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712期
創新湯頭打破傳統印象 宜蘭鴨肉「麵」目一新
2019-11-06
【記者陳妍如宜蘭報導】鮮嫩的鴨肉鋪在起鍋不久的飽滿麵條上,會場中滷味、咖哩及味噌各種湯頭香氣逼人。首屆「宜蘭鴨肉麵」競賽2日在宜蘭縣五結鄉中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盛大登場,來自宜蘭各地的料理好手展現烹飪本領,他們運用在地食材設計出烤鴨拉麵鍋、咖哩烏龍鴨肉麵、芋香鴨肉麵等創意佳餚,為宜蘭傳統鴨肉料理帶來嶄新的滋味。 「鴨鄉鴨香系列活動」首屆「宜蘭鴨肉麵」比賽於2日舉行,參賽者精心準備了多元化、創意的料理端上餐桌。 圖/陳妍如攝宜蘭的養鴨產業有著超過百年的歷史,每年由宜蘭縣養鴨生產合作社舉辦的「鴨鄉鴨香系列活動」已邁入第13屆。今年首次以「宜蘭鴨肉麵」為主題舉辦料理比賽,網羅各地的大廚,更邀請300位民眾一同品評。參賽隊伍「沁涼鴨」將鴨肉料理以涼麵形式呈現,用宜蘭縣冬山鄉在地的蜜香紅茶麵搭配涼麵醬、小黃瓜絲,希望創造出爽口、不油膩且適合在夏天大快朵頤的鴨肉麵。「沁涼鴨」參賽成員、蘭陽技術學院餐旅管理系學生林聖翊笑說:「我們是夏天的時候想到的點子,沒想到在決賽用上的時候已經入秋了!」 參賽隊伍「沁涼鴨」特地到宜蘭縣冬山鄉取材,將在地的蜜香紅茶麵搭配涼麵醬,製成鴨肉涼麵。 圖/陳妍如攝參賽隊伍「在地鴨鴨」則由蘭陽技院餐旅系學生林佳德、王妤婕組成,他們以「一口鴨」為料理命名,用越南寬河粉包住煙燻鴨肉、蔥、小黃瓜等食材,並綁上水蓮菜做成方便入口的春捲造型。王妤婕表示,他們的靈感來自平時常吃的北平烤鴨,調味時以日式烤肉醬代替常見的甜麵醬,並將麵條換成寬大的越南河粉,把鴨肉和餡料包起來,做成小巧玲瓏的「一口鴨肉麵」。王妤婕特別分享製作料理的訣竅,在於調味料的用量以及等待入味的時間皆須精心調控,「一定要注意鴨肉不能醃太久,不然全部都會是醃料的味道!」 參賽隊伍「在地鴨鴨」的「一口鴨」料理將蔥和水蓮菜等食材川燙後,再以日式烤肉醬調味。 圖/陳妍如攝 參賽隊伍「在地鴨鴨」設計的「一口鴨」料理以越南河粉包裹鴨肉、水蓮菜為裝飾,方便入口。 圖/陳妍如攝參賽隊伍「P.J.T」準備了日式風味濃厚的「拉麵鴨」,以味噌、豬骨、柴魚為底熬出拉麵湯頭。蘭陽技院餐旅系學生邊子翔提到,他們花費最多時間和心力在熬煮湯底,「最難的是時間的控制,前一天就得熬好。」邊子翔更提到,這是他第一次嘗試這樣的創意料理,過往在學校上課時,多以經典食譜為教材練習,創意鴨肉料理是他過去沒有的經驗。鴨肉拉麵佐以七味粉、木耳、魚板以及礁溪在地的茭白筍,台式和日式食材在拉麵湯碗中交會出全新的風味。 參賽隊伍「P.J.T」以味噌、豬骨及柴魚為底熬湯,結合台式及日式食材,做成鴨肉拉麵。 圖/陳妍如攝試吃民眾林以婕表示,本次比賽中的鴨肉料理有許多別出心裁的設計,有些雖然突兀,但也有配合得恰到好處的菜餚,「特別是有參賽者把鴨肉麵和滷味混合,很好吃!」本次「宜蘭鴨肉麵」比賽激盪出許多餐桌上少見的創意,讓民眾對鴨肉麵的想像不只侷限在鴨肉片、湯麵、蔥花的排列組合,成功打破人們對傳統鴨肉麵的印象。
校園
影音
第1695期
暖冬補助成效有限 觀光仰賴地方特色發展
2019-01-03
【記者呂立竹、葉伸怡、李育軒綜合採訪報導】元旦連假民眾紛紛出遊,熱門景點湧入大批人群。近年來,台灣觀光景點重複性高,缺乏對民眾的吸引力。根據觀光局統計,近五年國人因出國而減少國內旅遊次數的比例從24%增長至33%,一旦碰上長假,民眾更傾向於至鄰近國家遊玩。因應此現象,政府推出擴大國旅暖冬遊方案,期盼能推動在地特色深度旅遊。宜蘭住宿業者謝莉媛透露,11月份的飯店住宿率提升約30%,但他認為真正想出國的民眾並不會在意1000元的國內旅遊補助,因此真正的長遠之計仍須多加建設本國的天然資源和天然景色,讓國人能多留在台灣旅遊。暖冬政策透過補助住宿費,期盼吸引民眾走入當地、體驗特色文化。此作法在短期內雖確實可提升旅客住房率,為旅宿業者帶來正面影響,但是否能達成推廣在地深度旅遊目標仍有疑慮。東南科技大學觀光系副教授吳怡彥提到,補助住宿費的方法較為表面,對地方的幫助有限。因此他認為,政府與其花費數十億元作為旅遊補助,不如結合文化部與農委會資源,善用經費於整理閒置空間等更有作用的地方。而國內觀光景點性質重複性高,若欲長期發展國內深度旅遊,可利用在地天然資源發展地方特色,增加遊客再訪意願。以宜蘭為例,政府結合溫泉與冷泉等當地指標性景點,推出特色旅遊行程吸引民眾來訪。宜蘭縣政府工商旅遊處觀光行銷科科長方彥仁表示,縣政府透過建立網路平台,讓業者與遊客自由選擇至宜蘭遊玩的遊程,並希望遊客能深度體驗當地景點。 為改善觀光體質,觀光局於去年宣布停建天空步道與彩繪村等一次性景點。然而暖冬政策同屬於短期計畫,較缺乏長遠影響力,若望達到推廣深度旅遊的目標,政府應聯手各級部門,運用經費於發展各地特色產業,帶動國人走入國內特色景點,跳脫走馬看花的旅遊型態。https://youtu.be/f_0e6UJlV7I
藝文
第1694期
劇團經費遭刪恐解散 蘭陽歌仔文化難傳承
2018-12-26
【記者林傑立綜合報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12月,邀請蘭陽戲劇團演出《打城隍》,吸引遊客聚集觀賞,風趣的劇情逗樂台下觀眾,但這樣的笑聲卻可能成為絕響。14日宜蘭縣議會審理預算二讀通過,原本縣議會撥給蘭陽戲劇團的1180萬預算遭到刪除,使劇團面臨重大經營危機。 12月傳藝中心主題劇場,邀請蘭陽戲劇團每天在廟埕廣場演出《打城隍》,吸引許多觀眾聚集觀賞。 圖/林傑立攝 《打城隍》一戲,故事述說三名百姓假扮城隍爺躲避官差的故事,劇情輕鬆詼諧,不少逗趣的場面引起現場觀眾的笑聲。 圖/林傑立攝蘭陽戲劇團於1992年成立,為我國第一個公立歌仔戲團,也是全台唯一由地方政府管理、籌措經費的歌仔戲團體。劇團成立的目的,除了創新傳統歌仔戲,形式走向精緻製作,更同時推廣傳統戲曲、培育歌仔戲演員。宜蘭縣文化局局長宋隆全說:「劇團成立是希望能將在國高中培育的新秀演員,有一個劇團讓他們繼續工作。20幾年來培養一群台灣中生代演員。」透過輔導在地歌仔戲社團,將歌仔戲推廣至社區,蘭陽戲劇團也在國內外各地演出。宋隆全表示,蘭陽戲劇團的努力,讓27年前沒落的歌仔戲,逐漸復甦,觀眾也漸漸增加。此外蘭陽戲劇團隸屬宜蘭縣文化局,能夠提供團員穩定薪水,讓團員同時兼顧演戲及教學。團員鄭欣蘭說:「很感謝戲劇團有固定月薪,可以讓成員不用擔心生活,做自己喜歡的演出及教學。」然而宜蘭縣議會14日二讀會,以劇團「無實質成效、人才不斷外流」為由,刪除蘭陽戲劇團1180萬的預算。提案議員陳鴻禧18日於個人網站上發表文章表示,宜蘭縣政府長期對於蘭陽戲劇團的預算掙扎再三,如今縣府因財政赤字排名全國第二才選擇刪除經費,且年年挹注經費,劇團人數仍不斷減少,甚至「團不成團」。陳鴻禧於22日再次說明:「縣府長年經費挹注不足,現在的蘭陽(戲劇團),已無法再負起當初成立時的神聖任務。」 由於經費縮減,戲劇團不足的人事費用,讓團中正式演員僅剩六人,本次演出中也僅有廖欣慈(身著紫色衣袍)為戲劇團正式演員。 圖/林傑立攝宋隆全表示,劇團每年花費近1700萬,其中1000萬為人事成本,700萬為新劇創作所需的製作費,其中600萬由演出收入填補,失去縣府1180萬的預算會讓劇團難以生存。陳鴻禧則提出四點計畫,說明原先提供蘭陽戲劇團的經費,可以透過資源共享,補助宜蘭縣內民間戲曲團體,以良性競爭的方式,讓宜蘭縣內各大小團體都能提升藝術水準,以推廣歌仔戲。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認為,蘭陽戲劇團主要成立目標,應是在傳承傳統戲曲,而不是在演出,「議員要求劇團自負盈虧是最大的錯誤。」他表示台灣其實也有許多優秀的歌仔戲團體,若要求劇團自負盈虧,那根本不需要成立公立的歌仔戲團。蘭陽戲劇團執行總監蔣建元也說:「歌仔戲是無形的資產,不能以商業的角度去看。」面對議員的說辭,團員廖欣慈表示遺憾,他認為歌仔戲的成效是無形且讓人感動的,「之前在新竹演出,雖然當地說客語,但行政人員告訴我們觀眾都被戲感動。」鄭欣蘭則表示,文化的價值應從觀眾的數量、或教育的成效等方面衡量。團員們希望議員能親臨現場感受歌仔戲的魅力,了解戲劇團多年的努力。預算案尚未三讀,仍有轉圜餘地,劇團及文化局目前皆試圖挽救戲劇團。蔣建元說:「劇團要繼續下去一定要轉型,不然問題年年都會出來。」他建議,戲劇團應由專業人才管理。而宋隆全回應,不排除未來將劇團交由民間管理,只要民間能承接戲劇團當初目標,但他也擔心,台灣目前歌仔戲在製作、消費人口等方面還不足以讓民間劇團自負盈虧,「即便是最大團的明華園也都受政府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