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影音
中藥產業人才缺 衛福部修法引爭議
2024-11-28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54期
兩年淬鍊〈私密對話〉 季和穎藉寫實油畫回應自己
2021-10-20
【記者單師樵綜合報導】秋末的午後陽光照進枝幹蔓延的樹屋,陰暗處擺放的浴缸卻格外引人注目。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生季和穎透過作品《私密對話》,以油彩描繪位於台南的德記洋行樹屋,呈現自己身處樹屋中的體悟。作品入選西班牙歐洲現代博物館第11屆繪畫與雕塑大賽,並於8日起在該館展出。 《私密對話》描繪了台南著名的德記洋行樹屋,呈現季和穎與樹屋之間的談話過程。 圖/季和穎提供《私密對話》的靈感為季和穎到樹屋散心的經歷,他說明,當時他一走進樹屋,便被樹屋之美所震懾。他表示,一定要在某一個時間點到樹屋,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就如同限時動態,他說:「限時動態是每個人透過主觀意識、主觀視角構成的畫面。」他進一步補充,作品也闡述自媒體發達後,「一個人」的定義變得模糊,符號與圖像之間交錯與合成,新的意義不斷產生與被遺忘。 季和穎表示,一定要在某一個時間點到樹屋,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如同限時動態。 圖/季和穎提供季和穎說明,原先他一直在鑽研繪畫技巧,後來發現精通寫實的藝術家,都沒有特別的技法,「寫實就是寫出真實,就是畫出來就對了。」因此,他並無使用特殊方式繪製《私密對話》,「完全就是素描觀念,素描觀念沒有技巧,它需要一點天分,也需要很大量的練習跟努力。」指導教授洪明爵說:「他平常非常認真,充滿爆發力,自己主觀的意見也很強,我有時候沒有辦法主導他。」這樣的堅持也讓季和穎耗時逾兩年,才終於完成作品,而他也認為,可以從作品的筆觸中,看見兩年時間的變化。 季和穎目前正在繪製、尚未完成的作品,呈現他寫實且精細的創作手法。 圖/季和穎提供季和穎表示,在這個世代,寫實藝術家需藉由攝影的輔助完成作品,然樹屋結構複雜,需要多張照片才能完整呈現,再將照片整合成一個畫面作畫,這也讓創作過程更加繁複。他補充,其實照片本身沒有像作品那麼鮮豔,但相機無法拍出肉眼可見的色彩。洪明爵也分享,季和穎從大學畢業製作時期便開始繪製《私密對話》,原先以為他會放棄,但最後還是堅持完成,「那個複雜度太高了,幾乎是用生命去畫。」「藝術家或多或少都要回應自己,我在找尋自己的過程中,很喜歡添加某個東西在既有的事物上。」季和穎將「浴缸」放入畫中的樹屋,他表示浴缸是他不斷使用的元素,象徵著自我的思想介入整個空間,「你可以把它視為一個筆觸,也可以把它當作一種圖像。」觀眾張榕展說:「巨幅樹根配上浴缸,灑上一道斜光,感覺到孤獨。」 浴缸是季和穎不斷使用的元素,可以將它視為一個筆觸,也可以把它當作一種圖像。 圖/季和穎提供季和穎透過內在感知反映外在世界,再將這些體悟融於創作中,洪明爵說:「像這種當代藝術,很多藝術家會回到自我,尤其是寫實藝術。」他形容季和穎的作品,便是用舊的藝術方法,跟自我與現在的社會產生連結,也如同季和穎說的:「當我走進這個樹屋,就像我自己介入了整個畫面。」
藝文
第1669期
【專欄】寫實融幻想 吳宇軒雕神怪意象
2017-12-14
【記者徐安萱綜合報導】元智大學光電工程學系的吳宇軒(維京)是名雕塑、模型創作者,他擅長創作怪獸、宗教、神話故事等題材,以及「克蘇魯神話」中,各式各樣長相獵奇的角色。在模型、雕塑圈小有名氣的他,作品也登上「2017 Reality Fantasy開拓模型祭」。「創作各種怪獸生物對我們來說不是工作,而是一種生活態度與方式。」吳宇軒自稱是個怪人,從小就對神話故事、怪獸題材相當感興趣。克蘇魯神話(Cthulhu Mythos)是美國作家加洛夫克拉夫特(H.P.Lovercraft)創作的架空奇幻恐怖小說,描寫對「未知」的恐懼與許多不可名狀的神明、怪獸,現代許多影視、遊戲作品中的獵奇元素幾乎都受其影響。他表示,以自己的想像重現書中或故事中的事物,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 〈修羅〉主要媒材為精雕油土,尖銳處使用塑鋼土避免碰撞變形。骨架部分為鐵線及鋁箔紙。 圖/吳宇軒提供吳宇軒擅長將寫實與幻想融合,學習雕塑後他開始企圖用自己的解讀與想像來呈現作品。作品〈修羅〉是他第一件大型的人型原創雕塑,靈感來自於印度教的代表性角色,介於神、鬼、人之間的「阿修羅」。〈修羅〉歷時將近一個月,作品表面充滿細微的皮膚紋理,他表示,臉部製作參考阿修羅在神話中的部分形象,再用臉部肌肉解剖圖作為輔助,「嘗試將自己的幻想用真實質感呈現,在現實中帶有一點虛幻」。 〈偉大的紅龍〉媒材為精雕油土,翅膀翼膜使用軟油土,其餘骨架為鐵線與鋁線。 圖/吳宇軒提供接觸雕塑約兩年的吳宇軒,在今年創作了《蛻變》系列作品,他說:「從雕塑新手轉為原創作者的身分,是一個脫胎換骨的概念。」該系列的第一號作品〈偉大的紅龍〉,靈感源自於曾被改編為電影《紅龍》的畫作〈偉大的紅龍與日光蔽體的女人〉。紅龍在電影中象徵進化與蛻變,他表示,「蛻變」符合他這兩年來的經歷與變化,因此將經典畫作立體化,「原畫作只畫出紅龍的背面,所以正面都是參考資料加上自己的想像所創作完成」。 〈偉大的紅龍〉本體為人形生物,吳宇軒參考人體肌肉解剖來呈現肌肉組成。 圖/吳宇軒提供除了大量參考人體解剖來呈現肌肉組成外,〈偉大的紅龍〉在皮膚質感上,採用了與〈修羅〉不同的工法。〈修羅〉採用「切」紋路的方式,吳宇軒表示,如此會呈現類似傷痕的質感,用來表現阿修羅的粗糙、硬皮,但不適合細緻的皮膚紋理。〈偉大的紅龍〉則使用工具「刮除」油土來製作紋路,除了提升精緻度,也更貼近人類的皮膚質感。 〈星際大戰ATAT沼澤場景〉生鏽質感與舊化戰損的呈現,參考現實中的水汙漬,使用「漬洗」工法。 圖/吳宇軒提供除了雕塑,從小熱愛電影《星際大戰》的吳宇軒也製作出模型作品〈星際大戰ATAT沼澤場景〉,這是他第一件有完整場景的模型。他表示,自己偏好寫實的創作與上色風格,以工具或顏色展現不同的質感。「走獸ATAT」是《星際大戰》中的武器,因此他在模型本體畫上大量鏽痕,採取舊化塗裝,呈現出在現實中變為廢墟的感覺,「生鏽代表環境非常潮濕,所以最後將場景設為沼澤」。吳宇軒說:「自己不再像新手時期漫無目標的臨摹,現在題材方向與風格漸漸明確,就能注入自己的理念與想法在作品中。」目前他在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兼職販售作品,他表示,會開始玩雕塑是為了有一天能進電影美術特效團隊。他也期許自己,未來在作品中加入台灣本土習俗或環境相關元素,讓更多人注意到台灣被忽略的美好、認識來自台灣的創作者。
藝文
第1643期
【專欄】林辰勳「塑」人性黑暗 求商機亦保留理念
2016-12-28
【記者周瑩慈新北報導】「人類飼養食用豬、牛,為何沒有飼養食用貓、狗,甚至人類?」一件作品的理念,便呈現林辰勳反諷的創作風格。年僅二十四歲,已累積共二十多次獲獎及展覽經驗,更有兩件作品由澳洲的白兔美術館(White Rabbit Gallery)收藏。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研究所學生林辰勳,以寫實的人與動物雕塑諷刺人性。「影響我創作最大的應該是審美經驗的養成。」林辰勳的父親也是藝術創作者,常利用枯枝、泥土進行創作,潛移默化間影響他的審美觀和風格。「枯枝、泥土、蠟這些都是會隨時間腐朽的東西,但我覺得那才接近真實,就像人也無法永垂不朽。」他說道,這種真實、不做作,就是他探討人性黑暗及矛盾的原因。原先以人體為創作主軸的他,並沒有特定的模特兒,而是觀察路人的身體部位後,透過其它媒材轉化為創作。如此,作品便不完全屬於任何人,卻有人的氣質,這符合他認為人就是矛盾、衝突的理念。但林辰勳也認為,有太多以人為主題的作品,所以目前多以動物雕塑來諷刺人性,「我覺得只有動物、小孩是純真的,但動物更有諷刺感。」「就算觀眾對我作品進行扭曲理解,我也欣然接受,因為那樣作品對他來說才有意義。」林辰勳曾遇見一位老人觀眾,不但抓住作品理念,更與他暢談自身想法,所以他不排斥觀眾對作品有各自解讀。「你不會想買一個看了需要反省自己的東西回家放,又占空間。」如何拿捏自己的作品不淪為公仔,讓作品既受市場喜愛又保有自己藝術初衷,是他目前想找到平衡的事。 林辰勳的作品帶有對人性黑暗沉重的批判與諷刺,他認為這是他目前試圖改善的地方,因為「太沉重的議題不討人喜歡」。圖/周瑩慈攝 就讀台藝大雕塑學系研究所的林辰勳,目前的工作是準備明年兩個個展作品,特別的是這次有體積迷你的作品,他表示這是為了「配合市場」。圖/周瑩慈攝 林辰勳擅長創作人與動物,利用兩者之間微妙又矛盾的關係,諷刺人類各種違反自然、不理性的欲望等,以人為出發點延伸的問題。圖/周瑩慈攝
藝文
第1604期
「當心!油漆未乾」 藝術照見人性百態
2015-10-15
北藝大戲劇系學生於實驗劇場演出畢業製作《油漆未乾》。 圖/北藝大百一級畢製團隊提供【記者趙安平台北報導】「好,2000鎊,這是頂高的價錢了。」「不夠。」「你到底要多少?」「至少7000鎊。」演員在舞台上為了一幅天價畫作熱烈地議價著。究竟,藝術的價值,應該如何衡量呢?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學生9至11日於實驗劇場上演畢業製作《油漆未乾》,劇本使用歐陽予倩翻譯自英國劇作家埃姆林‧威廉斯(Emlyn Williams)的改編作品《The Late Christopher Bean》,並以法國原著為本,藉由寫實喜劇的方式,探討藝術在人心中的價值,以及人性在面對誘惑時該如何自持。劇情描述居住在英國鄉下的哈格醫生一家,原本過著平凡的生活,因為曾經收留窮困潦倒的畫家克里斯賓,留有幾幅畫作在此。沒想到畫家死後才開始成名,各地的畫商紛紛來訪哈格家,想要收購這些天價的畫作。原本將這些畫作視如敝屣的哈格醫生,以為能夠藉此大賺一筆,後來卻發現家中的女僕關尼才是這些畫作的擁有者。「我一輩子只有這一個機會來賺一點錢,可是就從自己的手指縫裡輕輕溜掉了。」最後也只能仰天喟嘆。導演曾智偉表示,戲裡以「畫框」取代畫作,讓觀眾自行想像天價畫作的模樣,以此表達不隨意評斷藝術的想法;他也希望能透過這齣戲呈現社會上各種人對「藝術」價值觀不同的詮釋。「當藝術與金錢、情感與利益衝突時,又會如何取捨?」藉此呈現荒謬、搞笑之感。劇中哈格夫妻為了賺取金錢,不擇手段奪取屬於關尼的畫作,對藝術作品不屑一顧;關尼卻不顧金錢誘惑,一心只想守住寄託情感的畫作。 《油漆未乾》以「畫框」取代真實畫作,藉此表達不要隨意評斷藝術的想法。 圖/北藝大百一級畢製團隊提供「當心,別碰它,油漆未乾!」飾演仿畫商達倫的鍾凱文在劇中模仿畫家克里斯賓的畫作,希望藉此賣得高價。曾智偉提到,劇名《油漆未乾》所隱含的寓意,可以留待觀眾去解釋。「像是劇評會上有人提到,『paint』這個英文單字可以解釋成畫作或油漆,這樣的詮釋方式也很不錯。」他認為,以往戲劇系的畢業製作都會選擇較艱深難懂的劇本與非寫實的呈現手法,不僅演員詮釋得辛苦,大部分觀眾也表示看不懂。直到近兩年,他們才漸漸使用較平易近人的劇本,曾智偉對此也抱持正面態度。雖然《油漆未乾》是一齣喜劇,但在剛開始排練的過程中,曾智偉會不斷提醒演員:「不要急著搞笑!」他希望演員能藉此找到角色的內在,從寫實出發,最後會發現「其實這齣戲是很嚴肅的」。談到排戲時遇到的困難,曾智偉說:「調和每個演員是我比較需要著力的部分,劇組中有的人寫實、有的人卻像外星人。」飾演哈格醫生的陳宗翰表示,在剛開始拿到劇本時,會認為這是一齣劇有批判意味的喜劇;後來發現劇本其實很貼近現實,劇中哈格醫生就是「文明」、「貪念」的代表。他也提到,因為自己過去比較常寫劇本、很少演戲關係,所以在揣摩動作時也花了不少功夫。飾演哈格太太的施艿芳說,這個角色在一開始對她而言是個難關,因為自己過往都是演小女孩,此次挑戰具有年紀感的哈格太太,讓她為此做了很多功課,後來藉由導演安排的「工作坊」,才慢慢將自己融入角色之中;她也因說話語速過快,在適應角色上花了不少時間。身為今年的畢製生,施艿芳形容這次的演出是「大學的結束,表演的開始。」政治大學傳播學士學位學程學生梁伊菱表示,這齣戲將人類的「現實」和「貪婪」表現得淋漓盡致,角色個性也刻劃得很鮮明。看完戲後促使她反思:「我們自己又是哪種人?只看利益?一窩蜂盲從跟隨?還是保有最純粹的思想?」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系學生林筑韋對劇中刻劃人性的現實面感到印象深刻,也由這齣戲連結到自己的所學,「就像教授常常在談藝術的『產值』,藝術一碰到錢就會變得很現實!」《油漆未乾》的最後一幕,所有演員定格在舞台上,彷彿故事仍繼續上演著。曾智偉說,舞台上的門框就像畫框一樣,每一幕結束的地方都是一幅畫。 最後一幕,九位演員定格在舞台上,彷彿故事仍繼續上演著。 圖/北藝大百一級畢製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