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突破PCR延遲檢測困境 長庚團新技術望實現定點照護
新知
第1815期
突破PCR延遲檢測困境 長庚團新技術望實現定點照護
焦點
2025-10-23
【記者方凱琪報導】DNA檢測技術是疾病篩檢與防疫監測的基石,其中位居關鍵作用的聚合酶連鎖反應儀(註一)也一直推陳出新。近日,由長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博士生洪嘉擇與研究團隊,研發「微流體快速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儀」(後以該技術代稱),在8分鐘內即可完成40個PCR循環,速度較以往技術快上九倍,並於18日獲得第十七屆「國研盃 i-ONE 儀器科技創新獎」專上組首獎。 註一:聚合酶連鎖反應儀,可將其比喻成「DNA影印機」,儀器主要透過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將目標DNA數量增加。PCR需要進行三個階段:變性(denature)、退火(annealing)以及延伸(extension),這三個階段通常需分別控制在二至三個不同的溫度區間進行。 洪嘉澤觀察目前臨床使用的反應儀,發現其設計目標多為一次處理大量樣品,以臨床常見的LightCycler® 480 Instrument II舉例,它一次最多可放置96個樣本,全數擺滿後才會進行檢測,否則就會浪費空間,因此在實務上,即使情況緊急,檢測仍常因等待樣本而有所延遲。此外,洪嘉澤也說:「在病毒肆虐的疫情當下,很難全部叫患者去醫院做篩檢,又希望讓患者在現場(小診所等)就看得到結果。」因此,發明出既能保持準確度,又能快速檢測少量檢體的儀器就成了洪嘉擇的目標。 為了達成「快速檢測少量檢體」的目標,一次PCR過程就需長時間的大型反應儀顯然無法勝任,因此洪嘉擇選擇使用能讓退火與延伸階段能在相同溫度(攝氏65度)完成的試劑,將PCR所需的三個溫度區間簡化為兩個。再採用「微流體」技術,將檢體反應的場域,從傳統的試管改在晶片上頭髮粗度的水管中進行。而過去微流體技術應用在PCR時,檢體會因高溫而產生蒸氣壓,生出如同滾水一樣的氣泡,阻礙流體移動,影響檢體反應的品質與穩定度。對此,他設計出氣壓控制技術,利用壓力抑制氣泡生成,從而使流道暢通無阻。 而為了讓檢體溫度保持在特定區間,以進行不同階段的擴增反應,洪嘉擇必須精確控制其在高、低溫區停留的時間。他採用「光學同步控制技術」,在晶片中央設置螢光檢測區,將偵測到的訊號作為控制檢體往不同溫區移動的觸發機制,並整合感測器和控制元件達成自動控制。 該技術目前尚未進入臨床測試,因此在實際應用上還存在挑戰,但根據臨床前的測試(註二),研究團隊設計出的機台效率是95%,符合標準,洪嘉擇對其抱持樂觀的態度,「時間縮短到8分鐘,卻可以跟一般市面上的成熟機台擁有一樣的效果,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突破。」另外,關於技術商用化的安排,洪嘉擇也希望未來能應用在食物、食物中毒或水質檢測等層面。 註二:PCR機台效率90-110%為可接受程度。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建仁表示,該技術將PCR縮短成8分鐘,是顯著的進步,他說:「特別是在急性傳染病的防治。」若以COVID-19疫情為例,民眾在機場接受檢驗,原本可能必須花費幾個小時等待結果,因此該技術可以讓人們在疫病檢測時節省時間並維持檢測準確度。陳建仁更表達高度肯定:「該技術是我們台灣年輕科學家的一個進步。」
儀器結合APP 子宮頸輕鬆測
新知
第1660期
儀器結合APP 子宮頸輕鬆測
2017-10-12
【記者徐安萱綜合報導】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組長陳建志與學生團隊共同研發「子宮頸檢測器」,突破傳統抹片技術,替女性省去舟車勞頓的時間、人力成本,更不需要讓醫師刮取陰道。此發明在2017第13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獲得一金獎和一特別獎。有鑒於不少女性因工作忙碌、害羞而忽略子宮頸健檢,「子宮頸檢測器」將醫療科技帶入生活,讓女性可在家自由安排時間進行檢測。子宮頸癌是因感染高風險型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導致,儀器結合手機應用程式(Application , APP),提供清楚操作指示、引導女性正確採樣,檢驗人類乳突病毒、上皮細胞等是否病變。檢驗報告再經由雲端連結,將檢測數據傳送給指定醫師,進行診斷和醫療建議。根據團隊實驗測試,「子宮頸檢測器」的檢測結果與在醫院檢查完全相同。只要將專利設計的刮取棒伸進陰道,輕輕劃一下就能輕鬆完成採樣。 歐美國家因健保給付較台灣高出許多,子宮頸健檢不如台灣方便,因此「子宮頸檢測器」深受評審好評。 圖/賴策方提供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科癌症學科主任張志隆接受《蘋果日報》採訪時表示,首次性行為後五年內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機率達六成,因性行為年齡層下降,子宮頸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 目前三成以上的重度子宮頸癌前病變,發生在25到29歲的女性。團隊成員、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學生賴策方表示,為了研發符合趨勢的作品,前期發想時調查過女性子宮頸檢查經驗,「不舒服」、「不方便」是大多數的回應。在台灣因為有健保給付,未滿30歲的女性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只需自付抹片費用約200至300元。陳建志補充道:「歐美國家因健保給付較台灣高出許多,導致女性常因檢查不舒服、費用高昂等原因延誤就醫。」 目前「子宮頸檢測器」的技術已經成熟,正在積極尋求投資計畫,以及醫院臨床實驗與背書。 圖/賴策方提供研發團隊期許未來針對高齡化、少子化,將醫療科技融入生活居家方向作發想,研發出更多對現今社會有助益的產品。陳建志指出,由於有過性行為的女性都需進行子宮頸檢驗,檢測器具有市場潛力;且該技術已成熟,正在積極尋求投資計畫。賴策方也說:「只要經由臨床實驗配合,得到醫院背書,並經由PDA醫療產品認證,就能使作品成功商品化。」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