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波蘭墮胎法釀禍 民眾控政府剝奪身體自主權
國際
第1757期
波蘭墮胎法釀禍 民眾控政府剝奪身體自主權
2021-11-17
【記者黃亭茹綜合報導】「這是一次可怕的、毫無意義的死亡,人們想與伊莎貝拉的家人分享他們的悲痛並表達對他們的支持。」參與示威遊行的民眾安妮卡.威蘭雪芙卡(Agnieszka Widłaszewska )說道。上萬名波蘭人於6日走上街頭,高舉「#一個都不能再多(#notonemore)(註一)」標誌,哀悼孕婦伊莎貝拉(Izabela)的死亡,並抗議國內嚴苛墮胎法的不公。註一:#notonemore運動在不同語境下有著其他的意義,如抗議拉美的婦女暴力,在此指波蘭對於嚴苛墮胎法的示威運動。 示威人潮聚集於波蘭最高法院前方,高舉波蘭國旗,抗議現今嚴苛的禁墮胎法案。 圖/喬蘭塔.布佐夫斯卡提供波蘭最高法院在去年判定法條「因胎兒先天性障礙而墮胎」違憲,引發社會大眾嚴正抗議。今年9月,孕婦伊莎貝拉因羊水破掉而緊急就醫時,發現胎兒有諸多缺陷造成母體深陷危險,醫師卻礙於法規,必須等到胎兒停止心跳才得以終止妊娠。威蘭雪芙卡解釋,在波蘭國內進行的墮胎手術大多為非法,數量可能達到10萬至20萬次,而更多人會選擇前往他國進行合法、安全的墮胎。威蘭雪芙卡惋惜地表示,現行法律迫使女性生命的價值排在胎兒生命之後,他強調,「你別無選擇,只希望醫生能為您和您的孩子做出最好的決定。」 人們高舉指標性的標語,為孕婦伊莎貝拉之死哀悼,且抗議波蘭政府的不公。 圖/喬蘭塔.布佐夫斯卡提供「除了伊莎貝拉,有更多的女性受到身心嚴重創傷,甚至死亡。」在英國一同響應遊行的波蘭民眾安娜.歐文海(Ana Oppenheim) 說道。他認為,去年針對墮胎禁令的示威抗議很可能是波蘭自蘇聯解體以來最大的社會運動,也是現在由天主教政黨主政波蘭社會中最有爭議的政策之一。​​擔任伊莎貝拉家屬的家庭律師喬蘭塔.布佐夫斯卡(​​Jolanta Budzowska)提到,「這些示威是波蘭婦女表達不贊成現行立法的一種方式,為限制女性墮胎權益感到不滿。」他補充,現行法律導致患者缺乏安全感,並未完全保障民眾的醫療服務權利,「它還造成了醫師在診療上的『凍結效應』(註二)。」註二:醫師們擔心如果法院認定他們進行非法墮胎,就必須承擔刑事責任,故轉以保守治療,可能導致醫師無法對患者做最正確的醫療決策。目前,波蘭政府尚未提出對伊莎貝拉家屬的補償方案,且政府對此議題討論仍以限縮女性墮胎自主權為主。布佐夫斯卡解釋,伊莎貝拉的家人正在透過刑事訴訟來爭取他們的權利,他們希望醫院能引入適當的程序,避免更多孕婦死亡。同時,他們也加入了「#一個都不能再多( #notonemore) 運動」,盼望政府儘速修改不人道的墮胎法,以防止這類事件再次發生。布佐夫斯卡吐露,「我們真誠地希望伊莎女士的案子能夠觸動人心,讓大家意識到波蘭的惡法需要改變。」 遊行人潮紛紛舉起標語,希望波蘭政府看見示威人們的聲音。 圖/喬蘭塔.布佐夫斯卡提供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林津如認為,在母親和胎兒的權利之間,應以最小的損傷為決斷,而波蘭現在卻以胎兒為優先考量,等於是政府以國家法律為名介入孕婦的抉擇。他也強調,此次示威顯示波蘭社會對墮胎議題的集體正視。對此,威蘭雪芙卡表示波蘭沒有讓孕婦感到安全,「修改現今幾乎完全禁止墮胎的憲法,才能讓女性真正掌控自己是否要擁有孩子以及生活的模式。」
拒搭性別平權倒車 波蘭大學生護墮胎權益
國際
第1735期
拒搭性別平權倒車 波蘭大學生護墮胎權益
焦點
2020-11-05
【記者張華真綜合報導】「我的身體,我的選擇」10月30日波蘭首都華沙街頭聚集超過10萬名示威者高聲吶喊,這場40年來最大抗爭行動,源自反對最高法院「因胎兒先天性障礙而墮胎」違憲的判定。示威者認為此判決是波蘭執政黨——法律與公正黨(Law and Justice Party, PiS)打壓女性權利的手段。 10月30日,波蘭首都華沙爆發40年來最大抗爭行動,超過10萬名抗議者違反社交距離上街抗議墮胎法的違憲判定。 圖/華沙空拍提供保守派的法律與公正黨,自西元2015年執政後,除了黨員多次發表歧視女性的言論,2016年更企圖透過立法制定更嚴苛的墮胎禁令,最終因遭大批民眾抗議而宣告失敗。2020年他們轉而採取釋憲的方式,主動向最高法院提出聲請。10月22日最高法院以11:2的壓倒性結果,判決《家庭計畫法》中,針對「因胎兒先天性障礙而墮胎」的《人工流產合法放寬規則》違憲。 抗議者高舉寫有「#wypierdalać」標籤的布條,要求忽視人權的政府滾蛋。 圖/巴泰克・穆拉基提供判決結果引起波蘭各地包括華沙大學(University of Warsaw, UW)、亞捷隆大學(University Jagiellonian, UJ)和弗羅茨瓦夫經濟大學(Wroclaw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UWr)等超過100所大學發起爭取女性墮胎權的示威抗議行動。弗羅茨瓦夫經濟大學學生祖娜・布切克(Zuzanna Buczek)表示,此判決完全忽略母親的權利與感受,「不是每個母親都有勇氣面對缺陷孩子受苦的模樣。」學生除了在各地發起遊行,也在社群媒體上以「#mybodymychoice」標籤作為號召,並在臉書頭貼押上紅色閃電的圖案,表達捍衛波蘭女性權利的決心。亞捷隆大學學生朱莉婭・厄本斯卡(Julia Urbańska)是換上閃電頭貼學生之一,她表示爭取墮胎權攸關國家的未來,「我們不想要住在一個缺乏人權保障的國家。」 「因胎兒先天性障礙而墮胎」違憲的判決結果,引起波蘭各地長達14天的抗議行動,在政府提出具體作為前,示威者將持續走上街頭。 圖/gosiaherlfoto網站提供依據波蘭釋憲前的法律規定,女性只有在遭強姦和亂倫等刑事犯罪、生命受胎兒威脅和胎兒遭診斷存在先天性缺陷時,才得以進行墮胎。但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NYT)》報導,在2019年波蘭執行1110例合法墮胎中,有96%都是因為胎兒有先天性障礙。意即在法院宣佈違憲後,剩下4%的母親可以合法墮胎,其他人只能透過「非法地下處理」或付出高額代價到其他歐洲國家進行人工流產。 遊行中抗議者手舉「法律與公正黨(Law and Justice Party, PiS)領導的波蘭,不再自由」,表達對於政府逕行限縮墮胎權的不滿。 圖/巴泰克・穆拉基提供隨著抗議行動越發激烈,本該在2日前就頒布的釋憲結果,遭到無期暫緩。波蘭總統安德烈・杜達(Andrzej Duda)在10月30日聲明中,提出一項法律修正草案的構想:「當嬰兒在具有致命缺陷,並在出生後不久可能死亡的情況下,母親得以進行墮胎。」抗議者並未接受,他們認為這個只是政府的應急辦法,沒有實質保障。亞捷隆大學學生伊娃・加卡(Ewa Gałka)說:「在我們的權利受到保障前,不會停止行動。」人民將持續抗爭直到政府提出具體作為。 
性別「泰」不平等 泰國女性首藉學運發聲
國際
第1730期
性別「泰」不平等 泰國女性首藉學運發聲
2020-10-01
【記者吳季柔綜合報導】泰國學運自7月延燒至今,參與者從學生族群擴及年長者、女權團體與跨性別者,訴求也隨之多元化。其中年輕女性逐漸成為泰國社運主力,也躋身過去長期缺席的領導階層。她們提倡廢除現行不利於女性的條款,如:墮胎法、經期用品稅,挑戰泰國近千年的父權王室。 抗議群眾聚集於曼谷大皇宮前,訴求王室改革,並要求軍政府下台。 圖/亞當・迪恩(Adam Deam)提供此波學運是泰國繼西元2014年軍政府政變後最大型的抗議行動,年輕世代不滿軍方的專制統治,訴求改革王室、修憲與解散軍政府,盼討回真民主。7月18日起,泰國青年組織「自由青年」(Free Youth)號召千人於曼谷民主紀念碑參與示威。近日,學生團體再度召集數萬人上街抗議,然學生領袖與部分學生卻遭警方以冒犯君主罪、違反公共集會法起訴。有別以往的是,據《時代雜誌(TIMES)》分析,泰國年輕女性已成為學潮最主要的參與者。她們上街大聲疾呼女性應有身體自主權,反抗泰國社會限制婦女種種行為。泰國學生聯盟(Student Union of Thailand , SUT) 主席朱達提・西裡漢(Jutatip Sirikhan)因參與抗議行動於9月1日被捕,她解釋,學運最基本的訴求是在民主憲法下,所有人一律平等。她進一步指出,性別在其中佔有重要意義,「因此性別平等與泰國的民主、政治不可分割。」 泰國學生聯盟主席朱達提・西裡漢(Jutatip Sirikhan)因為參與抗議遊行,於上學途中遭警方逮捕。 圖/法律監督團體(iLaw)提供泰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 TU)學生安娜・範・武格特(Anna van Vugt)表示,性別相關訴求中,「墮胎法」是最受矚目的女權議題。她指出,為降低非法墮胎致死的案例,「許多團體力爭女性的身體自主權,讓墮胎合法化。」 泰國學運現場的抗議標語,點出對於合法且安全墮胎的訴求。 圖/Ms.Lin(化名)提供限縮泰國女性身體自主的規定無所不在,一名法政大學學生Ms.Lin(化名)就指出,學校的服儀規定甚至包括內衣的顏色,「女學生不能穿著白色以外的內衣。」她表示,許多女性被家人限制,無法享有與男性相同的權利與自由,例如:不允許晚歸,更須負擔所有的家務事,以及忍受社會對女性氣質的刻板印象,「但男性卻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泰國女性參與社運還恐面臨父權人士的打壓。長期住泰鑽研社會運動的黃嬿庭指出,泰國女性長期受到多重壓迫,在抗爭時,女性跟跨性別者得承受政治迫害與父權壓迫,若再加上學生身份,「那可能又有一層來自校方的壓力。」朱達提・西裡漢也表示,女性在泰國的政治參與力量相當虛弱,且參與社運的女學生更經常遭受人身攻擊,「有侮辱身體的評論,甚至被暗指為妓女。」朱達提・西裡漢說,這是泰國第一場性別政治運動。儘管目前訴求尚未實現,泰國女性勇敢走上街頭挑戰威權,已喚醒國內外關注泰國女性的處境。
捍衛墮胎自主權 挪威逾2萬人上街抗議
國際
第1690期
捍衛墮胎自主權 挪威逾2萬人上街抗議
焦點
2018-11-29
【記者徐佳渝綜合報導】「我的身體,我的選擇!」17日挪威民眾因不滿首相艾娜.瑟爾貝克(Erna Solberg)10月提案提高墮胎門檻,聚集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牌示威抗議、表達反對訴求。自17日的抗議遊行起,民眾不滿的情緒陸續延燒至挪威34座城市,參與抗議的民眾總計高達2萬5千多人。 民眾舉著被神像化的艾娜.瑟爾貝克圖像,圖中他懷著多胎的身孕,周圍還有許多挪威傳統用來墮胎的衣架。 圖/卡洛琳.維斯蔻格提供挪威首相艾娜.瑟爾貝克10月提議修改挪威「墮胎法」,廢除法條第二項「唐氏項(Downs Paragraph)」。對於懷孕12周以上的女性,若健康上無法負荷,或胎兒被檢查出有重大疾病,如唐氏症候群、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 HF)等狀況,「唐氏項」即可賦予女性合法墮胎的權利。(註1) 為捍衛墮胎法,民眾聚集在挪威國會前抗議,反對首相艾娜·瑟爾貝克的決定。 圖/瑞珍.比莉斯提供為了維護女性權益,17日挪威各地出現「捍衛墮胎法(Forsvar Abortloven)」的抗議活動。參與聲援的「挪威女性公共協會(The Norwegian Women's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表示,擁有身體自主權是重要的人權,「懷孕女性也是人,不只是放置胎兒的容器。」協會表示,若政府剝奪女性墮胎權,只會導致更多非法危險墮胎的發生。參與者、大學生蘿拉(化名)分享,自己14歲時曾懷孕,但當時因沒有能力養育小孩而選擇墮胎,所以她認為墮胎應依照女性自身的意願,政府無權干預。就讀佛里登倫高中(Frydenlund School)的瑞珍.比莉斯(Regine Blix)則認為,若政府需限制女性墮胎,執政者也應釋出協助家庭經濟的配套措施,「養育患有疾病的小孩不容易,經費補助是政府至少要做到的。」 抗議民眾不分男女老少都來捍衛墮胎法,總計全挪威有25000多人參與其中。 圖/卡洛琳.維斯蔻格提供根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艾娜.瑟爾貝克被質疑是為拉攏反墮胎的保守派「基督教民主黨」(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才提議修改墮胎法,為其2021年的選舉鋪路。而部分抗議民眾也認為,首相的決定無疑是政治操作的結果。對此,瑞珍.比莉斯指出,大眾無法接受女性權利被當作政治交易的籌碼。蘿拉(化名)也表示,提高墮胎門檻等於是「侮辱女權」,讓挪威民主走倒退步。基督教民主黨副主席肯兒.依果.洛普斯塔(Kjell Ingolf Ropstad)日前在「挪威廣播公司(NRK Radio)」訪問中表示,墮胎是歧視患病胎兒的行為。抗議活動參與者、就讀偉斯特達爾斯傳播學院(Westerdals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WSoC)的卡洛琳.維斯蔻格(Caroline Vestskogen)也承認墮胎有歧視的意味,但他提到身邊親友領養唐氏症小孩的經驗,讓他明白養育患病孩童一點都不容易,「這不是隨便任何人都能承擔的重責」,認為女性應當在墮胎上握有決定權。 抗議民眾高舉著「別碰墮胎法,不然把你待在家裡的妻子送去大學。」標語,表達對反墮胎保守人士的憤怒。 圖/瑞珍.比莉斯提供部分民眾也質疑,墮胎對健康會造成負面影響。抗議活動參與者、就讀伯丁高中海事學院(Bodin upper secondary school and Maritime College)學生歐妲.約翰森(Oda Johnsen)認為,墮胎對健康有一定風險,但他也提到,並不是所有女性都能負荷懷孕或生產過程,若懷孕造成女性生命的威脅,墮胎會是最好的選擇。挪威女性公共協會則指出,主張墮胎合法化的人士並不是對未出生的胎兒冷酷無情,相反地,他們認為墮胎是讓整體傷害減至最低的「壞選項」。(註1)挪威墮胎法載明,女性懷孕前12周可自由墮胎,懷孕12周至18周,必須評估胎兒狀況後提出申請,方能墮胎,懷孕18周後則另有規定。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