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實踐首辦刈包賽 創新小吃「包」容各國滋味
生活
第1735期
實踐首辦刈包賽 創新小吃「包」容各國滋味
2020-11-04
【記者周佩怡綜合報導】白霧隨著蒸籠揭開撲面而來,一片片吹彈可破的刈包靜待冷卻。砧板上參賽者手起刀落譜出快速又整齊的旋律。油鍋裡肉排滋滋作響,有的隊伍往鍋中加幾勺薑黃粉、小茴香,有的倒進白酒醋、橄欖油,也有的放椰奶、魚露。實踐大學餐飲管理學系10月31日首辦「刈包國際爭霸賽」,鼓勵系上同學傳統中求創新,製作具台灣、印度、地中海、東南亞等地的特色刈包。 由於一份刈包過大,隊伍拿刀將其切半,調整成方便評審一口吃下的尺寸。 圖/周佩怡攝比賽餡料皆須現場製作,刈包外皮可事前準備,若為自製可額外加分。餐飲管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高秋英提到,台灣餐飲業逐漸飽和,擴充海外市場勢在必行。他解釋,刈包是外國人來台必嚐小吃之一,因而比賽選擇刈包作為主題。此外,刈包外皮雖然單一性高,不過內餡可依各地文化調整,故有許多發揮空間。由此可知刈包國際化發展極具潛力,「希望以學生的想像力,為全球的消費者製作屬於他們的刈包。」 同樣是製作台灣風味的刈包,另一支隊伍所做的「豬入虎口」以台灣人普遍討厭的食材——青椒、香菜、香蕉為主,加以改造創新,讓更多人願意嘗試。 圖/周佩怡攝有別於其他隊伍嘗試結合異國風情,獲得冠軍的日間部二年級學生陳雅筑、朱珉萱決定將台灣味發揮到極致,在自製的牛造型刈包裡,放入最具台灣味的牛肉麵元素。他們炒軟洋蔥、牛番茄、西洋芹和蔥段,再加入牛腱拌炒,鎖住肉汁。展台的佈置也絲毫不馬虎,在刈包兩旁擺上雕有「牛」字的香瓜、貼有紅底白字作品說明的竹托盤。對於得獎,他們很訝異能在眾多異國料理中脫穎而出,但認為若時間足夠,牛肉將滷得更入味,「好像瓦斯沒開,所以處理好一陣子,壓縮到滷製的過程。」 冠軍隊伍製作的「牛轉乾坤台灣情」將台灣牛肉麵元素加入刈包,成功獲得評審青睞。 圖/周佩怡攝豬肉洗淨、斷筋,與蒜頭紅蔥、叉燒粉、胭脂樹粉拌勻後冷藏,再放進炒鍋中加水定時翻面......。日間部二年級學生余科芬、林氏玉草來自越南,選擇製作家鄉味的刈包,顛覆台灣人對越南美食的既定印象。「我們越南(吃的)是外皮脆的麵包,但刈包是軟的,所以覺得很特別。」他們補充即使越南沒有刈包,然而陌生的食材並不影響表現。反倒是豬肉退冰過久、裝飾食材雕刻得不夠好,讓兩人備感可惜。 越南隊伍製作「越式幸福刈包」,希望能將道地越南味與台灣味完美的呈現。 圖/周佩怡攝素白瓷盤擺上刈包、浸滿油醋醬的櫛瓜、烤過的豬里肌、鮮紅番茄醬及淡黃鮪魚醬,簡單的佈置透露一絲清新乾淨的地中海風情。曾遠赴義大利實習的日間部三年級學生吳安晴和四年級學生張芸榛,將作品命名為「回義」,打算做出義式刈包。他們指出義大利菜是西餐之母,「它可以是很簡單的醬汁,但同時很有層次感。」為重現義大利道地酸又濃郁的口感,他們還特別選用進口番茄罐頭,希望藉此回憶那段實習時光,也讓品嚐的人有置身義大利的感覺。 作品取名為「回義」,不單承載著選手義大利實習的回憶,也期望透過食物,傳遞當地的風味。 圖/周佩怡攝刈包看似可塑性高,然而評審楊書瑩說道:「有些炸的東西無法放進刈包裡蒸,否則會失去口感。」點出不是所有製作方式都適合刈包。曾任知名飯店主廚的總評審長黃福壽表示,選手對食材的認識,影響外皮與內餡的協調。他認為選手多著重餡料,不過「有些同學運用當令食材自製刈包外皮,把色澤外觀打造得很活潑。」他笑說由此能看出選手的基本功,並讚賞選手特製的火龍果、蔬菜等外皮。高秋英表示,此次開發的成品將被改良調整,在校內咖啡廳實際販售,作為大三學生實習課的一部分。
老物新用 喚起舊城生命力
藝文
第1685期
老物新用 喚起舊城生命力
2018-10-24
【記者倪旻勤台北報導】稻香瀰漫,由紅蓋中藥罐組成的水晶燈在展場中閃耀著光芒。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學生組成的「Upsidedn地平線下」工作室策劃《稻地設計展》,將舊物轉化為日常用品,賦予舊物新的可能性。展覽於13日至28日在大稻埕小藝埕展出。 走入稻地設計展,稻香撲鼻而來,映入眼簾的是黃澄澄的稻殼與質樸的設計品。 圖/倪旻勤攝團隊成員江婉秀表示,隨著時代演進,舊物在現代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降低,因此團隊再設計舊物,盼使它們重生。如已不常見的傳統藤編棉被拍,經由設計師轉化為藤椅;僅在廟宇或傳統儀式中出現的鳳梨酥油燈,設計師以透明的果凍蠟填充,替代紅蠟,並加裝紅銅光罩,褪去舊物的俗氣感。 設計舊物原為鳳梨酥油燈,設計師以透明的果凍蠟填充,替代紅蠟,並加裝紅銅光罩。 圖/倪旻勤攝「我們沒有整個跳脫原物做新的設計。」團隊成員黃婕提到,轉化物件的和新概念為放大舊物的美感。 她以紅蓋中藥罐為例,當初設計師注意到中藥罐的多面瓶身有利於光折射,設計師便將紅蓋中藥罐串成如水晶燈般的燈飾。黃婕表示,雖然每樣設計品被放大的美不一樣,但都將舊物最好、最美的部分保留下來。 看似華美的吊燈,其實是由不同大小的傳統紅蓋藥罐串起,多面的瓶身能夠折射燈泡的光線。 圖/倪旻勤攝團隊實地走訪大稻埕時,成員各自挑選最有靈感的物品,再經過討論、歸納出此次主題。黃婕提到,在大稻埕漫步時,團隊發現文創店家進駐大稻埕後,為當地注入不同的生命力。團隊認為,若稍改變傳統舊物的風貌,或許能帶動舊店家生意。此次展出吸引了各年齡層的民眾,除了預期的年輕族群,也有幼童受展場地上鋪滿的稻殼吸引,在地上打滾不肯離去,中老年人則被舊物勾起回憶。團隊成員施信呈說:「我們沒有想到這裡的展場適合老、中、少。」團隊以金黃色的稻殼鋪滿空地,象徵設計由大稻埕萌芽,設計品外的展區則擺放大稻埕其他舊物。 稻地設計展的設計由大稻埕舊物為出發。民間工藝本身就具有美感,且具有生命力。 圖/倪旻勤攝「這次的作品5%是設計,剩下的95%是在地。」實踐工設系副教授、Upsidedn地平線下策展顧問鄭陸霖表示,民間工藝本身就具有美感。觀展民眾、大稻埕在地人江佶洋說:「我覺得讓日常生活中垂手可得的物件,經由重新詮釋,賦予新的使用機能,非常有趣。」
復古遊行 再現府城風華
生活
第1668期
復古遊行 再現府城風華
2017-12-06
【記者曾楷傑台南報導】「府城摩登大遊行」於2日在林百貨登場,在地學生與民眾盛裝打扮,以旗袍、西服等服裝展現西元1930年代的時尚品味,重現日治時期百貨開幕的盛況。今年遊行以「文學更上五棧樓」為主題,帶頭遊行的主題車,特別以廣播劇的方式介紹楊逵、吳新榮、葉石濤等本土作家。踩街隊伍綿延府城街頭,許多年輕人換上復古西裝,騎著偉士牌(Vespa)古董機車,再梳上油頭,帶領民眾重新接觸舊式流行;身穿旗袍的女子腳踩高跟、手持摺扇,散發濃厚懷舊風情,同樣吸引不少目光。 今年活動以「文學更上五棧樓」作為主題,以廣播劇形式介紹楊逵、葉石濤等本土作家。圖/曾楷傑攝此外,在地學子發揮自身專長,搭配管樂隊和儀隊,在街道上揮舞旗幟與民同樂。連兩年參加的嘉南藥理大學觀光事業管理系,學生身著和服與唐裝,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嘉藥觀光系助教陳信安表示,去年設定變裝成1930年代的庶民團,因此服飾的色彩略顯單調,今年改以日治時期各行各業的服裝作主題,學生的打扮更為與眾不同。 嘉藥觀光系學生以日治時期各行各業的服飾為主題,在街道上揮舞旗幟與民同樂。圖/曾楷傑攝實踐大學時尚設計學系首次加入遊行隊伍,學生們從日治時期的時尚風貌發想,運用拼貼技巧創作,以「累積城市」、「21銀座印象」等主題,將古典風格融入現代穿搭,構築對上世紀的記憶。帶隊的工業技術研究院智慧微系統科技中心視覺互動系統技術部職員黃妃平解釋,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大眾講求循環再利用的概念,團隊將世界精品如亞曼尼(Giorgio Armani)、蔻馳(Coach)的庫存布分解再製造,最後經由學生的巧手改造成獨一無二的服裝。 實踐大學時尚設計學系學生將名牌精品的庫存布分解再製造,設計出獨特又別具意義的服裝。圖/曾楷傑攝林百貨落成於1932年,是南台第一間,也是唯一設有神社的百貨公司,且配有電梯、鐵捲門等現代化設備,在當時引領風潮,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便長期閒置。林百貨是全台僅存的古蹟百貨,三年前重新翻修,除了保留電梯、八角窗等獨特外觀,還擴大舉辦生日大遊行,重新勾起台南人的回憶。主辦單位希望透過具有文化意義的創意主題,將踩街活動打造成台南一年一度的盛事。 台南林百貨為全台僅存的古蹟百貨,二日舉辦摩登大遊行慶祝86歲生日。圖/曾楷傑攝
K.T.科技藝術競賽 藉互動裝置傳濃情
藝文
第1664期
K.T.科技藝術競賽 藉互動裝置傳濃情
2017-11-08
【記者謝宜臻台北報導】當科技遇上藝術,將思念串起,匯入情感後的創作更富溫度。第十二屆「李國鼎(K.T.)科技與人文藝術創意競賽」互動科技藝術組的作品〈應跡〉、〈天天念念〉、〈記憶之所棲〉將自身對於重要他人的點滴記憶,在裝置轉動的片刻真情地呈現。K.T.科藝獎致力於推廣創新數位技術與視覺藝術的結合,本屆競賽分為互動科技藝術組、數位遊戲組、數位動畫組,其中互動科技藝術組作品3日至5日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第一屆「創客藝術展」展出。舊式打字機聲噠噠地敲打出親情的濃烈,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學生胡悠揚、周巧其的作品〈應跡〉呈現的是親人21年來以首首詩歌傳達對孫子的關懷。近年爺爺由於距離與健康因素,寫詩給胡悠揚的頻率減少,由於過去對爺爺的愛習以為常,胡悠揚期許能以此作品彌補以往忽視的回覆。 〈應跡〉能藉由加熱裝置讓文字烙印於感熱紙上,民眾可以將不敢說或來不及說的話打出來,傳遞情感的溫度。 圖/謝宜臻攝打字機打出的文字傳遞出去後數分鐘,若沒有彼方傳來的回覆,裝置的感熱紙卷軸會隨著時間流逝將文字訊息往下傳送。觀展的人群好奇地在打字機鍵盤上按下按鍵,民眾黃怡清表示,這項作品喚起他兒時使用母親打字機的趣味。「思念你是場無邊無際、漫無目的旅程。」展區前方的螢幕播放著黑白影像,交錯記憶中的場景,〈天天念念〉作者、實踐媒傳系學生吳俐瑩在影片中以詩一般字句低聲云云。他認為思念就如枯葉離樹般緩緩飄落,因此設計雪白紙張從高處寧靜地飄盪而落地,象徵這份情感豐厚的思念。而作品中口琴內的蜂鳴片感應到吹氣後,使河堤邊、雨天等不同場域的環境聲音,在散落的紙張周圍低聲地響,重現兩人共同親臨的地方。 〈天天念念〉作者吳俐瑩藉由紙張寄託思念的情感,她認為思念就如枯葉離開樹木,緩緩飄落。 圖/謝宜臻攝 口琴是吳俐瑩思念的對象所留下的物件,因此〈天天念念〉中有兩架口琴,藉由感應人的吹氣,而導出不同環境的聲響。 圖/謝宜臻攝卡式錄音帶斷斷續續地播放舊時歌曲,裝置的紅色開關按下後,消磁裝置破壞磁帶的碳粉,使樂音越發零落,進而演繹出親人罹患阿茲海默症失去記憶的情形。〈記憶之所棲〉為實踐媒傳系學生紀埕棏的作品,作品源自於照顧失智症爺爺的經驗,他表示,曾一度對照顧爺爺的日子感到厭倦,「爺爺過世前一段時間,症狀最嚴重,每天早上去叫他起床時,他常常非常警戒地問『你是誰』、『為什麼闖進我家』。」當時的感受既無力又害怕。但如今作品完成,他也終能坦然地正視過去的生活。 紀埕棏以〈記憶之所棲〉消磁裝置的設計,使卡帶播放的樂音斷斷續續,象徵親人失去記憶的情形。 圖/謝宜臻攝
參與互動遊戲 玩家接收角色情感
藝文
第1637期
參與互動遊戲 玩家接收角色情感
2016-11-16
【記者吳謙台北報導】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主辦的「2016第十一屆李國鼎(KT)科技與人文藝術創意競賽」,11日在松山文化創意園區舉行頒獎典禮。其中,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學生薛光成以作品〈小小鬼魂〉,榮獲互動科技藝術組金獎。〈小小鬼魂〉是一款投影遊戲,劇情講述一名剛死去的公主從木床上醒來,在現實與死亡交錯的世界徘徊遊走。投影而成的藍色公主靈魂,在歷經甦醒與祈求、逃亡與尋找、冒險三個階段後,獲得救贖。隨著劇情發展,當角色面臨危難,如被餓狼追逐時,玩家須伸出手做她的跳台,或當她迷失於茂密森林時,拿手電筒為她指引前方的道路。為求背景真實立體,薛光成精心雕刻層層紙板,配上昏黃的燈光和靜謐的鋼琴伴奏,讓玩家彷彿身臨其境。薛光成表示,概念靈感來自日本吉卜力工作室(スタジオジブリ)的動畫電影—《借物少女艾莉緹(借りぐらしのアリエッティ)》。在動畫中,身患嚴重心臟病的男主角翔會把脆弱的小矮人艾莉緹放在肩上保護,艾莉緹也利用嬌小的身軀,幫助翔打開窗戶的鎖。最終,翔從艾莉緹身上獲得活下去的勇氣。薛光成希望玩家在用雙手引導、幫助公主鬼魂的互動過程中,也能感受到角色傳遞的情感。台藝大廣播電視學系學生簡鈺螢表示,用雙手親身與遊戲角色互動的過程很有趣,像看電影又像玩遊戲,未來若能結合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能為遊戲帶來更多可能。 〈磁墨〉利用宣紙上山巒的高低起伏和黑色磁粉,以及下方三個以磁鐵為指針的鐘,營造出如水墨畫般的效果。圖/吳謙攝有別於〈小小鬼魂〉帶來的動態體驗,獲得銀獎的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學生蔡東伯作品〈磁墨〉,則彰顯時間緩慢之美。蔡東伯在宣紙上模擬山巒的高低起伏,同時撒上黑色磁粉,並在下方安裝三個以磁鐵為指針的鐘。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的過程中,磁粉隨之緩緩推移,營造出如水墨畫般的效果。蔡東伯表示,東方水墨除了展現用筆技巧,更融入藝術家的耐心與毅力。他希望透過〈磁墨〉,讓觀眾思考時間跟人的關係,試著慢下步調,於忙碌的課業、工作之外,多好奇身邊的事物,進而感受、享受時間。評審委員之一,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副教授梁容輝表示,〈小小鬼魂〉精心安排互動敘事,巧妙地運用實體佈景與折射光影的疊合,有種幽微的詩意。〈磁墨〉採用周而復始的磁力裝置,緩慢地改變國畫風景,重新用科技詮釋國畫山水風景,用心獨特。李國鼎科藝獎今年邁入第11年,本屆承襲過往賽制,劃分為數位動畫組、數位遊戲組以及互動科藝組。包括〈小小鬼魂〉與〈磁墨〉在內的17項入圍作品,將在松山文創園區持續展出至20日。
致親愛的你 設計師繪民眾心中「畫」
藝文
第1596期
致親愛的你 設計師繪民眾心中「畫」
2015-05-07
設計師與民眾討論構圖,並在電繪板上繪製卡片。 圖╱丁敦蓉攝【記者丁敦蓉台北報導】圓山花博園區人來人往,有一群設計師卻默默的埋首作畫,帶著專注的眼神,在電繪板上描繪物件,並不時與對面的民眾溝通。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所3日舉辦「致親愛的你」藝術交流計畫,要為民眾畫一封信,送給最親愛的人。活動中,設計師與民眾一起討論構圖、顏色、主題,在短短30分鐘完成一張精緻的卡片,並上傳社群網站,立即送出。此次活動為期三天,共完成100多件作品,宣傳長、實踐媒傳系學生李博昊表示,希望藉此活動,讓民眾參與設計過程,打破與藝術間的距離感。一頭生動的紅棕色大象佔據卡片一半,頭上鑲著頭飾,身上更有紅、粉色的花朵圖騰,左邊則寫著母親節快樂。這是來自西班牙的政治大學中文系交換生高寧雅(Paula A. Tufiño)的一封信。高寧雅因為喜歡中文,在老師的鼓勵下努力研讀,申請來台交換。對於她的決定,爸媽無條件支持,因此,她趁著母親節前夕,希望傳達思念及感恩的心情給媽媽。起初,她並不知道如何構圖,在設計師的提議下,她想到媽媽最喜歡紅棕色大象,於是以大象為主角,設計一張母親節卡片。設計師、實踐媒傳系學生江賴映辰表示,她會適時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民眾的點子互動。為高寧雅作畫時,她在大象上加入花、頭飾等元素,增添西班牙風情。她也提到,要把民眾真實想法畫出來其實很困難,因此會不斷溝通,共同完成作品。李博昊提到,此活動讓設計師充當媒介,將民眾的想法及心聲傳遞出去。「設計這件事對民眾而言可能是很新奇的事,平常並不會去接觸。」此次活動作品更會在日後百人展中展出,讓民眾成為「第101位設計師」。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