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校園
第1772期
出席率低則不得考試 南應大扣考制存廢引熱議
2022-11-23
【記者梁家柔綜合報導】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學生會9日在Instagram發起「扣考制」意見調查,並提議爭取廢除扣考制,然而許多學生卻認為此制度仍有存在必要,掀起校內一陣熱議。南應大學生會學生權益部部長林瑀萱說明,日後學生會內部將統整意見作為提案報告,並於28日與校方開會討論如何調整制度。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學生會9日發出「扣考制」調查表單,並提出質疑:「若學生能夠於非校內教學之場所更有效率地學習,這樣是否代表扣考制度正在阻礙學生進步?」 圖/梁家柔攝扣考制是根據《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考試規則》第十一條規定,若學生某一科目缺曠課時數達學期授課時數的三分之一,將無法參加該科目期末考試。而缺曠課包含「經校長核可」之公假、直系親屬喪假或懷孕、分娩、撫育三歲以下子女,則不得超過全學期授課時數二分之一,否則也將成扣考對象。目前全台灣許多大專院校同樣實施扣考制,在149所大專院校中,約有六成的學校還存在扣考制,且多數為私立大專院校,可見扣考制在大專院校仍廣泛被使用。南應大校方設立扣考制,旨在提升學生出席率,並維護學習成效。然而,林瑀萱指出,扣考制不僅剝奪同學的考試資格,也侵害同學擁有學習自由的權益。他也直言:「學費是用以支付學校教學所需之費用,考試及課堂測驗也是一種教學活動,扣考制等於是剝奪同學的受教權利。」因此,學生會認為應該取消扣考制,並盼校方能重新審視此制度的存在與否。針對扣考制的疑慮,南應大運動休閒與健康管理系的黃一正表示,由於自身為體育績優生,經常須動輒參加好幾個星期的比賽,而公假納入扣考時數的規定就時常讓他感到困擾,「我是認為不用完全廢除,但應調整至更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而曾就讀南應大室內設計系,但現已轉學的小美(化名)則提到,過去曾有一段時間因同儕問題心理狀態不佳,甚至需進行心理輔導,「那段時間實在無心力去學校上課,但我沒去的時間都在家裡完成作業。」然而,在扣考制之下,小美仍因6次缺課而無法參與期末考,令他感到不便。 曾就讀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所的校友A(化名)觀察到,部分學生只是為了不被受罰而待在教室,「不想學習的同學到課堂依然不會學習。」制度與學習成效的關係,仍有待省思。圖為示意圖。 圖/梁家柔攝然而,也有師生支持繼續維持扣考制。南應大運動休閒與健康管理系的鄭文通說明,學校幾乎每堂課都會點名,可有效掌握學生的出席紀錄,並落實扣考制。此外,他也覺得扣考制是督促學生至學校上課的重要因素。南應大幼兒保育系的林同學(化名)則認為,扣考制除了保障有準時出席的同學,也能確保學生有參與一定時數的課程,是一個保證人才專業的制度。針對扣考制的存廢,他也擔憂地說:「如果取消扣考,學生或許就會覺得大學是個可以隨意出缺席的學習場所。」而南應大國際企業經營系助理教授呂佳儀表示扣考制對教師而言是利大於弊,「扣考至少能讓學生注意一下自己的出缺席,不至於只來考試或交報告。」 談及學校的扣考制,台南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的陳同學(化名)認為此制度可約束學生課程的出席率,一方面是確保教授所傳遞的知識學生能接收,另一方面是讓學生能有警惕的作用。 圖/黃一正提供南應大學生會點出,雖扣考制是為了落實學生出席率,以確保老師上課及學生課堂學習進度同步,「但大專院校教育相較於高中職,應該更有學習的自主性,並對自身的時間規劃負責。」因此,學生會呼籲校方應廢除扣考制,並尋求其他方式達到同樣效果。對此,校方表示近期已和學生會洽談相關事宜,但仍在初步溝通階段,還未有完善的調整規劃,日後也會再與學生及學生代表討論扣考制的存廢議題。
藝文
第1715期
穿梭舊糖廠演出 十鼓擊奏平埔祭典
焦點
2019-11-28
【記者賴辰瑀台南報導】磅礴鼓聲在夜晚的百年老糖廠中縈繞,向上竄升的火焰在擊鼓帶來的陣風中,顫動出細碎的火花。十鼓擊樂團24日演出原創作品《秋收・夜祭》,團隊首次跳脫以往鏡框式舞台定點的演出形式,安排表演者穿梭在台南十鼓仁糖文創園區的工業遺址中,帶領觀眾體驗400年前平埔族群的秋收慶典。 十鼓擊樂團利用火把與火盆代替燈光照明,在百年糖廠的齒輪狀舞台演出平埔族群的慶典《秋收.夜祭》。 圖/十鼓擊樂團提供觀眾摸黑高舉火把,席地坐在糖廠工業化風格的戶外表演場地,接著鼓手邊擊奏邊邁步登上齒輪形狀的舞台演出。長聲吶喊後,一位鼓手沿著繩索自近兩層樓高的高空飛索擺盪而下,此為平埔族秋收中,獵人追逐白鹿的象徵,也是鼓團首次將極限設施結合於演出中。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打擊組學生謝懷玨表示,藝術這個東西並不狹隘,這次移動式演出將舞台搬至具有極限設施的場地,希望融合觀眾意想不到的機關及道具呈現表演。 進入戶外表演場地前,觀眾高舉火把,點亮百年老糖廠的工業化設計。 圖/賴辰瑀攝移動式演出的特點之一,即為鼓手位置與樂器擺放方式需隨曲目變化跟著移動。南應大音樂系打擊組學生林威廷說明,比起定點式表演,移動式演出更需花費心力熟記樂器的擺放方式,以及人員的流動走位。例如,演出中鼓手換上道教的家將服裝,配合鼓聲節奏,由舞台上走下觀眾席,以象徵敬天地的儀式群繞跳舞,緊接著又需注意鼓聲遞變,抓緊時機回到舞台上表演。謝懷玨說明,這樣的演出方式需要實際演練,因此比較耗費心力。 鼓者身穿特別設計過的道教神明文化服飾,繞圈跨步象徵敬天地的儀式。 圖/十鼓擊樂團提供謝懷玨解釋,此次移動式演出,團員將所有樂曲串連成一個完整節目,一首曲子結束後,團員需立即將鼓移到下個定點接續演出。例如,在鼓聲不斷的間奏中,樂團將鼓從齒輪舞台移至糖廠儲存糖蜜的大型圓筒間、擺有數個火盆的淺水灘上,等待樂器及鼓手就位,緊接著下一段在水中的演出。鼓手站在淺水灘中與團員交叉擊鼓,在走位的同時濺起水花,而鼓聲也在「淺水灘」、「糖蜜罐圓筒」與「草坪山丘地形」三角音場共振下,形成聲音的天然共鳴。水火交融的意象下,視覺聽覺皆感受到真實的震撼,觀眾江桓瑜回憶,這種表演方式讓觀眾能更近距離感受氛圍,且他對這樣的設計也感到非常新奇。此編排為十鼓擊樂團獨創設計,樂團期盼以慶典的方式來敬天謝神,服裝則特別結合台灣多個平埔族群的文化,在腰際懸掛金色稻米,以象徵秋季的豐收。表演首次以不插電收音的方式,利用樂器原音及火炬照明,讓觀眾如實感受400年前的場景,林威廷說:「希望觀眾體驗到最原始、觸動內心的聲音。」而十鼓擊樂團團長謝十也表示,此次演出以謝天、敬天地等儀式性活動為主,包括編排觀眾高舉火把進場及家將儀式等,希望讓觀眾感受到「敬」的力量。 表演者手拿象徵豐收的金黃稻米,並仰望天空,表現對天地的敬意。 圖/十鼓擊樂團提供
生活
第1713期
【專欄】愛車成痴 南應大生走遍全台蒐集古董機車
2019-11-13
【記者陳妍如台南報導】「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玩把妹神器速克達(Scooter),可我就是喜歡老車!」說起對老車的熱愛,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運動休閒與健康管理系學生吳讚修難掩眼神中的興奮。吳讚修16歲開始在車行打工,因而接觸到重型機車的文化,「就這樣認識了一些『有的無的』的人,迷上了改裝車、復古車!」 10日在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籃球場舉辦的「MotoFree重機車展」,有近50台珍貴的重機車、老車展出,吸引重機迷前往。 圖/陳妍如攝憑著對老車的熱愛,吳讚修決定擔任召集人,與其他南應大運休系學生舉辦第一屆「MotoFree重機車展」,10日在南應大籃球場展出將近50台重機車、老車,吸引許多重機迷騎著自己的愛車來到現場。另一位活動召集人蔡昀蓉提到,她在籌備活動前從沒接觸過重機文化,但在看到「女十字軍重機車隊」騎著「印地安」美式重機車時帥氣、俐落的模樣,令她也萌生想騎重機的念頭,「女生騎重機真的很帥!雖然想玩,不過有沒有錢是個問題⋯⋯」她分享,會場內所展示的車輛每一台都可能動輒上百萬元,「如果我不小心弄壞了,恐怕就得去賣腎了!」 身為本次活動召集人之一的蔡昀蓉雖然以前沒有接觸過重機文化,但在籌辦的過程中也漸漸誕生了濃厚興趣。 圖/陳妍如攝南應大運休系副教授黃永政是團隊的指導老師,同時也是「哈雷撕破騎士團」的車隊成員之一,黃永政表示,團隊為蒐集各地車隊擁有的經典老車到處奔波,「他們(重機車展團隊)就找到我,希望我幫忙牽線。」黃永政、吳讚修這對師生因為常一起玩重機越來越熟識,吳讚修也笑說:「老師無聊的時候還常會拿我的車到處去晃!」 「MotoFree重機車展」活動召集人吳讚修跑遍全台各地,從當地車隊手上帶回許多珍貴又稀有的老車。 圖/吳讚修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老車排列在南應大籃球場上,帶領重機迷重返台灣舊時代的回憶。吳讚修笑說:「很多老車一開始都是在路邊看到的!」他提及,自己也有蒐集一台車齡近35年的老車,「據說是台灣工業時代下的產物。」吳讚修一開始是先在路邊看到少見車款,又看似沒有人在使用,他就留下紙條寫上手機號碼,告訴車主他願意高價收購,「沒想到還真的有人打電話來!」雖然車主告訴他機車已老舊不堪用,但吳讚修發現是皮帶壞掉,替換後就可以再次騎上路。他也透露未來還想繼續蒐集老車,「雖然要花不少錢,但我想下次在路邊看到的時候應該還是會忍不住!」 團隊在活動會場展出1959年出廠的重型機車「奇美拉幻獸」,是全台灣唯一一台。 圖/陳妍如攝重機車展的老車大多為台灣各地車隊所有,吳讚修和團隊透過與車隊接洽,從台北、台中、高雄和屏東等地親自用卡車運回來,花了足足兩個禮拜的時間。雖然到處聯絡車隊、贊助商很辛苦,吳讚修表示,明年仍想再辦。「玩老車的人,義氣用很深。」吳讚修分享老車「奇美拉幻獸」的故事:「幻獸車」原本的主人因故去世之後,由車隊聯合負責安葬事宜,而車子則交接到他們手上,繼續傳承下去,「老車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交流,所以才形成了文化和感情的傳承。」許多老車被收藏家買走後,因為老舊、沒有牌照所以不能上路,只能長期塵封在地下室。吳讚修認為老車不只是一種令他著迷的收藏,更象徵著台灣過去的歷史,透過蒐集老車、帶回每位車主與繼承人的故事,吳讚修期盼能讓世人重新看見珍貴的老車文化。
生活
第1599期
時蔬搭配特產 學生翻炒本土味
2015-05-27
台南應用科大盧育正將筍子、芹菜等食材包進南瓜皮。他與隊友蘇適在台灣便當項目中奪得銀牌。圖/郭姿辰攝【記者李利貞台中報導】頭戴白色高帽的選手站成一排,時而俐落地切菜,時而揮動鍋鏟翻炒食材,會場內瀰漫讓人垂涎三尺的濃郁香氣。「2015第一屆台灣廚藝美食挑戰賽」22至25日於台中世貿中心展開,比賽共分果雕、英式下午茶及台灣便當等20多種類別。其中台灣便當雙人賽吸引七所大專院校學生共襄盛舉,最後由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餐飲系學生盧育正及蘇適以作品「良辰吉食」奪下銀牌。台灣便當雙人賽以「台灣風情」為主題,要求選手於一小時內做出十人份的便當,且每份便當成本須控制在新台幣60元以下。盧育正及蘇適在橢圓形木飯盒中盛裝白飯,接著放入蔬菜蛋捲與炒蘆筍、菇類等配菜,並擺上紅糟排骨。蘇適表示,為更符合主題,他們選用時令蔬菜,並搭配雲林快樂豬、新竹客家紅糟及台東池上米等各地特色食材。此外,盧育正也提到,他們以紅糟與蜂蜜拌炒主菜排骨,並使用花布圖樣的紙帶包裝木盒,將客家特色融入作品。中臺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餐飲組學生曾祥益及葉瓋鴻則以作品「憶往台灣故鄉情」奪得銅牌。葉瓋鴻指出,發想主軸為「在地」,因此他們烹煮老一輩人熟悉的地瓜飯,並在主菜雞捲中裹入醃漬青芒果。開胃醃菜也以滋味酸甜的冬瓜醃百香果取代常見的西式醃黃瓜,凸顯台灣本土風情。而南科大餐飲系學生陳哲緯及劉仲翔在紫米飯中混入紅豆、燕麥、薏仁和糙米,並使用豆腐乳及蠔油燉煮焢肉,搭配茄子鑲肉、豆皮捲等配菜,以色、香、味俱全的便當獲得佳作。陳哲緯解釋,在米飯中增加其他穀物可增添口感,並符合現代人養生的口味。評審張文豪認為,除了美味考量,參賽者也應依照一般消費者習慣調整份量,並考量便當菜色是否適合大量製作。主辦單位、台灣廚藝美食協會行政助理李宜璟則指出,本次賽制比照國際賽規格,優勝者可代表台灣出戰明年的亞洲區決賽,希望讓台灣餐飲科系學生累積經驗並走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