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師徒聯手跨域挑戰 楊佳翰趙林嘉稱霸大專藤球賽
體育
第1774期
師徒聯手跨域挑戰 楊佳翰趙林嘉稱霸大專藤球賽
2022-12-07
【記者蔡文馨台北報導】趙林嘉自地面跳起,快速伸出長腿,使出一記「下壓」將球回擊至對手場內得分。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1學年度藤球錦標賽男子組二人賽於3日在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體育館展開,此次二人賽由同為毽球選手出身的國立體育大學楊佳翰與趙林嘉以全勝之姿拿下冠軍。 國立體育大學楊佳翰(圖左)與趙林嘉(圖右)兩人雖首次在藤球比賽合作,但兩人過往曾在109年臺北市青年盃毽球錦標賽並肩作戰,使其默契極佳,常由楊佳翰做球,讓趙林嘉成為主攻。 圖/蔡文馨攝本次大專藤球錦標賽男子組二人賽由國體與輔仁大學上演爭冠戲碼。第一局,國體楊佳翰與趙林嘉因回擊失誤過多,且多次發球失敗,導致最終以16:21丟下首局。但到了後兩場,戰況風雲變色,楊佳翰與趙林嘉調整站位,並多次抓準對手發球時機反擊取分,將比分逐漸拉開,最終以21:18、21:17力克輔大成功封王。 在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1學年度藤球錦標賽男子二人冠亞爭霸賽中,國立體育大學再度對上來自輔仁大學的郭昱鋌(圖左)及王崇安(圖右),雙方攻勢與防守能力皆不相上下,因此比分不斷地追平。 圖/蔡文馨攝談到逆轉奪冠,楊佳翰開心地分享原因,「我們有找到一個剛好的站位,可以把全場的球接下來。」特別的是,除了隊友,楊佳翰還是趙林嘉從國中至今的毽球教練,今年卻因楊佳翰甫入學國體體育推廣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而獲得與趙林嘉並肩作戰的機會,對於兩人在藤球上的首次聯手,楊佳翰直呼:「他很Carry(可靠)!」此次大專藤球錦標賽,不只楊佳翰與趙林嘉,奪得女子組二人賽冠軍的臺北市立大學張婷雅及王湛閑也是毽球選手跨界參賽。對於此現象,楊佳翰說明,主要原因在於毽球與藤球之間有許多類似技巧。趙林嘉不僅認同楊佳翰的說法,更表示毽球選手轉戰藤球時,撇除因球的材質不同而需要適應外,相對藤球選手更有優勢,「雖然在速度及力量上不及專業藤球選手,但可以靠來自毽球的抬腿下壓技巧以角度取勝。」 同樣專攻毽球項目的臺北市立大學張婷雅(圖左)及王湛閑(圖右),在111年第一次藤球排名賽成功晉級成為藤球甲組球員,未來將有更多機會與台灣藤球國手同場競爭。 圖/蔡文馨攝 快速伸出長腿,以腳掌正面回擊,此攻勢稱為「下壓」。此技法是毽球選手主要練習的打法,透過些微角度的調整,來製造更多變化的攻擊。 圖/蔡文馨攝雖然型態相近,但台灣目前參與藤球的人數卻遠多於毽球。面對這種現象,大學前專攻毽球,之後轉而推廣藤球的輔大教練詹宇庭感慨地説:「因為台灣比較重視亞奧運項目,毽球的推廣就會比較困難。」而藤球作為亞洲運動會最具特色的項目之一,詹宇庭也坦言其在國內可爭取到的經費較毽球充足,當未來國內藤球發展越加完善,與毽球間的差距也將逐漸拉大。不過,即便發展較毽球順利,藤球目前仍未被列入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以及全國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中,導致多數優秀的大專選手因未來考量,僅能將藤球視為興趣而非志業。對此,詹宇庭期望藉由明年的U21亞洲藤球錦標賽提升台灣藤球選手的曝光率,讓更多學校增加藤球專項、帶動大眾參與風氣。 毽球、藤球皆著重於運用足部的攻防技巧,但對於跨領域參戰的選手,首先需要克服的是球的質地,藤球相對毽球硬且富有彈性,因此選手多需穿著藤球專用的膠鞋,以避免因回擊導致足部受傷或疼痛。 圖/蔡文馨攝
默契搭配成關「毽」 北市大雙打三連霸創毽球王朝
體育
第1770期
默契搭配成關「毽」 北市大雙打三連霸創毽球王朝
2022-11-02
【記者彭嘉輝台北報導】 選手騰躍空中,用腳將球殺過網得分。111年臺北市中正盃毽球錦標賽於10月29日在台北市內湖區潭美國民小學開打。臺北市立大學分別在女子三人制團體賽及女子雙打獲得冠軍;男子三人制團體賽與男子雙打則由社會人士組成的飛鷹隊奪下雙冠。毽球作為一項禁止使用手部的運動,選手需具備良好的彈跳力與柔軟度,並靈活運用肢體攻防。規則上,雙打與三人制團體賽略有不同,前者發球需比照羽球打至對角線,後者則無此限制,因此進攻策略有較多變化。此外,雙人制選手分工模糊,需依照場上情況隨機應變;三人制選手則有攻擊手、副攻、作球手三種明確定位,彼此得各司其職,否則容易出現搶球或漏接等情況。  毽球運用腳、胸、頭等非手部部位進攻、防禦,考驗選手的柔軟度、平衡感、彈跳力。 圖/彭嘉輝攝毽球可以運用腳、胸、頭等非手部部位進攻、回擊,考驗選手的柔軟度、平衡感、彈跳力。圖/彭嘉輝攝女子三人制採單循環,參賽三隊需各交手一次,再以戰績決定排名,最後,北市大先力抗滬江高中,再擊敗「興德校友」成為冠軍。作為毽球常勝軍,北市大張婷雅指出致勝關鍵在熟悉度,「這次對手幾乎都是以前滬江的學妹,所以特別了解球路,對打上較好應對。」北市大教練楊佳翰則說明,由於選手具2019世界盃毽球錦標賽的參賽經驗,因此場上組織、攻擊與傳接球都沒有太大問題,只要稍加練習,就能擁有亮眼表現。 臺北市立大學在毽球三人制團體賽中,由張婷雅(左)、黃歆(中)與王湛閑(右)出戰,三人如同霹靂嬌娃各司其職。 圖/彭嘉輝攝除了三人制外,張婷雅也與隊友王湛閑攜手代表北市大於女子雙打組奪得冠軍,以三連霸之姿創造出屬於北市大的毽球王朝。張婷雅分享,他對待每場比賽都是平常心,不會感受到壓力, 對於整體表現,他自評:「攻擊沒有打得很好,失誤率有點偏高,扣球的威力直到後面才出現。」並表示平時與王湛閑僅有社團時間得以練習,幸好過去已培養相當默契,才能順利奪冠。 臺北市立大學張婷雅,等待時機將腳舉至半空中保持平衡,並將毽球回擊至對方場地得分。 圖/彭嘉輝攝除了囊括雙冠的飛鷹隊外,國立體育大學趙林嘉也在男子組三人制及雙打項目中表現亮眼,分別拿下亞、殿軍。雖從國二便接觸毽球,但趙林嘉坦言,自大學後便很久沒有運動,導致體力較難跟上,加上過去不曾和雙打隊友私立大同高中吳泳峻搭配,所以默契欠佳,造成雙打成績不如自己預期。趙林嘉過去曾入選2021世界盃毽球錦標賽選拔賽,但他的國手夢卻隨著賽事因疫情停辦而一同暫歇,對此,趙林嘉表示,「期盼未來能再次參加選拔賽,跟著國家比賽並拿下好名次。」作為一項新興運動,毽球由於非亞、奧運項目,在政府補助部分與其他熱門項目有一定落差。為了扭轉現狀,楊佳翰過去曾透過自媒體等各種途徑宣傳毽球,但成效不彰。談及未來,他表示自己將從各個年齡層著手推廣,並鼓勵大專院校選手成立校內毽球社團,吸引更多人參與,進而在未來促其成為中華民國全民運動會項目。 毽球作為新興運動,可調配人力緊繃,選手必須同時身兼裁判,且一整天的賽事緊湊,休息時間短。臺北市立大學毽球社教練楊佳翰表示,對此已習以為常,但他們樂在其中,期待未來更多民眾一同玩毽球。  圖/彭嘉輝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