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希臘反帝主義大遊行 悼念理工大學起義事件
國際
第1758期
希臘反帝主義大遊行 悼念理工大學起義事件
2021-12-01
【記者黃亭茹綜合報導】11 月17日,逾3萬希臘人上街,進行每年定期的「反帝國主義遊行」,以悼念發生於1973年的「雅典理工大學起義事件」(以下簡稱理工大學事件)。民眾控訴當年希臘軍政府的血腥鎮壓,同時抗議支持該政府的美國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下簡稱北約)。此次遊行大多參與者屬於左翼(註一)、無政府主義團體、工會團體和希臘共產黨。註一:在希臘,左翼(左派)人士通常支持平等原則、女權主義、社會進步主義,且反法西斯主義和反種族主義。 遊行民眾拿著一部分沾有污點的希臘國旗,以表示這段黑暗歷史的存在。 圖/克里斯.德梅蒂克提供參與民眾​​博爾塞.尼基 (Mpolse-Niki)說道:「獨裁是由美國和北約所煽動的,這就是為什麼這次遊行具有強烈的反帝國、反資本主義特徵。」參與民眾​​瓦格里斯.科雷斯(Vaggelis Korres)表示, 理工大學事件對希臘人來說是一堂重要的歷史課,使每個人都能了解極右翼政府(註二)對於希臘人民的迫害。註二:極右翼政府主張排外思想和以反菁英為訴求的民粹主義。 孩子在11月17日遊行當天上街放置花朵以示悼念48年前犧牲生命的年輕人們。 圖/截自瓦格里斯.科雷斯推特自1967年希臘軍政府掌權後,政府基於政治、信仰等差異迫害異議人士,限制人民討論政治,故抗議者高呼「麵包、教育、自由(Psomi - Paideia - Eleftheria)」的口號,要求政府振興經濟、提供免費教育,並放寬對人民的意見表達限制。1973年11月16日,學生運用自製的廣播電台重複播送:「希臘人民,理工學院是我們和您的鬥爭旗幟,也是我們反對獨裁政權和爭取民主的共同鬥爭旗幟! 」隔日清晨,希臘軍政府以坦克攻入校園,造成至少40位平民死亡、超過100人受傷。 此為小孩用手繪畫下希臘軍政府於1973年11月17日的血腥鎮壓畫面。 圖/截自克里斯.德梅蒂克推特「1973年的歷史與當今希臘政治局勢關係緊密。」科雷斯說道。擔任地方媒體「NEWS 24/7」主編的克里斯.德梅蒂克(Chris Demetics)表示,疫情時代賦予遊行更新的意義。他解釋,近年希臘社會問題叢生,示威的新目標是要求政府建立更強大的衛生系統並尊重勞工權益,且抗議者也藉此呼籲減少過去兩年希臘街頭盛行的警察暴力行為,以呈現希臘人民對於當今政府的不滿。 希臘年長者們一同為48年前的歷史抗議與悼念,許多人為此落淚。 圖/克里斯.德梅蒂克提供科雷斯提到,這段歷史是不同年齡與立場的人們進行辯論和溝通的機會。德梅蒂克說道:「軍政府結束後,我們了解到兩極化帶來的影響。」他認為對於政治的討論不應只局限於左派與右派。他也補充,當今學校課程談論專制統治時,將其描述為希臘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代表希臘人永遠不能忘記的教訓。
【專欄】欺凌頻傳 美兄弟會致死惹議
國際
第1717期
【專欄】欺凌頻傳 美兄弟會致死惹議
2019-12-11
【記者方小瑀綜合報導】本學期尚未結束,美國就有五名大學生因參與兄弟會(Fraternities)活動死亡。11月19日數名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 OU)兄弟會學生因一年前欺凌(Hazing)入會成員致死遭起訴,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SDSU)與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等校也因類似霸凌問題相繼暫停兄弟會社團運作。欺凌於美國校園長存已久卻始終未被解決,引起各界關注,對兄弟會種種瘋狂行徑心存擔憂。 兄弟會是美國大學校內盛行的學生社團,擁有超過百年歷史。有些兄弟會屬於全國性組織,廣設於各州,部分則為地區性或單獨隸屬於一所學校。此類團體以不同功能區分,不少以社交、建立人脈為導向,其他則以投入公益活動或學術研討、才藝交流為主。兄弟會往往神秘且排外性強,大多須通過「入會考驗(Pledging)」才能加入,且入會過程為組織最高機密,不得向外透露。此外,會內也自有一套規章制度約束成員行為及形塑共同價值觀以凝聚組織向心力。 然而據《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指出,過去20年,兄弟會每年皆傳出死亡案件,其中大多與招收新生的入會儀式有關。候選成員為得到認可、核准入社,須通過考驗證明自己的男子氣概,他們往往被要求從事激烈運動或過度酗酒、吸毒。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OSU)學生陳禹伶透露有朋友在入會考核時中途放棄,「他被要求在地下室不斷伏地挺身和大量飲酒,兄弟會成員只在旁圍觀叫囂。」對於兄弟會的瘋狂行徑,學生Shing Lin(化名)也提到成員逼迫新進菜鳥執行危險指令,「他們在成員喝的爛醉後要求他們酒駕。」 俄亥俄州大學「Pi lambda phi」兄弟會的成員於聯誼會房屋外合影,此為組織成員共同生活、舉辦各樣派對和會議的住處。 圖/加姆盧什.穆罕默德提供縱使有層出不窮的欺凌事件傳出,不少學生仍積極入會。陳禹伶揭露人們爭相加入兄弟會的內幕,「這裡建立人脈相當快速,有畢業賺大錢的學長贊助金錢或內推成員進入公司。」他表示,有些兄弟會成員一週至少參加三個交際派對而不顧課業,「很多人認為GPA只是一時,掌握人脈才是關鍵。」除了能在踏入社會前先行掌握人脈外,同儕認同也是助長欺凌行為的原因之一。俄亥俄州立大學學生麥迪遜.雷特西(Madison Tracy)認為若入會學生拒絕執行危險指令,此現象不至於如此頻繁。「他們是為了追求組織成員認可,為了成為同儕的一份子。」 然而,俄亥俄州立大學「Pi lambda phi」兄弟會前任幹部加姆盧什.穆罕默德(Ghamloush Mohammad)表示,人們對兄弟會的誤解扭曲了組織的本意,並非每個兄弟會都惡名昭彰。他強調,內部嚴禁一切欺凌行為,且規定成員課業和操行皆須表現優良,否則予以退會。他們辦理各項活動,如馬拉松比賽或烘焙義賣為兒童醫院募款,成員也參與許多關於人際互動和提升自我的課程,「組織讓我們學習如何成為一名正直的紳士。」俄亥俄大學學生布拉德利.哈尼斯(Bradley Harness)也提及自己的學校不乏具正面意義的兄弟會,「我們學校的音樂性兄弟會完全以促進音樂交流及學生福祉為目的。」 美國各校對此問題相繼提出解方,華盛頓大學強制暫停兄弟會所有社交活動,俄亥俄大學也中止部分兄弟會運作。哈尼斯認為肇事兄弟會應對成員行為負全責,且學校應嚴密監控各組織行動並訂下更嚴厲的處罰。陳禹伶則認為欺凌事件不能全歸咎於兄弟會,而是制定規則與執行的少數人,他也強調,參加者亦須自負責任,「參加者既已知道入會儀式過程是痛苦的,則須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