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文大視天氣調整候車點 學生盼公告更及時
2024-11-15
校園
服務中心搬遷惹議 中興住宿生控權益受損
2024-11-15
國際
美大學校園推投票政策 盼提升青年政治參與度
焦點
2024-11-15
校園
【大學事】強颱災損致通勤困難 師生盼大學視災情自主停課
2024-11-15
國際
馬大服儀指南多次惹議 學生呼籲校方修改多次穿依規定
2024-11-15
國際
伊朗女大生脫衣抗議 頭巾令再引衝突
2024-11-15
校園
中教大成立邵族知識研究中心 推全民理解原民文化
焦點
2024-11-15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09期
【專欄】發揚越南才子樂 韶聲樂團合奏展默契
2019-10-17
【記者劉書妤台北報導】古箏、匏琴和琵琶清脆優美的樂音繚繞,越南笛溫潤的音色穿插其中,雙欒響亮的節拍聲引導著整首曲子進行,每個演奏者各司其職,旋律豐富卻不雜亂,樂曲音色婉轉柔美,像在細細訴說一個故事。換下表演穿著的越南傳統服飾,團員互相打鬧的模樣不難看出他們緊密的感情。八位熱愛傳統音樂的青年,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開設的「越南音樂大師班」課程相遇,並於2018年尾成立「韶聲越南才子樂團」,為台灣首次組成演奏越南才子樂的團隊。註:「才子樂」是越南民間傳統音樂,約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逐漸形成,是越南音樂中最豐富的小型合奏樂。 八人在演奏中各司其職,匏琴、越南箏、琵琶、越南笛、三絃琴、凹品吉他、月琴和白鶩琴組成美妙的旋律。 圖/沈麗心提供即興演出仰賴團隊默契 樂曲碰撞新火花「即興」、「加花和裝飾音」是才子樂的特色,而這兩大特色仰賴團隊的默契。在每首曲子開始前都有一段個人的即興演出時間,八人以眼神交流、微微點頭示意,在細節處表現出團隊深厚的默契感,他們彼此不僅是團員,更是夥伴和好友。註:加花是在原始譜的音與音之間增加其他的音符,來達到旋律變化的一種音樂變奏手法。彈奏越南箏的何宜蓁表示,每次彈奏都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樂團的演奏不會完全相同,他們也不知道下次大家的音樂會碰撞出什麼樣的感覺,他說:「這是它(才子樂)最有魅力、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每一次的演奏它都是新的。」身旁的夥伴聽見這段話也同聲附和,深刻展現他們對演奏和創新的熱愛。才子樂的曲目主要講求「和」,當一人炫技時,其他人便不會與他爭奪焦點,以此方式達到「樂和」的精神。團長、匏琴的演奏者楊晴儀解釋,當一人在加花或炫技時,其他人會讓出位子,「像是不同植物在各自的季節綻放。」註:匏琴是越南特有的泛音彈撥樂器,僅有一條絃,卻能彈出近五個八度音域,並以左手控制搖桿改變音高。而吹奏越南笛的沈麗心也說:「『拿捏』和『配合』是我正在努力學習的。」他談到以往學習國樂時,照著譜吹便不會出錯,但才子樂須和團隊培養默契,只能藉由一次次團練加深對彼此的了解。 長期的練習讓團隊更加默契,他們珍惜彼此一起演奏的機會,期望未來能繼續以音樂傳遞理念。 圖/沈麗心提供練習培養基本功 越南之旅助精進技巧其中一位團員謝伃筑以前未彈過琵琶,因此對他來說最困難的部分是基本功,他只能透過不斷練習使演奏技巧更純熟。楊晴儀則認為,才子樂中最困難的樂器便是匏琴,因為它只有一根絃,便要控制所有音高,非常考驗演奏者的技巧,且它有很多細膩的轉音,基礎不佳者便難以彈奏。白鶩琴的演奏者謝語晴說:「我從模仿開始,慢慢吸收技巧後,才真正理解這個樂器。」他提到自身並非在越南長大,所以最初不清楚越南的文化,只能重複聆聽樂曲並揣摩老師的演奏技法,將技巧融會貫通才能好好呈現樂器的音色。註:白鶩琴外觀與二胡相似,但它的琴絃分別以尼龍和鐵絲製作,因此能同時表現出沙啞和清脆的樂音。才子樂反映越南民間生活及文化,樂團為了向當地的才子樂大師學習,於今年九月前往越南胡志明市,這趟旅行除了使他們更認識越南的文化背景,也使他們的演奏技巧得以獲得精進。提及才子樂和越南的關聯性,彈奏越南三弦的劉國翎不禁笑了出來,他說:「到當地後才真正理解為何才子樂有那麼多裝飾音和扭音,因為他們講話真的就是這樣啊!」他表示,走在路上常聽到越南腔調,才明白才子樂與越南的文化生活和語言密切相關,在理解文化背景後,他們演奏的音樂也逐漸貼近越南的韻味。註:越南三絃構造為琴身(包括琴頭、琴頸、琴身、皮膜)和琴絃系統(包括琴絃、絃軸、琴馬)。琴身又稱琴鼓,略呈方形,兩面蒙以蛇皮。 才子樂的魅力和特殊性讓團隊深深著迷,進而組成「韶聲越南才子樂團」。 圖/沈麗心提供藉音樂理解民族生活 團隊注重文化平權台灣是多元社會,近幾年新住民的比例提升,而指導老師、越南文化藝術研究專家黎海登認為,透過音樂,台灣人也可了解越南的歷史和生活方式,任何傳統音樂都承載著民族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演奏月琴的高萍袖談到團隊理念時,臉上帶著對文化平等的盼望,他說明團隊注重「文化平權」的概念,他們希望藉由自身的專長——音樂傳達「大家都是一家人」的想法,透過展演分享越南音樂,讓越南新移民在台灣感受到家的溫暖。而13日於國立台灣博物館的演出中,樂團也和三位越南姊妹共同演出,悠揚的曲調和高亢活潑的嗓音充分展現越南的熱情文化。 《韶聲越南才子樂團》於13日在國立台灣博物館一樓大廳演出,除了演奏越南傳統曲調,更使台灣經典名曲增添不同風味。 圖/劉書妤攝
藝文
第1688期
獨立樂團打頭陣 音樂祭推廣傳統北管
2018-11-14
【記者林宛賢台北報導】鑼鼓喧天,北管師傅們以一段急促的南梆子聲帶出整齊而有力的嗩吶聲,台上的北管樂手個個賣力吹著嗩吶、敲著木魚和拍板。稻江文化音樂祭於10日在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舉行,活動邀請傳統北管軒社——共樂軒、靈安社與雙聯社,以及新生代獨立樂團——拍謝少年、三十萬年老虎鉗與麋先生共同參與,期望藉獨立樂團的人氣帶動北管文化的關注度。「或許年輕人聽到北管軒社的音樂後,對北管樂會有興趣進而來學習,將來就變成我們的無形文化資產。」台北市民間遊藝協會理事長劉丁柱表示,希望能藉此活動推廣逐漸失傳的北管樂曲,透過新生代獨立樂團吸引年輕人關注傳統音樂,「若北管後繼無人的話,這個民俗文化就會有斷層。」 稻江文化音樂祭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將逐漸失傳的北管音樂透過新型態的表演方式傳承給新世代的年輕人。 圖/林宛賢攝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林茂賢解釋,北管樂曲特色為曲風喧鬧高亢、氣勢豪邁,非常適合廟會、遶境等慶典儀式,可說是古早時期主流的「重金屬音樂」。北管的演奏團體稱為軒社,早期的軒社提供聯誼、社交活動與休閒等功能,與社區發展有著緊密的關係,不論在保存與傳承傳統文化,以及婚喪慶典、宗教儀式上,皆扮演重要角色。林茂賢指出,由於台灣教育長期西化,缺乏對傳統音樂的培育,間接導致社會大眾對於北管樂等傳統音樂的忽視。「我們自己看到那些傳統的東西,就自己覺得是沒水準的,課本上也沒有教我們這些東西,所以它的沒落是正常的現象。」他也強調,從教育著手讓社會大眾從小培養對台灣傳統文化的認識,是唯一從根本解決傳統音樂失傳的方法。在此次北管軒社表演中,有不少大學生、國高中生參與,為傳統音樂增添一股新活力。在靈安社表演中擔任銅鈸手、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的胡祐嘉表示,因為自己有接觸DJ創作,所以希望能在現代電子音樂中融入傳統北管樂。同樣為靈安社銅鈸手、淡江大學歷史學系高子建則表示,因為從小生活在宮廟環境,耳濡目染下便對北管樂十分感興趣。 此次傳統北管表演活動中,不乏許多青年學子參與其中,為逐漸失傳的北管音樂增加新魅力。 圖/林宛賢攝胡祐嘉認為,北管正面臨沒有市場、傳承不易的局面,他補充,「我覺得北管可以多跟一些文化資產做結合,讓無形的文化資產(北管)去輔助無形的文化資產。」。高子建則表示,以往北管都是隨著廟會、遶境活動表演,但近幾年這些活動逐漸消失,北管軒社的表演機會也隨之減少。胡祐嘉與高子建一致認為要傳承傳統音樂,必須創新、多結合不同的風格與元素,並期待現代社會能給予傳統音樂更多的表演機會。演出樂團拍謝少年說:「把傳統好的音樂,融入在我們喜歡的音樂裡面,本身就非常有趣。」他們表示,除了在第二張專輯中的〈契囝〉結合北管音樂外,未來也會嘗試將傳統音樂融入音樂創作。觀眾陳婧琪認為,若北管能跳脫出宗教活動,演化出更多不同的形式會有助於傳承。 未來也期望傳統北管音樂能融合現代獨立樂團的曲風,形成更加多元的台灣音樂文化。 圖/林宛賢攝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館長許美惠表示,希望未來獨立樂團與北管軒社能交流、碰撞,為台灣音樂帶來更豐富的發展,「用這樣的方式建構一個平台,讓子弟軒社和獨立樂團的觀眾能互相看到對方,讓年輕人也能關注北管音樂。」 台上樂手個個賣力演奏,其中有許多國、高中生參與,顯示越來越多學生願意接觸傳統北管音樂。 圖/林宛賢攝 此次音樂祭活動邀請新生代獨立樂團共同演出,希望能藉獨立樂團的魅力,吸引更多年輕人共同參與。 圖/林宛賢攝
藝文
第1683期
家將融現代舞 籲重視傳統文化
2018-10-10
【記者邱于瑄高雄報導】全黑的舞台上,鼓聲一拍一拍重複著由慢轉快的節奏。聚光燈打下,鈴鐺清脆地響,一名家將舞者手拿兵器,跨著步伐,翻身、亮相,其餘舞者一個個走上舞台,隨著鑼鼓聲來回變換陣形,在昏暗的燈光中,表情嚴肅又帶著殺氣。 <庄腳囝仔>結合家將文化、傳統音樂、台語等,傳達台灣傳統文化傳承和認同的重要性。 圖/<庄腳囝仔>劇組提供以「用我們的文化,走出自己的路」為口號,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第九屆畢業展演《藝動城堡》,其中一齣原創台語音樂劇<庄腳囝仔>將傳統家將文化結合現代元素,給予家將文化、傳統音樂不一樣的面貌,傳達大眾對台灣文化認同和傳承的重要性。表演於5日至7日在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正港小劇場登場。故事描述隔代教養家庭,子女面臨繼承家業與追求自我的掙扎,以及家將文化在現代被貼上負面標籤,導致傳承不易的問題。故事主創者兼樂手許家瑋表示,在一次遊學中,看到外國以自身文化為傲,然而台灣傳統文化卻長期不受重視,甚至台灣人對於文化的消逝沒有感覺,這些成了他的創作動機。導演洪毓蕾補充,現代年輕人對於傳統文化缺少認識,於是傳承與認同成為本齣戲的核心概念。此齣戲以家將的基本動作結合現代舞、街舞,使家將舞步產生更多變化。音樂方面,除原本的鑼鼓外,更融入電音,搭配大提琴、陶笛、貝斯、吉他、鍵盤,多元而不失傳統。此外,服裝也在不觸犯禁忌的原則下,改變原先的剪裁,將家將服改為短版,並改變臉譜的畫法。 儘管戲劇融合新潮元素,但演員程穩育說:「我覺得年輕人必須先認識傳統,再來說創新。」他強調,傳統是穩固創新的基礎。古桃城山海鎮刑堂什家將公舘堂主、舞蹈指導老師蕭湧達指出,傳統文化和古禮的深耕及傳承十分不易,此齣戲也算是另類的傳衍家將文化。「此齣戲創新的做法開啟新的路,翻轉大眾對家將的負面標籤。」觀眾樹德科大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系學生傅米琦說。他也提到,原先對於傳統廟會和家將音樂會感到害怕,但此齣戲結合現代元素,並且隨著劇情有不同的作曲風格,特別吸引人。
藝文
第1658期
重溫農村時光 「絕響」樹下唱戲
2017-09-28
【記者王若穎宜蘭報導】魯班街大樹下,弦樂與清脆笛聲,悠揚地在紅磚瓦巷中迴盪。「絕響樂團」演奏歌仔戲曲,復刻台灣農業社會時代人們坐在大樹下吟唱的場景。這是她們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合作的「大樹下X小劇場」活動,讓民眾零距離接觸傳統音樂。「我們一起拍手!」演奏時不忘與觀眾互動,以弦樂為主旋律開展敘事,笛聲點綴出有力的節奏。月琴撥彈出音符的跳動感,為傳統樂曲注入一些變化,聽眾也跟著音樂搖擺。「我手上的殼子弦是用椰子的殼做的哦!」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學生鄭雅婷彈奏完《歌仔新調》,指著手上樂器跟觀眾介紹。歌仔戲曲使用的基本樂器有殼仔弦、大廣弦、台灣月琴、笛子,因為一般人不太熟悉,新奇感讓現場氣氛也變得熱絡。 鄭雅婷(中)手拿殼仔弦跟觀眾介紹。歌仔戲曲使用的基本樂器有殼仔弦、大廣弦、台灣月琴、笛子。 圖/王若穎攝但也由於人們對傳統戲曲的關注度低,導致接觸這些傳統樂器的人不多,使他們在推廣上遇到許多瓶頸。「樂團的行銷、包裝都要從頭開始學,自己慢慢摸。」月琴演奏者的黃昭郡說,團員除了前臺演出,也要處理後臺行政事務。場地規劃、票務、帳務等繁複事項都要一手包辦。「絕響樂團」由台灣戲曲學院畢業生跟在校生組成,團員都是科班出身,音樂底子深厚。「其實技術上不難,難的是呈現情感的原汁原味。」鄭雅婷說道。為了重現歌仔戲發源的場景,團員身穿素色、簡樸的衣著,搬椅子到樟樹下演奏。樂聲與微風交織,帶著觀眾回味過往時光。 團員身穿素雅衣著,演奏傳統歌仔戲曲,帶著觀眾回味過往時光。 圖/王若穎攝
藝文
第1643期
現代劇詼諧串場 南管展演玩創意
2016-12-28
【記者吳謙台北報導】「在生活南管 Fedee Art Band」處女作《遙想古今》音樂會,27日於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精彩上演。由九首南管經典曲目組成,保留古風的同時增添現代戲劇元素,並引入推銷員角色串場,為觀眾帶來美妙的聽覺盛宴和歡笑逗趣的故事。以名曲〈望明月〉打頭陣,講述元代戲曲家王實甫《西廂記》中,男主角張君瑞在月夜下,期待愛人崔鶯鶯前來赴會,在書齋裡企盼又恍惚的內心。舞台上執拍者居中,伴隨兩旁琵琶、三弦、洞簫和二弦的演奏,以南管獨特的唸唱法,娓娓訴說張君瑞輾轉反側、患得患失的心情,彷彿一場淒美的愛情就在眼前上演。第四曲〈懶繡停針〉為樂團的新編曲目,加入國樂琵琶即興樂段與南管琵琶相互呼應,描繪四季百花以譬喻人生短暫,警惕人們應珍惜光陰,以免老來空嗟歎。舞台上琵琶演奏者千變萬化的指法下,節奏時快時慢,聲音圓潤清脆。 「格格推銷員」串場,以無厘頭的表演,引出表演曲目〈梅花操〉,讓觀眾明白曲目的意境,帶來歡笑的同時也將南管音樂推銷給大眾。 圖/「在生活南管 Fedee Art Band」提供本次演出也加入「推銷員」角色串場,看似無厘頭的表演,卻總能將表演曲目引出,為觀眾帶來歡樂。飾演推銷員的琵琶演奏者張琪萍一人分飾五角,她表示,在台灣了解南管音樂的人很少,融入現代戲劇的元素,希望以逗趣活潑的方式,讓觀眾明白曲目的意境,也將南管音樂推銷給大眾。舞台上座位安排也暗藏玄機,執拍者居中,琵琶、三弦在左,洞簫、二弦在右。演奏者、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研究所學生賴昱丞表示,南管音樂是文人思想的體現,彈撥樂器音色呈顆粒狀、簫弦樂器曲調綿延,一左一右的位置象徵陰陽五行融合。觀眾徐宇宏表示,這是他第一次現場聽南管音樂,戲劇概念的融入對他這樣年紀小的觀眾頗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