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大學事】大學入學簡章新設轉系限制 學生質疑留下本系生成效
2024-11-29
生活
【社論】高房價時代:小宅崛起與年輕世代的購屋困境
2024-11-29
國際
皇后大學安裝減碳設施 學生疑建設成本過高
2024-11-29
校園
學生創意發想東華夜市 攤位數量動線有待改善
2024-11-29
校園
國軍教召租借政大校園 學生憂影響校安秩序
2024-11-29
新知
中山發現新物種 鰕虎魚研究登國際期刊
2024-11-29
藝文
改編經典劇本重建時空 《女僕》探階級差異
焦點
2024-11-29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85期
元素重複中求變化 林瑩宣「手」創印刷效果
焦點
2023-11-16
【記者李雨羲台北報導】高飽和的對比色彩醞釀強烈的視覺衝擊,來自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四年級的林瑩宣,以綠色和壓克力媒材作為創作主軸,舉辦個人創作展《重複與差異》,在看似重複的幾何元素之中,穿插細微的變化與驚喜。高中便開始踏入藝術領域的林瑩宣,在大學期間也接觸了多媒體、美術、平面設計等科系,如今轉換至藝設系,讓他意識到比起坐在電腦前操弄組件,他更享受親自體會媒材在手中變化的過程。因此,此次展覽不僅讓林瑩宣開始檢視自己的創作方向,更展現出他以手作方式傳達視覺設計的風格。 數字「三」是林瑩宣特別執著的創作原則之一,無論是畫布尺寸、元素數量或是展品件數,他都以三的倍數作為基準。 圖/嘟嚕影像工作室提供擁有強迫症的林瑩宣對於「規律」的事物有著癡迷的追求,在展覽中也透過「重複」元素的方式,一反大家對於他陽光外表的既定印象,展現內心較為偏執的一面。而為了以手工方式讓作品有類似印刷的效果,他捨棄油彩這類筆觸明顯的媒材,改以刮刀塗抹壓克力顏料在畫布上,減少人為痕跡,「我沒辦法接受有任何『失控』的要素出現在我的作品之中,所以我的作品只能被『理性』的創作出來。」 〈重複執行8次〉為林瑩宣專為該轉角處設計的作品,相較於過去多以具體物件延伸創作,他這次更注重在色彩的抽象結構上。 圖/嘟嚕影像工作室提供「以前在藝術駐留時,小朋友在色彩上的運用總能讓我看見制式框架以外的驚喜。」林瑩宣解釋,小朋友在上色過程中,不會對物體本身帶有刻板印象,使他從中看見色彩搭配的其他可能性。因此在本次展覽中,林瑩宣選擇以大量「綠色」元素貫穿所有展件,並利用顏色的明度、深淺等要素,引導觀眾的視線動線及觀賞順序。像是佇立於入口處旁的作品〈叢〉,他便利用由上而下切光的方式,讓作品在昏暗的角落中,營造出如同「燈箱」的數位效果,以吸引觀眾目光。 林瑩宣表示瑩光橘為他最愛的顏色,因此他也將其穿插在展場中,並利用線條的方式貼在地面上,作為警示線將展場空間框住。 圖/嘟嚕影像工作室提供「瑩宣每一次辦展都會反覆場勘,讓整個展場空間都能融合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在清大藝設系的負責指導林瑩宣的教授謝鴻均表示,林瑩宣在籌備期間,會不斷確認展場在每一個瞬間的狀態,並利用環境增加作品本身的視覺效果。此次展覽的主要作品〈反覆的反覆〉便是利用展場的落地窗,讓窗外植物與不同時間的太陽光,和作品產生視覺上的變化。同時,林瑩宣也利用變換材質、扭曲線條的方式,去破壞作品原先因重複而產生的一致性。 林瑩宣以黃色玻璃紙覆蓋玻璃窗,以呼應展場黃色漆牆,同時也利用跳格覆蓋的方式,讓觀眾在視覺上得以有喘息的空間。 圖/嘟嚕影像工作室提供本次的展覽對於林瑩宣來說,不僅僅是證明自己的管道,也讓他逐漸梳理出自己未來的方向,成功在研究所求學階段立下小小里程碑。同讀清大藝設系碩士班二年級的葛亭妤說:「像我學一般美術繪畫的人,就鮮少有機會接觸到這樣強烈的色彩衝擊。」他認為,林瑩宣的用色手法對他來說是一個新穎的體驗,未來在創作上也會想嘗試這類大膽的表現方式。 〈反覆的反覆〉中,林瑩宣在無數筆直的線條之中,穿插了三條跳動的曲線,讓線條回復原先的動態感。 圖/李雨羲攝
生活
第1695期
手作麵包飄果香 烘焙賽盼推在地農產
2019-01-02
【記者蕭佳宜高雄報導】選手打開烤箱,俐落的使用「出爐鏟」取出熱騰騰的麵包。當麵包被小心翼翼切開時,不僅有麵包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更夾雜著水果清香。「2018第二屆帕莎蒂娜正修盃全國創意烘焙大賽」在去年12月26日於正修科技大學登場,本屆賽事要求選手以高雄農特產品作為主原料,在激發學生的創意同時,希望透過新式伴手禮和歐式麵包的開發,協助推廣高雄在地農產品。 計時器響起時,選手俐落地運用「出爐鏟」取出烤箱內熱騰騰的麵包。 圖/蕭佳宜攝本次競賽內容包含製作伴手禮及烘焙歐式麵包兩大項目,參賽者須將指定食材融入作品中,大會規定選用的主原料包括鳳梨、香蕉、荔枝等高雄農特產品。正修科大餐飲管理系學生王武瀚以及李庭翊,以「燕巢珍珠芭樂麵包」和「大樹鳳梨馬林糖」奪得大專組的金牌。在食材選用上,他們選擇市面上較不常見的芭樂作為歐式麵包的主原料。他們表示因芭樂經過烘烤後,其香氣和味道會鎖在果乾內,再混合冰梅、奇亞籽以及核桃,最終製成口感具豐富層次的歐式麵包,獲得評審青睞。 「2018第二屆帕莎蒂娜正修盃全國創意烘焙大賽」中,選手以高雄在地農產品為主原料,製成伴手禮及歐式麵包。 圖/蕭佳宜攝比賽過程中,可以看見選手們不斷切割麵糰,再重新揉捏、塑型,一再重複相同的動作。對此王武瀚透露,製作麵包的關鍵在於「整型」的步驟。在揉捏的過程中需使生麵糰內的果乾平均分佈,以避免麵包外觀以及口感上的不平衡。所以,揉捏麵糰的手感也是不可輕忽的一環。王武瀚進一步說明,無論是揉捏、整型、進爐的時候,都應注意是否傷害麵糰,以避免拉扯造成的皺褶。除了限定原料,商品化也是本次競賽的評分項目之一。參賽者需考慮當產品進入市場後,大量生產時可能耗費的人力和時間成本。獲得銀牌、高雄餐旅大學烘焙管理系學生彭筠堤分享,其他全國性的烘焙競賽則較重視作品的裝飾是否精緻、華麗,與本次比賽不同。主辦人、正修科大餐飲管理系助理教授謝仁宗認為,選手在比賽時應考量成本及產品價值,以應對不一樣的比賽形式。謝仁宗認為,廠商得以透過學生在比賽中的創意發想,看見特定農產品於市場販售的可能性。他以台南龍眼製成龍眼乾售出為例,經由加工處理的新鮮水果,不但得以延長其保存期限,更能夠增加在市場上的販售期。因此,他也表示透過販售伴手禮、麵包等再製品,無形中能為農民提供幫助,解決他們可能面臨的蔬果生產過剩問題。
生活
第1684期
手作石板屋模型 傳承排灣文化
2018-10-17
【記者林奕辰台北報導】小孩將手中切割好的黑陶土一個接一個堆疊,眼神專注地看著即將完成的石板屋模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石室」團隊,於13日在華山文創園區的原住民教育成果展,舉行排灣族石板屋DIY模型體驗活動,藉由手作石板屋模型展現排灣族石板屋的文化特色。 石室在活動過程中向民眾介紹排灣族石板屋的傳統建築技巧,讓更多人了解原住民文化。 圖/林奕辰攝石室團隊由四位暨南大學的學生戴嘉懿、曾彥霖、陳琬琳、萬祖璇所組成。他們同樣來自原住民文化產業與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透過探索部落文化的課程中,意識到原住民文化傳承的危機。因此他們決定從傳統家屋模型製作開始,希望經由文創推廣原住民族文化。 為了還原最傳統的建築技藝,石室堅持用一個一個黑陶土堆砌而成排灣族石板屋模型。 圖/林奕辰攝不同於一般石板屋模型單純只採用一片片石板接合而成,團隊考慮到接合石板的過程易受傷,因此他們採用安全的黑陶土來代替。同時為了還原最傳統的建築技藝,他們堅持用黑陶土堆砌而成,取材也十分講究,團隊成員戴嘉懿表示,黑陶土取得不易,為了讓民眾有最真實的體驗,甚至必須跑到東部去取材。 石室想從教育小朋友開始,透過排灣族石板屋模型DIY,讓文化從小學習。 圖/林奕辰攝排灣族石板屋DIY模型體驗活動,吸引許多父母帶著小孩參與手作課程。戴嘉懿提到,他們不想讓傳統慢慢消失,因此決定先從小朋友開始培養對自身原住民文化的認知。成員陳琬琳更表示,雖然石板屋模型製作過程看似容易,但其實要注意的細節很多,「手夠穩的話可以做得很整齊,而且膠的量要足夠,否則黑陶土很容易掉。」 石室透過與小朋友互動玩遊戲寓教於樂,讓小朋友在過程中了解原住民文化。 圖/林奕辰攝石室團隊從排灣族石板屋開始,希望日後也可以發展一套所有原住民族群之傳統家屋DIY模型。藉此,他們想讓更多人從製作模中學習,並延續原住民獨特的文化之美。指導老師謝景岳說:「學生透過親自動手做,從小延伸到大,增進自己對文化的認同。」
藝文
第1641期
手作培養孩童興趣 《夢巡》盼藝術生活化
2016-12-14
【記者吳謙台北報導】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大三學生,策劃大型展演《夢巡》,5日至13日於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展出。學生分為「藝術教育組」、「藝術創作組」與「藝術理論組」,各顯所長、合作分工,將看似遙不可及的藝術帶入一般民眾的生活中。「你看,這個口開了我們要怎麼把它黏起來?」本次展演的一大特色,是教育組學生為國小學童精心規劃的手作體驗。小小的教室裡,桌上擺滿各式材料。孩子們在父母的陪伴下環坐在大哥哥、大姐姐旁,專注地聆聽教學,眼中滿是期待。只見小朋友們仔細挑選喜歡的顏色,耐心地一圈圈將毛線纏繞在鐵環上,製作屬於自己的捕夢網。 國小孩童在教育組大哥哥的指導下,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立體卡片,送給心中想感謝的人。 圖/吳謙攝「讀這個科系本身就像一場夢。」展演總召、理論組學生鄭佳臻表示,在台灣選擇讀藝術類科系,總免不了被家人、親戚指指點點,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她解釋,展演名稱《夢巡》涵蓋對夢想的追尋、教育活動的目的,除了培養孩童對藝術的想像和美感,更希望能激發他們心中對夢想的那份熱情。除了捕夢網,教育組學生還教導孩子製作美麗的星砂瓶以及立體卡片,送給想感謝的人。教育組學生黃國修表示,根據研究,孩童平均要到三年級才有立體概念,因此教學時需特別注意用詞,使用他們能理解的話。《夢巡》也展出39件作品,多為創作組學生的平面繪畫。理論組則根據每件作品撰寫藝評,並集結成冊,提供民眾另一種觀看作品的角度。理論組組長黃映慈認為,藝術家通常不擅言辭,因此選擇通過創作的形式,表達內心的想法,藝評人的角色則是創作者與觀眾之間溝通的橋樑。
藝文
影音
第1635期
宗教慶典藝同樂 熱鬧廟街玩手作
2016-11-03
【記者林子文、陳問荷新北報導】長長隊伍不分老少彎下腰、低著頭鑽過新月橋上十二座神轎,2016新北宗教藝術節於10月29日熱鬧登場。民眾透過活動,體驗擂戰鼓、解籤詩各項民俗遊戲。文史工作者李宗益說:「鑽轎腳就是一種祈福的意思,你鑽過底下可以獲得神明的祈福,讓神明來保護你和祝福你,消災解厄。」體驗民眾游珮吟表示,新莊這邊其實很近,但很少深度的瞭解到這裡。而民眾游秋萍則說,有這樣的訊息出來,大家或一般的民眾更了解新莊特色的一個方向。除了鑽轎腳祈福,民眾還可沿途集章闖關,透過挑水、扛米袋來了解先民生活的甘苦。體驗民眾劉麗君、許馨勻:「(挑水)的扁擔真的很重、沒有裝水就很重了,現場示範要怎麼裝姿勢才是正確的。」新莊不僅以廟街聞名,還蘊藏了許多傳統技藝。歷史悠久的老店也共同參與這次活動,以糕餅DIY及鼓藝欣賞表現在地文化。餅店老闆王明朝說:「 (今年)配合新莊慈祐宮330週年的活動,給小朋友做DIY的活動,可以現做現吃。」宗教藝術節是新莊地區的年度盛事,因應慈祐宮興建330週年,結合了祈福慶祝和傳統習俗體驗,期望讓民眾更親近宗教文化。https://youtu.be/Zf5F0Hr9J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