享,他正備戰11月的全國錦標賽,「我給自己的目標是至少可以贏下兩場比賽。在技術方面,希望學會大外割(註二)以及強化右手的控制。」 (註二)以手控制住對方,後腳勾掃對方,使對方背部著地 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副教授,同時也是賽事審判委員廖俊強說:「柔道這項運動的宗旨就是在學習禮貌,學習如何保護自己」。台灣柔道雖朝良好方向發展,但基層教育仍需加強,特別是教練須隨時更新相關知識,因柔道是高強度運動,若缺乏自保能力,家長容易擔心並反對孩子參與。他強調柔道重視禮節,無論場上場下,皆需以禮相待,這也是柔道精神的核心。 臺北市體育總會柔道委員會總幹事呂欽彥希望通過比賽推廣基層柔道,吸引更多學生學習這項運動,並強調高段位選手的培養需要多年努力,唯有在基層投入更多,才能在高段位賽事中取得更好成績,並增加柔道的曝光度。
體育
第1789期
中正盃運動舞蹈錦標賽 謝汶芯林立師徒聯手摘金
2023-12-13
謝汶芯與林立雖才短短搭檔兩年,然而兩人配合良好,屢屢在賽事中獲得佳績。 圖/林詩祐攝【記者林詩祐台北報導】兩人環抱彼此,以同頻率的步伐,跟隨音樂節奏在舞池中旋轉。112學年度第29屆全國中正盃運動舞蹈錦標賽9、10日於臺北體育館七樓展開最終決賽,最終由國立體育大學謝汶芯與林立奪得標準舞成人組總冠軍。去年兩人在台灣舉辦的12場積分賽皆取得第一名,而本次中正盃奪冠後,謝汶芯、林立今年再度稱霸所有積分賽事,連續兩年舞出大滿貫成績。運動舞蹈分成標準舞跟拉丁舞組,中華民國體育運動舞蹈總會長劉渼麗說明兩者差別:「標準舞較紳士,拉丁舞則更熱情奔放。」從動作區別,標準舞的兩人會成對扶腰搭肩,在舞曲上共同進退;拉丁舞則會與舞伴分開,各自展現魅力。運動舞蹈共有10種舞風,兩組各有五種,選手需精通組內所有風格才有機會角逐冠軍寶座。 標準舞女舞者舞裙較長,展現舞者優雅形象,拉丁舞的舞裙則較短,使女舞者能做出較大幅度的動作。 圖/林詩祐攝決賽以輕快的維也納華爾茲拉開序幕,謝汶芯與林立在場上時而旋轉,時而停下腳步延伸動作,結合身體的傾斜、擺盪,凸顯出雙人身體線條的美。接著的華爾茲、狐步、探戈項目,兩人也都優雅從容地應對。最後一個舞風是標準舞中最緊湊的快四步,兩人也一改莊嚴優雅的形象,機靈的腳步與敏捷的彈跳,使兩人的演繹更加生動與俏皮。最終兩人五種風格皆拿下第一名的成績,也順利取得最終積分賽的勝利。賽後謝汶芯談到,由於比賽時間較早開始,身體還沒完全開機,所幸迅速調整狀態,最終發揮水準。而對於積分賽再度大滿貫,謝汶芯開心表示:「一步一步往前,最後的積分也比去年還高。」林立也肯定道:「一年努力有得到好的成果,在最終之戰畫下圓滿的句點。」林立與謝汶芯原先並非搭檔,而是師生關係。但兩年前林立因疫情無法繼續與義大利的原搭檔合作,兩人在陰錯陽差下成為夥伴。八歲的差距並沒有成為兩人的阻礙,反而起到相當好的化學反應。林立提到,彼此的練習方法不同,反而在搭檔時能有更不同的感受。對於年齡較小的謝汶芯,林立稱讚道:「表現超越同年齡層可以做到的!」謝汶芯則坦言,面對林立時,舞蹈實力的差距帶來壓力。為了趕上林立的腳步,他會額外訓練體能,也會透過影片揣摩國外知名舞者的技巧。 各組選手之間感情融洽,彼此間都是從小到大的在賽場上碰到的對手,在場下都會互相打氣。 圖/林詩祐攝對於未來規劃,林立表示雖然連續兩年取得大滿貫,「我們要看的不只有台灣,我們想要再往國外去發展。」兩人也期許在進軍職業前,能將技巧與經驗打磨得更加純熟,「精進技巧、細節跟音樂的詮釋,讓我們、觀眾和評審投入在舞蹈當中。」而謝汶芯與林立一整年持續參加各個賽事,兩人也將於下個禮拜前往香港參加DSA亞洲體育舞蹈專項錦標賽。 除了謝汶芯與林立這對搭檔外,第二名的藍郁翔和劉靜也為未來可關注之新星。 圖/林詩祐攝 運動舞蹈除了每組輪流上台表演外,也會與其他組同時在舞台上共舞。 圖/林詩祐攝
體育
第1787期
中正盃空手道巾幗交鋒 陳姿云跨量級險勝奪冠
2023-11-29
【記者葉蓁芸高雄報導】中華民國112年度全國中正盃空手道錦標賽11月25日在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登場,大專女子組個人對打第二量級(55公斤級)決賽,由過去皆為第一量級(50公斤級)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陳姿云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邱筱雯高手交鋒。冠亞賽雖以0:0結束賽局,但陳姿云獲得裁判一致投票認可,最終成功搶下金牌。 臺師大陳姿云奪冠後表示,他在賽前努力調整心態,告訴自己「不要怕輸,放開來打」,也在場上展現奪勝企圖心。 圖/葉蓁芸攝開局前一分鐘兩人彼此試探,不敢貿然出手,遭主審判定消極作戰而吃下兩次犯規。再度開始後陳姿云率先進攻,但兩記側踢都被邱筱雯閃躲而未能得分。比賽後段陳姿云多次觸碰邱筱雯,邱筱雯則以上段直擊與側踢回應。倒數25秒時陳姿云一記掃腳使邱筱雯倒地,但未成功得分,以0:0結束賽局。後續經裁判投票,由陳姿云以主動攻擊次數與技巧運用斬獲勝利。「滿分10分對自己的表現只能評價6分。」賽後陳姿云認為自己在場上受心態影響,害怕被對手得分,因此有些放不開手腳,但也嘗試新的技術「掃腳」。而對於陳姿云的表現,教練徐瑋駿認可他在距離與時機點的掌控,「(陳姿云)抓到機會沒有猶豫就直接攻擊 ,包括手腳連續性跟專注度都在非常好的水準。」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專任教練及臺師大空手道教練徐瑋駿認為,陳姿云平時練習已做好充分準備,因此在賽場上奪得高分。 圖/葉蓁芸攝亞軍得主邱筱雯則坦言,前幾場比賽體力已大量消耗,且與陳姿云對戰的經驗讓他不敢主動進攻,「之前跟他打都是自己衝進去,結果被做動作而失分,所以這次打得比較保守。」教練洪瑩珊也認為邱筱雯未能發揮平時水準,他說道:「賽前的心理很重要,要克服心魔才能突破自己,心理成長你的技術才會增加。」 上屆冠軍蕭霈瑜也來自暨大,第一場比賽落敗後在場邊為邱筱雯加油,也在冠亞戰前鼓勵邱筱雯。 圖/葉蓁芸攝過去主戰第一量級的陳姿云與邱筱雯本次皆跨量級參賽,徐瑋駿解釋量級間的差異,輕量級節奏快,選手也較為嬌小,而陳姿云在第一量級中屬較高大的選手,升上第二量級後雖失去高度優勢,「但他從一量(第一量級)升上來,保有節奏快的特質,接下來就要增加對抗性與穩定性。」陳姿云則認為自己更適合第二量級,過去為了參加第一量級還須減重,「反而會讓我自己比較沒力。」邱筱雯也認同在第二量級中更能打出自己的節奏,但拳頭強度與其他選手相較之下稍弱。 亞軍暨大邱筱雯過去同樣主戰於第一量級,他認為跨至第二量級後更能打出自己的節奏,但拳頭強度仍稍弱。 圖/葉蓁芸攝談到未來發展目標,陳姿云肯定地說:「希望下一屆能去打亞運,可以站上頒獎台。」邱筱雯則將眼光放在個人首金,「很想拿金牌,明年是最後一場全大運,所以想在那時候拿到自己最理想的成績。」 臺師大陳姿云將目標鎖定亞運,期望能如願站上國際賽頒獎台,教練徐瑋駿充滿信心,認為陳姿云「非常有潛力」。 圖/葉蓁芸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