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世新性別所學生連署反停招 各界聲援盼校方重視
校園
第1775期
世新性別所學生連署反停招 各界聲援盼校方重視
2022-12-14
【記者梁家柔綜合報導】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近日傳出接獲校方停招通知,引起系所師生不滿。而由世新大學學生組成的「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反停招小組」(以下簡稱反停招小組)在4日發起連署,向校方提出反停招的訴求。連署發起至今回應人數已破千,顯見各界對性別所的重視。對此,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姜貞吟認為性別研究所不論是社會倡議、政策修法或是學術都具有實質意義。目前國內僅有三所性別研究所,而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為北台灣唯一專門研究性別領域的系所,具有相當的指標性。但根據世新性別所教授陳宜倩說明,校方於11月初以降低辦學成本為由,告知系所教師停招計劃,引起教師們反彈,即便校方隨後提出併入行政管理學系的方案,但世新性別所學生仍成立反停招小組,並發起連署,欲阻止校方停招。反停招小組媒體聯絡人張同學(化名)說明,連署訴求除了反對校方廢除性別所,也反對以任何形式整併系所。他認為無論是整併或停招性別所,都會影響在學學生的受教權,也會使性別研究失去一個學術交流平台。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反停招小組組員張同學(化名)說明,反停招小組將在22日以連署書作為基礎,在校內開記者會向學校與各界呼籲訴求。 圖/梁家柔攝多數的系所師生不滿於校方提出的停招理由。陳宜倩分析,近兩年性別研究所皆為滿招,也未有虧損情況,因此經營不善應不構成停招理由。然而性別所為獨立系所,學生人數較少,陳宜倩推測校方在經費的考量下選擇犧牲師生權益。對此,他表示並不贊同以賺賠邏輯應用在教育場域的做法。張同學也感慨地說:「如果台灣的高教淪為以計算賺錢與否來開課,那台灣未來的社會發展將令人相當憂心。」世新多數同學對此事也有所異議。就讀世新性別所的何睿平表示,校方不應以賺賠與否作為優先衡量的價值,讓對性別研究有熱忱的學生少了可供選擇的系所。他也擔憂若性別研究所遭併入行政管理學系,相當於學術研究的自主空間被剝奪,將對性別上的研究和倡議活動造成影響。有參與連署的世新性別所學生穆德(化名)則認為性別所和過去遭停招的社會發展研究所處境相似,兩者皆是世新具特色的研究單位,但不受校方重視。此外,更令穆德震驚的是,學校在未與師生溝通的情況下就通知系所停招,「學校作風越來越逼人,感覺默默計畫很久,再殺個你措手不及。」 世新大學公佈欄上仍貼著性別研究所112學年度的招生海報,近日卻傳出將遭整併至行政管理學系的消息。性別所教授陳宜倩認為,性別研究是一個跨領域的學習,並不適合併入傳統學科。 圖/梁家柔攝除了世新,全台僅剩高雄醫學大學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仍有性別研究所。高醫性別所所長胡郁盈點出性別所之於台灣社會的重要性,「性別所不只是促進社會的性別領域發展,也能療癒深受性別議題困擾的個人。」針對世新性別所恐將面臨停招,就讀高醫性別所的閻芝融深表遺憾,他認為在職進修的性別所學生能將所學應用在工作場域,有助於讓性別意識更扎根於社會中。而姜貞吟則認為科技與社會快速變遷下,新的性別現象與議題都需仰賴性別所的專業深入研究,以完善台灣社會性別現況。 談及性別研究所存在的必要性,就讀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的林妮萱觀察到多數人不重視性別議題,此時教育便是關鍵。而透過性別所研究的學術理論,才有根本去應用在社會或教育上。 圖/梁家柔攝世新性別所將遭停招一事不但引發「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國際審查委員的關注,也得到許多立法委員與婦女運動團體的聲援。陳宜倩表示,目前系所師生正積極尋求校外支持力量,讓社會大眾正視性別所停招的影響性。陳宜倩希望校方以更開放的態度和師生溝通,也期盼校方重新思索辦學目的,不應以利潤衡量價值。姜貞吟則呼籲教育部應積極與學校溝通討論,並提供相關資源協助性別專業領域持續發展,維持高教性別專業人才的養成與培育。
【社論】從高嘉瑜到李靚蕾,菁英女性為何輸給關係暴力?
生活
第1761期
【社論】從高嘉瑜到李靚蕾,菁英女性為何輸給關係暴力?
2021-12-23
李靚蕾在IG上以千字長文公開離婚事件內幕,網友紛紛湧入按讚,並於其他貼文下方留言鼓勵。 圖/截自李靚蕾IG從上個月的高嘉瑜受暴事件到近期的李靚蕾一案,都揭露了女性在親密關係中受到的身體、精神暴力。但值得反思的是,高嘉瑜及李靚蕾皆為高社經地位、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卻仍然在關係中居於劣勢、受盡傷害。高嘉瑜畢業於台大法律,是人稱「港湖女神」的高人氣立委;李靚蕾是哥倫比亞大學碩士,也曾在美國金融巨擘摩根大通上班。我們總認為在暴力發生當下,「受害者應當立即求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即便是不可能不知上述道理的菁英女性也很難做到。根據調查,研究所以上學歷的高等教育分子遭遇家暴時幾乎不會向外求助。當我們認為經濟弱勢、低教育程度婦女為親密關係暴力中的弱勢者時,這些精英婦女更因社會施加的期許與尊敬,在暴力中,為了維護尊嚴,選擇強顏歡笑、悶不吭聲。菁英女性難以啟齒的親密關係暴力,可以分為感性層面與理性層面。第一個不難理解的是受暴者對於「家庭」的想像。不論社經地位、教育水準,當我們與另一半墜入情網時,很常為了維護最初對愛與家庭的想像,在暴力中不停原諒。這可以解釋為何一名菁英女性甘願淪為無酬的家庭主婦,在不對等關係下仍然羈絆於夫家。李靚蕾17日的發文中也提到,當女性無酬擔任家庭主婦,會讓女性處於弱勢,「即便男生出軌或家暴也難有話語權。」根據109年度臺灣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統計調查報告:「受訪者的就業主要是受僱全時工作(692 人,46.0%),其次是其他(230 人,15.3%),深入瞭解發現,其他中以家管及照顧家人的比率較高。」可見仰賴另一半為經濟來源的家庭主婦在親密關係暴力中尤其難以掙脫。此外,菁英女性還面臨「將過去公諸於世」的考驗。當受他們向外求援後,因其名聲、地位,很難不成為媒體與民眾關注的焦點。光是上週李靚蕾一案的討論聲浪就輾壓四項公投的討論,更遑論上個月分的高嘉瑜事件,直到本月中才稍稍緩解。或許你認為:多一點人幫受害者主持公道,難道不好嗎?但我們檢視李靚蕾與王力宏雙方攻防戰中所揭露的種種細節與抹黑,以及高嘉瑜被翻出的前任往事和造謠,當唯一的解脫方法是將私領域的事情公諸於世,可以想見受暴的菁英女性要勇敢發聲是多麼煎熬的決定。高社經地位家庭中的關係、身體暴力較難由司法單位介入解決,不論是施暴者或受暴者皆有較多資源可以動用來粉飾太平,受暴者勇敢揭露後更會面臨眾人議論,當我們用梗圖稱李靚蕾擁有「蕾神之力」、用電源插座暗示其為高嘉瑜,似乎都站在電視的另一端以吃瓜群眾姿態等著下一齣好戲上演,但我們眼中的好戲,卻是他們的真實。 網友在社群媒體上以「插座照片」創作梗圖,並在標題處寫下家暴事件受害者的名字。 圖/截自Dcard梗圖板面對親密關係暴力,社會應該要打造一個安心、安全的環境,讓受暴者都能自在地求助,不論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當我們得知受暴案件後,更應以嚴肅的眼光看待。試想,當身旁摯友遭遇親密關係暴力,我們不會選擇揶揄、嘲笑,或在公共場域高談闊論。同理,面對高教育水平、高社經地位的受暴者,我們也應秉持同樣態度,在眾聲喧嘩的社群媒體中,不嘲諷、少八卦,留給受暴者一個得以喘息、修復的空間。
【社論】不縱容親密關係暴力,在愛中學習保護自己
校園
第1759期
【社論】不縱容親密關係暴力,在愛中學習保護自己
2021-12-09
隨著立委高嘉瑜遭就讀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班的男友林秉樞施暴的事件曝光,引起大眾關注親密關係暴力行為,不少網民質疑高嘉瑜擁有法律學位,理應具備法律救濟的知識;周遭秘書、親友察覺異狀未及時相助的行徑,也在網路掀起熱議。根據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於11月30日公布之「台灣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統計調查」,高達19.62%的18至74歲婦女終生曾歷親密關係暴力,其中又以「精神暴力」為最大宗,接序是「肢體暴力」、「經濟暴力」、「性暴力」及「跟蹤騷擾」。該調查也發現,有將近四成婦女在遭受親密關係暴力後並未求助,具大學以上學歷受暴者有43%未求助,高於平均值。沒有人冀望在情感生活中被另一半暴力對待,不幸遇到親密關係暴力的情境時,如何排除自身恐懼心理與自責心態,勇敢求助,成為所有人都需學習的課題。 立委高嘉瑜受暴事件驚動全台,引發親密關係暴力討論。圖為示意圖。 圖/鍾晨沅攝因為顧慮個人隱私,許多人即使發覺異樣也選擇不過問。或許一句「你還好嗎?」,都有機會拯救受暴者傷痕累累的心靈,建立親友間的「信賴關係」,也有助於減少親密關係暴力被雪藏的機率。而本次事件加害者林秉樞的學生身份,也引發校方如何處置相關問題的討論。目前政大校方的回應為:「按政大校規,若林秉樞就讀的系所提請學生獎懲委員會依相關辦法審議,且通過,按校規可記大過至退學不等的處分。」然而,本次事件因社會關注度極高,校方不得不作為,且相關懲戒機制仍不透明,實難不憂慮,當一般學生遭遇校園內的親密暴力行為時,加害人是否能受到適當懲戒。校園是練習發展人際關係的場域,在自由開放的大學校園,也不時會耳聞部分情侶間發生親密關係暴力,除了受暴者自身,當身旁好友遇到相關問題時,學生也很難應對。因此,教育部或各校如何藉由相關制度的修正,建立完整的保護機制,對校園內潛藏的施暴者起到嚇阻的效果,值得持續關注。揭開瘡疤絕非易事,高嘉瑜受暴事件也絕非唯一,然一張張怵目驚心的驗傷照片,凸顯的是甜蜜相處的親密關係背後,潛藏的暴力危機。培養自我保護意識,建立對親密關係暴力的敏感度,在察覺異狀時早日溝通、矯正抑或割捨,是最重要的。沒有人願意在親密關係中遭到暴力對待,但每一個人都可能是高嘉瑜。
守護性平意識的堡壘? 性平會專業與獨立問題待解
專題
第1746期
守護性平意識的堡壘? 性平會專業與獨立問題待解
2021-04-14
【專題記者林子頊、吳季柔、徐宇昕、王崴漢綜合報導】「真的有人把我當受害者嗎?大家知道我是當事人,可是沒有人在意我是受害者。」國立政治大學學生Felix(化名)說道。Felix大一時在學校宿舍浴室遭人偷拍,事發當下,他馬上報警,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性平會)也接獲通報。原本Felix以為,事件能順利落幕,但性平會消極的處理態度,如同在他傷口上灑鹽。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Christine(化名)曾在校內研究室被性騷擾,案件進入性平會處理後,調查和懲處結果讓他苦等半年。調查期間,Christine因需與加害者繼續共事而備感焦慮,更影響課業表現,他曾向性平會提出更換實驗室的要求,最後卻石沉大海。「性平會對我來說是糟糕的單位,那時候有跟我說需要學業救濟、行政救濟等儘管跟他們提出,但我提出之後他們就不認帳。」性平會以性別平等為名,理應成為守護校園性別平等的防護罩,然而規範性平會建置的《性別平等教育法》(以下簡稱《性平法》)卻多有疏漏,如委員需具備的「性平意識」缺乏明確定義,難以確保委員的專業性。性平會非但無法保障案件當事人,更淪為當事人口中惡名昭彰的組織。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注重校園性平議題,推廣性別教育的同時也受理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等性平案件。 圖/王崴漢攝<b>性平會有名無實 難守護教育初衷根據《性平法》第六條規定,各級學校應設置性平會整合校內資源,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提升校內性平意識。性平會也須調查和處理校園性騷擾或性侵害案件,擔負「輔導」與「保護」責任,提供申訴者心輔資源與保護措施,用教育取代嚴懲,讓被申訴者能從錯誤中學習改正。相較外部的司法機關,校園性平會應提供被害人更多陪伴與協助,支持學生爭取權益,並降低案件對學生生活的影響。此外,校方有責任委請醫師、諮商心理師、社工師或律師等專業人員,提供當事者相關救濟管道。婦女新知基金會開拓部主任林秀怡曾擔任調查委員,他指出性平會調查過程常遭遇困難,如委員缺乏司法調查權、判決結果易受質疑,但他仍反對將《性平法》併入《性騷擾防治法》,因《性騷擾防治法》旨在以民、刑事罪責約束大眾,而非提升全民性平意識。林秀怡說:「不管是行為人還是被行為人都可以繼續受教 。」他認為《性平法》的功能是保障受教權,在懲罰外,更多的是諮商輔導,給予再教育的機會。然而仔細探究各項性平個案,現行大專院校性平會錯誤百出,如開會流程混亂、委員發言不具性平意識、審判標準不一、行政人員欠缺專業度等事件層出不窮。理想的性平會應當是一張溫柔的保護網,接住破碎與混亂的靈魂;如今無完善制度的性平會卻像是捕獸夾,令當事人在審問中遍體鱗傷又無處可逃。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在處理性平案件時,理當扮演保護雙方當事人的角色,然而在性平委員專業性不足的情況下,當事人常求助無門(圖為示意圖)。 圖/王崴漢攝<b>性平會漏洞百出 從何填補?「他們(性平會)處理方式一直都是幫學校交作業,很會交作業的單位。」Christine評論性平會未發揮影響力,只是做做樣子、敷衍了事。根據《性平法》規定,性平會成員須具備性平意識,但性平意識卻不易衡量,且性平會全權由學校辦理,在複雜的教育體系下,學校常受利益、權勢關係左右,衍生許多問題。名義上獨立的性平會宛如「傀儡組織」,不禁讓人懷疑其存在的必要性。問題一:「性平意識」判定標準模糊《性平法》除劃定性平委員男女佔比外,也規定學校得聘具有性平意識的各領域委員。但校園性平案件樣態多元,性平意識因應時代轉變也有不同發展。每個人認定性別平等的價值不盡相同,且性平意識也不具判定標準,導致許多調查委員在審問當事者時用詞不妥或態度不佳,顯得不重視性平事件。向Christine求證調查情況,他回憶道:「我不記得第三個性平委員的身份背景,因為他整場(調查會議)都在睡覺。」「性平委員有權力,不代表他們有足夠的性平意識去施展這個權力。」曾任政大性平會教師代表的李淑菁於「獨立評論@天下」發表文章,指出在某些學校,性平委員不曾接受任何相關課程或訓練,恐有不適任的問題。在時代變遷下,個案牽扯同志或跨性別已不足為奇,不過,性平會相關人員大多為四、五年級生的教授、職員,若事前無需經過培訓,面對較陌生的多元性別議題,他們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隨著時代推進,性平意識過去只強調兩性平等,近年也開始擁抱多元性別。學生若為同志或跨性別,校方理應尊重差異,消除一切歧視行為。圖為一對跨性別伴侶。 圖/王崴漢攝問題二:性平判決由校方主導 公正性存疑大專院校性平會由熟習校內文化的校方辦理,需設置5至21位性平委員,其中由校長擔任主任委員,聘請具性平意識的相關人士加入性平會。性平會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性平會議,若發生性平案件,則會組成三人調查小組介入調查。《性平法》規定性平委員需具有當然委員(註1)、教師代表、職工代表、專家學者以及學生代表,理當能廣納各方意見,使性平會運作更具正當性,卻有許多學校考量校譽、學校風氣而影響個案判決結果。曾就讀長庚大學的跨性別學生吳宇萱,因性騷擾案件行為人正是學務長,校方為推諉責任有影響性平會決策之虞,恐失公平。註1:大學性平會當然委員主要以校長、學務主任擔任政府期許校方成為推廣校園性平教育的領頭羊,於學校單位下設性平會。然而,在利益衝突之下,學生權益往往成為待宰羔羊。南部某私立大學性平會學生代表阿杰(化名)無奈表示校內性平會形同虛設,「雖然採共識決,但我們學校個案判決通常都是校長決定結果,也不太理會調查內容。」阿杰補充,私立學校招生不易,為了避免校譽受損,判決及懲處結果常受學校利益左右,「我們學校曾有個案是加害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校沒有顧慮他的精神狀況,只為了給媒體交代,就直接給他兩支警告。」問題三:第一線人員專業度未能確保《性平法》明定性平會委員須具備性平意識,其中卻不包括專職處理性平會相關業務的承辦人。當校園性平事件發生,承辦人代表性平會,身處接觸案件當事人的第一線,倘若承辦人不具性平意識,恐怕會是當事人另一場惡夢的開始。「唉,麻煩死了。」這是Felix執意要提報性平會時,承辦人脫口而出的話,當時的場景,他至今仍歷歷在目。Felix遭遇偷拍後,承辦人及校安中心的教官擔任聯絡窗口,由承辦人負責聯絡調查委員召開會議,而教官則協助Felix跑後續流程。「因為我是男生,好像沒有人很在意這件事情(偷拍案)。」Felix指控,教官聽完事件經過,當下的反應令他感到不適,教官以戲謔的口吻說出「如果你(Felix)剛好也喜歡男生,說不定你們可以在一起啊。」以及「你是男生你幹嘛不打他兩下就好了?」等脫序言論。 Felix在學校宿舍浴室遭人偷拍,但通報性平會的過程不受重視,對他造成二度傷害,而學校也無法讓被申訴者搬離宿舍,使Felix生活在恐懼之中(圖為示意圖)。 圖/王崴漢攝問題四:培訓資源供不應求 專業人員數量不足 事實上,為培育協助性平會調查案件的專業人員,教育部須依《性平法》辦理培訓課程。課程共分初階、進階、高階與精進四階段,學員完成進階培訓取得證書後,才可成為調查專業人員。教育部同時搭建調查專業人才庫,各級學校根據名單聘請校外委員進入調查小組,提升小組調查知能。然而,瀏覽「教育部性別平等全球資訊網」開課公告,上回初階培訓於民國108年8月開課,換句話說,最基礎的培訓課程已逾一年半未辦理。臺大性平會學生委員黃脩閔表示,他雖然對課程相當感興趣,去年上任後卻遲遲未能一探究竟。同時,每階段課程設有人數限制,初階限定百人參與,高階則以40名為原則。對此,政大性平會學生委員許人友表示,課程基本上一開放即額滿,反映資源供不應求的現象,也造成法律上實質取得調查資格的人才寥寥無幾。問題五:校方過度依賴外部專家 調查費時費力誘因低當前由於多數校內性平委員不具調查身分,也缺乏相關調查經驗,性平會在處理性騷擾案件時,多仰賴校外專家。性平法上路初期,校內委員大多不熟悉調查工作,理應交由教育部積極培訓校內調查委員。林秀怡過去擔任多起案件的調查委員,他回應:「現在校內委員專業或經驗仍不足的情況下,先由校外專家帶領還沒有調查經驗的校內委員。」若傳承順利,學校就不需過度仰賴校外資源,得以回歸性平會校內自治,同時又不失專業性。此外,林秀怡提到當事件提報性平會,校方需在兩個月間找到合適的調查委員,而委員得在訪問完所有當事人後完成調查報告書。「其實接案訪談、寫調查報告,是高專業、勞力密集的事情。」林秀怡坦言,費時費力的調查過程使他倍感壓力。性平案件調查過程繁瑣且不支薪,委員甚至需承擔當事人因不滿判決結果而提告的風險。在高壓環境又無誘因的情況下,除了熱忱外,性平專家幾乎沒有任何動力繼續接案調查,導致願意投入調查的專家數量持續減少。<b>擴編學生委員席次 廣開資格認證大門若要改善性平會過度依賴校外專業人才的現況,應先提升校內性平調查的能量。而調查人才資源不足的大洞,或許能以擴增資格認證的方式補足。政大前學務長蔡炎龍指出,校內有多位教授專精性別研究,專業程度甚至足以勝任培訓課程的指導老師,卻仍須受訓,「他去上課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這些就是他的專業,但反而這樣(不去上課)的話他就沒有證照資格」。他建議,政府應開放更多元、彈性的資格認證管道,改善專業人才庫無法廣納性別專家的窘境。李淑菁則提出增編學生委員席次的看法,若能賦予對性平有興趣的學生更多權力,提高學生在性平會席次的占比,不但能減低教師委員的壓力,也有效提升性平會品質,「因為學生從小到大性平意識普遍比四、五年級高,學習過程中一直在接觸性別,也比較了解學生文化。」他補充,若擔心大學生難以主導調查,也可以讓具備更充分經驗與專業的碩博士生擔任主力。黃脩閔同意當前有許多學生關注性別議題,他認為學生能彌補師生兩端生命經驗的差距,「老師們有的已經脫離學生身份滿久,可是學生可以直接告訴你哪些事情會對學生產生壓力、哪些事情會對學業產生影響。」<b>組織偏重調查 推動性平教育成空談解決了性平會成員的問題,難道就能提升校園性平意識嗎?擋在學生與性平會間的濃霧會因此散去嗎?實際上,《性平法》不僅規範性平會須受理案件,同時,也必須落實性平教育,辦理相關活動。然而,許多承辦性平活動的行政人員業務繁重,而性平案件又需在時限內結案,性平會無力辦理更多活動。黃脩閔認為,學生應有權利知曉性平資訊,包括如何事前預防案件發生,以及可尋求的救濟管道。校園性平會應從根源建立性平意識,「不能總是處理後端願意進來(申訴)的事件。」多數受害者遭遇性平案件前從未聽過性平會,而一般學生對性平會的想像往往只能從去過性平會的同儕口中建立,性平會宛如隱身濃霧中的高塔,不易觸及。距性平會撥雲見日還要多久?也許有一天,學生不用再迷惘、無助地隻身闖進濃霧,他們的恐懼得以安放,也不必在晦暗的角落獨自哭泣。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在校內並未落實推動性平教育的初衷,使得學生並不了解性平會業務,導致發生性平案件時學生更無所適從(圖為示意圖)。 圖/王崴漢攝
【血色控訴】反女性暴力 以色列10萬人示威罷工
國際
第1692期
【血色控訴】反女性暴力 以色列10萬人示威罷工
焦點
2018-12-13
【記者林奕辰綜合報導】200雙紅鞋展示在以色列拉賓廣場上,以「紅色」象徵家暴受害婦女的血液。以色列兩萬名示威者為了抗議政府對侵害婦女的暴力行為毫無作為,4日聚集在特拉維夫市中心,舉行全國性的女性罷工運動。 抗議者在特拉維夫市中心的拉賓廣場上,展示了約200雙紅色的鞋子。 圖/費爾森提供以色列婦女於4日晚走上街頭,以紅色油漆象徵鮮血,還原婦女被家暴的悲慘場面。組織罷工的婦女團體控訴政府至今遲未撥款去年國會批准「為打擊侵害婦女的暴力行為」的預算共2.5億謝克爾(約新台幣20億),同時呼籲政府採取更多行動,並撥出國家資金來解決這個問題。 約兩萬名示威者聚集在特拉維夫的拉賓廣場,抗議對婦女的暴力行為。 圖/費爾森提供同日,臺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 TAU)師生聚集在校門發表演說抗議。臺拉維夫大學學生安妮(化名)提到,他們在社會上性別歧視明顯,「尤其職場上女性與男性同工不同酬的問題。」 臺拉維夫大學師生於同日聚集在校門口,發表演說抗議女性暴力問題,活動持續一小時。 圖/安妮提供對此,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FU)學生蒂基・森德克(Tiki Sendeke)表示,他相當訝異即使是不同宗教信仰的女性,也一同參與遊行抗議,「對我來說,在以色列能看到這種情況讓人感到很欣慰。」根據《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報導,上周兩名以色列未成年少女於同日被發現遭熟人謀殺,警方指出,今年以色列共有24名女性遭殺害,許多民眾的不滿引發全國性的女性罷工運動。以色列國內逾200家公司更為了聲援此一活動,允許女性員工不上班參加抗議,總罷工人數超過10萬。 抗議活動中,不少受害女性親友、女權運動領導人和民選官員在現場進行演講。 圖/費爾森提供參與抗議活動的羅尼・費爾森(Roni Felsen)對於政府的裹足不前,嚴正表示政府當局應當正視自己的錯誤,「在以色列如此多女性無辜被謀殺時,政府到底在做什麼?」 以色列婦女走上街頭,以紅色油漆象徵鮮血,以呈現受害者遇難情形。 圖/費爾森提供此外,抗議者在特拉維夫市中心的拉賓廣場上展示約200雙紅色的鞋子,該裝置的靈感來自於墨西哥藝術家艾琳娜・肖維(Elina Chauvet)的作品。2009年起,針對大眾對女性謀殺案件的冷漠,他在世界各地展示的紅鞋,以紅色「代表女性受害者血液」,表達自我的不滿。2018年初至今,以色列已有共24名女性被謀殺,謀殺案中更有超過半數加害人為伴侶或男性親屬。巴特爾・貝兒・夏蘭(Batel Belle Shalem)認為,不僅是毆打或殺害,羞辱女性的尊嚴也是一種暴力。對此,以色列婦女聯合會(The Israel Women's Network, IWN)表示,「政府加入戰爭,拯救以色列婦女性命的時候到了。 」總理本雅明・內塔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為了回應抗議活動訴求,於5日上午召集暴力侵害婦女問題部長級委員會,下令立即執行打擊侵害婦女的暴力政策,以解決抗議者所提出的問題。
小便斗仿投籃機 瞄準再射添趣味
新知
第1599期
小便斗仿投籃機 瞄準再射添趣味
2015-05-28
智慧安全背包能夠讓使用者確保自身安全,遇到危險時也可以透過警報器驚嚇歹徒及求救。 製圖/顏紹裘 資料來源/盧楚壹提供【記者蔣理綜合報導】你有想過小便斗也能像投籃機一樣積分來和朋友較勁嗎?第八屆國際婦女發明展暨創意競賽18日在韓國揭曉成績,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學生廖彥婷等人研發的「互動式計分小便斗」獲得金牌與沙烏地阿拉伯特別獎, 城市科大共獲得一金二銀一銅和二特別獎。 國際婦女發明展暨創意競賽由韓國婦女發明協會主辦,是全世界最大的國際婦女發明展,參賽代表須為女性,16到19日在首爾舉行。互動式計分小便斗兼具實用與娛樂功能,主要目的是讓男生使用小便斗時願意瞄準再發射,以計分方式來促使男生小便時靠近小便斗並且防止尿液隨處噴灑。當使用者靠近小便斗時系統即啟動,如果站姿偏一邊,系統會亮紅燈警示,靠中間則會出現藍燈。小便斗透過按壓式的感應器來讓使用者積分,會有計分板跳數字,尿越準分數越高,最高999分,超過100分時,系統還會說「你好棒」。所需技術包括單晶片控制、液晶顯示、燈光、語音播放、壓力感測及溫度感測,成本約100美金(約新台幣3062元)。廖彥婷表示,研發這項產品的動機是以前覺得打掃阿姨常常為了清掃沒有尿準而噴灑一地的尿液很辛苦,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年齡較小兒童的樂趣。研發的過程中,如何不讓電路進水及感應器被水干擾是研究團隊遇到最大的困難,他們最後將電路藏在小便斗後面,並且使用防水的感應器才解決這個問題, 互動式小便斗在這次發明展第一次亮相,未來有機會上市。城市科大電腦與通訊工程系學生盧楚壹則想到夜晚走路時擔心是否有人尾隨,及怕汽機車沒有注意到自己,所以研發「智慧安全背包」,在此次發明展獲得銅牌及波蘭特別獎。智慧安全背包結合警報器、超音波偵測後方、閃爍燈光、與藍芽連結等多種功能。在夜晚時,背包中的LED燈會主動亮起,讓人很快發現背包的存在。背包上有超音波偵測器,能夠偵測150公分以內是否有人靠近,若有,背包就會發出嗶嗶聲。在遇到危險時,也可以開起背包的警報器,驚嚇歹徒或者增加周圍的人注意,在警報開啟的同時,會透過手機將GPS定位傳送到警局或者指定的手機。「電路板和韌體燒寫都是從無到有,必須全部自己來,還得要申請專利,這過程是一段漫長的路。」盧楚壹覺得團隊默契和責任的分配都非常重要。智慧安全背包目前接近可以商品化的階段,背包本身和所需的材料成本都很低廉,已經在和中國的廠商洽談當中。
美愛大生攝影展 「守衛」婦女安全
國際
第1597期
美愛大生攝影展 「守衛」婦女安全
2015-05-14
尤坎以一系列黑白照片呈現婦女安全議題,照片中的模特兒手持防狼噴霧作為防身用的武器。 圖/泰勒.尤坎提供 【記者張又筑綜合報導】美國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 UI)學生泰勒.尤坎(Taylor Yocom)花費整整一年,拍攝數十張系列主題名為「守衛(Guarded)」肖像照片,照片中模特兒手持防身武器,呼籲人們重視婦女安全的議題。這些照片8日至31日將在尤坎的攝影展中展出。 照片中的模特兒們手持防身用的武器如防狼噴霧、防狼哨等,以直白的方式強調婦女安全權益的重要性,也為曾經遭到性侵或性騷擾的婦女發聲。尤坎表示,這個計畫的發想是源自西元2014年一堂藝術課中和同學的討論。當她和同學討論到婦女單獨返家時隨身的防身武器、並拿出來互相展示時,班上的男同學卻對這些物品感到大吃一驚。原本被女同學視為平常的物件,卻造成男同學這樣的反應,使尤坎驚覺性別間的認知差異,於是決定拍攝這一系列照片。 為讓觀看者視覺聚焦,並強調照片所表達的情緒和特質,這一系列的照片全為黑白色調,試圖傳達婦女在現實生活中遭受的安全困境。尤坎表示,她並不是要試圖教導大家如何保護自己,或陳列出自我防衛的工具。「對我來說,那些掛在鑰匙圈上的防衛武器,象徵婦女身為受害者卻必須面臨的譴責。」 照片裡的模特兒有的是尤坎的親友、有的是不認識的路人,她們在拍攝過程中,也和尤坎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或看法。其中一位模特兒、愛大學生莎拉.帕芙(Sara Puffer)說:「只因為我身為一個女人,就必須時時刻刻受到被性侵的威脅,我對這個社會現象感到氣憤。」身為尤坎多年的好友,她讚賞尤坎的作品總是以女權主義做為題材,並指出婦女不該成為性侵的當然受害者。她說:「尤坎的作品顯示,婦女雖然對此有所恐懼,但仍然在捍衛自身的權益上握有強大的力量。」 即使現今社會不斷強調性別平等,但各地性侵事件仍頻傳。尤坎認為,讓婦女生活在一個習慣性攜帶防身武器的環境裡是非常不合理的,這樣的現象必須改變。她說:「遠離這種強姦文化的方式,就是創造一個安全的校園環境。」她希望可以藉由她的作品,讓這個議題持續受到大眾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