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無聲博弈尋攻克破口 橋協推系統化訓練儲人才
體育
第1819期
無聲博弈尋攻克破口 橋協推系統化訓練儲人才
2025-11-21
【記者呂詠倢報導】會場靜謐,四名選手環桌圍坐佈陣,在無聲博弈中尋找攻克破口。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4學年度橋藝錦標賽14至16日於國立政治大學登場,其中四人隊制賽項目共有19支大專隊伍參與,甲組最終由政大「政大光明」隊力壓對手封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交大大」隊則獲得亞軍。 合約橋牌是種腦力心智運動,四人一桌、兩兩為隊友。比賽分為叫牌與打牌兩階段,叫牌是透過喊出王牌(註一)擬定合約、確認莊家身份,打牌則是攻守雙方依花色與牌點大小出牌競逐,試圖阻止或完成合約。總之,莊家隊的目標是完成合約墩數(註二),防守隊則需盡力阻撓,整場比賽考驗記憶、推理與默契合作,是一項策略性的智力運動。 註一:即被指定的最大花色,如梅花♣️。該花色一旦被選定為王牌,便可壓過所有其他花色的牌,即便牌面點數較小也無妨。 註二:指莊家隊在打牌階段承諾要贏得的墩數,墩即代表四位玩家各出一輪牌後的勝負單位。 此次四人隊制賽報名隊伍超過16支,主辦方以循環賽制將隊伍分為甲、乙組,其中甲組為前八名隊伍。獲得甲組冠軍的「政大光明」,隊中三位青年國手吳俊暉、賴奕辰與林暄達皆在賽後分享,雖取得冠軍,但在合作上仍有提升空間。林暄達以叫牌為例解釋,在叫滿貫合約(註三)時,手中是否持有某花色的最大牌A是贏取墩數的關鍵,「但我們沒有溝通好,導致叫了該花色滿貫,但其實A不在我們手上,就停在了錯誤的合約。」來自「交大大」隊選手陳冠瑄,也說明他在賽場上的叫牌失誤,「對同伴牌卡傳遞的信號不太肯定,以致選錯了路線。」深究原因,他認為彼此雖都大致遵循社團共用制度打牌,但在叫牌的原則性判斷概念上,其實仍存在落差。 註三:指在叫牌階段承諾贏下13墩,即比賽的所有墩數。若手中握有某花色的最大牌A,即可控制該花色的出牌順序,提高完成合約的可能性;反之若未握有A即貿然叫滿貫,便可能失分。 為減少判斷差異所導致的失分,中華民國橋藝協會(以下簡稱橋協)在橋藝連兩屆納入亞洲運動會比賽項目後,開始推動系統化的密集培訓,逐步改變選手過去偏重自主訓練的生態。曾獲2023杭州亞運橋牌混合組金牌的陳冠瑄分享,集訓內容多為線上、實體並行,選手每月需於線上完成特定時數練習,並通過賽事考核來檢驗策略的落實度;實體培訓則為上午安排心理健康等軟性講習,下午實際模擬國際賽,賽後進行相互鼓勵檢討的環節。提到橋協集訓如何影響自主練習的心態,陳冠瑄認為培訓讓他明確認識自身潛能,即便已從國手退役,也會以相同標準要求自己,「過去投入的努力能達到這麼好程度,會讓我更知道未來要往哪裡提升。」 現為U26國手的賴奕辰所接受的集訓,則在講習內容上略有不同。他指出,橋協提供國手全面性的概念解構、牌例示範等講解,「相較我們平常在實戰中慢慢摸索錯誤,效率低落,協會直接給我們全盤的策略講解就不會東漏西漏。」來自國立臺灣大學的U26國手鄒宇恩表示,集訓大幅提升了他的叫牌技巧,自己也開始在自主訓練中運用所學理論,「我和搭檔之間的約定變得更簡單,也更能迅速構思牌型,不用再一張張出、慢慢推敲。」 兼任青年國手教練與橋協秘書長的鍾仁謙,以執教經驗為例,認為培訓中整合各派觀念,與世界公認正統打法接軌,可從根源提升選手能力,「國內有不同的叫牌理論,雖然執行出來差異不大,但教練常會說某制度就是最好的,沒有調整的彈性,久了選手思路會僵化。」展望未來,鍾仁謙談到將集訓課程常態化、普及化是亞運後持續推動的目標,目前除舉辦初學者橋藝營,更著手為準青年國手成立講習班,從基層出發,建立一條龍的培訓體系,培養更多具國際競爭力的優秀選手。
升學斷選手蹼泳生涯 歐陽昭勇盼列入大專盃助發展
體育
第1817期
升學斷選手蹼泳生涯 歐陽昭勇盼列入大專盃助發展
2025-11-07
【記者林家慶屏東報導】入水劃破寧靜水面,蹼片拍擊出水花,呈現力量與柔韌並存的姿態。114學年度全國蹼泳錦標賽1日至2日在國立屏東大學舉辦。比賽項目包括水面蹼泳(註)、雙蹼、浮潛、器泳、屏氣潛泳與先鋒舟。來自屏大的楊子漢榮獲大專社會男子組50公尺及100公尺水面蹼泳亞軍、100公尺及200公尺器泳冠軍,屏大選手楊宗叡則奪得大專社會男子組50公尺及200公尺雙蹼亞軍、100公尺雙蹼冠軍。 註:水面蹼泳穿戴單蹼,身體浮臥水面,腰腿像海豚擺動打水,水面蹼泳的呼吸管有特殊架子固定於面部正前方,以減少阻力。 擅長單蹼的地主隊選手楊子漢笑著說:「自己最擅長的100公尺水面蹼泳反而是起初最抗拒的,雖然很累,但是練著練著就喜歡上了。」他也坦言,這次成績還有進步空間,因此如何保持平常心是最大挑戰,「每次上場不一定是最好的狀態,表現和預期有落差就會在意,最困難的點是穩定心態。」此外,因打水方式接近捷泳,所以不少游泳選手也轉戰雙蹼,楊宗叡就是其中之一,「我最擅長的是100公尺跟50公尺雙蹼,因為跟我的游泳專長很類似。」不過他也表示,蹼泳比游泳更吃重下半身肌力,想再加強自己的耐力。 目前蹼泳在台灣尚未有大專盃,談及蹼泳的發展與挑戰,桃園市蹼泳總教練陳嘉儒指出,蹼泳運動員數量於大學階段驟減,並解釋道:「第一是課業問題,進入到非體育科系後影響訓練時間,蹼泳運動生涯就中斷了。」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歐陽昭勇曾推動國內蹼泳賽事從無到有,他點出發展困難,「因為亞、奧運沒有舉辦蹼泳,發展空間有限,所以國內想投入的人就會比較少。」 屏大於二月成立競技疊杯及蹼泳委員會,希望推動蹼泳發展,也作為國際接洽的窗口。屏大體育室主任兼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理事林瑞興說:「未來世界大學運動會可能把蹼泳列入正式項目,也有機會進到亞運,所以在大專院校設立委員會。」林瑞興表示,委員會設立後也期望為選手提供更好的資源和舞台,「不管是裁判、教練講習、大專院校的比賽,都希望立即有效的推動。」 關於未來蹼泳推廣,以及完善選手的培訓資源,歐陽昭勇說:「希望推廣到大專盃,選手能夠連貫性的從國小到大專都有舞台發揮。」若進入正式項目,代表選手能依此推甄升學,或作為國際賽事選拔依據,也能獲得更多經費、資源。陳嘉儒則提出對委員會的期待,「委員會應該鼓勵各大專院校成立蹼泳社,不管是休閒或選手,將來辦比賽時會有更多人參與。」透過舉辦蹼泳賽事,擴大蹼泳運動的發展空間,吸引更多人投入,讓選手有更多舞台。
熱舞預賽新制度上路 大專選手迎多樣挑戰
體育
第1800期
熱舞預賽新制度上路 大專選手迎多樣挑戰
2024-11-22
【記者張傳儀新北報導】 音樂一下,場上選手自信出招,場邊選手熱情歡呼,113年全國大專校院熱舞大賽16日在輔仁大學中美堂舉行預賽,比賽分為排舞組、霹靂舞1對1男、女生組以及All style 3on3 battle 組,三個項目中各錄取八支隊伍晉級於23日舉行的決賽。 今年的預賽是首次進行實體比賽,以往都是以繳交影片的方式決定進入決賽名單,參與過三次競賽,來自醒吾科技大學表演藝術學系的沈承逸表示,今年看到大家能力都有所提升,「看的出來跳舞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多了,跟之前比起來的話很欣慰,要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此次比賽也新增All style 3on3 battle組,由雙方隊伍各上場一分鐘,憑藉團隊默契並配合隨機出現的音樂,由評審決定表現較佳的隊伍優勝,最終進入決賽,來自臺北市立大學運動藝術學系的賴秉閎表示,平常與隊友謝皓恩、巫宗諺三人的舞風接近,過去常一同參與比賽,因為對彼此熟悉,在排練上可以更明確知道對方所想要的編排方式。對於這次比賽,他們覺得臨場感很重要,加上場地不小,所以很考驗選手的整齊度和力度的展現。 去年曾在排舞組拿下第二名,今年也晉級決賽的隊伍「你的初戀」是由來自崇右影藝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同學組成 ,團員蘇葳葳表示,此次比賽雖然是利用同樣的團名,但因為經歷過團員畢業而離開,所以對於團隊的組成感到徬徨,他說道:「以往都會是團長副團長一起去比賽,但是他們基本上是畢業的狀態,所以會由我們自己出來,我們有點不習慣,就是沒有帶頭的那個人。」另外因為排練的時間難配合,加上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對於強調整齊的排舞來說,要讓大家動作一致很困難。對於首次的實體預賽,他也發現比賽中更多的競爭對手,「自己心裡其實壓力蠻大的,因為他們畢竟更專業更厲害,然後就一直在想說怎樣才可以讓我們達到最好。」他也期許在一週後的決賽可以打破上次的名次,奪得冠軍的頭銜。 針對此次活動的安排及大專熱舞的推廣,大專體育總會副秘書長王建畯說明,今年霹靂舞也進入巴黎奧運的比賽項目,所以期望提供大專生舞台表現,也希望可以提升自我展現的機會,談及今年的比賽的特色,他表示今年也開放跨校組隊,可以增加校際間的交流,希望透過實體比賽及跨校組隊的方式可以讓大專生展現出不同的變化性,讓學生從比賽中吸收不同的經驗,啟發對熱舞不同的想法,也期許讓大專校院能夠多支持與推廣熱舞運動,並建構、啟發大眾對於熱舞的認同。
強權齊聚藤球賽場 屏科大雙冠稱霸大專盃
體育
第1800期
強權齊聚藤球賽場 屏科大雙冠稱霸大專盃
2024-11-22
【記者洪翊程台北報導】中華民國大專校院 113 學年度藤球錦標賽(以下簡稱大專盃)16日到17日在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舉行。此次賽事共分為男生和女生組,並分別設有二人賽、三人賽以及四人賽項目。包括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真理大學以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等大專藤球強權都參加了本次大專盃,是國內頗具規模的大專藤球賽事。 根據競賽規程,每間學校最多只能報名兩個項目,而屏科大分別在男子組三人賽、四人賽項目都獲得了冠軍。聊到比賽中的表現,屏科大藤球隊選手楊昌憬說:「我對球隊的狀態非常滿意,在面對小亂流時可以馬上做出改變並找回狀態。」而楊昌憬的隊友郭書翰則分享,他和隊友們都致力於比賽中的溝通,彼此間的鼓勵對他的心態和比賽狀態都有幫助。 看到子弟兵優異的表現,屏科大藤球隊教練郭癸賓認為這些結果都屬預料之中。由於陣中許多選手都有國手經歷,郭癸賓也相信他們的實力,只需要在賽中提醒他們保持專注即可。不過他強調,球隊在備賽期特別加強瞭解對手的各種資訊,希望有助臨場的發揮。楊昌憬則指出,他和隊友們在賽前便專注練習接球、跑位等,希望優先將較細節處調整到位。 大專盃是國內指標性的學生藤球比賽。由於目前藤球運動在國內還有待發展,舉辦學生賽事便是藤球要想向下扎根,培養年輕參與人口的重要方針。負責本次大專盃執行,目前在士林國中擔任藤球教練的詹宇庭分享他舉辦比賽的初衷,「今年是第八年的大專盃,過去一直沒有專屬大專球員的藤球賽事,希望這個舞台能給予選手磨練的機會。」另外因為比賽不為選手分組,因此不論是前國手或是藤球新手,都能有在場上並肩奮戰的機會。 透過比賽提供舞台只是推廣運動的做法之一,詹宇庭認為目前台灣藤球尚有亟待突破的困境。他表示國內專職教練從多年前起就不超過四人,再加上藤球選手的養成期長達一至三年,若沒有新血加入教練工作,就算不斷有選手投入訓練,也無法促進整體發展。除此之外,詹宇庭還建議政府對各級基層選手進行有計劃的培養,舉例來說,韓國會規定選手從小到大的訓練方式和內容,而這也是韓國能快速整合各級代表隊戰力的主因。最後他表示,藤球有許多樂趣化的可能性,並向有興趣參與藤球的人們喊話,只要任何人有興趣並能持之以恆的投入,在所有運動都能有不錯的發展。
體育署推線上禁藥測驗 新制上路引選手討論
體育
第1798期
體育署推線上禁藥測驗 新制上路引選手討論
2024-11-08
【記者洪翊程報導】教育部體育署在2023年9月8日公吿,自113學年度開始,運動員在參加體育署主辦的中等以上學校全國性賽事之前,都要先進行運動禁藥測驗。在回答25道禁藥知識試題、並通過及格標準80分後,運動員須將通過測驗的畫面截圖,傳到報名網站才能進行報名。而面對這樣首次實施的大規模學生賽事政策,許多選手們都對此表達了各自的意見。 國內兩項熱門的大專體育賽事,大專棒球和籃球聯賽將分別在25日和30日截止報名。談到進行運動禁藥測驗的過程,國立嘉義大學甲組籃球隊選手游凡頡認為,測驗內容中有很多專有名詞,如果不上課的話,可能會難以理解。國立台灣大學乙組棒球隊選手林軒亦也提到:「如果可以直接請各校球員聚在一起,聽完相關課程之後,大家回答也比較方便。」他補充,目前選手對測驗的內容還欠缺了解,如果體育署在推廣相關知識上做得不夠,那也可能導致選手為了通過測驗而使用AI,或上網查詢答案等投機方式來作答。 另外由於這項測驗的實施範圍不分級別,選手們也各自表達了對公開、一般組都要進行測驗的看法。游凡頡表示,他認同體育署施行如此大範圍測驗的目的,「我覺得這是必要的,各項目、各層級都應該要公平競爭。」林軒亦則坦言,一般組使用禁藥的狀況較少,對他來說這次的測驗更像一個學習的機會,讓他知道在面對相關狀況時所能做出的反應。他指出,一般組的比賽競爭力不如公開組,或許禁藥問題在更高層級較有可能發生,這樣的測驗對公開組選手也許更能起到引起自我檢視等的教育作用,對一般組選手來說則較無必要。 對於辦理不分層級禁藥測驗政策的初衷,體育署學校體育組科長黃筱棻表示,教育部是為了維護選手的健康和比賽的公平性,同時也希望強化學生的禁藥知能。他也強調施行測驗對一般組和公開組的目的相同,「都是為了競賽公平,也是對競爭對手、運動本身的尊重。」 談到對營造「乾淨運動」的環境,建立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和運動員精神,國立政治大學棒球隊教練謝啟豪認為,選手若能從遵守競賽規則開始養成守法的精神,對個人未來的發展將是一大助力。而禁藥測驗也只是體育署乾淨運動願景的做法之一。未來體育署會持續和台灣運動禁藥管制學會合作,透過主動更新禁用物質資料庫,以及辦理相關講座與測驗,甚至運動賭博的防治等,共同創造公平且健康的比賽環境。
「藤」空踢出 北市大女雙藤球四連霸封頂
體育
第1786期
「藤」空踢出 北市大女雙藤球四連霸封頂
2023-11-23
【記者葉蓁芸台北報導】以胸擋接住對方發球,再高高踢起做球給隊友,最後側身躍起,用腳背擊出一記俐落的轉身扣殺,搶下一分。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2學年度藤球錦標賽18日在台北海洋科技大學登場,女子二人決賽由臺北市立大學王湛閑、張婷雅對戰輔仁大學馮立昀、江詠瑄,最終北市大以總局數2:1奪下冠軍,四連霸成功。男子組二人決賽則是由地主隊北海科大蔡政翰、謝丞竣及黃駿逸擊敗上屆冠軍國立體育大學楊佳翰、趙林嘉,獲得金牌。 北市大王湛閑能攻能守,一招俐落下壓,試圖攻擊對手得分。 圖/葉蓁芸攝女子二人決賽開始,輔大以兇猛攻勢取得領先,但北市大快速找回狀態,透過王湛閑發球壓制以及張婷雅的扣殺完成逆轉,以21:19險勝。第二局戰況依然膠著,雙方數度交換領先,最後輔大馮立昀打破僵局,連得兩分扳回一城。末局,北市大發生多次失誤導致落後,但輔大未能把握機會,而是失誤頻傳。隨著張婷雅扣殺與王湛閑的策略性小球得手,北市大以21:16力克輔大,再度封王。 北市大王湛閑(圖右)、張婷雅(圖左)四連霸封后,此次競賽也是張婷雅的最後一戰,成功守住冠軍寶座。 圖/葉蓁芸攝「很希望可以繼續衛冕,延續我們的金牌。」王湛閑表示,本次目標是四連霸,希望在隊友張婷雅畢業前再次奪冠。戰略方面,她認為對手移動接球不穩定,因此嘗試增加對手的跑動量造成失誤,也收穫成效。而輔大馮立昀及江詠瑄雖敗北,但仍開心表示表現超乎預期,馮立昀說:「在場上越打越順,什麼球誰要負責接都很有默契。」 輔大馮立昀、江詠瑄雖為大一新生,但已接觸藤球多年,首次大專盃就奪下亞軍的亮眼成績。 圖/葉蓁芸攝男子組二人決賽同樣上演拉鋸戲碼,前兩局雙方各拿下一勝,第三局末國體靠著趙林嘉的招牌攻勢下壓連得三分,卻被北海科大謝丞竣的扣殺打碎衛冕夢。賽後楊佳翰坦言發球、接球都有連續失誤,趙林嘉則說道:「搶勝應該把握一、二局,對手還有候補球員,相較之下我們體力較不足。」而預賽敗給國體,最後再從國體手中奪下冠軍,北海科大隊長蔡政翰自信地說:「我們就賭這一把,把預賽輸的都贏回來。」 北海科大謝丞竣(圖右)封網,試圖阻擋國體趙林嘉(圖左)的下壓攻擊,雙方激烈來回,展現奪勝欲望。 圖/葉蓁芸攝藤球作為新興運動,在大專校院中的發展仍受阻礙。第19屆杭州亞洲運動會藤球培訓隊教練,同時在賽中擔任裁判的詹宇庭點出師資問題,「全台教藤球的教練大概只有五個,一個教練最多帶三、四間學校差不多。」選手兼教練的楊佳翰補充,藤球看起來難度高,導致新手嘗試意願低,「很多人看藤球會覺得是神仙打架,可是藤球其實沒那麼困難。」楊佳翰希望效仿北市大,在國體成立藤球相關社團,期待透過社團推廣藤球,提升藤球運動在大專校院的曝光度。 國體楊佳翰(圖左)同時作為選手及教練,對於藤球發展,期望國手們能在國際賽奪牌,讓更多人認識這項運動。 圖/葉蓁芸攝
橋藝大專盃反映人才斷層 盼從中小學紮根發展
體育
第1782期
橋藝大專盃反映人才斷層 盼從中小學紮根發展
2023-10-18
【記者葉蓁芸台北報導】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2學年度橋藝錦標賽13日起在國立臺灣大學學生第一活動中心舉辦,一連三天的賽事考驗各校選手的心智與體力。今年共17隊參與學生組四人隊賽,最終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倒叫老人」以總分265.96奪下冠軍。 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2學年度橋藝錦標賽13日開打,各校橋藝選手齊聚,在橋桌上一較高下。 圖/葉蓁芸攝 最終由陽明交大「倒叫老人」勝出,而陽明交大在教職員組中也榮獲第一名,抱回雙料冠軍。 圖/葉蓁芸攝橋藝集結心理學、機率、推理等技巧,且需要與隊友訓練、培養默契,提高勝率。陽明交大「倒叫老人」選手許品堯在賽後表示,社員每週都會固定練習,在正式比賽才能打出良好配合,奪下冠軍。臺大選手,同為臺大橋藝社社長的吳惠雯補充,賽中難免會與同伴溝通失誤,「原本約定在對方沒有叫牌(註一)的情況下,某一個叫品(註二)有特定涵義,但並沒有詳細約定若對方叫了其他叫品,原先的約定是否仍相同。」因此在叫牌過程中若不確定與隊友的想法是否一致,將導致獲勝難度增加。註一:橋藝競賽過程分為「叫牌」與「打牌」,在「叫牌」過程中同隊選手須盡量叫到最佳合約,並合力滿足合約需求的數量。註二:叫品是指橋藝競賽中「叫牌」階段所做出的叫牌內容,包含決定王牌花色或無王的叫價、Double及Redouble使獲勝方獲得比原先更高的分數報酬,或是Pass等等。 陽明交大橋藝社社長許品堯表示,有賴於隊友間的相互配合,使他們順利奪冠。 圖/葉蓁芸攝針對大學橋藝社發展,吳惠雯提到,改善招生狀況的關鍵在於宣傳及提高曝光度。以臺大橋藝社為例,過去入社人數每年僅約八人,今年由於參加社團聯展,讓新生有機會在入社前認識、體驗橋牌,因此入社人數上升至30人。同為社長的陽明交大選手許品堯進一步點出,橋藝上手難度高,且過去社團缺乏教學資源,若社員缺席課程,後續便會追不上進度,最終失去熱忱。為解決上述問題,他們嘗試透過錄製課程影片 ,讓未參與社課的新生能自主學習、補齊進度。 臺大橋藝社社長吳惠雯指出,社員積極備戰,一週會花5至6天打牌,也會請學長姐協助檢討。 圖/葉蓁芸攝縱然今年參與的隊數較去年有所增加,但整體人數仍呈下滑趨勢。承辦人臺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駱尚廉指出問題,表示主辦單位所得補助逐年減少,加上校方並未提供選手經費,選手只得自費參加,「沒有給予代表學校的學生運動員的待遇,參加意願就會降低。」裁判長蔡宗穎則認為,資源上仍需加強,但橋藝在大專院校自由度高,「願意待在橋藝社的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熱忱,或是想參與競賽。」他也提出解方,認為若能推動企業贊助,能使橋藝發展環境更加完善。談及臺灣橋藝發展,國立中山大學橋藝社指導老師,同時也是高雄市體育總會橋藝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昌彪表示,目前在高雄、南投、苗栗等地,都有舉辦中小學生橋藝相關的推廣活動,「我們的想法是從『根』做起,把參與層面擴大,就像金字塔底部,中小學生就是大學生的基礎。」但楊昌彪也提到,中小學生未來可能因年齡漸長、課業壓力等因素退出,導致人才斷層,該如何維持人數仍是一大難題。 橋藝入門門檻高,近年大專橋藝運動發展,需要更多資源投入及學生參與,也需要校方重視與曝光度。 圖/葉蓁芸攝
王媛大專盃奪冠展國手實力 望帶動壁球在台發展
體育
第1771期
王媛大專盃奪冠展國手實力 望帶動壁球在台發展
2022-11-16
【記者吳冠緯高雄報導】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1學年度壁球錦標賽12日於高雄市苓雅運動中心壁球場開打,公開女生組個人單打賽上演高雄醫學大學內戰,並由上屆冠軍王媛直落三擊敗學姊黃季妃,成功衛冕。 雙方選手在比賽前以「猜球」方式決定發球權,由球拍拍柄底部特徵較為明顯者進行猜球轉拍,另一方則負責猜轉拍後該特徵的方位。猜對就可獲得先發球權,猜錯則是轉拍者先發球。 圖/吳冠緯攝王媛為現役國家代表隊選手,11月初剛代表我國至南韓參加2022年亞洲壁球團體錦標賽。本次壁球大專盃,他亦拿出國手級的實力,以11:4、11:4、11:3大比分差距全勝奪冠。儘管順利衛冕,但賽後王媛表示,對手給的機會球,自己僅有七成把握,另外三成還有待修正。作為王媛的母親以及教練,前壁球國手潘麗玲則評論:「由於王媛具備較多國際賽經驗,因此整體發揮也較好。」負於學妹的黃季妃則坦言,因為將重心放於課業,大概已三、四年沒有參加比賽,此次大專盃為回歸後的首場賽事,發揮的水準與過去相比較差。 目前就讀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碩士班的黃季妃已暫停訓練三、四年,基於對壁球的熱愛,再次拾起球拍復出參賽。對於未來,他期許自己能獲選國手,在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中再拚搏一次。 圖/吳冠緯攝 中華民國壁球協會理事長徐靜輝致力推廣台灣壁球發展,在本次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1學年度壁球錦標賽中也報名教職員男生組個人單打賽事。 圖/吳冠緯攝此外,目前國內體育學系並未針對壁球項目招生,使得只能就讀一般科系的選手常在學業與訓練中蠟燭兩頭燒,如黃季妃便是因大學後期專注於學業而暫停訓練,王媛也坦言,繁重的課業確實壓縮到練球時間。徐靜輝表示,台灣缺乏一條龍的培訓體系,也是導致壁球發展窒礙難行的一大因素,對此,潘麗玲建議政府可在各地增加壁球場數量,並設立壁球重點學校,從中挖掘具有潛力且有興趣的學生,儘早開始相關專業訓練。 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1學年度壁球錦標賽公開女生組個人單打賽冠軍為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三年級的王媛,在國內已擁有24個冠軍頭銜。 圖/吳冠緯攝雖然目前壁球界整體資源匱乏,但徐靜輝也提到,近年政府對壁球項目注入的經費比過往更多,為其發展增添一大助益。對此,王媛也表達贊同,他分享過去青少年時期曾透過政府的「潛培計畫」獲得更多出國參賽機會,更使他在亞洲青少年層級排名曾最高達到第17名。 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1學年度壁球錦標賽在高雄市苓雅運動中心壁球場舉行,為高雄少有的壁球場地之一。然該場地平日晚上並不開放,導致選手的訓練也常受影響。 圖/吳冠緯攝12月,王媛即將前往埃及出戰2022年世界女子壁球團體錦標賽,為我國首度參與該賽事,可說是潛培計畫的開花結果。作為帶隊教練,潘麗玲期待選手多汲取經驗,在與各國好手的切磋中看見不足並修正以提升個人技術。對於未來,王媛興奮地說:「我希望在台灣將壁球推廣成一項熱門運動!」
大專橋藝隊數銳減 社團傳承助橋牌發展
體育
第1768期
大專橋藝隊數銳減 社團傳承助橋牌發展
2022-10-19
【記者梁家柔高雄報導】中華民國大專校院 111 學年度橋藝錦標賽於14日至16日在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活動中心開打,吸引各校好手組隊參賽。今年總共九組隊伍參與學生組四人隊制賽,最後由國立政治大學「我們有品璋」以八戰全勝之姿,拿下冠軍。 主辦人之一的國立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特聘教授黃毅青說明,本次比賽除了有大專院校學生組之外,也有大專院校的教職員組,再細分為「四人隊制賽」及「雙人賽」兩類。 圖/梁家柔攝本次錦標賽,學生組分為「雙人賽」以及「四人隊制賽」。四人隊制賽中,隊員分成兩桌打同樣的牌,同隊必須一桌坐東西家,一桌坐南北家,如此一來,兩隊都會持有相同牌組,以確保比賽公平性。政大橋藝社指導老師陳源宗說明,橋牌分為「叫牌」(決定主打方、指定王牌花色(註一)和約定需贏得的磴數(註二))、「主打」(主打方和防禦方比牌大小,牌最大者贏得那一磴)、「防禦」(若主打方未贏得約定的磴數,由防禦方得分)三大環節,並需要選手專心投入,否則容易出現失誤。註一:叫牌時會決定王牌花色為黑桃、愛心、菱形、梅花或無王牌。而王牌花色的任何一張牌,都比其他花色的39張牌大。註二:一場牌共有 13 磴,每一磴包含4個人一輪中各出的牌。冠軍隊伍政大「我們有品璋」隊員李柏憲賽後指出,剛開賽時狀況不太好,直到後面才漸入佳境,「主要是適應了對手強度,跟同伴的默契也越來越好。」談及屢戰屢勝的關鍵,李柏憲認為團隊合作是主因,「有一場我們失誤太多,好險其他隊友幫忙贏回分數。」此外,李柏憲與隊長陳品璋也在日前入選中華民國青年橋藝國家代表隊,有機會代表台灣參加明年的國際比賽。李柏憲表示,參加國際賽事除了奪牌外,也希望能透過切磋了解同齡的國外選手程度,並藉此提升實力。 代表國立政治大學參賽並獲得四人隊制賽冠軍的李柏憲(左一)、陳品璋(右一)表示,兩人接觸正式橋牌都是在上大學後,而提升橋藝的不二法門就是多和經驗比較多的學長姐練習,傳承他們的技術。 圖/梁家柔攝今年大專校院橋藝錦標賽學生組僅九隊參加,相比前年足足少了一半。然而,政大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卻仍維持多隊參加,針對橋藝社發展狀況,李柏憲以政大為例,表示每年約有四至八名新生加入,學長姐升研究所後也會持續參與,因此社團規模漸漸擴大;社長吳俊暉也補充,最近正積極經營相關社群,希望能讓更多人接觸相關資訊。而陽明交大橋藝社員黃懷德則分享,雖然橋藝入門時間較長,因此在校內並不熱門,但社團近兩年卻增加了許多以打牌作為日常娛樂的新生。 經過為期三天的賽程後,最後由國立政治大學隊伍「我們有品璋」拿下冠軍,是繼97學年度後第二次由政大贏得冠軍。 圖/梁家柔攝針對比賽隊伍逐年減少,承辦人之一的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系特聘教授,同時也是高雄市體育會橋藝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楊昌彪點出原因,「現在各種娛樂越來越多,橋牌也就逐漸式微了」。雖然近年來有部分大學將橋牌列為運動績優推甄項目,但楊昌彪認為,高中生必須參加國際橋藝賽事才能推甄,同時卻難以和其他資深玩家爭取代表權,使得推甄制度招生人數並不理想,有如曇花一現。 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1學年度大專院校錦標賽在國立中山大學開打,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系特聘教授楊昌彪認為多數橋牌隊伍來自北部大學,因此部分隊伍參賽意願較低。 圖/梁家柔攝
步入職業難如登天 校園電競選手開多元出路
體育
第1761期
步入職業難如登天 校園電競選手開多元出路
2021-12-23
【記者陳楷霖台中報導】選手全神貫注盯著螢幕,試圖殲滅所有敵人,為期三天的2021第三屆大專盃電競錦標賽在19日的特戰英豪項目結束後拉下帷幕。在2017年《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修正後,電競被列為運動項目,校園電競選手已有大專盃等眾多賽事可以發揮實力,但是選手仍面對脫離學生身分後苦無職業舞台的困境。 除大專盃電競錦標賽外,電競也分別在2018年、2021年被列入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以及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 圖/陳楷霖攝本次比賽項目之一的特戰英豪是款射擊遊戲,玩家必須選擇不同角色,透過槍法和技能交互運用擊殺敵人或攻略地圖目標以獲得勝利。本次賽事樹德科技大學代表隊「樹德暴風」以總比分26:2直落二擊敗正修科技大學代表隊「正修龍」,輕鬆摘下桂冠。不過,即便對戰室裡的大專選手表現精湛,離開校隊後卻少有選手能如願走上職業舞台繼續綻放。 樹德科技大學電競代表隊「樹德暴風」隊長陳昱瀚(中)在大學才正式投入電競科班體系,目前已獲得國外職業隊伍邀約。 圖/陳楷霖攝台灣近年透過高中職和大專院校的電競科系培育出不少電競選手,然而,國內賽事缺乏觀眾,廠商對投資電競賽事興致缺缺,職業聯賽因此無法樹立根基,少了穩定的聯賽選手生涯便難以延續。樹德暴風隊長陳昱瀚認為這不僅讓國內選手缺乏舞台發揮,頂尖人才也容易因此外流,他說:「我覺得要多辦一些學生畢業後可以參與的比賽,不然電競在台灣應該發展不起來。」樹德暴風陳嘉亨則指出,目前台灣層級較高的選手通常前往中國發展,否則只能另尋他路。 「正修龍」成軍僅三個月就打進冠軍賽,可惜無力招架多位準職業選手在內的「樹德暴風」,退居亞軍。 圖/陳楷霖攝在前路受限的情況下,學生和校方都積極尋找選手卸下戰袍後的出路。正修龍隊長李家承分享,過去曾在學校接觸轉播技術,若無法加入職業隊,將轉往主播、賽評發展。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電競數位遊戲與動畫設計系助理教授蔡慧貞則表示系上除了電競相關行業的訓練外,也培育選手行銷方面如撰寫企劃書、舉辦活動的能力,讓學生未來有更多元的職涯選擇。目前身兼隊長及教練兩職的北海科大學生曾德鈞也認為電競選手須開闢不同專長,「你如果真的愛這個產業,那你就得多學一點才能在這圈子裡看到未來。」 目前台灣各大電競比賽的主播、賽評常由前電競選手擔任,因此成了退役選手的熱門選擇之一。 圖/陳楷霖攝大專盃已辦至第三屆,中華民國電子競技運動協會競賽組組長鄭欣維期許未來能藉由賽事讓大眾了解更多不同類型的電競項目,「像我們今年新增了『NBA 2K22』項目,就是想讓大家認識運動模擬類型的電競。」他也希望大專盃不僅提供幕前的選手表現機會,更能讓修讀電競科系的學生增加幕後操作器具、主導比賽流程的經驗。 本次賽事的裁判、攝影、導播多由地主弘光科技大學的學生出任,展示電競科系的學生除比賽以外的其他技能。 圖/陳楷霖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