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提升全球移動力 教育部計畫11月上路
校園
第1602期
提升全球移動力 教育部計畫11月上路
焦點
2015-10-02
  陳揚和博士進行經驗分享。 圖/黃婕攝【記者黃婕台北報導】教育部「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將於民國104年11月啟動;5月開始針對大專院校生進行全球移動力經驗調查,希望透過不同的國際活動、經驗傳承來培育全國大專生對國際宏觀的思維、開放的心胸,以實現「世界公民」的理想與願景。教育部在計畫初期將推動各個大專院校創辦國際學院、學程,鼓勵與國外姊妹校進行師資交流及語言學習課程,擴展大學生的跨文化國際觀。今年首度推行的「大專校院鼓勵學生赴海外進行國際體驗學習試辦計畫」,融入國外最流行的「間隔年」(Gap Year)概念,以教育、體驗和學習為主軸,設計國際參與、交流活動,並提供經費補助。青年學子可藉由打工度假、遊學、旅行等方式,給自己時間探索自我、豐富閱歷。並以「壯遊」的方式,在不同的環境背景之下,讓自己有喘息的時間,用心體會生命,開闊心胸。今年6月,教育部成立「青年轉動全球」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發佈多項試辦活動成果,例如英語學習營隊,透過密集的小班制訓練課程,讓參與的學生可以在結業式時以全英文介紹台灣在地文化。粉絲專頁每天也會提供一則青年的海外實習故事,例如遠赴巴拉圭教中文的華語教師分享其經驗的影片,讓有興趣出國體驗的學子有參考學習的對象。教育部在9月24日於台灣大學首次舉辦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分享會,邀請到曾任職於知名企業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的陳揚和博士分享他留美求學、工作的經驗。他強調國際移動力之重要,並詳細解答學生疑惑,現場反應熱絡。「當通過了困難的時候,一切就是值得的。」陳揚和認為在國外生活一定會遇到許多難關,換個角度思考,將負能量轉換成正能量,積極地面對困境,提供自己前進的動力,才是應有的態度。他勉勵在場同學保持初心,不要輕易放棄。他同時也提到,美國的求學環境中,同學大多是來自不同背景、國家,這個是在台灣求學較難獲得的機會,應把握可與國際學生互動的時間,要「學習和全世界的人競爭又合作」,才是最重要的。對於怎樣才是具有全球移動力的人才,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司長楊敏玲認為「現在的學生必須有國際觀,具備優良的語言能力,並且擁有跨出國界的勇氣。」為順應國際化潮流,青年必須能接受多元文化,學習融入不同背景的社會,對事情保持樂觀、正面的態度。「語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應該要培養第二外語的能力!」楊敏玲強調外語是關鍵能力,多與他國的優秀人才互動,或進行海外體驗、志工服務學習,放眼國際,並且藉由國與國間的連繫機會,吸取他國經驗,將其轉化為邁向成功的墊腳石。 分享會後全體大合照。 圖/黃婕攝 經驗分享會後的問答時間,許多人積極詢問關於出國留學的相關訊息。 圖/黃婕攝
【敞心胸走出舒適圈 拒當文化弱智一】台文化智商低 刻板印象礙跨國溝通
專題
第1598期
【敞心胸走出舒適圈 拒當文化弱智一】台文化智商低 刻板印象礙跨國溝通
2015-05-21
【副刊記者/李丞凱 卜舒綺 邱柏勳】「文化智商」一詞源於商管領域,強調企業應以開放、尊重的心態來面對不同文化的客群與合作夥伴。近年來不少學者開始強調文化智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應了解不同文化內涵,尊重與包容彼此差異。 台灣地狹人稠,經濟發展仰賴國際貿易,因此許多人強調台灣人應具備「國際觀」,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和不同國家的人才競爭。然而日前網路評論作家張苡絃在「關鍵評論網」撰文指出,台灣人雖然愛強調國際觀的重要性,但其實是缺乏文化智商(cultural intelligence, CQ)的「文化弱智」。 什麼是文化智商?美國克蘭納特管理學院教授鄂理(P. Christopher Earley)和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教授洪洵在西元2003年首先提出「文化智商」概念。他們定義文化智商為「在各種國家、民俗和組織文化環境中,能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有效互動的能力」。張苡絃認為,過往台灣強調的國際觀只不過是「菁英式」的國際觀,但回到日常生活中與外國人進行一般的對話時,就常常會遇到困難。 「就是對文化的理解不足吧。」東吳大學日本語文系學生白廷然說,自己的日文程度已經相當熟練,但當日本人在講笑話時,有時仍會無法理解,也常看不懂搞笑節目的笑點在哪裡。 「文化智商就像是跨文化的IQ與EQ。」吳鳳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助理教授賴明君分析台灣人的文化智商,認為台灣人雖然普遍能理解國際事務,但卻無法展現出適當的尊重與包容。她舉例,台灣人雖然很熱情,喜歡帶外國人到處走走,並介紹自己的好友認識,「但這種熱情對外國人來說有點吃不消。」 政治大學民族系副教授王雅萍以東南亞文化在台灣的處境為例,指出台灣對國際的認識受到資本主義、工業化等美、日觀點影響,常不自覺把東南亞當成第三世界的國家。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學士班學生楊璦芳也觀察到,許多大學生在申請國外志工時,傾向前往東歐、中南美地區,而非亞洲國家。楊璦芳說,有些人想把自己丟到不同文化挑戰自己,「有些人卻是因為有刻板印象,認為東南亞某些國家就是比較落後。」 文化智商是國際化時代下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東吳中國文學系學生魏郁心認為,文化智商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不同文化的人時,較能夠理解對方的立場和思維,不會侷限在自身民族慣有的思考模式,也能減少彼此的溝通障礙。 賴明君補充,文化智商對未來就業也有正面影響。與不同國家的人合作或是做生意時,理解不同的文化能協助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公司內各部門在聯繫、協商的過程中,文化智商也有助於不同的立場能良性溝通。下一篇:【敞心胸走出舒適圈 拒當文化弱智二】缺乏國際關心 外語學習欠文化理解第三篇:【敞心胸走出舒適圈 拒當文化弱智三】主動與各國交流 提升自身競爭力
【敞心胸走出舒適圈 拒當文化弱智三】主動與各國交流 提升自身競爭力
專題
第1598期
【敞心胸走出舒適圈 拒當文化弱智三】主動與各國交流 提升自身競爭力
2015-05-21
國際志工社林軒羽同學(圖左),參與國際志工社活動,圖為她正在教導柬埔寨小學生畫畫的過程。 圖 / 國際志工社學生林軒羽提供 【副刊記者/李丞凱 卜舒綺 邱柏勳】文化智商對身為高等教育人才的大學生,至關重要。全球化時代下,與不同國籍與文化背景的人合作機會增加,提升文化智商成為培養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王雅萍表示,學生應走出文化舒適圈,多認識不同族群,「為你的人生集世界各國的朋友。」她建議, 大專院校可藉由開設多門介紹異國文化的通識課,帶動學生建立國際觀。為鼓勵各國家學生互相認識、交流,王雅萍於其通識課「東南亞民族與現況」中,推動「集點制度」。只要結交東南亞朋友,請對方在集點卡簽名,期末就給予獎勵。 根據勞動部及內政部移民署統計,台灣目前約有57萬位東南亞移工,而東南亞外籍配偶也約有13萬人。隨著東南亞國家人數比例增加,了解其文化日趨重要。 國內不少團體提供學生出國當志工的機會。胡元輝認為,雖然台灣在國際化的浪潮下有許多機會可以接觸到不同文化的人,但若經濟許可,出國挑戰自我也是提升文化智商更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政大國際志工社每年都會前往中國青海進行服務,透過教導當地小學生課業與進行家庭探訪,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弭平刻板印象,強化世界觀。 「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是要經由親身互動才能看見的。」楊璦芳認為,不論是出國當志工、出國實習或是當交換學生,都有助於提升文化智商。與外國人交往的過程,除了對不同風俗有更深的認識,也讓她回頭重新思考、檢視自己成長的土地和文化,發現自己不足之處。 台大工商管理學系學生賴彥廷表示,要提升文化智商,最重要的是「Open-minded」,要有開放、主動和好奇的心態。另外,他認為主動接觸國外當地的傳播媒體,比起經過國內轉譯後的內容,更能體會道地的文化。雖然台灣主流媒體對於國際新聞較少著墨,但自己會透過Youtube或國外新聞網站了解國際大小事。 來台交換的外籍生與留學生不在少數,近年來又大量開放對岸學生來台,在這種環境下,台灣大學生更應培養卓越的世界觀,提升自身文化智商,未來在工作競爭或結交異國朋友,更能得心應手。第一篇:【敞心胸走出舒適圈 拒當文化弱智一】台文化智商低 刻板印象礙跨國溝通上一篇:【敞心胸走出舒適圈 拒當文化弱智二】缺乏國際關心 外語學習欠文化理解
【理想現實有別 「交換」心態決定收穫四】調整態度 拓展國際視野
專題
第1593期
【理想現實有別 「交換」心態決定收穫四】調整態度 拓展國際視野
2015-04-16
出國進行交換,遇到課業、交友或是文化適應上的問題在所難免,然外在環境無法改變時,轉變心態就格外重要。有些學生被動害羞,但在國外不管是學習或交友,都應更加主動。台大政治系學生呂宜庭在香港一開始因語言不通,交友遇到困難,後來她主動邀請香港同學一起吃飯出遊,漸漸交到不少朋友,甚至因此學會了些許廣東話。在異國文化薰陶後,反思自身文化也是提升自身國際觀的一環。到廈門交換的台大國際企業系學生劉瑄表示,中國的富裕與人民的愛國情操讓她驚訝,反觀台灣,因為政治經濟自由開放,民眾反而有太多事情可以抱怨、辯論。例如政治貪污、媒體操弄、民生議題、就業環境等,都讓台灣人費心於爭執謾罵,「台灣不是鬼島,我相信生長在台灣的人其實都很愛我們的家鄉。」台大國企系學生楊昕妮,大四上曾前往法國交換。她認為,環境迫使她的心態更為獨立,「一種快速轉大人的感覺,因為很多事情複雜的程序都要自己一手處理,」她補充,國外要獨自跟房東簽租約,租約內容都是法文,自己要非常細心的讀,才不會吃虧。國外人事物與國內極為不同,保持好奇心與敏銳觀察力,交換生能有更多不同體驗。東吳日文系教授陳淑娟指出,交換期間可以觀察國外的教課方式有那些優點,以及國外社團運作模式,體會跟國內不同的校園氣氛。黃裕惠說:「交換時心態要獨立,思想要開闊。」她補充,希望交換歸國的學生不要有「出國就驕傲」的自負心態,而應該學會謙虛。第一篇:【理想現實有別 「交換」心態決定收穫一】盼增廣見聞 學生適應不良難如願第二篇:【理想現實有別 「交換」心態決定收穫二】不諳當地語言 學習頻碰壁第三篇:【理想現實有別 「交換」心態決定收穫三】尊重差異 交流促文化理解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