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社論】那些為人所詬病的 究竟是「假新聞」還是「假消息」?
校園
第1734期
【社論】那些為人所詬病的 究竟是「假新聞」還是「假消息」?
2020-10-29
「每天用鹽水漱口就能治療牙周病。」、「大人在加油,小孩在車內玩手機,結果手機電磁波引爆。」、「杜拜市油管爆炸!造成許多人傷亡。」這些標題對你來說是不是很熟悉?每天總有數以萬計、來自網路的資訊充斥你我身邊。然而,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人們不會花太多時間查證,多半直接相信訊息內容。此情況更促使近年來「假新聞」熱潮,認定網路上資訊不實的內容全為人人口中喊打的假新聞。究竟「假新聞」(Fake news)的定義為何?未經查證的內容可以稱作是「新聞」嗎?抑或者網路謠傳內容只能稱作「假消息」(Misinformation)呢? 新聞媒體須具備事實查核的能力,確保報導的真實性,產出「假新聞」是新聞業的大忌。 圖/黃婕攝首先,必須先定義「新聞」這個詞,根據曾任《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盛頓分社社長比爾.科瓦齊(Bill Kovach)及曾任《新聞周刊》(Newsweek)國會記者團團長湯姆.羅森斯蒂爾(Tom Rosenstiel)所共同合作的著作—《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新聞從業者須知和公眾的期待》(The Elements of Journalism:What Newspeople Should Know and the Public Should Expect),書中闡明新聞的首要義務為符合事實,新聞工作者須透過自身專業能力驗證消息來源。換句話說,新聞的產製流程必須經過記者的採訪驗證,並於刊登時註明報導的責任歸屬。西元2019年6月12日在突尼西亞首都舉行的第30屆國際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IFJ)世界大會上通過《全球新聞工作者道德憲章》,第一條規定即強調記者的首要職責是將真實帶給大眾。沒有經過第三方查證、沒有責任歸屬的報導不能稱作是新聞,產出假新聞更是新聞業的大忌。假新聞與假消息的定義不同,「假新聞」應是指具有事實查證功能的媒體刻意編造虛假事件;而任何人捏造的不實內容則為「假消息」。兩者產製方式不一,但近年來假新聞一詞,不斷被擴大解釋。只要是不具名謠傳內容、非全面過於偏頗的事實闡述、與自己立場不相符的報導,都容易被扣上假新聞的帽子,想拿也拿不掉。因此當「假新聞」成為網路熱門詞後,新聞工作者面臨的是更嚴峻的工作環境。 「求真」是新聞工作者的首要職務。然而,當假新聞一詞定義不明時,容易使新聞工作者面臨嚴峻的工作環境。 圖/王崴漢提供為何「假新聞」一詞被擴大解釋?可以回溯到2016年的美國大選。2016年的美國大選後,「假新聞」一詞成為家喻戶曉的熱門關鍵字。然而,當美國情報單位指控,由於外國勢力散播選舉假新聞導致川普入主白宮時,這個詞已經成為川普攻擊媒體的武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 CNBC)報導,20日到26日共 7 天的每日平均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數,美國在過去一週日均病例數創下新高,來到單日新增 68,767 例確診。此報導一出,川普立馬在推特上發文高喊:Fake News。舉凡對川普不利的新聞,只要以「假新聞」一詞回擊,無論事實與否,便能使報導蒙上難以擺脫的不信任感。明明事實查證是應盡職責,卻刻意捏造虛假新聞固然可惡,但在我們大聲嚷嚷的假新聞中,又有多少是網路謠傳的假消息呢?學會如何分辨假新聞與假消息,不輕信轉發來源不明的訊息,是當代閱聽人需要具備的媒體素養。畢竟,假新聞與假消息之所以能迅速傳布,靠的正是利用恐懼卻又不思考的人性弱點,這也正是你我面臨的挑戰與責任。
【社論】政府欲修法遏止假消息 恐箝制新聞自由
國際
第1693期
【社論】政府欲修法遏止假消息 恐箝制新聞自由
2018-12-17
美國《時代》雜誌(Time)日前選出2018年度風雲人物,共四位新聞代表人物獲選,其中一位是遭殺害的沙國異議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時代雜誌指出,本次入選人物都是「新聞真相的守護者」。他們為保護真相,不惜犧牲自我,凸顯全球「新聞自由」受威脅的嚴重性。我國政府欲修正《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以遏止假訊息,亦有限制新聞自由的疑慮。 美國《時代》雜誌(Time)選出2018年度風雲人物,共四位新聞代表人物獲選,本次入選人物都是「新聞真相的守護者」。 圖/取自TIME網站《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簡稱華郵)專欄記者哈紹吉,長期關注阿拉伯世界的新聞環境。然而他在報導中,揭露沙國王儲穆罕默德剷除政治異己的惡行,疑似因此成為王儲的眼中釘,遭沙國情報人員無情殺害,至今屍首未獲。華郵也在十月中旬,刊登哈紹吉遇害前所撰寫的最後一篇文章。哈紹吉指出阿拉伯世界的新聞環境,宛如被政府霸權拉上鐵幕。當前急需一個獨立於政府以外的跨國媒體,讓沙國人民能接觸外界資訊,與世界接軌。西元2011年阿拉伯世界爆發《阿拉伯之春》運動,民眾上街欲推翻政府的專制體制,更希望國家能成為「光明自由的阿拉伯社會」,樂觀的願景在七年後硬生破滅。哈紹吉為堅持新聞自由,勇於揭露真相卻不幸葬送性命。當時所謂的「光明」不過是曇花一現,哈紹吉遇害似乎是沙國王儲殺雞儆猴的舉動,警告媒體日後若刊出負面報導,都不會有好下場。一旦政府明目張膽箝制言論自由,媒體「寒蟬效應」恐接連上演。如何解決當地資訊不對稱的困境,始終無解。無國界記者組織(RSF)今年四月公布2018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180個國家中,沙國名列第169名,評價低落;反觀台灣排名第42,於亞洲國家中排名最佳。對比阿拉伯世界,我國的新聞自由程度相對自由。不過本次九合一大選期間假訊息頻傳,促使政府積極推動修正《數位通訊傳播法》,恐讓台灣的新聞自由程度受到衝擊。日前該修法最大的爭議點在於:社群平台上如:LINE或臉書(Facebook)等出現假訊息,經政府單位或民眾檢舉並查證屬實,業者需於時限內將該訊息下架。不過現今有許多網路平台,如:Line Today等都會從各大新聞媒體「推播新聞」。萬一推播的新聞內容遭民眾檢舉,平台業者第一個舉措恐怕是下架該則新聞。若檢舉次數過於頻繁,業者可能會認為不推播反倒不會被檢舉,更不會惹上後續的訴訟程序,未來乾脆不提供推播服務,也是有可能的。一旦社群平台業者因政府修法放棄推播功能,民眾接收訊息管道受阻,此時政府箝制言論與新聞自由的罵聲,預期將接踵而至。欲防範假訊息,或許不應從「立法或修法」為主要著手點。假訊息頻傳,某種程度亦算是政府單位對於資訊管控的失職。不論是民眾或平台業者,皆不希望假訊息流通於社會。因此,防制假訊息最主要仍是培養公民對於資訊真偽的辨認能力,第三方公正查核平台也應落實訊息審查作業,最後步驟才是以法律懲處散播假訊息資訊者。若政府真要透過法律開罰假訊息散佈,該如何公正的調查假訊息?行政院長賴清德針回應,假訊息將由法院進行最後判定。政府修法整肅假訊息,本是一片美意,但決策前應更加傾聽專家學者及大眾意見,除能鞏固我國新聞的自由程度,也為全球不斷緊縮的「新聞自由」,留下舒緩空間。
性平教育假消息瘋傳 恐誤導民眾影響公投
校園
影音
第1689期
性平教育假消息瘋傳 恐誤導民眾影響公投
2018-11-22
 【記者陳韻如、陳宣懿、李昕芸綜合採訪報導】凱道上,支持性別平權的民眾齊聲吶喊口號,希望大眾能返鄉參與同志婚姻及性別教育公投。現場吸引超過十萬人到場響應,但挺同人士仍擔心,反對方為獲得選票,利用假資訊誤導民眾的舉動,恐怕會影響公投結果。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副教授李佩雯提到,目前愛家公投為了搶奪選票不擇手段,模糊大眾對於10案、11案、12案公投主文真正內容意涵的了解。李佩雯表示,愛家公投的目的在於拉攏對立方、立場中立者,或不太了解公投實際內容的人。隨著公投逼近,社群媒體上流傳多項不實資訊。例如愛家公投人士宣稱,性平教育公投案強迫國中國小學生學習同志教育,並強調同志教育會教導孩子變成同志。雖然教育部已成立「性別平等教育資訊澄清專區」澄清性平教育相關留言,也點出同志教育的重要性在於避免校園性霸凌,但仍有不少家長會受到假資訊的影響,對同志教育產生疑問。世新口語傳播所學生郭柏妤強調,教育部已出面澄清性平教育的課本中並沒有變性等內容,有關單位也製作了許多相關影片和懶人包,用以解釋被編造的虛假消息,「但還是有人只相信他們所看到的消息」。透過社群媒體,人人都可擔任傳播者的角色。任何人都能在網上發表意見、轉發資訊。但專家也提醒,民眾轉發消息前,應先主動查證訊息真假,避免散播假消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黃兆徽認為每個人都需要擁有基本的媒體素養,他說:「就是接觸到訊息不要都以為是真的,想要轉發之前,一定要先初步確認它應該是真的,才轉發。」在議題的討論過程中,民眾本就會因立場不同,而有多元意見。但各方在爭取支持者的同時,理應傳遞正確資訊,以讓社會大眾能基於事實判斷,而非有心人士為了選票考量,刻意利用錯誤資訊誤導他人,影響最後的公投結果。https://youtu.be/B1ntMMQYU1Y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