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豬瘟禁令衝擊 地方推廚餘多元利用
影音
第1819期
豬瘟禁令衝擊 地方推廚餘多元利用
2025-11-21
【記者李若水、劉倚瑄、蔡孟安採訪報導】為了達成 2050 淨零碳排目標,環境部自 2020 年起推動「廚餘多元利用」政策,鼓勵將廚餘再利用為飼料或肥料。據統計,去年家戶廚餘有超過四成被用於養豬。然而,10 月 22 日台中出現本土非洲豬瘟案例後,中央隨即宣布全國禁用廚餘養豬,使原本高度依賴飼料化的處理模式瞬間停擺,也讓各縣市面臨轉型壓力。 廚餘養豬量位居全國第一的高雄市,在禁令上路後,處理量能面臨缺口。市府目前以堆肥化作為主要替代方案,再輔以既有焚化爐高溫處理,並計畫擴增大社與彌陀兩座高速堆肥場,提升整體處理量。此外,也預計建置生質能源中心,透過厭氧發酵產生電力,成為地方推動廚餘能源化的重要示範。高雄市議員李雅慧表示,現階段因應處理量能不足,將會廣羅轉化廚餘為肥料的工廠進行協助,並輔以濾水後焚燒的方式解決。針對生質設施規劃,李雅慧說:「市府希望興建一座全新生質能源廠,處理大約200公噸以下的廚餘。」 面對淨零碳排與廚餘禁令的雙重挑戰,各縣市必須重新調整廚餘回收模式。傳統堆肥與焚燒雖可快速降低廚餘量,但會排放溫室氣體或造成沼氣異味。 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兼任教授楊秋忠分享自己研發的專利技術並說明,「快速腐熟酵素(TTT),能在三小時內有效分解有機廢棄物、殺死病原,轉化為可利用肥料。」中央畜牧廠長蘇鵬則表示,廚餘的飼料化應該由中央統一控管,透過高溫殺菌方式,讓廚餘安全飼料化,同時兼顧效率與永續。 面對政府在末端處理上的困境,專家呼籲民眾可以從源頭減量做起。包括在消費前列出清單、確保食材的分類與保存,及在家利用廚餘機降低產生量。荒野保護協會前秘書長劉建隆建議,民眾應避免囤積食物、善用食材、接納外觀不完美的「醜蔬果」,才能真正從源頭降低負擔。 廚餘資源化的處理及轉型,最終仍取決於全民與政府的共同協力,民眾需從源頭減量與正確分類做起,而政府也應負起管理責任,引導民眾落實相關政策,並積極克服大型能源化設施的建設難題,台灣的廚餘循環體系才能真正邁向永續
肯大師生秤剩食重量 反思食物浪費
國際
第1689期
肯大師生秤剩食重量 反思食物浪費
2018-11-22
【記者黃俐榛綜合報導】美國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的「校園廚房(Campus Kitchen)」組織為響應全國「零飢餓周(Zero Hunger Week)」,13及15日於學校餐廳駐點,將被丟棄的食物秤重,藉此提醒師生食物浪費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並邀請大眾一同關心食物浪費造成的飢餓問題。籌備活動的成員鎖定兩天中午,共四小時的用餐時間,在學生餐廳將被丟棄的食物秤重。根據肯大校園廚房的統計,兩天下來共秤得231磅(約105公斤)的食物遭到丟棄,平均一個學生浪費的食物重量為0.5公斤。「很多美國人並不認為食物浪費的問題與自己有關。」參與活動、肯大食品營養學系教學助理坎德菈.巫(Kendra Oo)表示,部分人甚至不願將剩餘的食物打包,認為這會涉及食品安全問題。 成員將學生餐廳被丟棄的食物秤重,藉此邀請師生加入連署活動,支持解決食物浪費的問題以及美國的飢餓問題。 圖/肯大校園廚房提供校園廚房是一個非政府組織計畫,他們在美國各地區的學校設置據點,由各校加入計畫的學生組成。學生成員將校園內的廚餘、當地超商剩餘的食材重新利用,製成餐點供應給社區的低收入戶民眾。校園廚房計畫也經常舉辦校內外活動,呼籲平均分配食物資源的重要性。肯大校園廚房發言人、美國志願隊(Americorps Vista)工作人員可拉.庫柏(Cora Kerber)說:「任何解決方案都比把食物丟掉好。」其實,美國的食物浪費問題十分普遍,根據肯大農業食物與環境學院(College of Agriculture, Food and Environment)的調查指出,美國的消費者平均浪費40%購買來的食物,但與此同時,肯塔基州平均每六人就有一人面臨飢餓問題,食物資源的分配極度不平均。坎德菈也說道,人們通常會把飢餓視為第三世界的問題,「但其實美國就有許多人沒有固定且安全的食物來源。」為了讓師生能夠關注食物、土地與社區的連結,除了食物秤重的活動之外,肯大校園廚房也在校內播放食物浪費的紀錄片,以及舉辦「感恩節剩餘食材重新再利用」工作坊。根據主辦單位最終統計,為期三天的系列活動也召集了536名師生簽署「零飢餓運動(Zero Waste Campaign)」,對解決美國的食物浪費和飢餓問題表達支持。可拉表示,「零飢餓運動能提醒大家國內其實有足夠的食物,關鍵在於如何重新分配它們。」 「肯大校園廚房」致力將校內廚餘、社區超市剩餘食菜重新利用,並回饋社區的居民,以此減少食物浪費與飢餓問題。 圖/肯大校園廚房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