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ade立面》結合空間設計 引大眾反思觀看習慣
江淑筠希望探討作品內外的關係,觀眾可繞到窗外觀看作品的背面。 圖/張倩怡攝【記者張倩怡台北報導】觀眾在展間透過不同的觀看角度,將原本獨立的作品重疊起來變成新的作品,重新感受作品和空間的互動。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學生江淑筠舉辦個展《facade立面》,透過繪畫、影像和裝置作品配合空間呈現出不同的觀看方式,讓觀眾也重新察覺自身的觀看習慣與經驗,思考為什麼要看以及自身和作品之間的關係,展覽於10日起在外子展出。展覽主題「facade」為建築學術用語,一般指稱建築物的外牆,建築師會在建築正面呈現巧思,江淑筠認為這種行為與繪畫十分相似,「其實也是一個面,那它有一層畫布一樣是包覆在外面,然後要讓我們看到的那一層。」而他希望觀眾在展覽中除了畫作的正面,也強調作品的正反面和內外的關係。本次展出的作品以矩形圖案為繪畫主體,江淑筠說明,選用矩形是因為這是最能強調「面」的形狀,「如果是一個圓、一個三角或是有機的形狀。很容易會讓我們聯想到其他的東西。」他認為矩形很工整並有力量,可以讓繪畫自身成為主角,讓人更能專注地探索「面」這個主題。展覽也著重於作品與觀眾身體的互動,所以大多的畫作都以無題為命名,並放置於地面,讓畫作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與觀眾更貼近,希望打破大眾的觀看習慣。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學生江淑筠利用三個獨立作品交織,成為一組全新的作品。 圖/張倩怡攝雖然展覽空間不大,江淑筠仍利用窗戶和木架加入巧思,「正面到底是什麼,真的要繞進去之後,你才會看到它的那個面。」作品可隨著觀眾移動轉換觀看角度而產生不同的效果。他設計鏤空的木架,讓觀眾從門口的窗戶外看進去,會先看到窗戶上矩形的貼紙,再到鏤空架子上的黑白矩形,最後穿過木架看到大型的矩形,三層可以是獨立的作品,也可重疊成一組作品,「我們視覺已經不知不覺的用照相機的思維在看東西,但其實我是覺得肉眼的經驗還是沒辦法取代。」他表示,希望觀眾把整個展覽視作一件作品,並直接感受空間設計和畫作。 鏤空木架上的黑白矩形與後方的大型作品產生重疊效果,觀眾在不同角度看有不同效果。 圖/張倩怡攝展覽現場還有以圖像複製創作的《digital》系列,利用具有複數性的色紙重疊並掃描儀掃描後直接輸出,並以此探討影像世代的觀看習慣,「很多人都用圖片去認識作品,但我覺得那個原作可能根本不是你想像的,甚至是成千上萬種失準。」江淑筠說,一般攝影方式可大量複製影像但會使原作失真,他反而利用這複製性的手法創造唯一的原作,而且讓平面看似重疊立體,同時也在呼應主題的「面」和矩形作品。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學生江淑筠以圖像複製創作的《digital》系列,看似立體卻是平面。 圖/張倩怡攝曾觀看過江淑筠其他展覽的觀眾李冠瑩認為,這次的空間設計讓觀眾每次移動都可以獲得新的體驗,他說:「來到現場可以按不同的面向觀看,讓我覺得可以身歷其境。」觀眾劉昕宜也持相同看法,「他運用很多空間和建築的平面,告訴大家現在觀看的那一面是想傳達什麼,並以不同角度去呼應立面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