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Palantir追蹤軟體侵犯移民權利 美大生連署抗議侵犯隱私
國際
第1715期
Palantir追蹤軟體侵犯移民權利 美大生連署抗議侵犯隱私
2019-11-27
【記者呂心喻綜合報導】美國共16所大學學生於19日發起「抗議行動日#學生對抗ICE(Day of Action#StudentsvsICE)」連署抗議活動,以「#拒絕提供ICE科學技術(#NoTechforICE)」為口號,為國內移民的人權問題發聲。學生盼透過各項連署和集會,要求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U.S.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 ICE)終止與帕蘭泰爾技術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續簽合約。 圖為學生連署抗議活動的海報,19日當天共有16所大學發起各校抗議。 圖/加州大學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學生會提供帕蘭泰爾技術公司為美國規模首屈一指的大數據公司,主要客戶為美國政府當局,其最著名事蹟是經由數據追蹤,幫助歐巴馬政府擊敗賓拉登。帕蘭泰爾技術公司之所以能達成政要機關指派的各項艱難任務,仰賴於其數據庫搜集金融、法律甚至民生等機密資訊,但目前該公司以外人士仍無法得知其演算原理。移民與海關執法局透過帕蘭泰爾技術公司提供的追蹤軟體,於8月在密西西比州拘留近700名工人,人權團體當時抨擊移民與海關執法局違反《美國憲法》中基本人權,而政府不予回應造成人民不滿。移民與海關執法局預計於27日與帕蘭泰爾技術公司續約並進一步合作,該公司將提供更多樣的監控軟體,因此包括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YU)、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 Berkeley)等16所大學學生於是決定發起抗議活動。 耶魯大學學生在校內公佈欄上張貼宣傳海報,直指許多科技公司提供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科技協助。 圖/加州大學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學生會提供「移民者也應獲得人權保障,而且他們並不是犯罪者。」加州大學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學生會(Cal Bears Against ICE)主要成員奧利維亞・諾里亞尼(Olivia Nouriani)指控,政府不擇手段將移民驅逐出境,尤其位於美國南部移民集中營的非人道作為令人髮指。他說明,「抗議行動日」活動目的為要求學校停止與相關科技公司合作,並呼籲學生拒絕進入相關公司就職。活動當天,參與學校皆舉辦連署活動,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則發起示威,要求工程學院拒絕帕蘭泰爾技術公司在校園中徵才,且向政府施壓。諾里亞尼說:「帕蘭泰爾技術公司沒有科技相關學門的學生幫忙研發產品,他們遲早會垮台。」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生在校內發起連署活動,抗議移民與海關執法局與科技公司的合約。 圖/加州大學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學生會提供從耶魯大學畢業的學生湯米・唐(Tommy Tang)表示,許多案例正在學生周遭發生,例如在送小孩的路上被逮捕的移民父親、被拘留數年的移民者等,甚至自己的親戚也可能是被監控的對象,「帕蘭泰爾技術公司的技術幫助移民與海關執法局拆散無數家庭,是『助紂為虐』。」他希望能喚起更多學生重視移民者的人權,並盡可能阻止帕蘭泰爾技術公司擴大,「其實應該已有30所左右的大學、大概幾千名學生簽下連署書要求雙方解約。」史丹佛大學學生特蕾莎・高(Theresa Gao)透露,自己已拒絕進入谷歌(Google)就職的機會,因谷歌曾有提供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協助的先例,他直言:「我要透過行動表達我的反對。」 耶魯大學學生於校內懸掛布條,並寫上抗議口號,以向學校及政府聲明訴求。 圖/加州大學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學生會提供各科技公司和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合作所引發的人權顧慮持續發酵,政府尚未對學生抗議作出回應。未來帕蘭泰爾技術公司是否會提供更多追蹤技術,移民與海關執法局是否會修改對移民的處置方式,仍待政府出面解釋。
史丹佛學生靜坐 抗議校方投資石油業
國際
第1610期
史丹佛學生靜坐 抗議校方投資石油業
焦點
2015-11-29
史丹佛無石油組織在學校辦公大樓旁靜坐抗議。 圖/無石油組織粉絲專頁提供【記者蘇奕菲綜合報導】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SU)學生團體「史丹佛無石油」(Fossil Free Stanford, FFS)16日起在校長辦公室外進行為期五天的靜坐抗議,要求校方在月底前完全終止對石油業的投資。校長約翰.海納西(John Hennessy)20日與學生進行協商,承認無法馬上終止投資,但將與理事會討論。近400位史丹佛無石油成員16日時在學校大樓前聚集,試圖闖進校長辦公室,但未成功。無石油成員要求校方應在30日聯合國氣候高峰會之前,盡速取消所有石油投資案。將近百位學生日夜無休地在大樓周圍輪流紮營抗議。史丹佛學生、無石油成員艾瑪‧費雪(Emma Fisher)說:「史丹佛必須讓全球領導人知道氣候變遷的重要性,而且我們必須馬上行動。」根據該團體網站,團體「拒絕枯坐並接受毀滅氣候的未來」,認為學校對石油業的投資相當於「協力破壞環境、造成嚴重氣候變遷。」史丹佛大學屬於私人機構,無須公布詳細資金資訊。該校網站上公布學校西元2015年8月止的資產約220億元美元(約新台幣7208億元),比2013年的187億美元漲了17%。而本年度的「投資收入」占了資金來源的4%,其他資金來自捐款、學費和醫療服務等收入。學校警告學生將依校規處置。史丹佛無石油寫信抗議校方的威脅:「我們不只是史丹佛無石油,我們是史丹佛(We are Stanford),而且我們不會退出。」19日晚上,校方做出第二次更嚴正地警告,要求學生20日傍晚前停止抗議,否則依史丹佛大學校規處罰。 史丹佛無石油組織學生牽手抗議。 圖/無石油組織粉絲專頁提供學生在20日舉辦示威運動,高唱原創歌曲。根據《史丹佛日報》(Stanford Daily)報導,學生蕾貝卡‧貝倫(Rebecca Behrens)演講時表示,雖然學校仍未答應終止投資,但有更多人知道學生的訴求,學生仍然取得勝利。費雪呼籲,學校應重視未來永續能源業的發展,而非持續鼓勵石油業,她說:「終止投資才代表學校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實際做出典範。」史丹佛大學媒體發言人莉莎‧賴賓(Lisa Lapin)表示,校方目前正在研究終止投資的可行性,她也承認,校方將無法在氣候變遷高峰會之前完全終止投資。《史丹佛日報》報導,校長海納西與學生會面時說明,終止投資必須經過特定程序,絕對會花費很多時間,而有些董事反對,但他答應學生將更謹慎重視這個議題。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指出,史丹佛大學曾在2014年5月時承諾將停止對採煤業高達222億美元的投資,但無石油組織表示經過三年的談判,校方至今仍在審視對各家石油企業的投資案,過程太過耗時,呼籲學校加緊腳步。
盲者「睛」喜 紅外線生物眼近真眼
新知
第1597期
盲者「睛」喜 紅外線生物眼近真眼
2015-05-13
【記者吳盈蓉綜合報導】在過去,視障者若眼中感光細胞壞死,則失去的視力難以復原。隨著世界各團隊近年積極研發「視網膜假體器件」(俗稱生物眼),改善甚至恢復患者視力不再遙不可及。4月28日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在法國「IEEE神經工程研討會上(IEEE Neural Engineering meeting) 」發表一款「紅外線新式生物眼」,不僅免去笨重的電池設備,甚至能使成像品質更接近自然視覺。 患者須預先在眼球後方植入晶片以接收訊號,再戴上裝有攝影機的眼鏡,並佩戴一個口袋大小的處理裝置。此裝置會將攝影機收到的影像光源,轉換成紅外線訊號,並從眼鏡射入眼球。團隊成員、史丹佛學生雷馨(Xin Lei)表示:「視網膜假體能代替壞死感光細胞的基本功能。」她同時補充:「視網膜假體本身即是光電轉換器陣列,陣列中每個感光像素都能獨立地把入射光轉化為電流。」此時電流會刺激眼球中的除壞死感官細胞外的健全神經細胞,並將產生神經脈衝,傳入大腦後形成視覺。 此款生物眼因團隊運用光電技術,光源訊號得以供給視網植入晶片所需的電力,省去電池裝備。為了避免患者產生恐光症,團隊並非直接將可見光射入眼中而是轉換為紅外線。考量到部分視障者的感光細胞並非全然壞死,依然能接收些許可見光,因此團隊不希望視網膜假體干擾正常視覺。 與其他生物眼相比,團隊成員、史丹佛教授丹尼爾・布林克(Daniel Palanker)表示:「我們的生物眼有較低的像素間距,因此能有較好的視覺品質。」由於精簡了數據處理裝置與電池設備,像素排列得以更加緊密。雷馨則補充由於團隊所使用的植入器件直徑為1毫米,厚度只有30微米,因此在眼中不會影響正常的轉動與微跳視(microsaccade)。她也提到,團隊同時大量運用正常視網膜神經細胞的信息處理能力,因此更加接近自然視覺。 生物眼的製作與測試過程相當繁雜,雷馨表示:「我主要負責光學與電學測量,備置過程相當複雜,其中包括八次的光刻成像。」她也提到每個步驟都需要多次的測試以確保結果成功,而解決每個問題都需要大量閱讀文獻與反覆研討。在生物測試部分,不僅搭建耗設備時耗力,更需要在噪音及大的環境中做測試,而要取得有意義數據也相當不容易。 目前這款新式生物眼已成功商品化,並預計在西元2016年春季進入臨床試驗。布林克表示,團隊目前正進一步縮小像素間距,希望能在影像品質上能在有所突破。
仿壁虎爬牆 機器人拖重物盼救災
新知
第1596期
仿壁虎爬牆 機器人拖重物盼救災
2015-05-06
美國史丹佛學生應用壁虎爬牆原理,研發可拖拉本身重量2000倍物體的機器人。圖/大衛・克里斯騰森提供【記者蔣理綜合報導】僅12公克的機器人竟然可以拖動24公斤的物體!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SU)研究團隊發明了一款能夠拖拉本身重量2000倍的機器人「微拖(Micro Tug)」,相當於人類拖拉一隻鯨魚。這款機器人設計概念取自於壁虎的爬牆行為。 過去認為,壁虎是靠腳掌上的吸盤貼在天花板上。西元2000年,科學家發現分子間的引力才是壁虎爬牆的關鍵。壁虎的每隻腳底都有數百萬根極細的剛毛,每根剛毛末端又有400到1000根更細的分支,剛毛與物體產生的分子引力讓壁虎可在牆壁上恣意移動,且不會掉下來,而微拖機器人也有類似的構造,其底部有著許多細小的橡膠細毛,在機器人需要固定進行拖拉時,可控制的底部就會降下緊貼地面,造成橡膠細毛緊縮以產生分子引力。微拖機器人的構造並不複雜,當中包含電池、電腦控制端、馬達、細繩、兩顆用來移動小輪子以及有著細小橡膠細毛的底部。機器人先將繩子連接重物後,放線向後移動,停止並黏住地面,馬達開始轉動達到拖拉的效果後,機器人會繼續移動,並重複此動作。史丹佛機械工程所博士生艾略特‧霍克斯(Elliot Hawkes)說:「整個過程的關鍵,就是壁虎爬牆的原理。」機器人具兩種功能:垂直或平地拖拉重物,最小的機器人僅20毫克。史丹佛機械工程所博士生大衛‧克里斯騰森(David Christensen)說:「我們嘗試用不一樣的東西來取代馬達,試圖讓機器人變得更小。」克里斯騰森也表示,微拖機器人在玻璃及拋光地板表現最好,但未來希望能在不同表面有一樣的效果。他還說:「目前的技術還比不上壁虎,希望能改善。」並且做出更大的機器人,讓發明可在不同場合產生作用,例如:緊急災難救援。
芝麻開門 史丹佛古哲明開發聲控門鎖
國際
第1593期
芝麻開門 史丹佛古哲明開發聲控門鎖
2015-04-16
古哲明(左)所創造的「芝麻開門」在市場獲得巨大成功,圖為產品拍攝廣告現場。圖/古哲明提供【記者黃聖凱綜合報導】一位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學生,透過「芝麻開門(Sesame)」智慧型門鎖在募資網站「凱克史塔特(Kickstarter)」募得97萬美元(約新台幣3030萬元),廣受媒體報導,他就是來自台灣的古哲明。古哲明從臺灣大學畢業後,就前往美國攻讀機器人學研究所。他受到賈伯斯(Steve Jobs)的故事啟發,「賈伯斯曾聽到有人對他說,『我的口袋只會放三樣東西——鑰匙、手機、錢包』」古哲明認為,錢包也已經漸漸被手機的電子錢包、線上支付行動應用程式(Mobile Application, APP)等功能取代,「未來人類口袋只剩鑰匙和手機。」由於古哲明不喜歡帶鑰匙出門,同時注意到APP的市場潛力,他便投入開發「芝麻開門」APP,透過聲控可遠端操控門鎖,不需鑰匙即可開門,並可同時監測進出紀錄。這款突破多項技術的智慧型門鎖果然在市場得到很大迴響,還未上市預購就突破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124萬元)。他提到,在美國的生活經驗給他很大的啟發,「台灣跟美國在教育這部分沒什麼差別,但周邊環境不一樣。」他以史丹佛為例,該校出校門有十幾間創投公司和育成中心,美國募資網站的風行也為新創業家給了足夠的後盾。「在台灣要不到錢,我在美國一開始就得到創投的錢,才能開始做事情。」他認為在台灣創業很難,大環境給的支持力量不夠,無法得到資金。但他也分享自己的經驗,他表示在產品開發前就有十足信心能夠得到市場的正面迴響,「在過去有一間公司做過類似的產品,雖然做得很失敗,但卻有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248萬元)的銷售量。」他從過去產品銷售量做為參考標的,突破過去界線,「很多都是首創的新技術」,建議想創業的學生能夠汲取過去其他產品開發經驗,用跳脫性思考創造新機會。
新型鋁電池 快速充電壽命長
新知
第1593期
新型鋁電池 快速充電壽命長
2015-04-15
【記者吳盈蓉綜合報導】「手機沒電了!」是很多現代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麻煩,往往須花上數小時才能完成充電。6日工業技術研究院(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與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發表共同研發的新型鋁電池,它的充電過程只需約一分鐘,並突破了傳統鋰電池易爆炸的缺點。史丹佛大學化學系教授戴宏杰表示:「過去所開發的鋁電池不是電壓過低,就是循環壽命過短。」這款新型鋁電池改善過去實驗中無法多次重複循環運用與電壓不足的問題,可以在重複充電達7500次後,仍不會耗損能量。相較於鋰電池只能有約1000次循環使用,此款鋁電池在持久性上表現亮眼。團隊成員、史丹佛大學化學系學生麥可・安格爾(Michael Angell)提到:「最讓我驚豔的是,這項研究成功結合電池的能量密度與超級電容器(supercapacitor)的功率密度。」此款鋁電池運用材質相當柔軟的薄型石墨作為材料,因此可以任意彎曲,而不會影響電池放電。研究團隊在放電時於電池上鑽孔,刺穿使電池內容物外洩後及影響供電,安全性受到保障。工研院團隊成員、博士林孟昌表示:「研究選材方向基於材料的蘊藏量與能量密度,鋁元素是地殼蘊藏量第一,且能量密度僅次於鋰金屬。過去近30年來從事鋁離子電池研究的失敗在於選錯陰極材料與沒釐清楚工作原理。」這款新型鋁電池是由鋁金屬作為陽極,石墨作為陰極。石墨優良的導電性與在三維空間具有龐大表面積的特點,即能大幅縮短電池充電時間。林孟昌提到,工研院原本利用氧化釩及奈米碳管作為鋁離子電池的陰極材料,作品即將完成之際,卻發現氧化釩為無效的陰極材料,這使研究陷入了低潮。但之後在一次偶然的實驗中,團隊發現了石墨為極佳的陰極材料。林孟昌說:「曾經只想做階段性的研究,但戴教授堅持不讓步,鼓勵團隊並說:『普通或是卓越,這是你們的選擇(Be Ordinary or Be Extraordinary, your choice)』。」這句話直到現在仍令他印象深刻。目前這款鋁電池的電壓為2伏特,仍比目前智慧型手機鋰電池普遍電壓為 3.7 伏特或 4 伏特低。戴宏杰提到:「如果需要更高的電壓,可以透過串聯來達成。我們現在也致力於提升相關效能,在過去六個月的研究中已有相當大的收獲。」他同時表示,他們與工研院研究團隊目前正在合作研發耗能更低的20瓦鋁電池,工研院希望能在今年底達成研究目標。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