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文大視天氣調整候車點 學生盼公告更及時
2024-11-15
校園
服務中心搬遷惹議 中興住宿生控權益受損
2024-11-15
國際
美大學推校園投票政策 盼提升青年政治參與度
焦點
2024-11-15
校園
【大學事】強颱災損致通勤困難 師生盼大學視災情自主停課
2024-11-15
國際
馬大服儀指南多次惹議 學生呼籲校方修改穿衣規定
2024-11-15
國際
伊朗女大生脫衣抗議 頭巾令再引衝突
2024-11-15
校園
中教大成立邵族知識研究中心 推全民理解原民文化
焦點
2024-11-15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校園
影音
第1767期
搭起族群對話空間 同志遊行展回顧平權之路
2022-10-07
【記者黃欣湄、廖嘉嘉、程心 台北報導】今年是台灣舉辦同志遊行的20週年,為增加民眾對性別平權議題的參與度,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特別策劃「為改變而走——臺灣同志遊行20週年回顧展」,展出台灣同志遊行的演進歷史。會場內木造長廊彩虹飄揚,展覽集結歷屆遊行的珍貴影音、照片、論述以及史料,記錄下從第一屆只有800人參與,到現今已有破萬人走上街頭的運動過程。不同於以往的同志大遊行,主辦單位希望此次展覽能跨越性別之間的隔閡,成為社會溝通的重要平台,吸引民眾投入議題,不論任何族群都能參與其中。「大家在看這個展覽的時候,可以從之前遊行的參與者,變成一個更投入社會運動的行動者。」臺灣同志遊行20週年回顧展策展人林怡伶指出,同性婚姻合法化後仍有許多延伸議題,諸如跨國婚姻、同志收養等權益都值得民眾關注。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至今已滿三年,雖未完全落實性別平權,但仍有許多倡議者持續行動。隨著第20屆同志遊行的到來,台灣性平之路將持續推進,並為這場社會運動立下新的里程碑。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
校園
第1689期
為愛返家! 萬人聚凱道挺同性婚姻
2018-11-22
【記者劉信秀台北報導】「1124,我會為愛返家!」由婚姻平權大平台主辦的「為愛返家-搭上幸福特快車」音樂會,18日在凱達格蘭大道展開,主辦方邀請鄭宜農及閃靈等八組國內外藝人,用音樂表達支持婚姻平權的訴求,超過十萬人上街力挺。24日將舉行的公投案中,針對同性婚姻合法化應設立「同志伴侶專法」(以下簡稱專法)或修正《民法》婚姻章的討論,成為活動關注的焦點之一。 婚姻平權大平台主辦的「為愛返家-搭上幸福特快車」音樂會18日下午在凱達格蘭大道上展開,十萬人上街力挺婚姻平權及性別平等教育。 圖╱劉信秀攝去年5月,大法官釋憲宣告《民法》未保障同性婚姻的自由與平等「違憲」,要求立法機關兩年內完成修法。若逾期未完成,明年5月24日,同性婚姻伴侶將可直接適用現行《民法》。知名社運人士黃益中說明,由於大法官不能過度干涉立法權,因此釋憲後保留立法自由。兩年內,立法機關可自行選擇修正《民法》婚姻章、在《民法》內另立專章,或制定特別法等方式,達到婚姻自由之平等保護,因此也激起設立專法和修正《民法》的兩方討論。 現場有許多自發性參與的志工發放著婚姻平權相關的文宣品,期待能讓收到文宣品的人將支持婚姻平權的力量傳遞到更多人手中。 圖╱劉信秀攝「平權公投小可愛」志工、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學生黃昱喆表示,結婚是所有公民都擁有的基本權益,然而專法拒絕同志伴侶使用「婚姻」兩字,只能擁有「同性兩人共同永久生活之權利」,此舉將隔離同志與一般社會大眾,加深歧視。國立台灣大學女性主義研究社社長許國輝則用「山寨品」和「正牌」,分別形容立專法和修《民法》間的差異。他認為,大法官釋憲使同性婚姻合法化,反同人士雖聲稱專法能予以同志保障,卻是以差異化方式貶低同志地位,因此反對設立專法。 現場參與的民眾自己製作標語,呼籲所有超過18歲的民眾在下週對公投10、11、12案投出不同意。 圖╱劉信秀攝黃益中表示,目前立專法一詞在反同人士的渲染下,於民間已獲得一定支持,且提出立專法的「下一代幸福聯盟」已著手研擬專法草案。「同志的事情要由一群非同志決定,那不是很諷刺嗎?這也不可能公平。」同志先驅祁家威在活動現場也以「婚姻的地板」形容專法,他認為專法僅保障婚姻的最低底線,唯有修正《民法》,才能讓所有人都擁有一個完整的家。 同志運動先驅祈家威也在台上鼓勵現場民眾,不要因為反同團體的說詞而喪失信心,而應該要站出來支持婚姻平權。 圖╱劉信秀攝各界重要人士同在音樂會現場發表聯署聲明,包括精神醫學、法律界、傳播界、基層教師等,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反對設立專法,期待落實婚姻平權和性平教育。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呂欣潔表示,近期反同團體以錯誤的言論及謠言傷害同志族群,如:性平教育是教導孩童於年幼時性交、同志教育將使小孩成為同志等謠言。她期待能透過這場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婚姻平權及性別教育的真諦,落實台灣實質的婚姻自由與平等。 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呂欣潔表示,希望透過這場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婚姻平權及性別教育的真諦,將台灣推向一個更多元、自由民主的地方。 圖╱劉信秀攝 「為愛返家-搭上幸福特快車」音樂會邀請到鄭宜農、王若琪、閃靈等八組國內外歌手及音樂人接連開唱,以軟性方式表達訴求。 圖/李育軒 婚姻平權音樂會參與民眾身披彩虹旗,表達支持婚姻平權公投。 圖/李育軒攝
校園
第1686期
上萬彩虹旗飄凱道 「兩好三壞」挺同婚
2018-11-01
【記者高海葳台北報導】「性平攻略由你說.人人 18 投彩虹」,第十六屆台灣同志大遊行10月27日登場。近14萬人在凱達格蘭大道高舉彩虹旗,為多元性別權益發聲。主辦單位更在遊行中呼籲民眾,針對年底與同志相關議題公投票,投下「兩好三壞」,爭取婚姻平權。 外國人在2018同志大遊行中跟著車隊,隨音樂起舞,表情誇張、盡情搖擺著身體。 圖/高海葳攝24日年底大選共納入十大公投案,其中五項攸關同志議題,三項由反同團體提出。公投主文內容針對「《民法》婚姻規定是否應限定在一男一女的結合」及「是否以《民法》婚姻章保障同性別二人建立婚姻關係」等爭議進行投票。為使挺同民眾能支持自身立場,主辦單位推出「兩好三壞」口號,呼籲民眾針對第十、十一、十二公投案投下不同意票,第十四、十五案則投下同意票。 人群隨著前頭的車隊沿著凱達格蘭大道行走,爭取婚姻平權,表達自我理念。 圖/高海葳攝國立師範大學性壇社社長林勃嚴表示,台灣對多元性別婚姻的肯定唯有《民法》才能保障,且不因性別氣質、性傾向或自我認同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淡江大學同進社社員林容璿則認為,同志婚姻本質上如同「一男一女」婚姻,不需特立專法隔離。輔仁大學性別研究社社長簡伯融進一步指出,立專法常用於保障特別權益,畫分不同族群,然結婚為基本權,不應因生理或心理性別,而有分別。為增加學生參政機會,本次大選根據《公民投票法》之修正內容,公民參與公投投票年齡由20歲下修至18歲,估計首投族高達60萬人。林勃嚴表示,他們(師大性壇社)對公投年齡下修政策表達肯定,甚至贊同將投票年齡降低到15歲,讓更多學生意見能被政府看見。臺北科技大學學生李晨寧也指出,下修公投年齡政策對同志議題相當有益,透過挺同團體網路宣傳,能爭取更多年輕人支持挺同族群。 在2018同志大遊行中,人們跟著車隊吶喊,神情激昂,為自身爭取權益。 圖/高海葳攝本次公投結果通過與否,雖不能決定同性婚姻之相關法律制定與修改,但林勃嚴認為,公投結果代表人民聲音,勢必造成政府壓力。他期許政府能加速行政效率,盡快賦予同性婚姻自由及平等權的保障。
校園
第1637期
同婚草案入立院 反對團體要求先開公聽會
2016-11-17
【記者李怡瑤台北報導】立法院17日召開「同性婚姻暨同性伴侶收養兒童草案」討論會,反對團體「下一代幸福聯盟」於濟南路舉辦「1117圍院救家行動」,其中不乏大學生參與。現場吸引上萬人參加,同運人士也到場舉牌,表達支持婚姻平權的聲音。 民眾將立委頭像貼在紙箱上,諷刺政府黑箱審查法案。圖/李怡瑤攝到場訴求反對同性婚姻收養兒童草案的學生,「捍衛家庭學生聯盟」總召、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施俊宇表示,民國101年的多元成家草案與今日審議的法案有諸多不同,特別是增修《民法》第971-1條及第1079條。他認為在法案內容不同,立委屆期不連續的情況下,政府未召開公聽會就送委員會審查是黑箱作業。施俊宇表示若要達到平權,可以參考德國的伴侶法,另立「同性伴侶權益保障條例」,但不應該讓同性婚姻納入專屬異性者的《民法》中。國立政治大學性別平等工作坊社員蔡佳樺指出,同性婚姻法案討論已行之有年,立法院於102及103年已召開公聽會,此次審議過程也公開直播,因此不認同黑箱作業的說法。此外,「下一代幸福聯盟」於13日的遊行活動及16至17日連續兩日刊報,皆是表達意見的方式,不一定要藉由召開公聽會來表達訴求,因此質疑反同團體目的是為拖延時間,阻擋法案通過。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學生陳永平表示,婚姻價值包含現行《民法》中所規定一男一女的性別要件,若審查通過,未來很可能通過童婚、多人成家的法案,「二、三十年後會不會有兩三個人想一起成家,所以想打破前面的制度?這個我沒有辦法想像。」而關於立委尤美女主導此次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婚姻平權草案,陳永平認為其本身立場偏頗。關於社會的重大議題應交由全民公投。但同運團體認為,基本人權不應舉行公投、異性結婚也未經過公投,因此不能要求同性婚姻入公投。陳永平也指出,異性婚姻是現行法律下的制度,因此將異性婚姻入公投並不成立,「今天是你們要來改變現況,我們只不過是站在維持現況的立場,所以應該是你們要改變現況套用到我們這裡。」若同運團體認為同性婚姻值得推廣,就無須害怕交由公民投票。 現場參與民眾手持標語,大喊「婚姻家庭、全民公投。」圖/李怡瑤攝對此,政大性平坊社員吳婉寧表示,通過同性婚姻可能造成童婚、多人數成家實屬滑坡謬誤。而立法委員本來就有立場,委員會中也有反對同性婚姻的立委,因此立場偏頗之說並不妥當。國立台灣大學女研社社長邱敬則表示,當社會要增修法案時,反對方不停去批評、檢驗;然而以他們的標準去檢視其本身,反對方又主張現行制度如此所以質疑不成立,「這樣是雙重標準。」 同運人士到場舉布條,表達另一方的聲音。圖/李怡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