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國際
第1804期
華科大公示跨性別學生個資 知情權與隱私掀論戰
2024-12-20
【記者黃伊晨報導】中國社群軟體微博近日多則貼文指出,大學生更換性別後的個人資訊遭校方公示,事件在各大社群平台展開論戰。該篇貼文指出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護理學院一名王姓同學(以下簡稱王同學)日前完成性別重置手術,向學校申請更換性別由男變女。校方自5日起,將王同學的個人資訊,包括姓名、系級、學號、身分證字號等,張貼於校園內,公示時間長達五天。王同學個人隱私和該校其他同學的知情權之間的衝突引發廣泛討論。支持校方公示的網友在微博留言表示,該校其他女同學有權利知道同學更換性別的相關資訊,避免後續更換宿舍時造成誤會。此外,他們也主張,校方將個人資訊公佈出來能避免跨性別同學騷擾女學生。反對者則認為,更換性別是個人選擇,不需要公示給全校師生,且將身分證號等資訊都張貼出來已嚴重侵犯學生隱私,希望校方儘速撤除公示。 根據中央社相關報導,護理學院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回應公示確實存在,且是依程序辦理,但未對身分證字號等敏感訊息的處理方式作進一步說明。該校學生小菜(化名)表示不認同學校的回應。「若真是依程序辦理,學校所有信息(訊息)變更都需要公示嗎?」小菜說道,他表達反對學校對跨性別學生的差別待遇,希望學校一視同仁的對待每個學生。 小菜認為,更換性別的程序不需要經過公示,只需由相關訊息管理部門掌握即可。他強調,身分證字號等敏感個人訊息更不應公開,以免侵害學生隱私。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Ikun(化名)同樣認為,更換性別不應公示,更改學校系統中的資訊屬於個人自由,自己知情同意並告知學校即可,不需要張貼在校園中。微博上的部分網路輿論指出,剛更換性別的王同學在使用廁所或宿舍時,可能對他人造成不便,他們也質疑,校方並沒有調查校內女同學能否接受與王同學同住宿舍。Ikun同樣表達他的疑慮,擔心未來有人惡意利用性別更換後的訊息差進行不當行為,因此他希望學校設立相應的規範措施。「雖然我覺得這種事情如果要靠法律和規章的話還是蠻難解決的,但學校還是需要一定的懲罰機制防範更換性別學生可能的惡意行徑。」Ikun指出。 非二元性別的中國大學生247(化名)則表示,他支持學校的公示行為,認為其他在校學生有權知曉同學更換性別的現況。然而他也指出,以張貼紙本公告的方式通知全校學生,可能會讓王同學感到不適。247指出,未來在遇到類似情況,應避免這麼長時間的公示期,或可以簡單在班級群組中通知即可。甚至可以用開班會的方式進行,由老師帶動全班同學參與討論,以促進對不同性別群體的理解和尊重,避免校園充斥歧視的目光。他也期許學校用正確的言語和尊重的眼光,處理中國剛開始發展的多元性別議題。
新知
第1802期
中國醫開發AI自動圈選系統 提升頭頸癌診斷效率
2024-12-06
【記者姚孟汝報導】頭頸癌是頭部與頸部出現癌病變,包含口腔癌、鼻咽癌與甲狀腺癌等,而台灣頭頸癌比率居世界之冠。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工程與復健科技產業博士蔡宜倫,發表論文〈以深度學習自動圈選頭頸癌腫瘤與淋巴結及分析放射組學關鍵復發因子〉,研究開發自動圈選腫瘤(註1)系統,以及利用深度學習模型預測頭頸癌的高風險復發族群,榮獲文獲2024第17屆崇越論文博士組優等獎。 註1:圈選腫瘤,是在CT電腦斷層掃描或MRI核磁共振成像上識別並標記腫瘤區域的過程。 一般人工圈選頭頸癌腫瘤需要依靠經過訓練的專業醫療人員,且花費至少約40分鐘至一小時,「但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其實分秒都很珍貴,因為他們的腫瘤每天都在長大。」蔡宜倫補充道。在多數情況下,患者需要再次回診才能進一步取得詳細的報告結果,延宕治療時程。蔡宜倫為此開發能輔助醫生快速診斷的自動圈選模型,減少醫事人員負擔,讓患者儘早確認腫瘤位置後開始規劃療程,他說:「我們做出的這個演算法,一位患者的圈選時間只要一到三分鐘即可。 」 蔡宜倫從專門用於頭頸癌相關研究的公開影像資料集,HECKTOR (HEad and neCK TumOR) 獲取患者的電腦斷層(CT)與正子斷層造影(PET)影像資料,將這些數據放入深度學習模型訓練,並額外進行編碼,自動給予電腦提示,幫助其聚焦於腫瘤附近的範圍,成功將模型圈選與人工圈選的重疊率提升至85%。蔡宜倫說:「其實70%的標準在臨床上就能有效幫助醫生減少大量工作時間,而一般模型最好的圈選結果大概到80%左右,但我們的模型多了5%的表現。」 此外,蔡宜倫也專注於頭頸癌腫瘤產生區域轉移(註2)的預測研究,「我們想預估哪些患者有高機率會產生區域轉移,那他用的放射治療跟化療的劑量就要去做提升。」蔡宜倫補充道,他抽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頭頸癌患者的CT影像數據,放入深度學習模型並找出區域轉移與否的關鍵因素,結果發現同時有下咽癌和飲酒習慣的患者較容易發生此現象。 註2:「區域轉移」意指腫瘤移除後又轉移至淋巴結上,此狀況下,患者在五年內的存活率便會大幅下降至37%左右。 談及未來願景,蔡宜倫希望能結合本研究圈選與預測兩部分,形成一套更完整的模型,提高就診效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婁培人表示,腫瘤圈選初步的準確度雖然可觀,但仍需要臨床驗證才能確定其實際價值,他說:「畢竟醫療內容關乎病患的健康甚至生死,需符合更高的標準,越嚴謹的醫療團隊也會要求更有實證依據的檢查或治療方式。」曾參與本次論文部分研究的中國醫附設醫院放射腫瘤部光子放射治療科主任陳尚文則說:「未來人工智慧的能力會隨著科技更加進步,屆時本研究針對區域轉移的預估也會有更精準的可能。」
國際
第1802期
學生自發安置校園浪貓 中國貓屋集中管理成挑戰
2024-12-06
【記者黃伊晨報導】中國崑山杜克大學的學生因天氣轉冷,日益關注校內流浪貓的處境。為此,學生自發購買貓屋,在校園各處為貓咪提供庇護。然而,隨著貓屋數量增多,散落的貓屋逐漸引發管理問題。近期,學生組織DKU Animal Protection Academy (以下簡稱APA)與學校合作,將貓屋集中安置,並於學校社群發布貼文,希望學生協助在8日前將貓屋遷移至他們和學校討論出的集中地。 崑山杜克大學學生孫雅雯指出,部分校內學生熱衷於跟貓咪互動,並自發餵食貓咪,許多宿舍或大樓門口都會放置貓屋和貓糧,確保校內流浪貓不愁吃喝。然而,APA成員張童童表示,崑山氣候多雨,下完雨後的貓屋容易潮濕,也會滋生細菌。而大家放置的貓屋品質不一,散落在校園各處容易導致校園環境雜亂。貓屋放置在宿舍門口,也使不願意和貓互動的人被迫近距離接觸牠們。 面對貓屋散落的問題,APA開始與學校溝通,在該校其中一棟大樓邊找到一處遠離人群的安靜區域,此處不但有屋頂遮蓋防止貓屋淋雨潮濕,地勢較高也能防止積水損壞貓窩。APA成員弗拉基米爾・普列斯諾夫(Vladimir Presnov)則表示,團隊成員本來就會餵食和定時登陸流浪貓資訊,這次將貓屋集中,往後APA管理照顧校園流浪貓行動能更順暢。「貓窩集中放置也讓同學們更熟悉小貓的棲息場域,在想提供微薄之力的時候,能夠知道小貓的聚集地,更方便實施幫助。」孫雅雯道,這次的貓屋集中計畫也讓關心流浪貓的同學方便找到牠們。 APA於近日在社群上發布公告,呼籲大家協助移動貓屋。不過張童童提到,貼文發出後近一週都沒有學生主動遷移貓屋,組織在社群上的呼籲由於缺乏強制性,可能較難促使組織外的學生主動提供支持。弗拉基米爾・普列斯諾夫也提到,大多數的校內學生跟流浪貓的互動大多僅止於和貓咪遊戲,無法解決流浪貓健康問題,甚至會餵流浪貓一些不適合的食物,加重校內流浪貓的健康負擔。為了更有效地保護校內流浪動物,崑山杜克大學學生去年秋天學期開始籌備APA,希望能藉由學生組織的力量,將保護行動系統化。 APA的保護行動包括自發性的流浪貓照顧和管理,進行絕育手術、緊急醫療、教育活動,並建立貓咪資料庫等。張童童指出,學校部門在校內流浪動物管理上較為被動,往往不願投入額外資源處理,這次遷移貓屋行動也僅是同意APA提出的貓屋集中地點,並沒有提供其他的輔助。「這非常令人氣餒,畢竟這類型的學生社團在沒有足夠的經費或政策支持下,是很難運營的。」張童童說道。APA希望校方可以積極與學生團隊合作,促進全校師生關注流浪動物議題。
影音
第1801期
中藥產業人才缺 衛福部修法引爭議
2024-11-29
【記者張傳儀、潘慧芳、洪翊程採訪報導】近年來,中藥行數量銳減,為了讓更多專業人才進入中藥產業,衛福部於四月擬調整中藥行開設限制,並於九月召開相關會議邀請各界討論,希望藉此穩定中藥行的人力資源與營運情況。然而,近日卻出現反對聲音。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長蘇奕彰解釋,「中藥商過去凋零速度非常快,所以我們擔心他養成時間很長,站在國家立場,就希望我們把每個區塊、每個階段都需要的人才都準備好,然後可以讓整個產業鏈都完備,不要中斷。」他補充,「我們正式教育制度裡面,已經養成的人,如果還可以讓這些中藥商,具有規模有經驗的中藥商,可以接納,那這樣訓練上會比較快,可以縮短時間。」 目前經營中藥行需具藥師資格才能登記立案,但政府設立的藥師資格考試與中藥系所學內容不符,因此中藥系學生畢業後無照可考,更無法自行開業。對此衛福部擬修改《藥師從事中藥製劑製造供應及調劑應修習中藥課程標準》,將經營資格調整為修滿中藥相關35學分課程,及一年的從業經驗,始可開立中藥行。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教授張文德表示,「因為現在考慮到說很多的中藥行一直在凋零政府也是很擔心,所以他才想說用這種方式來鼓勵,同時能夠有一些新生的人員、願意對中藥有熱情的人員來投入中藥產業。」中國醫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學生陳玉蓮認為,「因為我們系本來沒有證照,然後聽到這個消息就是覺得這個系又多了一個出路。但是我是覺得,雖然我們系最後的目標是希望有中藥師的證照,還是離我們的理想差一點點。」 中藥行和中醫體系密不可分,中醫開設藥方後,由中藥行的師傅負責抓藥。而中藥的種類多樣且長相相似,不同藥品對人體有不同作用,需要經過多年的經驗和學習才能準確分辨藥材及其功能,因此也有專家認為,放寬中藥行的開業標準另有隱憂。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提到:「在法規上中藥西藥都是藥,是由藥師來管理跟調劑。那現在政府的這些政策部分,其實就是說你只要有一年的這種經驗在中藥行,就可以來販售中藥,那是不是未來我們在西藥也可以這樣子。除非你政府把中藥當食品來管理。可是你如果要讓他比較能維護民眾健康安全的話,用藥品來管理,必須還是要藥師來管理這部分。」生元藥行抓藥師傅施協呈也表達了他對未來中藥產業的期許:「當然我們是希望衛福部它可以開放,但是他需要建立一個制度可以保障消費者,然後也讓消費者安心的一個制度,然後有一個鑑別中藥師的制度,那這樣子可能有更多人投入這個產業。」衛服部想從法規上完善中藥產業,但應如何修改營業規則,仍待政府與醫藥產業共同討論。
國際
第1800期
中國青年夜騎風潮遭禁 河南各大學下令封校
2024-11-22
【記者王保伶報導】青年成群結隊騎著腳踏車,喊著「青春沒有售價,夜騎開封拿下」的口號,從河南省鄭州一路騎近50公里到開封。「開封夜騎」(以下簡稱夜騎)活動在8日破萬人響應,造成開封交通阻塞、共享車無序亂放、垃圾不當丟棄等問題,引發市民不滿。據《聯合報》報導,除了中國官媒呼籲停止夜騎外,更有學生於11日在微博上表示,河南當地大學、高中開始採取「封校」管制,限制學生週末外出。 夜騎始於今年6月,四名大學生為了朝聖開封名產,決定半夜從鄭州騎共享單車到開封,拍攝騎行過程並放到網路上。11月起,越來越多人響應夜騎,使其逐漸變成「歌頌青春」的風潮。「儘管(交通)很堵塞,大家的情緒還是很高漲。」河南輕工職業學院視傳系學生楊雨(化名)分享,參與夜騎時,路上會有交警維持秩序,還會設立補給站發送免費飲品、麵包、國旗,更有鄭州民眾幫騎行者加油。同樣參與夜騎的河南民眾丸子(化名)以「春運」(註)形容夜騎的人潮,他也提及,能夠參與一次如此大規模的騎行,對於充滿青春活力的大學生來說意義深遠。 註:即「春節期間的交通運輸」,是中國大陸在春節前後,民眾返鄉和外出活動增加,發生的大規模交通運輸壓力及堵塞的現象。 「景點的免票和網友的宣傳讓我很憧憬,所以就決定參加了。」楊雨說道。夜騎於月初剛破千人時,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推出著名景點的入園優惠,更於4日發布《單車騎行開封倡議書》,提醒騎行者注意安全的同時,歡迎年輕人到開封觀光。然而,在8日騎行人數破萬造成交通阻塞等負面影響後,輿論從最初讚美大學生的熱血,轉為批評他們無序且盲目的參與行為。河南民眾小吉(化名)對於夜騎表示不解,更提到在河南上大學的朋友受到夜騎人潮造成的塞車影響。而學生將共享車騎到開封後,便會將其遺棄在當地,「這不僅給單車運營商帶來困擾,也影響到兩地市民的出行,因為單車都被騎走了。」小吉說道。 繼8日夜騎人數暴增後,政府呼籲人民停止夜騎,多家共享單車平台也禁止民眾跨域騎行,部分學校則宣布封校。楊雨提到,他的學校規定學生需要出示請假條才能於周五下午五點後到周一早上出校。「人多的地方比較危險,封校可以有效熄滅年輕人對此(夜騎)的熱情。」楊雨認同封校能抑制夜騎熱潮,但對跨區騎行的限制存疑。小吉則認為,夜騎只是學生以青春自由為名義的跟風活動,參與人數激增是政府部門沒有評估好夜騎的可能影響,以及沒有統一處理事件的方法造成的,因此限制夜騎是不合理的。夜騎目前已暫緩,不過學校是否撤回本週末封校措施仍為未知數。
校園
第1799期
文大視天氣調整候車點 學生盼公告更及時
2024-11-15
【記者王立昊報導】中國文化大學總務處5日公告,未來將考慮天氣狀況,將共乘計程車候車地點由停車場邊的空地移至大典館內,避免候車的教職員在風雨中等待。對此,部分學生贊同此政策,卻也擔心校方的臨時公告不夠明確,導致學生未能即時接收訊息。 文大目前調整候車地點的通知分別公布在總務處與Dcard,文大法律學系學生王若瑀表示,自己平時不會特地關注這些網站,因此不易接收訊息,且臨時調整造成的資訊落差可能導致學生在錯誤地點候車。文大心理輔導學系學生官柏佑則建議校方,以傳送全校郵件、在現場立告示牌等方式直接通知,比起目前作法更加明確。此外,他認為天氣好壞的判斷標準不易拿捏,「畢竟陽明山天氣常常很糟,不確定差到什麼程度才會改地點,大家可能要再花一段時間適應。」同時也擔心放學期間大量的等車人潮,可能導致大典館內學生進出不便。 針對臨時公告造成資訊難以接收的擔憂,文大總務處事務組長林磊鑫說:「會以大氣系提供的氣象站資訊提早做出判斷,儘量在放學前公告,避免太臨時的改動影響學生。」並表示學校會積極與計程車隊聯繫,透過車隊人員協助引導現場排隊人流。談到大典館進出不便的情形,林磊鑫則指出,校方討論後認為影響不大,「通過那個出口的學生通常是為了搭共乘計程車,與學生安全的權衡下,安全還是第一優先。」校方目前正在衡量於冬季期間將候車地點皆移至大典館,一次性讓多數學生了解政策,藉此降低過渡期的適應不良。 對於天氣判斷標準,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林博雄說明:「如今氣象預測的誤差與儀器準確度無關,主要來自觀測地點和搭車地點的差異性。」考量到文大有氣象站,他認為不會有太大的誤判,但目前天氣與人體舒適度之間的研究非常罕見,學界也沒有一致的認定,仍需由校方與學生溝通,達成共識。臺大大氣科學系教授游政谷則肯定文大為學生著想,同時也提出疑慮,「文大位於山區,風雨變化大,預報的不確定性也會比較大。」若每天都必須做出決策,容易對行政單位造成長期壓力,他建議將候車地點統一移至室內,減輕行政單位誤判及決策的壓力。
國際
第1798期
中國大學學歷貶值 失業率過高致青年就業壓力大
2024-11-08
【記者周元曦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於10月22日發布9月分失業率數據,排除在校生的16至24歲群體中,全國城鎮失業率為17.6%。9月數據雖然比8月下降1.2%,但仍為今年第二高的失業率。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10月1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整體就業形勢穩定,但他也坦言目前中國就業結構性矛盾凸出,「青年就業壓力比較大,失業率還是偏高,但製造業仍存在招工難的問題,像是技工仍供不應求。」 「(政府)失業率會將(準備)考研究所和公務人員的年輕人算進去。」現就讀復旦大學的學生小未(化名)在受訪時表示自己不認為青年失業率高。但就讀廣州暨南大學的學生戈同學(化名)透露自己時常在網路上感受到朋友、同學找工作的焦慮感。他說:「據我所知整體的就業情況不是很好,工資不高,內卷也很嚴重。」他認為學歷對就業的影響變大,過去大公司如字節跳動(ByteDance),只要是頂尖大學的學生都有申請成功的機會,但現在人資都要求應徵者需有985院校(註)的大學與研究所學歷。「尤其最近研究生擴招,這又會是一個(普通大學)學歷貶值的大潮。」他補充。 註:985院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9所大學,在綜合實力、學科教育和科學研究的表現,都位居中國大學中的領先地位。 「現在推行延遲退休,年紀大的人不退位讓出新的工作崗位給年輕人。」戈同學說道。他表示隨著工作機會越來越少,有頂尖大學學歷的學生越來越多,公司不可能繼續為這麼多大學生提供匹配的就業環境。現就讀蘇州大學的學生和平哥(化名)表示同儕之間失業問題不嚴重,並認為失業人口主要來自學術水平較低的大學,或甚至是家境有困難沒上學的同齡人,「雖然中國有九年義務教育,但光靠罰錢,也無法讓環境不好的家庭送小孩去上學。」 戈同學和小未表示學校會提供畢業生就業輔導,校園中也會有職涯博覽會如秋季和春季招聘會,學校也會將工作資訊與機會放在微信公眾號上讓學生自行瀏覽。「就業機會是永遠不會缺的,但是薪資跟待遇對大學生來說不匹配。」戈同學強調。和平哥希望未來政府可以提高勞動業者的待遇與社會地位,才有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從事技術業等勞力密集工作,「主要是年輕人不會想做(社會地位不高的)勞動工作。」
校園
第1796期
文大宿舍吸菸惹議 校園禁菸問題何解?
2024-10-18
【記者張傳儀報導】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學生吳同學(化名)自1日起在Dcard校版上發出多篇文章,指出男生宿舍的浴廁出現大量菸蒂、打火機等物品,影響環境整潔及學生住宿的生活品質,引發學生討論。文大生活輔導組辦事員劉柏頡回應,未來將會加強宣導,並針對重點區域加裝監視器以掌握抽菸學生。 談及宿舍抽菸問題,文大地理學系學生陳亮宇表示,宿舍內抽菸的問題一直都存在,校方若要處置也需要同學檢舉才能進行,「通常抽菸並不會停留太久,就算跟校方說,他(吸菸者)發現了也會立刻跑掉。」此外,自從《菸害防制法》修正,增列大專校院為禁菸場所後,校園內吸菸亭等區域遭到撤除,吸菸者四散在校內隱蔽的角落抽菸,增加校方取締的困難。有吸菸需求的文大廣告學系學生簡佑宸說明,自己不喜歡影響到他人,所以不會在校內吸菸,但校方及宿舍管理人員也應更積極處理,他說:「畢竟學校還是有會抽菸的人,如果沒有比較方便抽菸的區域,可能就會選擇在校內偷吸菸,所以取消吸菸區對於整體幫助並不大。」 對於校內吸菸問題,文大學生會理事長王品茵指出,校園禁菸後可以感受到吸菸者減少,但是政府單位應該給予配套措施,「原本(吸菸者)會在吸菸區裡面抽菸,但現在變成大家在各種不同地方抽菸。」進而造成更多危害。他認為最佳解方是設置校外吸菸區,但此措施的實際執行上有許多困難,目前校方能夠做的就是加強宣導,透過警示標語來告知學生校園禁菸的重要。 針對校內宿舍抽菸一事,劉柏頡解釋,校方目前的應對方式是在浴廁出入口加裝監視器,確認來往人員,並針對該層樓的同學進行輔導勸說。因應大專校院禁菸,校方將針對抽菸熱點加強巡邏,並以跑馬燈警示的方式加強宣傳,校規中也已訂定處罰規則,初犯者記申誡一隻。他表示:「我們會勸導學生不要在校內抽菸,若是屢勸不聽的話,也會請衛生局人員稽查。」由校方向政府單位檢舉,透過罰緩的方式對其作出處分,希望藉此降低學生在校內抽菸的問題。 自《菸害防制法》修正後,校園禁菸問題是各大專校院皆需面臨的課題之一。法規內容重視非吸菸者在校園裡的權利,校區範圍內全面禁止吸菸。劉柏頡表示,對於規勸吸菸者,會對其強調校地範圍內皆是禁菸區域,若是對吸菸有強烈需求者則會要求對方離開校園,以免影響他人權益,同時也維持校園整潔。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莊凱任認為,校園禁菸立意良善,但對於其衍伸出來的問題並無完整規劃,可以借鑑國外校園的作法,即使是無菸校園也會設計吸菸區給予學生出口,才能在非吸菸者與吸菸者的權益間取得平衡點。
校園
第1786期
【社論】以巴衝突何時休? 國際調停的無力和困局
2023-11-22
「為什麽世界抛棄了我們?」這是無數加薩難民們反復拷問國際社會的問題。10月7日,隨著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對以色列投逾5000枚火箭彈,及以色列不甘示弱對加薩地區採取報復行動,爆發了雙方近年來規模最大、死傷人數最多的衝突。持續近一個半月的以巴衝突,目前未有停火的跡象,死傷人數不斷攀升。聯合國多次針對衝突召開緊急會議,仍無法阻止衝突延燒;中國、美國等大國也無提供任何實質性的幫助。看似應穩定國際和平局勢的國際體系及國際社會,在關鍵時刻卻無法以第三方角色調停衝突。國際衝突發生時,聯合國是大家首先想到可以緩解衝突的國際組織。聯合國成立於二戰後的1945年,主要宗旨是維持世界和平。當以巴情勢日趨緊張之際,聯合國卻拿雙方沒輒。在聯合國的主要機構下,大會可以討論任何國際議題,唯所通過的決議只能作為建議,並無強制力。而重大議題如國際和平及安全問題,安理會則握有實權,可以做出強制性決議。聯合國組織架構的設計限縮了聯合國可以採取的實際行動,雖然聯合國對加薩人民表達高度關切,卻愛莫能助。爬梳聯合國安理會的運作,聯合國各會員國掌握的權力是不平等的。安理會掌握的權力過於重大,且只有少數國家在其中掌握話語權,其中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更具有一票否決權。在自身國家利益面前,常任理事國並不一定會從國際和平角度上考慮,公平地投票決議。從以巴衝突的情況來看,各國和以巴的外交及利益關係都會促使他們行使否決權,阻止聯合國採取行動,美國便是在考慮和以色列的關係下才投下反對及棄權票。即便聯合國安理會於15日終於達成決議「呼籲」以巴停火,還是將決議中字詞反復修改成各方都可接受的用詞。經過修改的決議,將決議中的「要求」修改成「呼籲」,失去了強制性,更失去了決議原本的意義。安理會的結構並無法充分反映出所有會員國的看法和國際期待的解決方式,制度的設計讓聯合國在調停以巴衝突時被束縛。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兩大霸權國家,中國及美國是很多人期待可以制約以巴的角色。不過截至目前,兩國沒有明確介入,因為以巴衝突牽動的背後勢力相當複雜。舉以色列來説,他們背後有強大的美國為他們撐腰。美國每年都會對以色列提供龐大的軍事援助預算,並和以色列有軍事武器交易。為了持續可以和以色列保持良好關係,即使以色列在國際上一直被其他會員國抗議侵犯巴勒斯坦領土,美國還是堅定支持以色列。身為世界霸權國家之一,美國必定得要擔負起領導的角色,以強硬的手法制裁以色列。例如,在俄烏戰爭發生的時候,美國雖沒有和俄羅斯有正面衝突,但對俄羅斯實施了經濟制裁,希望可以藉此讓俄羅斯停止侵犯。在面對以巴衝突的情況下,美國卻只是呼籲以色列立即停止侵犯人權,沒有實質作為,難免會讓國際不滿其過於偏頗地縱容以色列。另一世界霸權國家,中國亦未能於這次的衝突中扮演關鍵角色。中方僅以人道主義及國際法角度評論此次衝突,沒有選擇站在任何一方。中國和巴勒斯坦的關係交好,部分國際學者認為這是為了和美國抗衡,因此選擇站在巴勒斯坦一方。中東是中國想要「攻陷」的區域,調解中東關係是中國重要的手段。奈何以中國目前的能力,的確在協助緩解局勢方面能做的有限。中國在中東的權勢無法讓中東國家遵從中國的意見,中國目前在中東的影響力還遠不及早已在中東扎根的美國。以巴衝突目前仍處白熱化階段,無論是以色列或是巴勒斯坦,都明顯觸犯了國際法中的戰爭法及人道法,誰也不肯讓步。各國基於國家主權問題,無法插手干涉;考量和以巴的利益交易及關係,不便提出立場。以巴衝突每延續一天,就會造成更多平民無辜犧牲,甚至因為宗教信仰及民族主義的關係,牽動了其他信奉同樣宗教的國家及人民。若短期内無法看到好轉,只會激起這些極端組織的不滿,後果將不堪設想。
國際
第1784期
人大通過《愛國教育法》 中港澳學生迎變革
焦點
2023-11-01
【記者丁盈瑄綜合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於10月24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以下簡稱《愛國主義教育法》),並在明年元旦起施行,目的是加強愛國教育、宣揚愛國精神,進而促進(中國)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直言:「這就是在建立中國對人民的控制。」《愛國主義教育法》在第23條規定中列明,中國將針對「香港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展開愛國教育、宣傳對「台灣同胞」的統一政策、以及增進「海外僑胞」的愛國情懷。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洪巳軒表示,雖然該法案提及「台灣同胞」,但是在中國未實質統治台灣下,法令並不會對台灣人有太多影響。相反地,對於已經回歸中國領土的香港及澳門,他猜測《愛國主義教育法》將會實際執行,直接納入到各級各類學校的教材裡。 《愛國主義教育法》涵蓋的教育領域非常廣泛,包含思想政治、歷史文化、國家象徵標誌、法律、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國家安全等方面。 圖/楊同學提供「中國推行愛國教育只不過是美化愛黨教育的行為。」國立政治大學澳門學生關芷霖指出。他覺得《愛國主義教育法》沒必要存在,因為真正的「愛國」應是發自內心,不需要靠法律、洗腦教育來培養。他認為,中國政府的發言非常矛盾,總是區分「我們(澳門人民)」與「他們(中國大陸人民)」,但又說澳門是屬於中國的,令他感到十分不快。中國北京大學的交換台生楊同學(化名)提及,《愛國主義教育法》只是法制化中國本來就要學生愛國的事,例如原本只規定港澳生必須要上的「中國概論」課程,未來台生去中國讀書可能也要修習。范世平闡述,中國政府用明文規定的方式,增加教授愛國教育的課程、師資、教育機構等,讓愛國主義「學術化」。他提出,投入過多資源在愛國教育上可能會排擠其他的學科,或是降低港澳生和台生前去中國讀書的意願。 范世平補充,《愛國主義教育法》就像是過去戒嚴時期,台灣的大學生都必須要修習國父思想、三民主義課程。 圖/楊同學提供微博上有不少中國網友支持《愛國主義教育法》,他們支持該法案早就該實施,並且一致贊成中國政府審查學校教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中國交換生宋卡卡(化名)說明,中國的學生很快就會看到「愛國主義教育」作為一門新課程出現在學生的課表中,包含在許多不是人文社會科學類的教科書裡。洪巳軒坦言:「中國用強制力逼迫人民愛國,不過是給統治者較鞏固的權力、是一種粗劣的國家認同,這不會讓人民感到這是有價值的。」他補充,《愛國主義教育法》第12條規定裡,容許中央軍事委員會利用軍用資源,開展愛國教育的工作。因此,當有違反《愛國主義教育法》的事情發生時,中國的軍隊、武裝警察部隊,就可以合法地管控或是以武力壓制。宋卡卡分享說:「從以前到現在,中國政府一直用權威讓學生對國家表明忠貞,我們早就習以為常了。」他説明,大部分中國學生為了不惹上麻煩,即便對於政府不滿,還是選擇保持沉默。洪巳軒建議,無論是中國、香港、澳門或台灣的學生,作為一個公民,應該擁有理性思辯的能力,並關心公共事務,才能免於盲從國家政策而失去對事實的的判斷。 宋卡卡說明,中國的學生過去不乏有上過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課程,或是學校會帶領學生參拜烈士陵園、參觀愛國主義基地等。 圖/宋卡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