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高師大首起申請案例 促校方研擬性別友善宿舍辦法
校園
第1795期
高師大首起申請案例 促校方研擬性別友善宿舍辦法
焦點
2024-10-04
【記者范瑞勻報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性別者橘貓(化名)自大二開始服用賀爾蒙藥物,女性特徵逐漸顯現後,與男性室友共處變得尷尬,尤其在浴室等公共空間,會因洗貼身衣物被投以異樣眼光,甚至遭受同學言語騷擾,因此向校方尋求協助,幾經波折後成功申請性別友善宿舍。高師大也因燕巢校區與和平校區皆有同學申請,現正研擬性別友善宿舍設置辦法。 雖有《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2條、14條第2項(註)作為申請性別友善宿舍之依據,卻因《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無強制力,且宿舍房型限制,橘貓的住宿需求起初未被滿足,後來透過跨性別者社群得知高師大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性平會)專員可以提供協助,因此申請成功。協助橘貓申請性別友善宿舍的高師大性平會專員莊蕙綺表示:「其實也很感謝橘貓,讓高師大能提供性別多元的同學更自在的居住環境。」而高師大為了保障多元性別傾向學生的住宿權,自八月中旬研擬性別友善宿舍,現已有三名學生申請通過,在標準流程擬定前,將透過校內的性平會窗口進行申請。提及對性別友善宿舍的期望,橘貓表示先求有再求好,盼校方能盡快規劃明確的申請流程,「以現況來說,先有性別友善宿舍的標準流程,可能才有辦法思考如何在宿舍空間上保障跨性別學生的權益。」 註: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2條,學校應提供性別平等之學習環境,尊重及考量學生與教職員工之不同性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並建立安全之校園空間。14條第2項,學校應對因性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而處於不利處境之學生積極提供協助,以改善其處境。 性別友善宿舍立意良善,但同學們對於多元性別同學的需求理解程度不一。高師大數學所學生饒育丞表示,有聽過性別友善宿舍,但不太了解。談及是否支持,他表示是很好的政策,可以推進校園內性別友善,自己也無其它顧慮。高師大電機工程學系學生郭恩佑也表示支持,認爲學校在促進多元性別權益上有許多進步的空間,對於尊重個體差異是一個好的開端。而校方如何促進學生對多元性別者的理解,莊蕙綺說:「高師大一直以來都有許多相關課程與系列講座,希望透過教育宣導增進同學的理解。」 高師大學務長杜明德表示,希望於本學期末完成性別友善宿舍申請辦法與流程,對於申請跨生理性別宿舍的同學,也須訂定處理原則和辦法,預計於期末學務會議和宿舍管理委員會共同討論擬定,交由校長簽章完成。高師大現已規劃和平校區及燕巢校區,每棟男、女宿舍各預留兩間作為性別友善宿舍,並期望未來可以改建成套房,保障多元性別者的隱私。多元性別者的權益仍有進步空間,橘貓喊話相同境遇者:「當你感覺被歧視,當你感覺權益受損,那就站起來運用所有的資源,去把那些擋在路上的障礙清除掉,我們一起加油吧!」
【社論】直男身分標籤化 重新檢視多元性別對直男的負效應與影響
校園
第1783期
【社論】直男身分標籤化 重新檢視多元性別對直男的負效應與影響
2023-10-26
台灣脫口秀演員德礎曾在youtube shorts上傳一段影片《歧視直男是唯一被允許的性別歧視,TELL ME WHY?》,內容敘述同性戀在社會上遇到許多刻板印象,但當同性戀者扮演直男時,也充滿各種歧視。該影片留言區中,部分留言表達認同,認為德礎的表演既有趣又呈現真實情況;但我們注意到另一派言論。有留言表示,直男在社會上屬優勢地位,本就該受到歧視或刻板印象,而這一切真的合理嗎?首先需要定義何為直男。直男,或做異男,原指稱異性戀男性,在英文中以straight一詞表示。straight在英文中有直線,筆直的意思,因此後來思考直線、木訥的男性同樣被延伸歸類為直男。近年來,針對直男,或著嘲笑直男的文章開始出現。「不懂得浪漫,只會講邏輯」、「難以理解的衣品」、「每次關心人都只會叫他喝熱水」、「不會表達情緒,有什麼都藏在心裡面」等成為直男的標籤,似乎直男正逐漸成為貶意詞。這一切有跡可循,泛科學PanSciy在〈【直男專欄】直男與他們的產地——直男在直什麼?為什麼他們彎不起來?〉中提到,隨著性別意識抬頭,過去被稱作常態的男性框架將被擁有自主權的性別重新檢視。換句話說,現代社會的直男已經「打掉重練」,從原先大眾認定的優勢地位,成為眾目睽睽的被挑戰者。關於直男的標籤出現的同時,我們需要知道為何直男會成為這個樣態?事實上,直男並非天生就是如此,而是後天形成的。在過去的父權體制脈絡下,男性出生時便被期待有陽剛的氣質。「男兒有淚不輕彈」等俗諺反映男性不得輕意表現感情稍加柔弱的一面,否則可能被冠上「娘砲」的稱號。這進一步導致男性容易隱藏情感,在面對他人的情感時也會不知如何應對。再者,男性過往缺乏家庭角色的訓練,而被要求要以事業為重。這讓男性在家庭相處、育兒等方面都不太熟悉,甚至影響下一代對兩性關係的疏忽與不諒解。或許現代人們所不以為然的直男行為或者直男標籤,實際上是父權社會對男性留下的病徵與傷疤。更加深入的理解直男後,我們認為當今社會嘲笑、歧視直男的行為是相當去脈絡化的。過往在父權體制框架下被認定為合理或符合社會價值的預設樣貌,在社會發展後迎來陣痛期,凝視者如今成為被凝視的一方,相信這一轉變對直男而言仍需適應。因此,人們不該一味地戲謔這一轉變,而是真正的理解並尊重,否則一方面問題無法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將加劇社會性別間的隔閡。其實,一個性別多元文明的社會沒有所謂的優勢弱勢之說。而當人們了解每個社會性別,歧視才會徹底抹去,迎來真正的公平。但透過打壓舊有的社會性別以彰顯新聲音的存在,那多元開放究竟是一種進步,又或者只是《動物農莊》般,另一段專制的開啟呢?
守護性平意識的堡壘? 性平會專業與獨立問題待解
專題
第1746期
守護性平意識的堡壘? 性平會專業與獨立問題待解
2021-04-14
【專題記者林子頊、吳季柔、徐宇昕、王崴漢綜合報導】「真的有人把我當受害者嗎?大家知道我是當事人,可是沒有人在意我是受害者。」國立政治大學學生Felix(化名)說道。Felix大一時在學校宿舍浴室遭人偷拍,事發當下,他馬上報警,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性平會)也接獲通報。原本Felix以為,事件能順利落幕,但性平會消極的處理態度,如同在他傷口上灑鹽。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Christine(化名)曾在校內研究室被性騷擾,案件進入性平會處理後,調查和懲處結果讓他苦等半年。調查期間,Christine因需與加害者繼續共事而備感焦慮,更影響課業表現,他曾向性平會提出更換實驗室的要求,最後卻石沉大海。「性平會對我來說是糟糕的單位,那時候有跟我說需要學業救濟、行政救濟等儘管跟他們提出,但我提出之後他們就不認帳。」性平會以性別平等為名,理應成為守護校園性別平等的防護罩,然而規範性平會建置的《性別平等教育法》(以下簡稱《性平法》)卻多有疏漏,如委員需具備的「性平意識」缺乏明確定義,難以確保委員的專業性。性平會非但無法保障案件當事人,更淪為當事人口中惡名昭彰的組織。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注重校園性平議題,推廣性別教育的同時也受理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等性平案件。 圖/王崴漢攝<b>性平會有名無實 難守護教育初衷根據《性平法》第六條規定,各級學校應設置性平會整合校內資源,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提升校內性平意識。性平會也須調查和處理校園性騷擾或性侵害案件,擔負「輔導」與「保護」責任,提供申訴者心輔資源與保護措施,用教育取代嚴懲,讓被申訴者能從錯誤中學習改正。相較外部的司法機關,校園性平會應提供被害人更多陪伴與協助,支持學生爭取權益,並降低案件對學生生活的影響。此外,校方有責任委請醫師、諮商心理師、社工師或律師等專業人員,提供當事者相關救濟管道。婦女新知基金會開拓部主任林秀怡曾擔任調查委員,他指出性平會調查過程常遭遇困難,如委員缺乏司法調查權、判決結果易受質疑,但他仍反對將《性平法》併入《性騷擾防治法》,因《性騷擾防治法》旨在以民、刑事罪責約束大眾,而非提升全民性平意識。林秀怡說:「不管是行為人還是被行為人都可以繼續受教 。」他認為《性平法》的功能是保障受教權,在懲罰外,更多的是諮商輔導,給予再教育的機會。然而仔細探究各項性平個案,現行大專院校性平會錯誤百出,如開會流程混亂、委員發言不具性平意識、審判標準不一、行政人員欠缺專業度等事件層出不窮。理想的性平會應當是一張溫柔的保護網,接住破碎與混亂的靈魂;如今無完善制度的性平會卻像是捕獸夾,令當事人在審問中遍體鱗傷又無處可逃。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在處理性平案件時,理當扮演保護雙方當事人的角色,然而在性平委員專業性不足的情況下,當事人常求助無門(圖為示意圖)。 圖/王崴漢攝<b>性平會漏洞百出 從何填補?「他們(性平會)處理方式一直都是幫學校交作業,很會交作業的單位。」Christine評論性平會未發揮影響力,只是做做樣子、敷衍了事。根據《性平法》規定,性平會成員須具備性平意識,但性平意識卻不易衡量,且性平會全權由學校辦理,在複雜的教育體系下,學校常受利益、權勢關係左右,衍生許多問題。名義上獨立的性平會宛如「傀儡組織」,不禁讓人懷疑其存在的必要性。問題一:「性平意識」判定標準模糊《性平法》除劃定性平委員男女佔比外,也規定學校得聘具有性平意識的各領域委員。但校園性平案件樣態多元,性平意識因應時代轉變也有不同發展。每個人認定性別平等的價值不盡相同,且性平意識也不具判定標準,導致許多調查委員在審問當事者時用詞不妥或態度不佳,顯得不重視性平事件。向Christine求證調查情況,他回憶道:「我不記得第三個性平委員的身份背景,因為他整場(調查會議)都在睡覺。」「性平委員有權力,不代表他們有足夠的性平意識去施展這個權力。」曾任政大性平會教師代表的李淑菁於「獨立評論@天下」發表文章,指出在某些學校,性平委員不曾接受任何相關課程或訓練,恐有不適任的問題。在時代變遷下,個案牽扯同志或跨性別已不足為奇,不過,性平會相關人員大多為四、五年級生的教授、職員,若事前無需經過培訓,面對較陌生的多元性別議題,他們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隨著時代推進,性平意識過去只強調兩性平等,近年也開始擁抱多元性別。學生若為同志或跨性別,校方理應尊重差異,消除一切歧視行為。圖為一對跨性別伴侶。 圖/王崴漢攝問題二:性平判決由校方主導 公正性存疑大專院校性平會由熟習校內文化的校方辦理,需設置5至21位性平委員,其中由校長擔任主任委員,聘請具性平意識的相關人士加入性平會。性平會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性平會議,若發生性平案件,則會組成三人調查小組介入調查。《性平法》規定性平委員需具有當然委員(註1)、教師代表、職工代表、專家學者以及學生代表,理當能廣納各方意見,使性平會運作更具正當性,卻有許多學校考量校譽、學校風氣而影響個案判決結果。曾就讀長庚大學的跨性別學生吳宇萱,因性騷擾案件行為人正是學務長,校方為推諉責任有影響性平會決策之虞,恐失公平。註1:大學性平會當然委員主要以校長、學務主任擔任政府期許校方成為推廣校園性平教育的領頭羊,於學校單位下設性平會。然而,在利益衝突之下,學生權益往往成為待宰羔羊。南部某私立大學性平會學生代表阿杰(化名)無奈表示校內性平會形同虛設,「雖然採共識決,但我們學校個案判決通常都是校長決定結果,也不太理會調查內容。」阿杰補充,私立學校招生不易,為了避免校譽受損,判決及懲處結果常受學校利益左右,「我們學校曾有個案是加害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校沒有顧慮他的精神狀況,只為了給媒體交代,就直接給他兩支警告。」問題三:第一線人員專業度未能確保《性平法》明定性平會委員須具備性平意識,其中卻不包括專職處理性平會相關業務的承辦人。當校園性平事件發生,承辦人代表性平會,身處接觸案件當事人的第一線,倘若承辦人不具性平意識,恐怕會是當事人另一場惡夢的開始。「唉,麻煩死了。」這是Felix執意要提報性平會時,承辦人脫口而出的話,當時的場景,他至今仍歷歷在目。Felix遭遇偷拍後,承辦人及校安中心的教官擔任聯絡窗口,由承辦人負責聯絡調查委員召開會議,而教官則協助Felix跑後續流程。「因為我是男生,好像沒有人很在意這件事情(偷拍案)。」Felix指控,教官聽完事件經過,當下的反應令他感到不適,教官以戲謔的口吻說出「如果你(Felix)剛好也喜歡男生,說不定你們可以在一起啊。」以及「你是男生你幹嘛不打他兩下就好了?」等脫序言論。 Felix在學校宿舍浴室遭人偷拍,但通報性平會的過程不受重視,對他造成二度傷害,而學校也無法讓被申訴者搬離宿舍,使Felix生活在恐懼之中(圖為示意圖)。 圖/王崴漢攝問題四:培訓資源供不應求 專業人員數量不足 事實上,為培育協助性平會調查案件的專業人員,教育部須依《性平法》辦理培訓課程。課程共分初階、進階、高階與精進四階段,學員完成進階培訓取得證書後,才可成為調查專業人員。教育部同時搭建調查專業人才庫,各級學校根據名單聘請校外委員進入調查小組,提升小組調查知能。然而,瀏覽「教育部性別平等全球資訊網」開課公告,上回初階培訓於民國108年8月開課,換句話說,最基礎的培訓課程已逾一年半未辦理。臺大性平會學生委員黃脩閔表示,他雖然對課程相當感興趣,去年上任後卻遲遲未能一探究竟。同時,每階段課程設有人數限制,初階限定百人參與,高階則以40名為原則。對此,政大性平會學生委員許人友表示,課程基本上一開放即額滿,反映資源供不應求的現象,也造成法律上實質取得調查資格的人才寥寥無幾。問題五:校方過度依賴外部專家 調查費時費力誘因低當前由於多數校內性平委員不具調查身分,也缺乏相關調查經驗,性平會在處理性騷擾案件時,多仰賴校外專家。性平法上路初期,校內委員大多不熟悉調查工作,理應交由教育部積極培訓校內調查委員。林秀怡過去擔任多起案件的調查委員,他回應:「現在校內委員專業或經驗仍不足的情況下,先由校外專家帶領還沒有調查經驗的校內委員。」若傳承順利,學校就不需過度仰賴校外資源,得以回歸性平會校內自治,同時又不失專業性。此外,林秀怡提到當事件提報性平會,校方需在兩個月間找到合適的調查委員,而委員得在訪問完所有當事人後完成調查報告書。「其實接案訪談、寫調查報告,是高專業、勞力密集的事情。」林秀怡坦言,費時費力的調查過程使他倍感壓力。性平案件調查過程繁瑣且不支薪,委員甚至需承擔當事人因不滿判決結果而提告的風險。在高壓環境又無誘因的情況下,除了熱忱外,性平專家幾乎沒有任何動力繼續接案調查,導致願意投入調查的專家數量持續減少。<b>擴編學生委員席次 廣開資格認證大門若要改善性平會過度依賴校外專業人才的現況,應先提升校內性平調查的能量。而調查人才資源不足的大洞,或許能以擴增資格認證的方式補足。政大前學務長蔡炎龍指出,校內有多位教授專精性別研究,專業程度甚至足以勝任培訓課程的指導老師,卻仍須受訓,「他去上課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這些就是他的專業,但反而這樣(不去上課)的話他就沒有證照資格」。他建議,政府應開放更多元、彈性的資格認證管道,改善專業人才庫無法廣納性別專家的窘境。李淑菁則提出增編學生委員席次的看法,若能賦予對性平有興趣的學生更多權力,提高學生在性平會席次的占比,不但能減低教師委員的壓力,也有效提升性平會品質,「因為學生從小到大性平意識普遍比四、五年級高,學習過程中一直在接觸性別,也比較了解學生文化。」他補充,若擔心大學生難以主導調查,也可以讓具備更充分經驗與專業的碩博士生擔任主力。黃脩閔同意當前有許多學生關注性別議題,他認為學生能彌補師生兩端生命經驗的差距,「老師們有的已經脫離學生身份滿久,可是學生可以直接告訴你哪些事情會對學生產生壓力、哪些事情會對學業產生影響。」<b>組織偏重調查 推動性平教育成空談解決了性平會成員的問題,難道就能提升校園性平意識嗎?擋在學生與性平會間的濃霧會因此散去嗎?實際上,《性平法》不僅規範性平會須受理案件,同時,也必須落實性平教育,辦理相關活動。然而,許多承辦性平活動的行政人員業務繁重,而性平案件又需在時限內結案,性平會無力辦理更多活動。黃脩閔認為,學生應有權利知曉性平資訊,包括如何事前預防案件發生,以及可尋求的救濟管道。校園性平會應從根源建立性平意識,「不能總是處理後端願意進來(申訴)的事件。」多數受害者遭遇性平案件前從未聽過性平會,而一般學生對性平會的想像往往只能從去過性平會的同儕口中建立,性平會宛如隱身濃霧中的高塔,不易觸及。距性平會撥雲見日還要多久?也許有一天,學生不用再迷惘、無助地隻身闖進濃霧,他們的恐懼得以安放,也不必在晦暗的角落獨自哭泣。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在校內並未落實推動性平教育的初衷,使得學生並不了解性平會業務,導致發生性平案件時學生更無所適從(圖為示意圖)。 圖/王崴漢攝
打破「He」、「She」稱呼 營造牛津友善校園
國際
第1641期
打破「He」、「She」稱呼 營造牛津友善校園
2016-12-14
【記者陳思慧綜合報導】據《泰晤士報》(The Times)11日報導指出,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學生會呼籲同學以代名詞「Ze」取代第三人稱「She」和「He」。惟學生會於12日表示並特別沒有要求同學以「Ze」稱呼跨性別者。學生會認為,以「Ze」稱呼跨性別人士會顯得刻意,這讓受歧視的跨性別者受到二度傷害。他們表示:「我們同意不應以二元稱謂限制對他們的稱呼,但我們也沒有創造新的詞語給跨性別者。」學生會鼓勵學生在稱呼跨性別者時,以第三人稱「They」代替「She」和「He」,避免冒犯之意,也讓牛大成為多元性別友善環境。對於學生會的呼籲,牛大回應:「我們很樂意看見學生主動關心相關課題,這是一個十分體貼的建議。」校方也表示將會跟進有關提議。另外,根據牛大的行為守則,使用錯誤第三人稱限定跨性者的性別是違反守則的。跨性別者、劍橋大學學生(University of Cambridge)法蘭奇.斯森(Franky Sissons)說:「這項提議很棒,而且並不會讓我覺得我與別人有差異。」斯森表示,曾在公眾場合被錯誤的稱呼導致他覺得被冒犯,但無奈社會沒有給跨性別者特有的第三人稱,因此只好默默承受。牛大學生馬菲特.菲勞斯(Matthew Fellows)認為,特有的第三人稱的確能彰顯牛大尊重多元性別,但刻意實行反而失去希望淡化性別差異的初衷。另一名學生伊娃.芬妮(Eve Finnie)則認同學生會的建議,她說:「身邊有許多跨性別的朋友,在稱呼對方時的確感到很困擾。」她認為,以「They」稱呼跨性別者可以避免許多尷尬的情況。事實上,美國衛斯理安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早已使用「Ze」為跨性別者的第三人稱逾十年。除此之外,《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也將性別中立的「Mx」尊稱詞收錄到詞典中,表示對跨性別人士以及不願表明性別者的尊重。
性別教育出校園  幸福盟召萬人上凱道
校園
影音
第1640期
性別教育出校園 幸福盟召萬人上凱道
2016-12-08
【記者張寬逸、李恩台北報導】身穿白色衣服,高舉抗議標語,下一代幸福聯盟3日召集上萬民眾走上凱達格蘭大道,要求多元性別教育退出校園。下一代幸福聯盟家長代表曾獻瑩認為,在教材中提及恐同症會讓學生在校園中被貼上標籤,因此要求教育部性別平等委員會增列三分之一以上的家長代表,讓意見不同的人得以參與性別平等教育政策。多元性別課程在民國一百年正式進入台灣教育體系,國小高年級與國中以議題帶入教學,而高中開始編入課本,讓學生能更清楚瞭解多元性別。不過,幸福盟認為這樣的教材會混淆未成年學生的性別取向,要求在教材中踢除多元性別的內容。下一代幸福聯盟高中生代表表示,教學不該全盤導向同運人士,在此情況下會導致反對學生不敢表達立場。而參與民眾陳慧玲認為,多元性別可以在教學中提及,但不支持直接放進課本教材中。此外,抗議現場不僅有民眾對多元性別教材持反對意見,也有民眾擔心將「性解放」議題融入教學內容不慎妥當,然而台北市私立東山高級中學公民與社會科教師江政憲表示,目前並無課本提及「性解放」,並更說:「我覺得他們可能是受到資訊的誤導,而誤將同性婚姻與情慾自主混淆在一起。」教育部表示,根據「性別平等教育法」,務必教導學生認識及尊重同志,以提高學生的性別平等意識;然而抗議現場外也有家長認為,多元性別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對性向的思考。民眾陳羿慧支持多元性別寫進課本教學,她更說:「我覺得這是越早去認識越好的一件事情,而不是拒絕他們去接觸這個現象。」江政憲也表示,多元性別教材僅會替學生初步建立性平觀念,並不會主動鼓勵學生選擇性向。對於性別教育逐出校園訴求,各界反應大有不同,而婚姻平權議題持續延燒,雙方仍需多加溝通,以達成性平教育的共識。https://youtu.be/clRMSC_hFYc
跨性別生入會惹議 美姊妹會員失望退出
國際
第1637期
跨性別生入會惹議 美姊妹會員失望退出
2016-11-16
【記者張寧心綜合報導】美國姊妹會「Alpha Omicron Pi(AOII)」於塔弗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內的戴爾塔分會(Delta Chapter)與其傘式組織全國泛希臘會(National Panhellenic Conference, NPC),因一位跨性別學生的入會資格發生爭議。10日,戴爾塔分會近半數的學生集體退會以表抗議。美國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Title IX)規定「任何人都不應該因為性別的原因被排除在由聯邦資助的教育和活動之外,不能被剝奪這個計劃和活動提供的待遇,也不能因性別原因受到這個計劃和活動的歧視。」而附屬於NPC以下,包含AOII的26個組織皆獲得該法案的豁免權,能夠以「女性組織」(Female-identify)為定位運作。9月16日戴爾塔分會秋季招新時,一位跨性別學生(該生姓名由戴爾塔分會保護不公開)到場申請入會。代表AOII到場監督的成員卻表示,不希望有任何組織成員違反條例,因此須先向NPC確認這位同學是否能被識別為「女性」,再決定她的入會資格。然而,NPC直到本月初仍未給出回覆,造成戴爾塔學生反彈,46位學生集體退出姊妹會。成員克莉絲汀.里夫斯(Kristin Reeves)表示,NPC雖然沒有直接拒絕這位跨性別學生,但卻不斷拖延,態度令人惱怒。當時甚至傳出若戴爾塔分會直接接受這位同學的入會申請,NPC可能提出告訴並撤除分會資格。里夫斯認為,無論是不是謠言,AOII一開始的遲疑已經造成傷害,其他成員也是因為對組織感到失望而退出。AOII會長阿曼達.魏斯蒂(Amanda Wisti)表示,她本人也支持跨性別同學加入姊妹會,這次的事件只是溝通不良造成的,無論退會與否,都尊重所有成員的決定。她說:「雖然我們的友誼開始於姊妹會,但我們的友誼並不會因為對一件事的看法不同而結束。」戴爾塔分會副會長阿曼達.丹尼爾森(Amanda Danielson)表示,此規定是NPC的條例,非AOII另外訂定。組織在諮詢律師後已接受這位跨性別學生的申請,當時之所以會暫時拒絕也僅因為法律上的考量。丹尼爾森說:「雖然這麼多姊妹的離開很可惜,但相信她們都是評估很多考量後才離開。」並希望大家不要再執著於這次的事件,將焦點放到未來組織條例的修改。
八萬人上凱道 揮舞彩虹挺同婚
影音
第1635期
八萬人上凱道 揮舞彩虹挺同婚
2016-11-03
【記者林于蘅、李奇芸台北報導】精心變裝,民眾在凱道上忘情熱舞,第十四屆同志大遊行10月26日熱鬧登場,現場聚集8萬人一同響應。而這也是新政府上任後首次的同志遊行,期望以行動來支持婚姻平權,讓政府、民眾聽見他們的聲音。主辦單位新聞聯絡人小白表示,作爲一個議題的平台,他期待每個人來到現場可以去表達其聲音。現場群眾透過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行為舉止得去表達訴求,是一個認同同志的機會。受訪者陳正隆表示,小英總統在選前承諾支持婚姻平權,希望她現在確實上任後,在國會佔多數的情況下可以儘速落實立法,並提到應該修改民法草案,把相關的一夫一妻制度,有限制男女字眼的字樣除掉,改成兩人雙方。今年台北市政府為尊重性別多元首度升起彩虹旗,然而針對目前台灣的同志權益法規,仍全數停留在草案階段,雖然去年高雄開始推動伴侶註記制度,各大縣市也陸續跟進,但是這張證明公文仍然沒有實質的法律效力。受訪者Foxy:「我覺得政府還要再更努力一點 要做就要做明確一點」表示希望政府能推行實質的法規,畢竟之前所提出的法案或制度都是不具法律效力的。除了同性伴侶之外,活動也關注在跨性別者的議題上,現場也有不少異性戀者到場聲援,強調所有人都應該享有平等的性別表達權利。受訪者Aqua表示,因為身份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但對這些都應予以尊重。受訪者彭胡傑表示,儘管身為異性戀仍希望能透過支持同志遊行,「每人都應擁有自己性別認同的自由。」一年一度的同志大遊行,群眾走上街頭,讓社會聽見不同的聲音,不論是同志或是跨性別者,都與一般民眾沒有差別,期待台灣社會對多元文化給予更多的尊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tFkVXxXG8c&nbsp;&nbsp;&nbsp;&nbsp;
同志攜手性別少數 盼身體自主
校園
第1598期
同志攜手性別少數 盼身體自主
焦點
2015-05-21
參與高雄同志大遊行的民眾享受台上表演者的演唱並揮舞著彩虹旗,美妙歌聲撫慰了現場的心情。 圖/黃堃睿攝 【記者蔡亦寧、曾勢喨高雄報導】「我的身體我決定,我身由我不由你!」在群眾的口號聲中,「2015高雄同志大遊行」於16日下午在高雄凹子底公園舉行。本次遊行主題為「身展操」,特別號召身障者、陰陽人及跨性別者等性別少數族群一同上街,爭取自身權益,共吸引逾7000位民眾參加。 近年來同志人權已漸受社會重視,這次遊行更將性別少數族群的權益納入訴求中,盼受壓迫的族群能夠一起站出來,爭取平等對待。主辦單位之一的「力挺同性婚姻學生聯合陣線」發起人洪國峰表示,團隊完全支持此次遊行納入性別少數族群與「身體展現,操之在己」的訴求。 「國際陰陽人組織中文版」創辦人、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所博士生丘愛芝,在遊行現場發起「擁抱陰陽人」活動。丘愛芝指出,台灣的陰陽人通常在學齡前未經自身同意,就被「性別矯正」、割除其中一組性器官。丘愛芝認為陰陽人應該有身體自主權,社會也要讓孩童從小就認識多元的性別,「不是我們需要治療,而是整個社會需要治療。」 以排灣族母語歌曲為遊行開場,「Colorful Wi原住民青少年多元性別志工小組」自組樂團,唱出身為部落同志,不能被基督教會及父權部落社會接受的困境。主唱之一、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所學生Carey(化名)表示,部落是關係緊密的小社會,一旦出櫃就會招來整個部落的異樣眼光。但Carey也談到,小組會以部落間巡迴講座與演出,讓族人慢慢接受多元性別與同志族群。 「長老教會青年陣線」在遊行中擺設攤位,欲改變基督教會對同志的態度,也抗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於民國103年未經充分討論,就通過反對多元成家法案的牧函。第一位在出櫃後進入台南神學院就讀的傳道人、陣線創辦人陳煒仁指出,美國的主流教會歷經40年討論,逐漸接受同志成為傳道人。反觀台灣,長老教會曾對同志議題持開放態度,近年來竟反對多元成家。陳煒仁認為台灣長老教會應該如《路加福音》中的講道:「讓受欺壓的得自由。」走出狹隘教義的框架,正視同志教友的權益。 高雄市政府20日實行同性伴侶的「陽光註記」,讓同性伴侶至戶政事務所註記彼此關係,象徵政府機關開始對同志族群釋出善意。但大部分的同志族群及聲援者,都認為「陽光註記」與婚姻不同,無法提供實際保障。高雄醫學大學性別所助理教授胡郁盈就表示,社會對同志已有象徵性的包容,然而最根本的問題是同性伴侶無法結婚,並滿足為彼此保險、共同領養等實際需求,「婚姻有遠比名分更重要的政治與經濟意涵。」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