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磅礡鼓聲齊鳴 選手展自我樂享鼓藝賽
生活
第1739期
磅礡鼓聲齊鳴 選手展自我樂享鼓藝賽
焦點
2020-12-09
【記者邱海鳴新北報導】鼓棒落下,鼓音時而氣勢磅薄,聲聲震入人心,時而碎如細雨擊屋瓦,選手臂膀則隨節奏擺動,亢奮之際大開大合。「2020明志書院文化藝術節──泰山鼓藝大賽」於5日至6日在明志科技大學開打,現場鼓聲震天,不同領域、年齡的「鼓」中好手齊聚交流技藝。 飛天鼓隊鑼鼓聲響徹雲霄,鼓隊隊員間是否能夠默契一致並打出氣勢,是鼓藝表演重要的一環。 圖/邱海鳴攝本次泰山鼓藝大賽共有31隊參賽,並依照傳統鼓藝與戰鼓、年齡、身心條件,一共分成九組競相爭逐。比賽前參賽隊伍便會將鼓具推至舞台、擺出鼓陣,凝神靜候表演開始。多數鼓陣會排出二至三列鼓,主鼓手在中央,鑼、鈸壓陣後,此外也有些加入音階鑼、木琴、大太鼓等樂器演出。表演風格則各有千秋,日式太鼓演出力與美,也有鼓樂取材自台灣舞獅氛圍。宜蘭縣清溝國民小學更融合鑼鈸與木琴一同演出,讓空靈的叮噹聲與渾厚的鼓聲、鑼聲譜出交響曲。 戰鼓以鼓、號角、色旗、鉦鑼等交互演奏,詮釋古代行軍作戰,進退有序,馳騁沙場,盡顯鼓聲浩蕩。 圖/邱海鳴攝「不是觀眾來詮釋表演,而是表演者要傳達什麼給觀眾,觀眾就只能看到什麼。」主辦人兼裁判長、中華鼓藝協會理事長林玉龍解釋,評選標準不僅包含外顯技巧,更要能投入自身,讓觀眾完全融入在表演中。樂齡組的「鼓祿So鼓」團長蔡妙慧表示,他們盼能藉表演帶領觀眾由外而內進入自我、沉澱內心,因此模仿優人神鼓的風格,表演自編鼓曲《擺渡》,「節奏由慢到快,搭配如划槳般的肢體動作呈現。」慈濟科技大學國樂社則是以國樂傳統鼓藝為風格,擊打出祝福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鼓鳴盛世》。 融合木琴演出的宜蘭縣清溝國民小學鼓隊,曾在高雄全國鼓陣錦標賽公開創意鼓藝組拔得頭籌,實力不遜於成人職業鼓團。 圖/邱海鳴攝泰山鼓藝大賽讓選手展露精湛技巧,更是鼓隊們相互觀摩、學習的機會。慈科大國樂社團員鄭欣凌坦言,即使鼓是國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但表演以鼓為主的樂曲較為陌生,「我們並不是專門在練鼓,所以在力度與肢體表現上也可以藉由觀摩其他表演者來了解。」而身心障礙組「心路響鼓隊」團員林永懿則說:「在打鼓時常需要做出一些小的細節,要做的更精準、更棒是較為困難的。」他也表示,聽到其他隊伍喊聲響亮,讓自己察覺能改善之處。 慈濟科技大學國樂社表演傳統中國鼓藝,學生也藉由打鼓盡情抒發學業壓力。 圖/邱海鳴攝創社甫半年的明志科技大學鼓藝文化社也到場學習各隊的台風、技術,鼓藝文化社副社長楊凱翔表示,社團在師生的支持中成立,校方也為鼓勵學生參與,讓鼓藝社社課成為學分課。「學術要跟生活結合。」投身鼓藝四十餘年的林玉龍說明,他協助大學成立鼓藝社,希望將鼓藝發展成新北市泰山區的生活文化產業,「不僅要將文化融入進生活,還要成為一種產業,(讓鼓藝文化產業從業者)吃得飽外還得吃的好!」「比賽沒有設置獎勵,每個來參賽的隊伍都是發自內心覺得打鼓快樂才來的。」林玉龍強調舉辦泰山鼓藝大賽的初衷是「打鼓很快樂」,他觀察,參賽者們不顧名利,就算手掌因打鼓爬滿厚繭,也未必能握住冠軍獎盃,還是持續笑著打鼓。「鼓祿So鼓」團員們更同聲吐露,鼓藝不僅能釋放壓力,有助於身心靈健康,也凝聚起他們的友情,「要是可以,希望能一路歡鬧著打進電視台(表演)!」 頒獎典禮上氣氛和樂融融,所有參賽者不分你我為得獎者鼓掌、擁抱喝采,彰顯以「樂」為核心的比賽初衷。 圖/邱海鳴攝
詮釋威權規訓 舞蹈諷僵化教育
藝文
第1638期
詮釋威權規訓 舞蹈諷僵化教育
2016-11-23
【記者李恩台北報導】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創作專案」,19日於松山文化創意園區LAB創意實驗室演出《卡關》、《從前從前,那裡有座國立編譯館》以及《亂迷》,其中《從前從前,那裡有座國立編譯館》由「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創作,以舞蹈反諷台灣教條化的教育體系。開場時,背景音樂朗誦女媧及洪水等神話,舞者各自從課桌椅上起身舞動。獨特的肢體語言象徵學習始於神話,教育的規範也隨之成型。接著,舞者排成一列,旋轉身體、雙腳跳躍再舉起雙手等,搭配國小健康操的配樂,他們如複製人般依序做相同動作,演繹在規範下被操縱的過程。 舞者們輪流做著相同肢體動作,互相牽制著;象徵制式化教育下亦是如此,將邏輯化的概念灌輸於每位學生。圖/「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提供燈光漸暗,舞者步履蹣跚地走向高疊起的課桌椅,在制高點放上先總統、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的頭像,代表高高在上的當權者控制著教育。最後由一名舞者狂亂的舞動,藉此反抗如神像般擺放的頭像,其他舞者則一一阻撓他的動作。反抗者最終被壓制在桌椅下,對應上頭微笑的蔣中正頭像,無聲無息地躺著,留下靜態的影像予觀眾想像。 舞者將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的頭像,放置在高疊起的課桌椅上方,訴說著威權體制對教育的影響。圖/「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提供 舞者們背向觀眾,苟延殘喘地走向蔣中正的頭像處,演繹自由思想被壓制的狀態。圖/「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提供「課綱體制下的學習,仍舊是死的。」導演、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學生張可揚表示,「反黑箱課綱運動」後,他回頭翻閱數個時代的課本,並將課文及自身受國民教育的經驗化作創作,試圖藉由舞蹈詮釋威權規訓及學生個體差異的狀態。「即使已脫離威權時代,無形的枷鎖依舊存在。」舞者吳允方認為,不僅是批判教育單一化,此演出亦讓觀眾各自想像「同化」的社會狀態,「邏輯是學校一直傳輸給我們的,但這樣一貫的思維同時束縛我們自由思考。」觀眾、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學生潘品丰表示,國民教育的台灣歷史在單方決定下顯得不足,國民所需要的資訊不該只有如此。張可揚更說:「在課本之外,我們應該培養自我思考的能力,跳脫框架創造個體的思維格局。」而新人新視野日後亦將於12月 3、10日分別在員林、高雄演出。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