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藍綠南瓜傳遞善意 打造繽紛萬聖
國際
第1712期
藍綠南瓜傳遞善意 打造繽紛萬聖
焦點
2019-11-06
【記者傅有萱綜合報導】萬聖節來了,南瓜燈就變藍綠色了!今年萬聖節,「藍綠色南瓜計畫(Teal Pumpkin Project)」(註1),於世界各地引發討論,參與計畫的人在住家門口與萬聖節派對現場擺上被漆成藍綠色的南瓜(註2),藉此聲援受食物過敏所苦的孩子,盼他們能放心參與「不給糖就搗蛋(Trick-or-treating, 以下簡稱要糖行動)」的活動。註1:藍綠色南瓜計畫於2012年,由美國一個支持食物過敏的組織負責人貝基.巴斯洛(Becky Basalone)在田納西州發起,2014年起,由美國「食物過敏研究及教育組織(Food Allergy Research & Education, FARE, 以下簡稱食物過敏組織)」將其宣傳並擴大規模。註2:藍綠色已被設定為象徵「食物過敏」的顏色長達20年,專家以此代表色來推廣並提升大眾對於這類疾病及症狀的認識。 藍綠色被當作宣導「食物過敏」的代表色已超過20年,不少萬聖節活動會以此色作為主題,藉此聲援因此症狀所苦的孩童。 圖/安德烈.摩爾提供2014年,食物過敏組織擴展藍綠色南瓜計畫,呼籲民眾將南瓜漆成藍綠色,表達對食物過敏孩童的善意。當看見藍綠色南瓜時,人們可以用紙條、飾品、玩具等物品代替糖果餅乾,避免他們因零食中的成分而引發不適。對此,食物過敏組織通訊助理凱瑟琳.維克(Kathleen Vickers)說:「沒有人應該為飲食限制失去享受萬聖節的權利!」 藍綠色南瓜計畫由食物過敏研究及教育組織於2014年擴展,至今已有超過上萬人響應。 圖/食物過敏研究及教育組織提供這個計畫之所以再次掀起話題,起因於10月13日一名來自夏威夷的母親奧邁里斯.泰勒(Omairis Taylor)在臉書(Facebook)發表一篇貼文,說明兒子因患有自閉症,導致在要糖行動的過程遇到不少困難。因此,他以藍綠色南瓜計畫為發想,邀請世界各地的自閉症孩童,在萬聖節活動中帶上南瓜造型的「藍色桶子」或漆成藍色的南瓜讓人們了解他的病症,並友善地對待他。 民眾在派對現場及自家門口放上藍色及藍綠色的南瓜傳達理念,並用各式小禮物取代糖果餅乾。 圖/蕾娜.麗西亞.維拉提供為響應藍綠色南瓜計畫,不少年輕人及大學生在萬聖節派對中放上藍綠色南瓜,並在其中放入精美小禮物,希望讓更多人正視食物過敏問題。主治過敏、哮喘及免疫學專業的醫生佩爾.古普塔(Payel Gupta)認為,許多人聽到「過敏」兩個字便會輕忽,認為只是偶發性症狀,但其實對食物過敏的患者而言,生活中的任何因子都是潛在危險。他也提到,此計畫能使食物過敏患者在要糖行動過程中安心許多,「當患者待在沒有安全感的環境時,萬聖節對他們而言就不是一個愉快的節慶。」 許多學生、年輕人會在萬聖節派對現場擺上藍色及藍綠色的南瓜,以此表達對自閉症及食物過敏患者的友善。 圖/佩爾.古普塔提供然而,雖然這項計畫受到不少人支持,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法國普瓦捷大學(University of Poitiers)台籍學生傅有鵬便表示,比起藍綠色南瓜計畫,屬於自閉症孩童的藍色南瓜計畫更有存在的必要性,「對自閉症孩童而言,開口與人溝通比較困難,藉由藍色南瓜可以讓旁人更清楚孩子的情形並主動關心他。」他也認為,對食物過敏孩童較好的方式,應是讓他們清楚自己對哪些食物過敏,並在參與要糖行動時告知對方,一方面培養對自己生理狀況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建立溝通能力。 有參與藍綠色南瓜計畫的民眾,會以玩具、紙條、飾品等小東西取代糖果餅乾,避免對於食物過敏的孩子造成影響。 圖/樂喜.戴維森提供隨著全球民眾及相關單位的努力,藍綠色南瓜計畫的規模已漸趨盛大,從原本的社區型活動,逐漸擴展為全球響應的共通語言。而考慮要糖行動在台灣並不普及,傅有鵬認為,若能在台灣更多地區舉辦相關活動,並執行藍色及藍綠色南瓜計畫,或許能帶來雙贏的局面,「除了傳遞正面理念外,一定也能給予台灣的自閉症及食物過敏孩童更大的支持。」
疊加色彩 自閉畫家繪出內心話
藝文
第1684期
疊加色彩 自閉畫家繪出內心話
2018-10-17
【記者林莉庭台北報導】用繽紛的色彩繪出奔放的線條,是青年畫家李仕宇跟社會溝通的方式。19歲的他曾於「2016國際自閉症節年會」獲頒最高榮譽獎,為第一位台灣獲獎者。李仕宇今年也首次受邀參與2日至30日於中正紀念堂舉行的「工藝公益.點亮臺灣」第九屆身障者與受刑人藝術創作大展,在所有參展者中最為年幼。「他是用畫作傳達訊息。」李仕宇的母親李琳琳解釋,患有自閉症的李仕宇將繪畫當作抒發情緒的出口,每件作品背後都隱含他想說的話。以〈魔法森林〉為例,當時李仕宇升上高中,十分喜愛校園中師長和同學友善的氛圍,於是他持續三年畫下學校成排的小葉欖仁樹,表達與朋友一同上學的愉悅。 〈魔法森林〉系列畫作接完成於李仕宇就讀高中的時期,表現他對高中校園氛圍的熱愛。 圖/李琳琳提供〈滴流旋律〉則是李仕宇透過觀察水的波紋得到靈感,李琳琳回想李仕宇小時候看見水龍頭便會忍不住打開,「他很喜歡看水在跳舞。」起初他不了解李仕宇這麼做的原因,直到看見這幅畫才明白,李仕宇是在觀察水流動時的變化。 李仕宇與作品〈滴流旋律〉合影,這是他透過觀察水的波紋產生靈感的畫作。 圖/林莉庭攝除了水波之外,李仕宇也喜歡觀賞煙火,每次看完國慶日和跨年的煙火表演後,他會興奮地將腦中對煙火的想像畫下來,並命名為〈煙火花〉。李仕宇從小視覺特別敏感,作畫時總選擇以鮮豔的色彩打底,〈滴流旋律〉便以紅黃黑三色重複地橫向刷過畫紙,相互堆疊,產生新的顏色。李琳琳以「多彩畫法」形容李仕宇的創作手法,透過不同的色塊疊加出更多元的顏色,有別於其他畫家調色後再下筆的習慣,「他(李仕宇)的色彩都是撞出來的,很多沒看過的顏色出現。」李仕宇會以點或線條組成形狀,描繪對創作主題的想像,從〈綻放〉便可以看到由一個個點圍成的花佈滿整個畫面,每個點上還有壓克力顏料被塗抹的痕跡。李琳琳指出,李仕宇創作時自由運用顏料,畫作給人童真且易懂的印象,像是〈祕密花園〉將發散的線條成團聚集為花的形狀,並透過深淺色彩交疊,營造出遠近感。 〈祕密花園〉用發散的線條描繪花朵,充分展現李仕宇創作抽象畫的才華。 圖/李琳琳提供 李仕宇對於能參加展覽十分興奮,畫作〈綻放〉使用壓克力顏料完成。 圖/林莉庭攝觀展民眾、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的林子芸從李仕宇的畫作中,感受到他對繪畫的熱愛,也發現李仕宇用色自由,其中又以〈魔法森林〉的背景運用對比色彩,讓他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效果。「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自立更生創業協會」理事長劉天富則說:「他用自己的畫來表達內心的話。」他認為李仕宇的畫作擁有純淨的特質,未受社會上的價值觀影響,他也期盼透過展覽翻轉大眾對身障者與受刑人的印象,讓他們能憑藉自己的創作在社會自力更生。 中正紀念堂三樓藝廊展出為期一個月的藝術創作大展,邀請民眾透過藝術品了解身障者與受刑人。 圖/林莉庭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