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化身吸附劑淨化重金屬汙水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762期
這裡有女巫! 故鄉走讀探索北投溫泉歷史
2021-12-29
【記者李謙謙台北報導】山頂白煙繚繞,溪水散發不尋常的氣味,細細察看溪流,石頭竟被神秘地染成了青綠色,好奇心驅使下深入探索,發現,湖面氤氳白霧似乎有意遮擋視野,蒸騰熱氣蠻橫阻絕凡人輕易靠近,「這裡一定有女巫!」25日,「愛玩旅遊」以「映象北投|女巫的故鄉走讀・尋找神秘的魔法石」為主題,希望能透過走讀北投,為民眾賦予當地的新印象。 地熱谷為北投溪主源頭,長年因高溫煙霧瀰漫,湖中的青磺泉透明無味,但其實酸度很高,因此石頭經青磺泉沖刷後,會因化學變化呈現青綠色。 圖/周志康提供愛玩旅遊業務主任孫元亨擔任此次引路人,他解釋,選以「魔法」貫穿走讀行程,是因北投溫泉主源的地熱谷終年瀰漫蒸氣,讓當時族人覺得神秘如女巫住所,便以凱達格蘭語「女巫(Patauw)」為此地命名。此外,他也將由青磺溫泉、溪河地形長時間孕育形成的北投溪稀有礦物「北投石」稱為魔法石,他認為,北投的溫泉療效治癒了許多人的病痛,因此他也相信這是具魔法力量的礦石。 因河床高低差產生的小瀑布被日本人稱為「瀧」,在溫泉產業正式發展前,民眾就會裸身泡在北投溪的「瀧」下,是為泡湯文化的起始。 圖/李謙謙攝身為北投在地人,孫元亨期望以深度導覽,建立起土地與人的連結。他帶領民眾來到台灣第一家民營溫泉旅館「天狗庵」遺址,日治時期,曾受槍傷的平田源吾(註)來到北投,以青磺泉療養後,病痛逐漸好轉,遂決定以茅草屋形式,在北投溪旁建立澡堂,自此,天狗庵成為溫泉發揚的起點,帶動周遭溫泉業的發展。現場參與民眾林君珊表示,自己雖是北投人,也曾光顧天狗庵附近的溫泉旅館,「但平常都是走馬看花,導覽為我挖掘出許多在地故事。」註:平田源吾撰有《北投溫泉誌》,為北投溫泉開發史上,貢獻卓越的人物。 如今「天狗庵」已不見旅館模樣,只留下了修葺過後的石階、石柱遺跡。 圖/李謙謙攝熱愛旅遊的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學生周志康則分享,走讀行程中,自己最喜歡北投公園,他表示,平常只知道此處是遊玩手機遊戲的熱門景點,聽完孫元亨的介紹,才認識到,北投公園於日治時期即設置噴水池、溜冰場等現代化設施,並以優美著稱,更是當時台北佔地最大的公園,「原來單純的公園,也是富歷史、文化意義的重要地標。」 走讀過程中,愛玩旅遊業務主任、引路人孫元亨不時分享老照片,幫助走讀民眾對歷史故事身歷其境。 圖/李謙謙攝「我希望參與民眾都可以跳脫既有的觀點、從旅程中帶回不同印象,慢慢體驗平常五分鐘就能走完的路。」孫元亨認為,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也是走讀希望給予的收穫。參與民眾行玉佩坦言,住在北投30年,第一次深度了解家鄉,「好似這些年都枉住台北一樣。」以前出遊都以外地為首選,對北投很陌生,因為參與走讀,才有機會靜下心、欣賞自己周遭環境的美好。 愛玩旅遊業務主任、引路人孫元亨希望民眾對「北投」兩字印象不只停留在泡溫泉的好地方,能夠更了解其文化脈絡。 圖/李謙謙攝
生活
第1757期
融合在地歷史 中藥藝術節懷古倡漢藥生活化
2021-11-17
【記者王嘉瑜綜合報導】「重回歷史現場!府城中藥店再次飄香。」第三屆中藥藝術生活節於13、14日,在台南市民權路、海安路與神農街口盛大舉辦。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天壇五條港商圈發展協會攜手合作,於舊時有「府城藥郊」之稱的五條港地區,推出藥草市集、歷史走讀、藥膳辦桌及香料手作體驗活動,探索中藥的歷史故事與創新面貌,拉近民眾生活與中藥文化的距離。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葉澤山蒞臨現場,分享幼時與爺爺一起到漢藥店買藥、吃山楂糖的記憶,呼籲民眾重回歷史現場,認識中藥的文化故事。 圖/王嘉瑜攝今年中藥藝術生活節以「香料」為主題,邀請台南市及其他縣市漢藥老店、漢藥觀光工廠齊聚一堂,展現中藥在藥品、飲食、宗教與藝術中的多元樣貌。創立第一屆藝術生活節的博仁堂小老闆周建文在轉型家中漢藥店時,發現大家並未因藥房沒落而不吃中藥,只是不像以前重視冬至吃補等習慣,他補充道:「所以我才想發起這個活動,讓大家跟中藥重新談戀愛、回到以前的生活化。」亮點活動「穿街走巷尋藥香」—府城漢藥店走讀,由《臺南府城漢藥店誌》作者鄭佩雯擔任帶路人,帶領民眾親自走過五條港水道變成的巷弄街道,認識明朝末年時中藥材自安平港進口,聚集了上百家漢藥店的產業盛況,並介紹在地漢藥店、開基祖藥王廟的歷史故事,感受中藥與在地居民的生活連結<b>。鄭佩雯回顧,在紀錄傳統漢藥店的文化時普遍不受待見,會被認為是衛生局派來的「抓耙子」,他感嘆:「變遷的速度太快,隔天去、下個月去,某家漢藥店可能就關門了,會很後悔沒有把握時間去紀錄這些文化。」 「穿街走巷尋藥香」走讀活動由《臺南府城漢藥店誌》作者鄭佩雯帶路,老師首先向民眾介紹「藥」字來源於使用草藥與音樂的治療方式。 圖/王嘉瑜攝走讀活動也邀請「漁光島42號」現場開課,以「藥草裡的第二次抓周」為題,解說不同藥材的個性與故事,例如百里香代表不屈不撓的勇氣,並讓民眾通過近距離觀察、接觸與聞嗅藥材,調配自己喜愛的藥方,最後製成燃燒後可淨化空間的藥草鹽。參與民眾歐家容在藥草抓周體驗中發現,中藥除了作為強健身體的藥品外,其實也可以提供我們安定精神的力量,突破生活中的困境。 漁光島42號以「藥草裡的第二次抓周」為題開課,讓參與民眾通過藥草手作體驗,看見中藥進入生活的可能。 圖/王嘉瑜鄭佩雯認為,中藥與西藥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中藥把個人看作一個整體,混合不同藥材藥性治療病症,這樣綜合性的思維也可以成為現代醫療的借鑑。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學生古茹均表示:「雖然現在有不少現代化的藥廠,但未來執業時仍有可能遇到病人拿著中藥店的藥方來詢問,如果有機會與藥店交流、分析傳統藥方的組成,會對中醫藥往後的發展有幫助。」他也期待,活動未來可以增加衛教活動,引導民眾正確地認識與服用中藥,減少因不熟悉導致的偏見或誤用。 府城在地老藥店之一的泰順中藥行老闆郭益良,向民眾解釋店內藥材的來源與正確用途,感嘆傳統藥方中的部分藥材已經難以取得。 圖/王嘉瑜攝去年,台中市中藥鉛中毒事件(註)導致民眾對中藥人心惶惶。除此之外,台灣中藥材有九成仰賴國外進口,許多傳統藥方中的藥材無法取得,也是中藥使用意願逐漸降低的原因之一。周建文分享,活動最初僅有三間漢藥店參與,討論如何提升中藥的大眾接受度。今年的藝術生活節卻吸引更多傳統漢藥店、科技製藥廠商與藝術文化產業共同投入,喚醒大眾與中藥的親密記憶,也交織出一幅新舊交融的中藥意象,強化了中藥與民眾生活的緊密連結。註:民國109年8月,台中市爆發一連串中藥診所藥粉含鉛量超標,造成病患服用後集體中毒的事件。
生活
第1730期
「碉」出歷史軌跡 「堡」衛戰熱血開打!
2020-10-01
【記者駱芷萱桃園報導】「稍息、立正!向中看⋯⋯齊!外表嚴肅內心輕鬆!」長官下達指令,兩支隊伍蓄勢待發,準備展開一場激烈戰鬥。由2020年桃園地景藝術節舉辦的「碉堡守衛戰」9月27日在桃園雙連坡碉堡公園舉行,參賽者們換上軍服,臉上畫起軍事偽裝,仿佛穿越時空回到日治時期的戰場。比賽第一階段為製作武器,參賽者們需發揮創意,利用主辦單位提供的紙箱、報紙、玻璃紙等材料在10分鐘內建造出最穩固的彈藥箱,再用報紙揉成扎實的炮彈。哨聲響起,兩支隊伍迅速地跑到崗位上開始動工。藍隊成員、元智大學電腦工程學系的黃福說:「製作炮彈的過程很緊張,膠帶一直貼在手上很狼狽,真的像在戰場一樣。」最後紅隊的彈藥箱獲得評審青睞,贏得全場最創意彈藥箱獎。他們以紅色膠帶在紙箱外拼貼成「我沒問」,一開始評審們十分困惑,後來才得知他們原想貼出「我沒問題」,卻因為時間限制將錯就錯,引發全場爆笑。 紅隊用膠帶佈置碉堡,我沒問創意字眼獲評審們喜歡,也引發全場爆笑。 圖/駱芷萱攝武器製作完成,接下來砲兵們將啟動戰車將炮彈丟入敵人的碉堡。參賽者兩人一組,用布條綁著兩個人的手腕,個別握著一個呼啦圈模擬戰車向前滾動,朝著前方進攻。比賽取勝的關鍵非武力,而需靠著參賽者的默契。在綁繩的限制下,兩人步調和節奏必須相同,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前進。藍隊的砲兵們靠著團隊精神和精準投擲,在隊員們熱情的歡呼下投入敵人碉堡七顆彈藥,遠勝紅隊的三顆,贏得第二場比賽勝利。 參賽者們靠精準度投擲炮彈,成功投入敵人的碉堡則成功獲分。 圖/駱芷萱攝主辦單位從碉堡公園原有的兩座碉堡、戰車和炮彈發想出此次軍事型競賽活動。活動專案經理陳詩吟表示,位於高臺的碉堡,以前是台灣陸軍「金鷹部隊」(註)砲兵營的防禦基地。軍營遷徙之後,雙連坡就被整治為碉堡公園。「辦這個活動要讓大家和在地連結,知道這裡以前的故事。」陳詩吟也說,用最簡易的方式將砲兵的元素加入遊戲中,民眾們可以更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註: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中華民國國軍駐守北臺灣轄區的陸軍戰隊。精準的砲兵飛彈如雄鷹獵食般,精準擊中目標,為我國國防執行有效打擊與堅實防禦的任務。「這個活動比起往年更好玩。」同樣來自元智的蕭敏敏表示,去年的地景藝術節只有靜態展覽,並沒有讓參與者互動的比賽。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透過舉辦碉堡守衛戰,讓民眾熟悉這個僻靜的地方。蕭敏敏也透露,「平時不會大老遠跑來這裡看碉堡和戰車,這個活動藉由另一種方式讓我們認識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