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順應國際拔河趨勢 協會增辦室外賽事補實力差
體育
第1817期
順應國際拔河趨勢 協會增辦室外賽事補實力差
焦點
2025-11-07
【記者林婷妤報導】選手們側身張腿,將腳跟深深紮入草地,隨著裁判一聲「Go!」,繩索瞬間繃緊。運動部全民運動署114年度全國各級學校室外拔河比賽於1日在國立體育大學舉行,大專組採單循環決賽、三戰兩勝制,最終男子組680公斤級由「國立體育大學A」隊(以下簡稱A隊)擊敗「國立體育大學B」隊(以下簡稱B隊),拔下冠軍,然而這次大專院校卻僅有國體參與,讓比賽出現報名即得名的情況。 兩隊首戰由A隊率先拿下,但第二場開始,雙方皆撐住腳步、互不相讓,場上陷入僵局,B隊憑藉重量優勢,一度取得上風,然而A隊卻穩住節奏、伺機反攻,全身出力向後退,最終成功將對手4公尺標記拉過中線(註),逆轉局勢奪冠。來自A隊的尤韋勛說明,他們的戰術為「先守後攻」,刻意先讓對方進攻消耗力氣,隨後趁勢反擊,「他們一些學長,體能沒那麼好,可能等30秒到1分鐘,就有點沒力了。」B隊選手劉昀皓表示,因隊上人數不夠,臨時補進三位對拔河不熟悉的同學,且整體耐力不足,到後半段體力明顯跟不上。 註:拔河繩中間標記處兩側距離4公尺,各有一個標記,當一方將對手標記拉過中線,即可獲勝。 A隊選手郭昇分享,國中曾一度產生退出拔河隊的念頭,但高中出國比賽獲取佳績後,才從中獲得成就感,「那種愉悅感讓我有點意猶未盡。」並補充,持續練拔河是為了親自感受國外選手的水平,也想了解面對強敵,其他歐洲國家會如何抵擋攻勢。另外,針對比賽僅國體參與,劉昀皓認為,大學比高中拔河隊伍少,加上同樣為拔河強權的臺北市立大學逐漸轉攻室內拔河,為了提升競爭力,國體也與桃園市立壽山高級中等學校練習,突破訓練瓶頸。 對於室外拔河訓練的挑戰,國體拔河教練林家維指出,因室內需要細膩技巧,而室外拔河側重力量且比賽時間長,選手全身負荷大,為此他也特別加強選手的力量訓練,「我們會在拔河機訓練,一天拉力量,一天拉耐力,草地上偏向攻守綜合練習。」此外,尤韋勛提到,草地練習難度會因土壤的軟硬度而有所不同,若場地較軟,選手腳部能深入土裡,不易滑動,場地偏硬時,腳部穩定性則受影響,將考驗選手腳踝控制與核心,「一開始剛接觸室外,我覺得會有不穩定感,如果腳的面沒有擺好,基本上腳都是滑的。」 中華民國拔河協會副理事長郭志輝表示,過去拔河比賽多以室內為主,且因2026年臺灣將舉辦世界盃室內拔河錦標賽,現許多學校偏重室內。然而,為了因應歐洲盛行的室外趨勢,近年也開始逐步發展室外比賽,補足實力差距。針對這樣的現象,林家維補充,拔河是季節性賽事,「我們上半年以室內為主,下半年以室外為主。」最後,他認為拔河運動在國內仍屬小眾,而國外區域性的俱樂部發展則相對成功,因此期望能從社區、俱樂部開始推廣,讓更多民眾認識並參與拔河運動。
【全民運】室內賽經費不足 男子拔河難展身手
體育
第1636期
【全民運】室內賽經費不足 男子拔河難展身手
2016-11-10
男子拔河選手在參與國際賽事上,由於經費分配不均問題面臨困境。圖/吳禹潼攝【記者吳禹潼台中報導】全民運拔河項目5至7日於逢甲大學展開,各縣市代表隊隊員全力為家鄉爭取榮耀。拔河分為室內及室外組,而男子選手在參與這兩個項目的國際賽事上,由於經費分配不均問題面臨不同困境。中華民國拔河協會副理事長郭志輝談到拔河為非亞、奧運項目,且最高層級比賽「世界運動會」中男子組只有室外重量級賽事,因此在經費有限的狀況下只能選擇補助重點項目。郭志輝補充,在世運會中有好成績較能提升台灣拔河在國際上的地位。然而南投縣代表隊教練、前中華男子拔河隊副隊長陳鵬文認為,不應單純以世運會項目作為資源分配的判斷標準。他提到台灣選手因體型劣勢,在國際室外項目中很難勝過平均身高200公分左右的歐美隊伍。曾參與國際賽室外項目、前中華男子拔河隊隊員張博皓也指出,台灣室外拔河發展較國外晚,身高又無法跟國外選手抗衡,因此「近十年內很難在室外重量級項目中奪牌。」對比室外組重量級成績難以在國際嶄露頭角,台灣於室內輕量級反而有奪牌優勢,除了曾於愛爾蘭獲得「2014世界盃室內拔河錦標賽」冠軍,目前大專生選手主要也專攻室內賽。但由於室內組並非重點補助項目,加上國內媒體較關注女子選手,導致男子室內組輕量級代表隊今年2月,需透過募款、自費方式,才得以負擔出國至荷蘭比「2016世界盃室內拔河錦標賽」的費用。 拔河選手練習過程十分艱辛,手掌時常佈滿因訓練留下的繭與傷痕。 圖/吳禹潼攝曾就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化學系的江韋頡,高中畢業時因擔心未來練拔河沒出路,從大學開始便轉換跑道沒有繼續訓練。直到去年被徵召加入世界盃代表隊,才從高師大休學再度回到拔河的世界挑戰自我。他認為就算出國需要自費,卻是在替自己爭取榮耀。但他也表示由於國家對體育不夠重視,儘管選手高中前能有優異的表現,多數人升大學後就不太願意走拔河這條路。台北市立大學胡家誠則無奈提到,高中畢業曾想放棄拔河改練別的項目,但由於其他專業項目比不上別人,「為了讀大學還是只能靠拔河。」他點出拔河是冷門運動,加上少子化,導致現在國中小開設拔河隊的學校越來越少,練習人數也逐年下降。胡家誠認為現在這批代表隊選手退役後,未來可能出現拔河人才斷層的問題。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