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北大放寬加簽門檻 彈性選課利弊待檢視
校園
第1818期
北大放寬加簽門檻 彈性選課利弊待檢視
2025-11-14
【記者蔡得曦報導】國立臺北大學宣布自下學期將廢除或放寬人工加簽僅限兩門之規定。此限制最初是為督促學生於選課階段審慎選課,卻進一步導致部分學生遭遇選課規劃上的困難。現今校方決議調整加簽制度,希望新制上路後能有助於學生破除以往的選課困境。 北大三峽校區學生會於教務會議上提出廢除或放寬人工加簽僅限兩門之規定,因北大除加簽門數上限外,還有課堂加簽人數限制與學分數上限,多重門檻導致學生選課規劃不便。北大三峽校區學生會長陳昱仁表示,因有學生反映無法加退選到熱門的法律系必修課,需仰賴人工加簽。但由於規定,使其同一學期無法加簽兩堂以上的必修課程。「學生權益雖以公共利益為核心,但公共利益的底層也是某個學生平常遇到的狀況,於是我們就試著去發想、解套。」個別學生所發生的問題也可能是全校師生亟待解決的困難,他補充道。北大休閒運動管理學系學生料吉(化名)則從過往選課經驗指出,開放加簽限制對於跨系選課會很有幫助,「雖然選課時在加選人數限制下仍有沒選上的可能,但此舉相當於為符合資格的學生多拓寬一條路。」 過往設置加簽限制的原因,北大教務長陳婉琪解釋,「校方同仁是希望同學能在第一階段認真選課,不要延至第二階段才來安排,否則對師生都造成困擾。」他表示,在學生會本次提案前,便有大一學生詢問為何有此加簽上限,多方的意見反饋促成教務會議上的討論。與他校現行的加簽制度相比,目前多所大學如臺大、清大、成大、中正等皆無加簽門數的限制。而同樣設有限制的政大,則以加簽五門課程為限。陳昱仁說明:「多數大學的加簽限制都較北大舊制寬鬆許多,校方也能以他校為基準去討論校內加簽限制的適用。」 國立政治大學教務處註冊組長王揚忠闡述限制存在的背後考量:「在本校來說,我們一直把加簽視作正常選課之外的補濟管道,而不希望學生將其當成主要的選課方式。」他表示,每校學生的修課情形各有不同,建議各校可以藉由訪談形式與現有資料去進行制度的分析。政大東南亞語文學系學生何宜珊認為,如果加簽沒有上限,學生可能就不會重視選課流程,「五門課的上限除了讓大家重視原本的選課流程之外,也有較多的彈性。」 加簽制度改變後亦有師生擔憂會帶來副作用,北大資訊工程學系學生小魚(化名)表示,擔心部分學生濫用此規則,導致老師們需要在第一節課上花時間處理加簽,影響已選上課程的學生權益。陳婉琪則直言,制度改變的主因是授課教師仍保有同意加簽的決定權,「面對被老師拒絕的風險,學生應有動機好好選課。」學生會也於改革期間與教學同仁討論新制可能面對的挑戰,陳昱仁認為,新制弊端與學生選課彈性提升兩相權衡之下,仍是利大於弊。因此加簽新制預計自下學期實施,實行後能否實際改善學生選課情形,仍有待持續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