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劇團經費遭刪恐解散 蘭陽歌仔文化難傳承

2018/12/26 22:52:01

【記者林傑立綜合報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12月,邀請蘭陽戲劇團演出《打城隍》,吸引遊客聚集觀賞,風趣的劇情逗樂台下觀眾,但這樣的笑聲卻可能成為絕響。14日宜蘭縣議會審理預算二讀通過,原本縣議會撥給蘭陽戲劇團的1180萬預算遭到刪除,使劇團面臨重大經營危機。

12月傳藝中心主題劇場,邀請蘭陽戲劇團每天在廟埕廣場演出《打城隍》,吸引許多觀眾聚集觀賞。 圖/林傑立攝
《打城隍》一戲,故事述說三名百姓假扮城隍爺躲避官差的故事,劇情輕鬆詼諧,不少逗趣的場面引起現場觀眾的笑聲。 圖/林傑立攝

蘭陽戲劇團於1992年成立,為我國第一個公立歌仔戲團,也是全台唯一由地方政府管理、籌措經費的歌仔戲團體。劇團成立的目的,除了創新傳統歌仔戲,形式走向精緻製作,更同時推廣傳統戲曲、培育歌仔戲演員。宜蘭縣文化局局長宋隆全說:「劇團成立是希望能將在國高中培育的新秀演員,有一個劇團讓他們繼續工作。20幾年來培養一群台灣中生代演員。」

透過輔導在地歌仔戲社團,將歌仔戲推廣至社區,蘭陽戲劇團也在國內外各地演出。宋隆全表示,蘭陽戲劇團的努力,讓27年前沒落的歌仔戲,逐漸復甦,觀眾也漸漸增加。此外蘭陽戲劇團隸屬宜蘭縣文化局,能夠提供團員穩定薪水,讓團員同時兼顧演戲及教學。團員鄭欣蘭說:「很感謝戲劇團有固定月薪,可以讓成員不用擔心生活,做自己喜歡的演出及教學。」

然而宜蘭縣議會14日二讀會,以劇團「無實質成效、人才不斷外流」為由,刪除蘭陽戲劇團1180萬的預算。提案議員陳鴻禧18日於個人網站上發表文章表示,宜蘭縣政府長期對於蘭陽戲劇團的預算掙扎再三,如今縣府因財政赤字排名全國第二才選擇刪除經費,且年年挹注經費,劇團人數仍不斷減少,甚至「團不成團」。陳鴻禧於22日再次說明:「縣府長年經費挹注不足,現在的蘭陽(戲劇團),已無法再負起當初成立時的神聖任務。」

由於經費縮減,戲劇團不足的人事費用,讓團中正式演員僅剩六人,本次演出中也僅有廖欣慈(身著紫色衣袍)為戲劇團正式演員。 圖/林傑立攝

宋隆全表示,劇團每年花費近1700萬,其中1000萬為人事成本,700萬為新劇創作所需的製作費,其中600萬由演出收入填補,失去縣府1180萬的預算會讓劇團難以生存。陳鴻禧則提出四點計畫,說明原先提供蘭陽戲劇團的經費,可以透過資源共享,補助宜蘭縣內民間戲曲團體,以良性競爭的方式,讓宜蘭縣內各大小團體都能提升藝術水準,以推廣歌仔戲。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認為,蘭陽戲劇團主要成立目標,應是在傳承傳統戲曲,而不是在演出,「議員要求劇團自負盈虧是最大的錯誤。」他表示台灣其實也有許多優秀的歌仔戲團體,若要求劇團自負盈虧,那根本不需要成立公立的歌仔戲團。蘭陽戲劇團執行總監蔣建元也說:「歌仔戲是無形的資產,不能以商業的角度去看。」

面對議員的說辭,團員廖欣慈表示遺憾,他認為歌仔戲的成效是無形且讓人感動的,「之前在新竹演出,雖然當地說客語,但行政人員告訴我們觀眾都被戲感動。」鄭欣蘭則表示,文化的價值應從觀眾的數量、或教育的成效等方面衡量。團員們希望議員能親臨現場感受歌仔戲的魅力,了解戲劇團多年的努力。

預算案尚未三讀,仍有轉圜餘地,劇團及文化局目前皆試圖挽救戲劇團。蔣建元說:「劇團要繼續下去一定要轉型,不然問題年年都會出來。」他建議,戲劇團應由專業人才管理。而宋隆全回應,不排除未來將劇團交由民間管理,只要民間能承接戲劇團當初目標,但他也擔心,台灣目前歌仔戲在製作、消費人口等方面還不足以讓民間劇團自負盈虧,「即便是最大團的明華園也都受政府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