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98期
「猛瑪象」成親情符號 王惟中以黑白片談父子失和
2024-11-08
【記者楊凱傑台北報導】「猛瑪象原來沒有石油,更不是生活在熱帶,熱帶裡也沒有冰層,故事回歸現實原來都是虛幻。」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王惟中以《冬日之象》入圍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劇情片組,並於10月27日在府中15首映,作品以家庭失和為題材,呈現導演的過往記憶。 王惟中表示《冬日之象》 最初命名為《演化》,探討人類從嬰兒到老年的生命歷程,及如何面對生命中的創傷經驗。然而後來發現「演化」的題材過於廣泛,難以完整呈現。與親友討論後,他決定融入個人經驗和觀察,以父子關係為劇本主題。電影描述主角童年時,因父親嚴肅且沉默,與其鮮少交流而疏離,長大後卻能以成人視角理解父親年輕時的處境和心情,進一步與之和解。 此作品以「猛瑪象」作為主要元素,猛瑪象是父母的信物,代表父親對母親的愛和思念,同時也是兒子對父母的記憶。在劇中,主角小時候父親曾告訴他猛瑪象的生長環境是在熱帶的冰層裡。王惟中解釋這個句子本身不切實際,也象徵著父親作為作家的幻想,因此劇中開頭及結尾,燒掉猛瑪象的行為也代表著父親作家夢的幻滅與和母親的離別。王惟中以此傳遞不同世代在情感表達上的差異。 王惟中也希望運用長鏡頭和簡潔的對白,結合黑白鏡頭,讓觀眾將注意力集中在畫面和聲音上。攝影師潘禹廷表示黑白鏡頭除了想營造一種抽離、冷漠的氛圍,也可以凸顯角色內心的壓抑和疏離的情感,「黑白能讓觀眾更直觀的想像角色情緒。」長鏡頭與極簡對白的拍攝手法也為演員的表演增添難度,飾演父親的王建勲表示自己需要在沒有過多台詞的情況下,透過細微的表情和動作來傳達角色的情感,「我自己不給角色答案,才不會引導觀眾走向特定的詮釋。」他認為在這部作品中,不把演戲當成表演,而是從自身的父子關係去想像劇中角色,才更能讓觀眾與作品共感。 觀眾黃婉綺認為電影的黑白畫面和故事發展的黯淡色調,成功營造出低氣壓的氛圍,「影片中對白不多,長鏡頭也讓演員表情不易辨識,觀賞時更著重於影像和聲音的感受。」觀眾Mike(化名)認為《冬日之象》或許是父親未能實現的作家夢的象徵,也代表著他對兒子深沉卻不善表達的愛,「從劇中的父子關係也讓我回想我與我父親的關係。」他補充道。
藝文
第1687期
《天體殿堂》黑白畫作 演繹藝術家創作經驗
2018-11-07
【記者孫佾妘台北報導】乳白色調的空間內懸掛、放置著炭筆繪製的黑白畫作,目前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班的藝術家陳穎蓁在10月18日至11月15日於藝風巷咖啡舉辦《天體殿堂》個展。作品內充斥大量的留白或抽象元素,不同於一般展覽只著重創作者對成品的解釋,陳穎蓁希望觀者可透過圖像與作品的名稱,理解創作者命名作品的過程。 藝術家陳穎蓁解釋自己近兩年作品的創作脈絡,以及解釋《命名系列》中各項物件的名稱。 圖/孫佾妘攝陳穎蓁舉《命名系列》的第一幅作品為例,「我先畫一個圖像,再幫它取名字。」他將最先繪出的圖像命名為「披著羊皮的狼」,並以此為主軸,思考其他空白處適合出現什麼物件,畫完後再聯想日常經驗逐一取名。如他將鳥的圖像取名發條鳥,源自於村上春樹的《發條鳥年代記》。陳穎蓁表示,觀者會依自己具備的知識解讀展品,卻未必能聯想到創作者本意,這時作品名便扮演重要角色,給予觀者線索。 《命名系列》第一部作品〈聽見神的孩子在跳舞,方塊(按部就班),披著羊皮的狼,一個圈圈,little ashes〉,在創作前並無草稿,而是邊畫邊設計的。 圖/孫佾妘攝除了探討名字指向性的抽象作品,陳穎蓁依據自己創作的短篇文字,延續「披著羊皮的狼」的角色,畫出故事摺頁《天體殿堂》,作品敘述一隻野獸踏入了「人類才可入場的天體殿堂」,但裡面的人類卻想偽裝成野獸,陳穎蓁藉此探討群聚、假象等主題。作品中出現許多希臘神話的意象,如大門上畫著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園區內充滿眾雕像。 《天體殿堂》故事頁,作品以桃花源記的概念進行,述說一隻野獸進入天體殿堂的奇聞記趣。 圖/孫佾妘攝《a shape of blank系列》承襲前兩系列的概念,以大量留白框線繪製,三幅作品皆以雕像為原型,陳穎蓁沒有查過輪廓細節便直接完成。他說:「這很奇妙,我們在做這樣外型投射時,居然會有這麼明確的指涉,就像我們在想像有翅膀的雕像應該要是的樣子。」他認為具備不同知識框架的人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想像,像出身美術專業的他便以米羅的雕像為雛形,但其他人的想像卻不一定和他相同。 《 a shape of blank系列》的雕像旗幟作品,取自畫面中的圖像皆是經由削去外部空間所露出的形象構成,試著辨識其空白處並命名之。由前至後別是:〈雕像〉、〈有翅膀的雕像〉、〈天國般的美好形體〉。 圖/孫佾妘攝除了展覽空間,陳穎蓁在每張咖啡桌擺放一個鐵盒,放入《天體殿堂》短文或是另一組正在發展的書信故事,讓咖啡廳的客人有機會與作品互動,成為魚雁往返的一環。藝風巷負責人麥志綱表示,近期藝術家間慢慢流行將自己創作的「小誌」集結成冊,放入獨立店鋪或是市集寄賣。他認為這些作品富有生命力,也符合今年藝風巷的策展主題「從己身經驗出發」。 陳穎蓁在每張咖啡桌上都放置一個鐵盒,裡面放入一張小字條,讓前來喝咖啡的客人也可以與作品互動。 圖/孫佾妘攝觀展民眾林恬慈認為此展覽像詮釋了「藝術家的小世界」,看了作品名稱的小卡後,他猜想藝術家是否閱讀了很多書籍,並有意或無意的應用在畫作上。陳穎蓁的哥哥陳琮文表示,展覽作品儘管只有黑白兩色,元素卻十分豐富,「像是呈現腦子中的小宇宙給大家看。」 陳穎蓁將自己所寫的少量文字集結成冊,放置於一樓桌上供人閱讀。 圖/孫佾妘攝
藝文
第1685期
質疑政治正確 黑白影像引思辨
2018-10-26
【記者王昱翔台北報導】錯落的光線下,黑白照片中的人們低頭凝視手機,無視周遭充滿政治符號的布景,彷彿置身場景之外。就讀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的莊向峰和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的王怡婕,以作品《Political Correctness》表達資訊傳遞過度快速,使人錯亂。該作品入圍2018台北國際攝影節新銳獎學院組,20日起將於中正紀念堂一樓展出。「資訊就好像一道強光每天攻擊我們。」莊向峰解釋,《Political Correctness》中的手機光經由後製強化,以超乎現實的亮度直射照片中人物的視線,象徵現今手機的資訊傳遞過度快速,使得人們無力解讀資訊。莊向峰說明,在快速且簡單化的訊息轟炸下,人們省略思辨過程,時常形成單一立場的同溫層,進而淪為講求政治正確的一言堂。 莊向峰刻意以後製強化手機光效果,使其傳達資訊快速「攻擊」人們之意。 圖/莊向峰提供《Political Correctness》以黑白色調呈現,莊向峰表示希望降低色彩干擾,使畫面中的政治意象不過度直接傳達,留給觀眾停頓與思考的空間。他指出,不論是婚姻平權或國族認同議題,皆常因政治正確的氛圍,致使議題失去應有的思考與討論。「要叫老榮民接受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除了很難之外,還很殘忍。」莊向峰認為,傳統觀念改變需要時間,不應遭受過度偏激地對待。「藝術家和社會運動者最大的不同是,藝術家不站在第一線,他的框架要更廣一些,不要太預設立場。」莊向峰認為藝術家不應在作品中放入個人立場。因此,他將聖經和彩虹旗並陳拍攝,呈現婚姻平權議題的正反兩方,讓觀眾自行解讀。此外,展場刻意設置垂直牆面的立體展板,將同性與異性婚姻照片分別置於展板兩面,以凸顯議題的一體兩面與多樣的觀看角度。 作品中刻意將聖經、彩虹旗、保險套、指險套等不同立場的象徵物並陳,希望能夠使作品本身立場持平。 圖/莊向峰提供新銳獎策展人鄧博仁認為《Political Correctness》手法特別,展場布置、燈光皆表現專業。觀展民眾羅偉嘉表示,能從照片中聖經和保險套並陳的設計,感受到同一議題的立場反差。另一位民眾鄭美愛則坦承,雖然有注意到作品的安排,但不曉得其中意涵,她說:「一般看展的人不會想得到(作者理念),還是需要有人解釋。」 莊向峰在展場前,向民眾解釋照片中將各方立場並陳的細節。 圖/王昱翔攝
藝文
第1685期
資本主義《來了!》 紙出部落生存掙扎
2018-10-24
【記者邱于瑄台北報導】舞台上白紙滿地、布幕全白,四位臉色蒼白、眼睛塗黑的演員,以紙和黑白色系為元素,講述族人在資本主義和部落文化間的取捨。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學生與盜火劇團合作的舞台劇《來了!來了!從高山上重重地落下來了!》,於19至21日及26至28日在台北市納豆劇場演出。《來了!來了!從高山上重重地落下來了!》描述部落族人為了生存,以文化和山林交換城市的資本主義。編劇、北藝大劇藝所劇本創作組學生戴華旭提到,在一次參與賽夏族矮靈祭的經驗中,發覺祭典充滿了觀光客,甚至有官員致詞,失去儀式應有的莊嚴。戴華旭補充,資本主義、文化和環境的取捨,沒有絕對的對錯,觀眾也可給予故事不同的詮釋。 《來了!來了!從高山上重重地落下來了!》全劇以白紙呈現,描述部落族人為了生存,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等價交換。 圖/盜火劇團提供「希望透過紙的元素,讓觀眾像是進入繪本的世界,感覺故事『躍然紙上』。」導演、北藝大劇藝所導演組學生陳昶旭說。劇中所有道具都以紙製成,演員可直接將舞台上散落的白紙製作成劇情需要的道具。陳昶旭也提到,由於故事時空背景轉換很大,紙元素可讓故事有更多的變化。在服裝上,所有演員皆以灰白色為基底,運用黑色配件作為角色區隔,讓需要分飾多角的演員能快速轉換角色。陳昶旭表示,視覺以單一黑白色系呈現,不但能讓畫面聚焦,也更能凸顯黑白美學。觀眾張景薇說:「看著這齣戲就會聯想到水土保持和環境破壞的議題。」他也提到,表演的呈現給人直接又帶點暴力的感覺。觀眾林彥君表示,整齣戲在高壓的氛圍中,穿插詼諧情節,保留給觀眾喘息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