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酒吧下藥文化猖獗 英青年上街控訴惡行
國際
第1756期
酒吧下藥文化猖獗 英青年上街控訴惡行
2021-11-03
【記者張珈爾綜合報導】「我曾喝下摻有強姦藥物的飲料,幸好朋友及時發現神智不清的我。」參與遊行的曼徹斯特都會大學(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學生梅根.巴洛(Megan Barlow)心有餘悸地說道。大批英國青年於10月27日晚間上街遊行,從曼徹斯特各地匯集至聖彼得廣場(St Peter’s Square),呼籲夜店、酒吧營業者以及警方重視英國逐漸失控的「下藥文化」(Drink Spiking)。 曼徹斯特大批青年上街遊行,盼引起更多人關注「下藥文化」的猖獗。 圖/阿齊.理察斯(Archie Richards)提供「下藥文化」是指顧客遭不明人士將烈酒或藥物摻入他們所點的飲料,較常發生在夜店或酒吧。近年來英國各地已有多人受害,表示喝下飲品後感到虛弱、暈眩,甚至因而遭到侵犯。「我有不少朋友遭下藥,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選擇走上街頭。」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學生班傑明.哈伯斯(Benjamin Hobbs)語氣堅定地表示。抗議當天,受害者在廣場輪流痛訴自身遭下藥且侵犯的經驗,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哈伯斯說明,抗議者不僅透過遊行表達訴求、聯合抵制酒吧及夜店等場所營業,也希望相關業者及警方挺身而出,採取更多措施保護當地民眾的權益。哈伯斯補充:「我們要求當局、警方及業者積極宣導以提高民眾的警覺,同時加強夜間的街道照明。」巴洛也指出,該遊行不僅希望引起曼徹斯特當地民眾的注意,更期盼在全國發揮影響力。 抗議者高舉「這不只是女性的問題」標語,呼籲相關業者及警方挺身而出,採取更多措施保護當地民眾的權益。 圖/莉莉.凱文(Lily Cavan)提供此外,當地也有許多酒吧及夜店業者表達對於該遊行的支持,夜店「42街(42nd Street Nightclub)」經營者透過Instagram貼文宣導,希望提高民眾對於飲料遭摻入不明物質的警覺,也表示每個人都有權利在夜間安心地外出玩樂。同時,該夜店也在遊行當日自主歇業,一同抵制「下藥文化」。此外,42街業者也在官網強調,未來會繼續將飲料「封口」處理,確保店內飲品安全無虞。 夜店經營者貼文支持該遊行,並以圖文方式宣導如何辨別遭下藥之飲品。 圖/截自42號夜店Instagram「我們正在等待曼徹斯特市議會和其他地方當局的回應,期望他們提出對應的預防措施。」曼徹斯特都會大學學生莎恩.伍德(Sharne Wood)表示。除了曼徹斯特的抗議活動,英國各地民眾也紛紛響應「反下藥文化」倡議行動,愛丁堡、格拉斯哥、卡地夫以及倫敦等地將於近日接續遊行抗議,期盼當局、警方以及相關業者能落實對於所有民眾夜間安全的保障。
美國反性侵團體繞校抗議 譴責兄弟會強姦文化
國際
第1755期
美國反性侵團體繞校抗議 譴責兄弟會強姦文化
2021-10-27
【記者李謙謙綜合報導】19日,東密西根大學(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EMU)反性侵害學生團體(Sexuel Assault/Rape Awareness, S.A.R.A.)在校園四周遊行抗議,為性侵害的受害者發聲,並譴責校內的強姦文化(註一)。他們高聲呼籲學校正視性犯罪問題,希望抵制包庇性侵害罪行成員的兄弟會和姐妹會(註二)繼續存在於校園中。註一:強姦文化是一種社會學理論,意指在此文化背景下,強姦相關行為(包含責備受害者、拒絕承認性暴力造成的危害等)是普遍且正常的。註二:兄弟會和姐妹會是一種以兄弟、姐妹情誼為基礎,具社交性質的校內學生社團。 東密西根大學性侵害抗議團體凝聚多名性侵害受害者,前往兄弟會會館進行抗議,要求他們為曾犯下的罪行負責。 圖/諾拉・林貝羅普洛斯提供反性侵害學生團體社群媒體經理諾拉・林貝羅普洛斯(Noula Limberopoulos)控訴兄弟會極度不尊重女性,「他們將女性看成是一種產品,或者娛樂工具。」他補充,部分兄弟會要求成員「攜帶」女性作為社交派對的入場券,並蓄意提供女性免費、無限制的酒精飲品,在女性醉倒後趁其不備,性侵得逞。這樣的文化同樣發生在姊妹會。林貝羅普洛斯透露,許多姐妹會在入會儀式中,要求成員和兄弟會成員發生性行為。在成員反應遭性侵害後,其他成員會對他們進行言語羞辱,甚至以不夠格為由將該成員踢出姐妹會。也因此林貝羅普洛斯強烈要求兄弟會和姐妹會退出校園。 反性侵害學生團體強烈譴責兄弟會的所作所為,以各種形式表達憤怒,於校園申明自我主張。 圖/諾拉・林貝羅普洛斯提供目前,曾有成員犯下性侵害罪行的阿爾法・西格瑪・披(Alpha Sigma Phi, ASP)兄弟會已於月初和學校脫離關係,但林貝羅普洛斯認為校方應對加害學生施行更嚴厲的停學懲處,甚至從校園除名。林貝羅普洛斯也提到,反性侵害學生團體希望校方積極推動性侵害相關教育,包括訓練相關人員妥善應對性侵害申訴、於校內設置夜間防護措施、宣導安全並兩情相悅的性關係等,才能根除性侵害事件。據《安阿伯新聞報(The Ann Arbor News)》報導,東密西根大學校方於抗議活動後發布聲明,表示性侵害事件是沈重的傷痛,並承諾將維護學生們抗議的權利。 抗議領導者艾比・弗朗西斯(Abbi Francis)認為校方對性侵害事件的預防幾乎沒有貢獻,讓此議題不受重視。弗朗西斯沉重地說道:「一想到每天都有可能和性侵害犯罪者、容忍強姦文化的人一起上學,就讓我感到非常不安,隨時都需要對校園周遭保持警惕,讓人筋疲力盡。」學生凱蒂・摩爾(Katie Moore)表示,校方在此次抗議後,推行了問答式的性侵害防治專案,向學生宣導面對性侵害時的應對措施,並要求所有學生填答。但摩爾認為,校方更應嚴厲懲處做出性侵害行為的兄弟會成員,以維護正義,他說:「或許撤除所有兄弟會、姐妹會並不是最有效的做法,但我認為抗議團體的推動,的確讓校園更加重視性侵害議題。」 反性侵害學生團體透過集體的發聲,讓個人的性侵害傷痛不再隱沒於校園,而是形成共同意識。 圖/諾拉・林貝羅普洛斯提供
康乃狄克爆言論歧視 掀校內抗議遊行
國際
第1711期
康乃狄克爆言論歧視 掀校內抗議遊行
2019-10-30
【記者王薇妮綜合報導】一段在社群網站上流傳的影片,讓兩名美國康乃狄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UConn)學生於10月21日被校園警察逮捕。康乃狄克大學學生加尼格・卡爾(Jarred Karal)和瑞安・穆卡(Ryan Mucaj)10月11日在學校宿舍外不斷高吼、譏笑著種族歧視性的侮辱言詞,整個過程被目擊的非裔美國籍學生錄下,並上傳至社群網站,引發軒然大波,更點燃一場校內抗議活動。 現場聚集者多為有色人種學生,除了嚴正表達訴求外,也各自上前分享自身經驗,相互鼓勵。 圖/珍・馬庫斯・薩米迪(Jean-Marcus Samedi)提供10月21日中午「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 NAACP)」康乃狄克大學分部與校內「非裔美國籍文化中心(African American Cultural Center, AACC)」等組織在校內最多人行經的道路上舉行集會遊行,他們發表聲明,強調校方與白人美國學生需正視種族歧視問題。學生手舉「我們反對種族歧視(We stand against racism)」等標語,並用大聲公高呼訴求。8月剛上任的康乃狄克大學校長托馬斯・卡蘇萊阿斯(Thomas C. Katsouleas)也在遊行活動尾聲來到現場,表示與學生站在同一陣線,同時譴責兩名學生的不當言行。 黑人學生手拿標語,神情嚴肅地站在集會現場,對白人學生的種族歧視性言辭表達憤怒與不滿。 圖/珍・馬庫斯・薩米迪(Jean-Marcus Samedi)提供據《共和美國(Republican-American)》報導,美國教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D)的統計資料顯示康乃狄克大學有60%學生為白人,6%學生為非裔美國人。參與遊行的康乃狄克大學學生克里斯蒂娜・薇斯諾夫斯基(Christina Wesnofske)表示,校內以白種學生為多數,但遊行參與者幾乎都是有色人種學生,「種族不平等的威脅應該是我們所有人都該警惕的事,這讓我對身為白人學生感到蒙羞,同時也顯示白人學生對此議題漠不關心的程度之高。」校園內種族歧視問題存在已久,類似事件也層出不窮,卻遲遲未被有效地解決。康乃狄克大學學生塔林・聖地亞哥(Taylin Santiago)表示,雖然才剛入學不久,但已經歷過類似狀況,「種族歧視有很多種形式,從微冒犯(註)到隨意觸碰我的頭髮,抑或公然的種族歧視言論都有。」在8月更換校長後,學生們燃起一線希望,期盼此議題能被校方正視。薇斯諾夫斯基提到,校長卡蘇萊阿斯在集會當天除了承諾會與非裔美國籍文化中心進行會談外,並沒有其他表示,「當我們問及校方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時,他卻避而不談,只說他已經站在這裡聽了,這讓大家非常失望!」註:微冒犯(microaggression)也譯作微侵略,意指並非正式的歧視,而是以言語或肢體等方式,貶低、輕視或排擠特定人種、弱勢族群等。 校內各有色人種相關組織共同發起活動,在校園廣場以大聲公高呼訴求,要求校方對此議題採取行動。 圖/珍・馬庫斯・薩米迪(Jean-Marcus Samedi)提供校方對於校內種族歧視問題至今仍未提出具體規畫與實質行動,各學生組織也持續為自身權益與校方對話或抗爭。然而,就讀國立台灣大學、康乃狄克大學交換生廖昕慈表示自己並沒有感受到種族歧視問題,「我覺得學校其實滿強調尊重和包容的。」他也認為校方對此議題十分重視,「我們入學前就必須先完成與多元種族相關的線上課程,包含一系列影片與情境問題等。」另一方面,康乃狄克大學學生布倫丹.聖・布朗(Brendan St. Brown)則認為這並不是什麼新議題,「大家早已為此發聲許久,這是個社會性的問題,因此我不知道學校能怎麼做,這應該由父母從小的教育做起。」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