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687期
原民為土地歌唱 傳承共榮文化意涵
2018-11-07
【記者蕭佳宜台東報導】「我們搖籃的美麗島,是母親溫暖的懷抱」小朋友們牽起手、排成一列,唱著胡德夫作曲的《美麗島》。悠揚的歌聲迴盪卑南遺址公園的草原上,揭開於3日舉行的「為土地唱歌 為尊嚴而跑」(以下簡稱為土唱)活動序幕。 「為土地唱歌 為尊嚴而唱」活動以兒童演唱的《美麗島》揭開序幕,傳達土地與人民共生的活動理念。 圖/蕭佳宜第二屆土唱由中華民國獵人學校協會舉辦,活動為期兩天。部落青年舉起獵槍,向空中發射。槍響之際,身穿各部落族服的原住民以及非原住民的參賽者,衝過起跑線。除了首日以工作坊和音樂為主題,第二日也舉辦「為尊嚴而跑」路跑賽,邀請參賽者不分族群、地區,穿著自己的族服一同環繞卑南遺址公園進行路跑。 「為尊嚴而跑」路跑賽中,包含各種年齡、族群的參賽者共襄盛舉,穿著各自的族服在起跑線前準備。 圖/蕭佳宜攝身為主辦團隊的一員、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人員黃郁倫表示,在原住民文化中,跑步是部落青年必備的技能。主辦團隊透過「為尊嚴而跑」,向民眾傳達跑步不只是運動、健身或是玩樂,而是連結部落間的關係,「早期部落發生事情時,青年們要跑步、到別的部落傳遞訊息。」 參賽者高舉寫著「為尊嚴而跑」的毛巾,驕傲地跑回終點。 圖/蕭佳宜攝 路跑分為個人和團體組,團體組需在路程中取回信物,並且全組人員回到終點。 圖/蕭佳宜攝現場不乏前來支援的志工,其中協助「為尊嚴而跑」的國立台東大學路跑防護社成員、就讀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的學生洪偉銘認為,土唱能夠帶領民眾認識自己所生長的土地,以及共同生活於此的多元族群。現場的民眾多半為原住民或是當地學生、居民,洪偉銘針對此現象提出,如果能夠透過學校等官方機構協助宣傳,也許會讓更多來自其他城市、族群的民眾更瞭解土唱,並且願意參與。除了路跑比賽,「為土地唱歌」也包含議題、音樂、工藝、兒童等五大主軸,邀請關注原住民文化的民眾一同參加,傳遞部落「共享」的觀念。其中,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榮譽教授童春發也以「與年輕人對話」的議題工作坊,分享原住民文化中「多元族群,大地共榮」的概念,提倡對土地及環境的意識。工藝工作坊則是以開放工作室(open studio)的形式進行。民眾不僅可以與各領域的師傅請教竹藝、木雕等傳統技藝,現場更有排灣族刺青師傅以傳統拍刺技術,為志願者刺上原民圖騰。 希細勒・歷瓦厄繞專精於木雕,在「為土地唱歌」的工藝工作坊中,向民眾展示木雕技藝。 圖/蕭佳宜攝 排灣族紋身師傅Cudjuy Patjidres運用傳統拍刺技術,為民眾刺上以原住民圖騰為主題的刺青。 圖/蕭佳宜攝擔任土唱志工、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的古芹表示,土唱與也在台東舉辦的「阿米斯音樂節」相比,雖同為音樂性質,但土唱較注重推廣文化內涵,娛樂性不高。再加上台東地區交通不便,進而降低民眾參與的意願,吸引較少民眾。同樣擔任志工的台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學生李京則認為,土唱設置在較多原住民聚集的台東為活動一大優勢。他指出在台北等地區舉行的原住民文化推廣活動,通常以講座、展覽為多數。而在卑南遺址公園的空曠草原舉辦的土唱,涵蓋了多種活動單元,所以能夠讓參與民眾體驗到真正的「為土地唱歌」。 將手浸泡在紅色的薯榔汁液中,染上相同的顏色,象徵所有人不分族群、都是相同的。 圖/蕭佳宜攝 開幕儀式中,現場所有人牽起手,圍成環繞廣場的圓圈,一同歌舞。 圖/蕭佳宜攝 路跑中也不乏小孩子的身影,身穿族服、脫下運動鞋,透過雙腳和土地接觸。 圖/蕭佳宜攝
生活
第1687期
慶台東洛神花季 三百人「捅」出在地文化
2018-11-07
【記者何庭賢台東報導】鮮紅色的洛神花灑滿長桌,參賽者手握銀色的鐵柄,正抓緊時間捅花。「一捅天下5~群英爭霸捅花競賽」於3日在台東縣金峰鄉舉辦,吸引將近300人一同歡慶洛神花季慶典。 主持人以身作則參與捅花體驗組,在競賽主持人的幽默下,歡樂地捅花。 圖/何庭賢攝捅洛神花競賽分為長青、團體、個人、親子及體驗共五組,現場可見老手一捅就上百顆洛神花,毫無經驗的新手相比之下顯得笨拙,而引來歡笑聲連連。比賽中,選手需穿戴手套利用捅花器具往洛神花底部捅出種子後,再把它們放進簍子裡。每場競賽限時五分鐘,簍子稱得最重數量即贏得勝利。 伯伯以個人長青組資格進行參賽,以熟練的捅花技術,於短短的1分鐘內,捅出了一籮籮的洛神花。 圖/何庭賢攝第二次領隊參賽、來自國立台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助理教授陳盈如,抱著打破去年獲得季軍佳績的決心,與十來位學生一同參賽。「讓學生身體力行,實際走進鄉下,親自了解在地文化和習俗。」只要台東縣市有任何鄉區活動,他都會帶領學生前往參與,落實該系從「做中學」的主旨。捅花參賽者之一、東大文休系學生徐薏雯在分享比賽經驗時透露,捅花的難度在於瞄準洛神花底部,而較為大顆的洛神花相較小顆的更容易把種子捅出來。 一心想打破去年季軍的成績,東大文休系學生也組隊報名參加體驗組,初次參與捅花大賽,略顯緊張和生疏。 圖/何庭賢攝擁有十年捅花經驗的在地民眾陳喆表示,「平時工作力道都較大,所以在捅花時容易擠爆(洛神花)。」對他而言,捅花最重要的就是考驗耐性,不能操之過急,按部就班才是關鍵。比賽時如果過於急促,就會錯手擠爆洛神花,而影響捅花速度。 小孩也和家人一同報名親子組,嬌小的個子握起捅花器,略顯可愛之餘也專心捅花。 圖/何庭賢攝台東縣金峰鄉鄉長宋賢一針對活動目的指出,由於洛神花產製工作量低,因此舉辦一連串活動刺激洛神花的行銷,「通過捅花來追思祖先先前所傳承下來的文化與習俗。」他表示,比賽除了鼓勵民眾體驗捅洛神花,也致力於發揚在地文化價值。
藝文
第1634期
具象化「冰山理論」 複合媒材塑潛意識
2016-10-26
【記者薛若儀台東報導】《潛意識十人創作聯展》18日始在國立台東大學東大藝廊展出。東大美術產業學系的十名學生以潛意識為題,利用色鉛筆、水彩、陶瓷等複合媒材創作,探討意識、夢境與自我的關係。策展人、創作者、東大美術產業學系學生侯寀薇的作品〈沉睡之海〉將三個透明魚缸分別盛滿粉紅色、綠色及藍色的鹽巴,並加水減少作品的顆粒感。鹽水中,一張張面無表情的人臉散落,象徵夢境中無數漂浮的意識。〈沉睡之海〉嘗試具象化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冰山理論」,將人的意識比喻為一座冰山,浮出海面的意識部分僅佔1/7,而海面下仍有巨大的潛意識等待發掘。侯寀薇表示,在夢裡浮現的潛意識其實都是表象,意識背後是整片未知的世界。 策展人、國立台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學生侯寀薇向觀展學生解釋作品,利用鹽巴和水代表巨大的無意識狀態,魚缸裡頭的陶瓷人臉則象徵在夢境中的意識。圖/薛若儀攝。創作者、東大美術產業學系學生王薪媛的〈愛麗絲的潛意識夢遊—虛幻空間〉以童話故事為起點,用油畫畫出潛意識中的慾望。第一幅作品中,愛麗絲手中握有開啟慾望大門的鑰匙,周遭充滿蛋糕、食物等物件;第二幅作品裡,愛麗絲則從高處往下俯視慾望本身,也意味現實生活中不被慾望動搖、埋沒的自我。王薪媛說:「畫裡面的愛麗絲雖然都是背對著觀眾,但另一方面她正面向著自己的慾望,某種程度上來說愛麗絲就像我自己。」觀眾、東大華語文學系學生葉懿萱表示,由於作品取材自童話故事,因此較易引起共鳴,雖然作品探討最深層的慾望,但運用的顏色及創作手法相對簡單明亮,容易吸引人目光。創作者、東大美術產業學系學生王婷的作品〈夢中境我〉畫下四個獨立卻有連貫性的夢境。四幅作品以正中間的車子為中心發散,左邊以綠色為主色調象徵戀愛、愉快的情感;正上方畫作中形狀如眼球的圓體代表夢境移至外太空,是夢裡最奇幻的部分;右方如懸崖般陡峭的黑白方格則畫出夢境中的不安及徬徨失措。 創作者王婷〈夢中境我〉用四張看似獨立實則互有關聯的色鉛筆畫,象徵夢境具有連續性的特質。圖/薛若儀攝。侯寀薇認為,策展的過程中要求大家文字化自己的作品最困難,「把作品文字化能幫助我們把事情說清楚。」觀眾、東大華語文學系學生李淑樺則認為,雖然展覽主題為潛意識,但是從作品中可以看見創作者各自關注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