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褻瀆伊斯蘭風波掀校園抗議潮 印度大學停課引學生怨言
國際
第1788期
褻瀆伊斯蘭風波掀校園抗議潮 印度大學停課引學生怨言
2023-12-06
【記者劉芯妤綜合報導】11月28日,印度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rinagar, NITSRI)發生學生抗議,起因為校內有位非穆斯林學生在社群媒體轉發一部批評伊斯蘭教的影片,內容包含譴責先知穆罕默德的行為。1日,校方為避免對立氣氛持續蔓延於校園,選擇關閉校園,提前10天讓學生放寒假。抗議當日,多名穆斯林學生高舉標語,「Pakistan zindabad(巴基斯坦勝利)」、「sar tan se juda(把發布貼文學生頭腳分離)」,於校園內表達不滿。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學生福利部主任阿卜杜勒.利曼(Abdul Liman)隨即宣布停課,並要求所有學生搬離宿舍返家,未完成的期末考試也會在寒假結束後進行。 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穆斯林學生在夜晚中抗議,大批人群擠滿校園道路。 圖/Instagram:halal._.muslim提供針對學校關閉,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學生Rahul(化名)說道:「關閉是件好事,因為不管是校內或校外都有大批學生在抗議。」他提及,他並不認為有其他做法能讓學生冷靜,因此他支持學校作法。雖然贊同學校關閉,Rahul卻坦言,校方要求學生在兩天內離開學校宿舍,對他們來說十分不易。他表示,由於時間緊迫,許多學生被迫以高昂的價格乘坐飛機返家,承受許多原先不必要的負擔。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學生Bariq(化名)認為學校不應該被關閉,「閉校除影響學生繼續接受教育外,也阻礙與同儕學習交流的機會。」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學生Arnav(化名)也無奈地說:「我有很多學習計畫,幾乎都需要在學校進行。」他也指出,除他以外,許多學生也需要老師指導完成學術項目,但因閉校的緣故,所有計畫都無法如期實踐。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校友Amen(化名)批評,雖然學校停止紛爭蔓延的做法是正確的,但應該只讓發布該貼文的學生停課,不應該強制全校學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離開校園。 Bariq認為校方應著手改變校園風氣,消除不友善的偏見。 圖/取自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官網針對伊斯蘭教與印度的宗教爭議,Amen解釋道:「其實所有印度人本質都是善良、愛好和平的,但牽扯伊斯蘭教的敏感話題時往往引起衝突。」他補充,10月時就有學生在2023男子板球世界盃中因使用反印度口號,並為巴基斯坦加油而被其他印度學生舉報逮捕。雖然斯里納加爾國立理工學院因閉校而回歸平靜,但印度喀什米爾地區的其他學校,例如喀什米爾大學(The University of Kashmir, UoK)的抗議仍在延燒,造成校園中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同學對立越來越嚴重。 喀什米爾省多所大學抗議學生對穆斯林的不禮貌行為,引起學生關注,紛紛拿起手機紀錄。 圖/阿米塔巴.喬杜里(Amitabah Chaudhary)提供
「每周三披上穆斯林頭巾」 尊重多元宗教文化
國際
第1642期
「每周三披上穆斯林頭巾」 尊重多元宗教文化
2016-12-21
【記者劉俊華綜合報導】「穆斯林不孤單。」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學生於12月發起「每周三穿伊斯蘭服裝行動(On Wednesdays We Wear Hijab)」,希望通過穿著伊斯蘭服裝(Hijab),消弭大眾對伊斯蘭教的偏見,並鼓勵學生尊重多元宗教。楊大是摩門教學校,活動負責人瑪蓮娜.活登(Melena Warden)十分痛心因宗教仇恨引起的犯罪日增,因此決定透過穿伊斯蘭服裝,向宗教仇恨表達抗議,以及宣揚愛與團結。她曾與來自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難民工作,深感社會大眾對伊斯蘭教及其服飾的意義有誤解,於是激發出穿著伊斯蘭服裝行動的靈感。然而楊大學生對行動反應兩極,學生約翰.克拉珀斯(John Knaphus)批評行動沒有意義,「非穆斯林穿戴頭巾只是偽善」他表示在美國任何人包括穆斯林都是平等的。拉娜.斯特拉森(Lana Strathearn)則認同以行動支持穆斯林,「頭巾很美麗,我尊重穆斯林女性的選擇。」穿上頭巾的學生善德拉.薩斯(Sondra Sasser)認為「小小的行動足以改變世界」。她覺得行動與政治無關,社會上仍有人對穆斯林有偏見。身為基督徒的她並不擔心此舉會抵觸自己的信仰,「幫助別人是不分宗教信仰的。」行動獲得當地穆斯林社區的認可,活登認為伊斯蘭教與其他宗教一樣,都是傳揚愛與和平的理念,卻有極端分子將伊斯蘭頭巾當作壓迫的工具,因此以行動為起點,打破伊斯蘭教的偏見。 一群美國楊百翰大學學生,發起「每周三穿伊斯蘭頭巾運動」,圖消弭大眾對圖消弭伊斯蘭教的偏見。 圖/活登提供
澳大生創穆斯林APP 盼除恐怖主義迷思
國際
第1595期
澳大生創穆斯林APP 盼除恐怖主義迷思
2015-04-30
【記者黃聖凱報導】想到穆斯林你會想到什麼?澳洲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 Curtin)學生發明「52個星期五(52JUMAA)」,透過此行動應用裝置(Mobile application, APP)的「每周任務」協助穆斯林學生和社會交流,打破西方人將穆斯林和恐怖主義畫上等號的刻板印象。並防止穆斯林學生受激進團體蠱惑,踏出錯誤的一步。根據澳洲官方統計,今年已有30名穆斯林大學生投身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 ISIS),震驚社會。「澳洲人對穆斯林的態度十分不友善,讓他們生活更艱難,使他們容易受激進團體招攬。」拉合爾管理科學大學(Lahore University of Management Sciences, LUMS)學生賽義德.穆罕默德.阿里(Syed Muhammad Ali)表示。西方媒體的長期渲染,讓許多人產生穆斯林和恐怖主義的聯想,尤其在伊斯蘭國的殘忍行為曝光後,更加深了此種傾向。來自哈薩克的政治大學學生葉光明(Yernur Nurbauliyev)說:「這樣的誤解讓他們很受傷。」4月激進右翼愛國團體「重申澳洲(Reclaim Australia rally)」發起大規模反伊斯蘭抗議,他們不滿政府替穆斯林通過依照伊斯蘭教教義而訂的《伊斯蘭教法(Sharia Law)》,認為政府正在把澳洲社會「伊斯蘭化」。抗議發起人安東尼.哈德威克(Anthony Hardwick)在接受《哇今日(WAtoday)》採訪時說:「伊斯蘭是全世界面臨的最大威脅。」不僅如此,在雪梨大學(Univerisity of Sydney, USYD)在3月也發生百名學生衝入全場都是猶太學生的演講會場,大喊「恐怖主義的支持者」。阿里認為,這樣的抗議行動,使得穆斯林學生的處境更加困難。科廷學生阿巴杜拉喜.阿卜迪(Abdulahi Abdi)看見穆斯林學生的困境,決心協助改善,他和同學發明「52個星期天」,希望藉由手機的高普及率,協助穆斯林學生融入社會。「52個星期天」提供正確的《可蘭經》知識,防止穆斯林學生受極端團體影響,相信曲解後的教義而加入該組織。阿卜迪在接受《哇今日》採訪時表示,「這個APP長期使用後,會讓使用者充滿力量,並確實減少誤入歧途的情況。」除此之外,該APP每周五都會發派一項任務給使用者,如到社區做志工、參加學術討論活動等,希望透過和社會的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進而泯除「恐怖份子」的刻板印象。葉光明說,其實穆斯林就像一面牆,牆的一面是少數的恐怖份子,另一面則是溫和的穆斯林,許多人只看見少數的恐怖份子。他認為透過「52個星期五」將有助於讓牆倒塌,使社會看見真正的穆斯林。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