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流動筆觸勾勒內在情感 《心道漫談》求自我療癒
藝文
第1799期
流動筆觸勾勒內在情感 《心道漫談》求自我療癒
2024-11-15
【記者蔣若暄高雄採訪報導】蜿蜒流動的筆觸,勾勒出內心療癒與心靈的流轉,反思情感、經驗與生命的連結。就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的陳泳龍與林昀葶,於8日起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高館舉辦《心道漫談 雙個展》。陳泳龍藉藝術傾聽內心的聲音,以及林昀葶以水的特質反思自我課題,引領觀眾展開一段探索心靈深處的旅程。 談及兩人個展的主題,陳泳龍分享《療心日記》靈感源於心理諮商中的「感恩日記」,以藝術創作代替日記書寫,探索過去創傷造成的影響。而林昀葶的《漫漫心流》則將水的流動與心理學中的「心流」概念結合,透過繪畫展現思想隨著時間推移不斷變化,「『漫』的意思就是水太滿向外流,『漫漫』二字疊加,畫面就會從一個定位點拓展到無邊無際。」展名中的「道」則概括兩人個展要旨,既傳達陳泳龍療癒內在的方法之道,也道出林昀葶藉「水」來感悟道法自然。 本次個展不同於過往具象的畫法,陳泳龍為了呈現出自己解構世界的過程,嘗試在抽象創作的同時,讓觀眾能夠辨識繪畫中的主體。在作品〈#該對自己誠實了〉中,他使用波動線條取代直線,象徵內心的焦慮或自我責備,並放慢繪畫速度,感受創作過程中的情緒反饋。在作品〈#與惡的距離〉中,陳泳龍想像將內心剝開、剖析自我的過程,利用大小不一、塗上各式顏色的保麗龍球,象徵潛在情緒在吸收負能量後逐漸膨脹的現象,並用背負著大顆保麗龍球的紅色小人模型,表達負面情緒最終成為壓垮人們的沉重包袱的狀況。 「教畫十餘年都是一樣的模式,我需要一點變化、一點衝擊。」林昀葶也分享自己的心境轉變,開始將重心從表象的呈現轉移到創作背後的理念,透過作品〈湧現〉中連綿的山巒和水波,傳達儘管內心掙扎,卻因為思緒的激盪而有無限創造力的狀態。在作品〈漫〉中,他將油彩稀釋劑、調和油與顏料混和,挪動畫布並使用吹風機增加油彩的移動,讓表面的顏料乾掉後產生如水漬般的肌理,象徵緩慢推移、流動的生命,也表示在人生挫敗中學習到的經驗,為歲月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 觀眾陳桂美說:「現代人常常感到焦躁和焦慮,而這樣的作品帶來一種內在的安定感。」她從林昀葶的作品中找到內心的平和,並感受到創作中豐富的情感投入。觀眾劉姵君分享從作品體會到「水」的強大生命力,「那水流就像我們思考時內心的思緒。」此外,他也從作品〈#該對自己誠實了〉中的彎曲線條,感受到陳泳龍思緒的變化,以及藝術家隱藏在心中、不被外人輕易窺探的幽微情感。
兒時玩偶入畫 《無聲的陪伴》映童年情感 
藝文
第1797期
兒時玩偶入畫 《無聲的陪伴》映童年情感 
焦點
2024-10-24
【記者蔣若暄高雄報導】「我是很需要安全感的人,有娃娃在就好像家人陪在我身旁。」就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的郭瀞鎂,19日起在高雄序藝術舉辦個展《無聲的陪伴》。郭瀞鎂以童年時與他相伴的絨毛玩偶為主角,利用油彩結合版畫繪出他與玩偶的情感連結。 郭瀞鎂兒時因父母忙於經商,較少有時間陪伴自己,故各式各樣的玩偶成為他童年時的最佳玩伴,伴隨他經歷生命中每個階段,「我覺得它們像是『家』的存在。」他補充道。為此,郭瀞鎂以《無聲的陪伴》為展名,繪出真實生活中與他相伴的娃娃,敘述人對物體產生的情感依附。畫作〈溢出來的愛〉便繪上郭瀞鎂擁有的各式玩偶,描繪家人藉贈送娃娃向他表達愛的故事,更呼應玩偶靜靜陪在他身邊的意涵。 郭瀞鎂以往採正面肖像式的畫法,為投射更多對娃娃的情感,他在作品中更加琢磨與玩偶的互動和故事背景,並使用鮮豔色調描繪玩偶的活潑形象。以作品〈憶〉為例,郭瀞鎂畫出房間窗台上的玩偶,以及窗外的絢麗煙火,紀念難得與忙於工作的家人出遊至加拿大的回憶。他也嘗試描繪玩偶的不同角度,並設計各種手腳擺動的動作,使畫作內容更具動態感。作品〈摸摸頭〉中,郭瀞鎂便畫出娃娃的右斜側,將大玩偶的手放在兩旁小玩偶的頭上,跳脫玩偶的靜態印象。 郭瀞鎂過去大多畫油彩,此次首度嘗試實驗性創作,在作品〈泡泡浴〉中使用壓克力顏料打底,利用毛筆沾取水彩,以輕柔筆觸繪出泡泡和玩偶的絨毛,突破油彩較厚重的視覺效果。「我想呈現玩偶毛茸茸、溫馨和柔和的感覺。」他説。郭瀞鎂在作品〈高飛〉中,描繪陪他出差與求學的高飛玩偶,為展現其逗趣的性格,他先以油彩上底色,並使用絹印和木刻版畫兩種手法創造出高飛圖案,並將其以不同角度拼貼,時而交錯、重疊或融合,塑造畫作整體活潑的氛圍。 觀眾洪愛波(化名)分享最喜歡作品〈溢出來的愛〉,「我覺得很溫暖,好像回到童年的感覺。」,使其回憶兒時因缺乏安全感而在床邊擺滿娃娃的習慣。觀眾沈清(化名)則針對作品〈高飛〉中的絹印部分提出見解,「他想表達人生並不是永遠是彩色的。」認為選用黑色是想呈現生命中的低落時刻。
情感逆境中尋曙光 情緒障礙者如何走出孤單與掙扎?
專題
第1791期
情感逆境中尋曙光 情緒障礙者如何走出孤單與掙扎?
2024-03-14
【專題記者丁盈瑄、吳玟錡、劉芯妤、孔德皓綜合報導】「你是過動兒哦哈哈!」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句話可能僅是同儕間的玩笑。然而,對於患有情緒障礙的小晨(化名)來說,這句玩笑卻是他生命中揮之不去的惡夢。小晨小時候是個調皮的孩子,經過檢查,他被診斷出患有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 ADHD)和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 AS)。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亞斯伯格症候群皆屬情緒障礙的範疇,根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情緒障礙是指因長期情緒或行為表現異常,並難以適應校園生活,包含精神性、情感性、畏懼性、焦慮性等疾患,且通常需要經過專業醫療者的評估和判斷。在小晨的世界中,他難以辨認他人的表情與想法。建立親密關係時,他總是因認為自己跟別人不同,進而感到自卑,不敢與其他人太過親近。「他(班導師)在我寫錯成語時,狠狠賞了我一記耳光,並告訴我,我永遠都跟別人不一樣。」依稀記得班導師冷酷眼神的小晨邊流淚邊說道。兒時的小晨因為情緒障礙會不斷拔頭髮以減輕焦慮,造成禿頭。班上的男同學因此嘲笑他,造成他對男性同儕有所戒備,也為他的童年蒙上深深的陰影。臨床心理師李奇姜觀察到,情緒障礙者往往遭受惡意的對待與誤解。他解釋道:「大眾傾向將他們(情緒障礙者)貼上『有問題』的標籤,但僅有少數人真正了解情緒障礙者為何會在社會中失常。」 小晨就學期間常因情緒障礙無法控制自身行為,而容易與其他學生起衝突。 圖/劉芯妤攝情緒障礙者與外界的一道牆 「不被理解」成建立關係挑戰患有憂鬱症的佳佳(化名)表示,他有過大約三到四段的交往經驗,其中最印象深刻的一段感情中,他的對象會花時間陪伴他,或在他難過的時候給予安慰等,種種經驗讓他敞開心房,願意與對方坦承他是個憂鬱症患者。但他其實在親密關係中感到矛盾,一方面認為對方沒有義務要承擔他的情緒,一方面又渴望獲得關愛,同時又譴責自己的情緒。「我好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只會帶給大家麻煩」、「要是我能成為他更喜歡的樣子,或許就不會分手了...」類似的想法迴繞在佳佳腦海中,他飲盡一杯酒,追憶起與親密對象的分手時刻,即便明白分手原因非他個人所造成,但還是不停地將責任歸咎到自身。佳佳輕聲道出,李奇姜補充,情緒障礙者會過度執著過去受傷的經驗,甚至會不停地責備自己,而忽視雙方溝通的重要性,讓關係變得緊張。翔翔(化名)提及,因著小時候曾發生注意力缺失(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 ADD)的症狀,但家人與老師卻認為他不認真、不努力。大學時期就醫後,發現罹患情緒障礙的翔翔告知家人他的病情,他媽媽卻說:「你得這個(情緒障礙)一定是小時候太愛打電動。」對於媽媽的不諒解,翔翔難以接受。他說明,因為注意力缺失,他在和朋友傳訊息時容易分心或忘記回覆他們。許多原本很要好的朋友無法體諒他的行為,離他而去。他也分享,在圖書館讀書時,因為症狀伴隨的抖腳,也招來同學們的鄙夷。翔翔無奈說道:「學校似乎沒有我的容身之處。」由於情緒障礙者經常被異樣的眼光看待,李奇姜發覺他們在親密關係中較為小心翼翼。「我會把朋友們分等級,再根據親密程度的差異,選擇要與哪些人分享我的疾病。」翔翔、佳佳均指出,他們習慣將朋友分類,以「同理心」當作結交知心好友的條件,確定對方是值得信任的人,才會選擇告知朋友他們的症狀。翔翔分享,他身邊都有飽受恐慌症、憂鬱症困擾的朋友,「似乎只有「自己人」才能最了解自己。」李奇姜解釋,患者因為患有情緒障礙,較難理解情感且容易承受更大的壓力,因此情緒障礙者需要更加溫柔和易懂的方法來處理情感問題。他補充,考量到這些特殊需求,老師與醫師提供額外的支持和指導是必要的,以確保患者能正確理解和建立與他人的穩定關係。 佳佳分享,情緒障礙者不太知道自己該如何與他人相處、怎麼去界定關係,常需要靠著別人主動與他建立關係。 圖/丁盈瑄攝如何化解情緒障礙的困境:情感教育與陪伴為解方佳佳在面對感情問題時解釋,他會堅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不顧及對方的感受和立場,認為交往對象就需包容自己。「對象是讀台大,我經過公館(台大)的時候,如果發訊息給他,他就要隨叫隨到。」佳佳回憶,語氣平靜地説道。他坦言,任性的行為已對親密關係造成困擾,並意識到對於情緒障礙者來說,建立穩定的情感尤為困難。新竹縣松林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陳維如提到,情緒障礙者有時會以『先同理我,再同理你』的模式與他人相處,用任性的方式與他人互動。「他們會希望對方要馬上回應,沒辦法去思考別人正在忙,或無法立即回覆,這是一種不健康的依附行為。」天主教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教授陳坤虎表示,情緒障礙者的不安全感產生後,焦慮、憂鬱等等情緒就會上來,容易讓自己陷在負面情緒裡無法自拔。 陳坤虎提到,正向思考有助於情緒障礙者改善自身狀況,進而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 圖/吳玟錡攝陳坤虎鼓勵情緒障礙者在面對情感問題時尋求專業的協助,包括找學校的輔導中心或醫療機構。李奇姜分享,在輔導個案時,他會先讓情緒障礙者審視自己的行為,引導他們發現引發情緒問題的根源並尋找解決方法。他認為情感教育對於幫助情緒障礙者克服親密關係中的困難至關重要。相比起學校的情感教育,小晨認為陪伴更貼近情緒障礙者的需求。他舉例,在擔任健身教練時,透過與其他患有相似疾病的患者聊天,雖然只是閒話家常,卻使這些病友得到溫暖的關切,他也在過程中結交許多好友,學會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方法。情緒障礙者盼獲接納尋找共鳴與陪伴 尋找共鳴發掘自身價值對於情緒障礙者通常不太願意向他人透露自身狀況,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洪雅惠表示,「自我揭露多少有點風險,因為他們有很多被拒絕、被羞辱的負面經驗。」陳維如指出,儘管情緒障礙者出現與他人互動不當的行為,身邊的人仍需要耐心陪伴他們,不然他們只能一直在自己的世界打轉,無法與他人交流。小晨在大學時加入動漫研究社,與志同道合的成員交流,除了平時聚在一起討論動漫,也會一同參加動漫展。小晨提及,許多社團成員也和他一樣有情緒障礙,不過(他們)相處得非常融洽,他感嘆地說:「(我們)算同病相憐吧,大家互相幫忙,在了解有疾病後相處上也不會有落差。」洪雅惠認為,雖然身邊的人不理解他們的情緒障礙,情緒障礙者仍可以找到願意接納自己的社群以尋求陪伴。 洪雅惠說明,其實情緒障礙者與一般人遇到的情感問題沒有不同,不過情緒障礙者會融入自身障礙特質,因此挑戰會更大。 圖/劉芯妤攝在家庭的關愛方面,洪雅惠說明,許多家長面對有情緒障礙的孩子,會將孩子的行為表現與愛的程度掛勾,「變成是(家長)看孩子表現,針對(孩子)做的事情來評估他們的好壞。」他認為,家長應該重視親密關係中「愛與被愛」的核心,先讓孩子知道,他們是被愛的,而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影響家人對他們的愛,才能更好地幫助情緒障礙者降低對自身價值的焦慮。陳維如也強調,親子共學相當重要,除了孩子,家長也需要共同成長,雙方才能好好相處,建立良好關係。原本對情緒障礙一無所知的翔翔母親,透過上網蒐集資料、閱讀書籍,自願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症狀的相關知識,在互相理解的過程中,翔翔與母親的衝突也漸漸地減少。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蔡淑妃指出,在教育體系中,如果老師能夠以身作則,友善地對待情緒障礙者,可以減少他們在校園生活的焦慮,並與同學正常交流。他補充,預防勝過治療,老師們受過專業訓練,更需要教導學生與情緒障礙者互動的方法,而不是等到情緒障礙者在班級出現問題,再去解決。洪雅惠也認為,如果學校老師能在班級打造正向學習的氛圍,不刻意區隔有情緒障礙問題的學生,便會培養良好的同儕關係,讓同學能尊重彼此的差異。洪雅惠說明,情緒障礙者比起一般人更需要了解並接納自我形象,回歸「愛自己」這項最核心的情感價值。就如小晨在生活中逐漸接受自己的病症,雖與情緒障礙相處的這條路漫長,但他從中找到自我價值與自信,並能幫助其他情緒障礙者,使他們在認識情緒障礙的旅途中不孤單。
《靈魂詩》映渾沌內心 徐宇謙創作中梳理自身情感
藝文
第1787期
《靈魂詩》映渾沌內心 徐宇謙創作中梳理自身情感
2023-11-30
【記者李雨羲綜合報導】以色彩勾勒情緒起伏,在渾沌中描繪出靈魂的千百種形態。來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的徐宇謙,於11月27日起舉辦個展《靈魂詩 The inner flesh》,透過油彩與素描,形塑出靈魂的樣態,並試圖進入難以觸及的內在世界。 徐宇謙個展《靈魂詩The inner flesh》於11月27日起至12月1日舉辦於北藝大美術系館南北藝廊二樓。 圖/李雨羲攝「我究竟為何而悲傷?為何而愛?我至今仍然無法為他們找出一個解釋。」徐宇謙表示,他所想像的內心世界相當渾沌,無法透過確切言語去形容它的樣貌,因為內心情緒並非清晰獨立,更多是以相互堆疊且混亂的狀態存在。因此,他想藉由此次創作,在繪畫過程中沉澱自己,再梳理出不同瞬間的感受。 徐宇謙在展場中穿插素描與油彩兩種媒材,油彩厚重且凝固速度較慢,用以表達長時間的情緒,而素描則如同拍照一般,捕捉瞬間的心情。 圖/李雨羲攝「我們總是傾向於把所有無法以外在物質描述的事物歸類於靈魂。」徐宇謙認為內在世界中的精髓便是靈魂,而每一瞬間狀態都不盡相同的靈魂,讓人們無法以準確的物理條件去感知,只能隱約體會到它的存在。因此,在〈Chaotic〉中,徐宇謙將靈魂與現實分別以團塊和水流去做對比。水流象徵著現實事件在我們眼前上演並前進著,而我們的內在則是渾沌地滯留在一旁,看似靜止,其實情感仍不斷地相互抵銷又重新組合。 徐宇謙將素描畫作佈置在展場的角落,並以不同的深淺與層次呈現,藉以引導觀眾的視覺動線。  圖/李雨羲攝除了形態之外,徐宇謙更將自身情緒入畫,透過不同色彩的堆疊,紀錄在創作過程中出現的情感。在〈Misty〉中,雖然徐宇謙未畫出明確主題,但他嘗試將自己對於世界的觀察與理解,連結色彩與情緒,呈現在作品之中,「世上的歷史與文明都成了生活中的一環,也在間接影響著我。」觀眾北藝大美術學系Cora(化名)表示,他在展覽看見與平時截然不同的徐宇謙,「我想像中的他是心如止水,但從他的畫中卻看見了更多的暗湧。」 徐宇謙分享自己替作品命名時,經常以作畫時的情感連結作為主題,像是〈Misty〉便源自於作畫時聆聽的Ella Fitzgerald《Misty》。  圖/李雨羲攝「紅具有很多的意思,苦的、痛的、慾望的,甚至是戰爭的沉重。」徐宇謙解釋,作品中大量使用的紅色元素,是為了表達戰爭的血腥與沉痛。在籌備過程中他也透過閱讀《摩洛哥流謫》一書,啟蒙了自己對於戰爭的關注與了解,再加上恰逢「以巴戰爭」,更間接加深徐宇謙對於文明情感的複雜性,並將其透過「紅色」投射在作品之中。 過去徐宇謙較常以原色表達純粹的情感。接觸了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的作品後,才意識到情緒的複雜性,進而嘗試使用更多色階去創作。  圖/李雨羲攝「詩精簡卻文意盎然,畫直觀卻富含情感,他們與靈魂在我的展覽中網狀交織。」談及展覽命名緣由,徐宇謙表示靈魂總是自由而不受拘束,就像詩一般靈活跳躍,而畫則給予了靈魂穿梭的空間。觀眾北藝大美術學系陳同學(化名)表示,自己在觀展的過程中與徐宇謙的作品十分有共鳴,好像也能在這些畫作之中看見類似於自己靈魂的模樣,「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像徐宇謙一樣混亂的內心世界,差別只在於我們如何去表達它。」
義大利女大生疑遭情殺 案件凸顯父權社會性別問題
國際
第1787期
義大利女大生疑遭情殺 案件凸顯父權社會性別問題
2023-11-29
【記者吳玟錡綜合報導】義大利帕多瓦大學(University of Padua, UNIPD)於24日舉辦紅色長椅追思儀式,悼念遭疑似情殺的22歲女學生朱莉婭・切凱蒂(Giulia Cecchettin)。校方在花園放置紅色長椅,除了紀念切凱蒂,也傳達反對性別暴力的立場。 學生們自發性將向日葵、白玫瑰等花束和悼念卡片,放置在通往儀式舉辦廣場的橋上。 圖/小英提供帕多瓦大學學生Andy(化名)解釋說:「紅色長椅有多種意涵,紅色如同玫瑰象徵愛,也代表暴力的鮮血。」追思儀式中,校方將紅色長椅放置在學校花園,所有學生聚集在花園,聆聽校長、系主任和女學生父親致詞。全場靜默一分鐘,表達對切凱蒂的哀悼之情。「看到受害女生的爸爸出現,我很難過,在場許多學生都跟他女兒同歲。」帕多瓦大學台生小英(化名)情緒低落地形容,他感受到儀式氣氛很嚴肅,現場來了非常多學生,心情沉重的學生們在儀式後還一起繞校園散步平復情緒,「大家都怕自己是下一個受害者,互相安慰鼓勵。」 學生表達感到很難過,這件事情對帕多瓦大學學生影響很大,是因為學生認為當地是義大利治安相對不錯的地區,仍發生情殺事件。 圖/小英提供「切凱蒂被其前伴侶殺害,凸顯了義大利女性長期面臨的暴力問題。」參與追思儀式的小英提到。根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義大利今年被殺害的102名女性中,就有其中53人遭伴侶或前伴侶殺害。小英認為,義大利社會很大男人主義,根生蒂固的父權思維比台灣嚴重,男生使用暴力控制女生已成為常態。小英補充說:「校長在追思儀式中有提醒,男女雙方都需要謹慎面對情感問題。」「之前已經發生過很多類似的情感糾紛事件,但學校都沒有具體措施。」帕多瓦大學學生Nadi(化名)指出,許多面臨感情問題,或沒辦法調適壓力的學生,需等很久才能預約到心理諮商,校方應更積極協助學生找到合適的情緒出口,避免學生走向極端。Nadi提議,校方可以在長椅旁加設郵箱,搜集學生寫下的情感問題,再將這些信件交由專業心理醫生處理。 小英提到,因雙方都是大學生,嫌疑人逃到德國被抓,引起國際社會關注,校方才出面回應學生情殺事件。 圖/小英提供義大利籍神父柯士達(Paolo Costa)分析,「當人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時,容易想控制他人,若無法實現掌控便可能會採取暴力手段。」他建議學校可透過教育活動,例如安排學生擔任養老院志工,培養他們關懷、尊重他人的能力,避免學生在關係中自我意識過強。小英也同意改善性別暴力的問題,需從教育層面著手,呼籲學校增加性別教育平權課程,舉辦兩性關係講座,以長遠的視角預防問題發生。
以彩鉛繪出情感依附 高以樂再現人寵羈絆
藝文
第1784期
以彩鉛繪出情感依附 高以樂再現人寵羈絆
2023-11-01
【記者邱昭華綜合報導】「人可以決定一生當中養多少寵物,但是對牠們而言,眼前所見之人永遠是唯一的愛。」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班在職碩士學位班的學生高以樂,10月28日起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德群畫廊,舉辦創作個展《愛、時間與記憶》,以自己和其他飼主的寵物作為主角,展出22幅油畫、20幅彩鉛畫作品,詮釋人類與寵物之間的情感依附。 開幕式當天,許多飼主攜帶寵物推車和自家毛小孩觀展,一同交流、拍照。 圖/邱昭華攝高以樂平時便習慣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與愛犬的生活。去年十月,高以樂與其他飼主共同為愛犬偉仔舉辦聚會,在交流過程中,他決定以飼主們與寵物之間的情感作為創作主題。為了繪出人與動物最真摯的情感,高以樂以寵物照片為範本,再細膩描摹出20幅動物肖像,「照片是靜止,但繪畫的過程卻是跟著時間在流動。」高以樂也提到,油畫顏料的揮發性成分對動物呼吸道有害,而為了能一邊作畫一邊照顧偉仔,他便一改慣用的油畫創作,選擇以彩色鉛筆作為媒材。作品〈重生〉描繪一隻遭棄養的鬥牛犬,在寒冷黑夜中孤單無助的身影,而畫中主角便是高以樂的寵物「偉仔」。他細膩描摹犬隻被前飼主丟棄在新北河濱公園時的神情,希望能告誡欲飼養寵物者,必須衡量自身能力、尊重生命,以免對動物造成長久傷害。高以樂也補充,儘管自己已認養偉仔四年,也盡力給予牠一個安全、安心的家。然而,偉仔被棄養的創傷仍尚未平復,依舊沒有安全感,「我和我先生只要出門太久,一回家就發現偉仔在落淚,眼睛變得紅腫。」 〈重生〉中的白色法鬥犬是高以樂的愛犬偉仔,描繪牠當初被丟棄在新北河濱公園時,在夜晚無助地等待主人的模樣。 圖/高以樂提供〈等候〉的場景設定在高以樂家中一樓,刻畫偉仔呆坐在暗色系的窗、門、地磚前,等候高以樂的先生回家的模樣。「我先生晚上開車回來會開車頭燈,對光線很敏感的偉仔,會立刻發現那是我先生。」高以樂表示,雖然動物不是人類,但對於家的渴望如同孩子一般,期盼得到陪伴及呵護,以滿足安全感。他也觀察到,當主人外出時,寵物總在門口守候,而當飼主回到家,第一眼也總能見到牠們最熱切的眼神,「這幅畫就是想表達人與寵物組成的家的意象。」 〈等候〉的場景在高以樂家中一樓,刻繪偉仔坐在門口,等候高以樂先生回家的畫面。 圖/高以樂提供「這是非常熱鬧的展覽,不像一般藝廊會放玻璃罩隔絕大眾。」觀展民眾高雅倩認為,在展間能看見民眾和愛犬的互動交流,是這場展覽的可貴之處。此外,高以樂細膩畫出自家寵物的神韻,也令他感到敬佩,「當我看到毛小孩被畫出來掛在牆上,跟實際在家裡看到牠們,是有不同程度的感動。」而觀展民眾陳冠良看見去世愛犬嚕嚕米的畫作後則説:「看得出來高以樂想要讓飼主看到寵物快樂的一面,而不是生病後的痛苦模樣。」 寵物嚕嚕米原先是觀眾陳冠良的姐姐所飼養,後來由他接手照顧,即便相處時間不多,但已建立深刻的情感。 圖/高以樂提供
臺師大體操隊現革命情感 重返全大運男團冠軍榮耀
體育
第1759期
臺師大體操隊現革命情感 重返全大運男團冠軍榮耀
2021-12-08
【記者劉亭妤新北報導】 隊友之間的加油聲不絕於耳,選手屏氣凝神,在空中盡力旋轉,更盼最後一刻完美落地。中華民國1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競技體操公開男生組成隊競賽4日在新北市三重區厚德國小復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9.550分的差距,粉碎國立體育大學十連霸夢,成功搶下金牌,臺師大選手唐嘉鴻興奮直呼:「重返榮耀!」競技體操男生組共有地板、鞍馬、吊環、跳馬、雙槓及單槓六項目,成隊競賽分數以各項目前三高的選手成績加總。臺師大派出2020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稱東京奧運)選手唐嘉鴻、隊長徐秉謙、王奕翔、蘇秉權、伊冠鈞、周登朋六人參賽。唐嘉鴻躍上鞍馬揭開序幕,選手們在六個項目輪番上陣。唐嘉鴻繳出84.150分的全能表現,再加上徐秉謙、周登朋、伊冠鈞、王奕翔在擅長項目穩定輸出,撐起團隊總分。最終,臺師大僅在鞍馬項目略遜國立臺北教育大學0.350分、雙槓項目微幅落後國體0.200分,以總成績237.650分,毫無懸念在成隊競賽奪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選手唐嘉鴻展現全能表現,為團隊撐起84.150分。而他在單槓項目拿出難度6.0的成套動作,以總分14.600分高居單槓單項預賽第一。 圖/劉亭妤攝賽事進行中,臺師大氣勢如虹,鼓舞士氣的隊呼聲震耳欲聾。即使場上選手失誤、落馬,仍然能聽見隊友不斷給予鼓勵,「沒事的!很好!繼續!」而在選手完成動作,雙手高舉,場邊便會響起如雷掌聲,與場上選手齊聲吶喊。唐嘉鴻、徐秉謙笑著說道,比賽只是把練習時的模樣展現出來而已,「我們平常就是這樣歡呼的!」臺師大體操隊的好感情不言可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選手王奕翔即將出賽單槓項目,其餘選手齊聲為他加油。 圖/劉亭妤攝成功拿下成隊競賽金牌,徐秉謙透露,備賽期間大家狀態起伏不定,訓練過程雖然辛苦卻也值得。唐嘉鴻則認為因為團隊凝聚力強,再依循著教練翁士航的訓練,大家在此次表現都明顯進步,同時也很享受比賽過程,「這次大家都把我們師大的氣勢、精神、氣質拿出來。」因應每次奧運後「F.I.G.國際競技體操評分規則」的改變,唐嘉鴻提到,雖然訓練與比賽呈現已跟進新規則,但由於此賽會仍沿用舊制,僅在部分難新動作上有所調整。徐秉謙則補充,明年他們才會把新動作完全展現。而翁士航認為,選手進入新規則周期仍需一段適應期,更期望透過明年的國際賽事使選手更能掌握新規則。此外,在10月中結束世界競技體操錦標賽、同樣是東奧選手的洪源禧和蕭佑然分別披上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及國北教大戰袍。洪源禧本日僅參與雙槓及鞍馬項目,並在拿手的雙槓項目以總分14.250斬獲單項預賽第一名;有「小鞍馬王子」之稱的蕭佑然也不負眾望,以總分14.400的優秀表現在鞍馬單項預賽拔得頭籌,但他也期許能在精進動作後朝著總分15分前進。 國立臺北商業選手洪源禧僅出賽雙槓及鞍馬項目,並在拿手的雙槓項目展現出難度5.8的招式,以總分14.250斬獲雙槓單項預賽第一名、晉級單項決賽。 圖/劉亭妤攝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選手蕭佑然在擅長的鞍馬項目以難度6.0、實施分8.400、總分14.400晉級單項決賽。 圖/劉亭妤攝而在東京奧運前夕不慎受傷的游朝偉日前宣告暫時卸下選手身分,今日以裁判身分出席。他說:「傷勢現在好多了,只是在訓練上應該是差得滿遠的。」雖然不免覺得未能以國體選手身分參賽有些可惜,但他也提到,以裁判的角度去觀看比賽,能更清楚地檢視選手的優勢與缺失,同時他也稱讚選手們表現相當穩定,在動作技術方面已更臻成熟。
鄒佳哲藉繪畫表現情感 《身體・場域》揭社會扭曲
藝文
第1757期
鄒佳哲藉繪畫表現情感 《身體・場域》揭社會扭曲
2021-11-17
【記者吳姿芳台北報導】船上的愚人們緊盯薄餅、互不相讓,而四周的槍口對準他們並給予壓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博士生鄒佳哲舉辦個展《身體・場域》,透過粉彩與油畫作品,傳達他從生活中觀察得出的感悟。展覽於6日起在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展出。 《身體・場域 》分為三大主題,為「靈魂」、「宇宙」、「他者」,創作者鄒佳哲認為身為藝術家的價值,就是將語言無法述說的情感表現出來,和哲學一樣,追求存在的真理。 圖 / 鄒佳哲提供船隻外圍的人全身赤裸排列成圈,槍口指著船上的人們,他們渴望地看向薄餅,其餘的人則在水中載浮載沉。鄒佳哲說明,〈愚人船〉這幅畫受中世紀畫家耶羅尼米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啟發,他取材自聖經的故事,比喻現代人為追求社會規範而否定自我、隨波逐流,如同古代愚人困在制度的框架中。他說明,畫中人物形象源於自己的長相,藉此將自己投射進作品中,他說 :「這些人不是別人,就是我們自己。」觀展民眾張瑋珊說 :「這幅畫讓我想到塔羅牌裡的愚人,盲目跟從社會。」 〈愚人船〉起源於聖經的故事,古代沒有精神病院,因此擁有瘋狂思想的人會被送往船上,推向大海,隨波漂流,而這些人也不曉得未來的命運會是如何。圖 / 鄒佳哲提供一滴眼淚從孩童眼睛流出,停留在他充滿笑意的臉龐。作品〈VISAGE〉靈感源於敘利亞難民的黑白照片,鄒佳哲說 :「我感受到他的靈魂在召喚我,我像是天選之人,透過畫筆說出他的故事。」觀展民眾林珏說 :「小孩的笑容很純真,可是眼睛透露了悲傷。」,而張瑋珊也說 :「這幅畫黑白之中帶有彩色的感覺,尤其是他的眼睛,代表他的眼中還是有一點希望的。」 創作者鄒佳哲看見敘利亞難民的臉龐時,內心受到強烈震撼,他認為他看見的不僅是眼睛和鼻子,而是受苦的臉龐背後隱含的意義,因此畫下〈VISAGE〉此作品。 圖 / 鄒佳哲提供鄒佳哲使用粉彩創作,即使粉彩為乾性顏料,但他希望能用粉彩呈現水彩的流動性,因此他自行研磨礦石粉末,再使用酒精溶解,增加滴流感,他說 :「流動性具有詩意的美感。」他也顛覆傳統粉彩單純的作畫方式,他先鋪上對比色,藉由顏色堆疊產生厚度,再利用刮板、滴流的痕跡做出立體感,他說 :「多層基底能表現立碑式的臉龐,每個人都能拓印它,再深深地落在心裡。」鄒佳哲補充,藝術家繪畫不是情感在表現,而是表現情感,相較於畫下美麗的一面,他更希望作品能將內在情緒與畫面結合,讓觀眾直接用身體感受,再和自己的經歷融合,他說 :「我希望能在真實世界之外,用知覺體認人存在的意義,回應荒謬多變的社會價值,再以身體呼應,也意味著回歸藝術本源。」
剖析科技下親密關係 北藝大舞出情感拉扯
藝文
第1753期
剖析科技下親密關係 北藝大舞出情感拉扯
2021-10-06
【記者羅子恆台北報導】四周燈光驟暗,無數個投影光線從觀眾後方襲來,呈現各種身體的樣態。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表演創作組碩士生曾靖恩與馬修(Palmer Mathews)共同製作的舞蹈展演《漫漫長路 x Playground》,於2日及3日在北藝大展演中心舞蹈廳展出,藉由舞蹈來訴說現代科技發展與人際關係間所產生的微妙變化及平衡。展演由〈No man is an island〉、〈一個從未到過的地方〉、〈失衡彼端〉以及〈Playground〉四支舞碼組成。其中〈失衡彼端〉舞台上置有大型天秤,兩個舞者於天秤的兩端傳遞發光物體,並嘗試尋找平衡,暗指現代人追求緊密關係,同時卻也渴望自由。曾靖恩補充道:「發光物體是訊息傳遞的意象,時而發光時而黯淡,呈現了訊息傳遞成功與否。」在來回數次後,音樂與燈光驟然消失,只剩天秤中流動的綠豆撞擊聲,藉此描繪在親密關係與自由之間來回拉扯的心理情境。 在天平兩端傳遞發光物體,時而暫停,時而滑動,象徵訊息在兩個人之間傳遞的順暢與否。 圖/王彥敦提供 表演者在大型天平上盡力共舞著,試圖維持著兩端的平衡,表現出拉扯的心境。 圖/王彥敦提供而主要由馬修編舞的〈Playground〉以歡樂輕快的音樂,帶領觀眾回到80年代的歌舞廳。起初舞者並排在聚光燈下跳舞,忽然舞者在各個燈光下來回穿梭,其他人則簇擁而上,反覆多次後,舞者不再受到他人追隨,反而受到眾人唾棄,藉此臨摹現今社交軟體上的環境,說明人們快速與他人連結能獲得即時的滿足感,但卻是短暫的。觀眾林欣儀說:「完全是現代人速食愛情的展現。」 以類似戲劇的表演方式融合舞蹈,搭配光影的改變,生動描繪現代科技社交的模式。 圖/王彥敦提供該演出也以不同投影景框呈現剪影,而投放在舞者上的聊天常見話語,隨著身體的擺動,預示這些話語將環繞在他生命中。觀眾周郁璇說:「在螢幕投影對話的部分,使人回想起自己過去的經歷。」然而馬修表示,他希望能給觀眾更正向的意義,因此結尾時,即使舞者先前經歷了感情關係的失敗,仍積極地面對生活與他人互動,期盼觀眾在受傷後依然能具勇氣跨越障礙。 在背景投影社交軟體上常見詞語,並結合一個人的獨舞風格,完整表現科技社交後人們的心理情境。 圖/王彥敦提供現今科技快速變遷,人們之間的互動模式與過去極為不同,曾靖恩也說:「這部作品的靈感主要來源於日常生活中,特別在疫情時代下,又更能感受到這部作品呈現的社會現象。」他希望能透過身體做為媒材,來觸發個體的情感及身體經驗。但曾靖恩也補充,他只是提出這種現象,來引發觀眾想像,並不一定需要觀眾能從中學習到某件事,只盼觀眾能將自我經歷融入表演中。而馬修則說:「他也希望讓大家了解這樣的現象,並從中感受到情緒與力量。」也呼籲觀眾相信自己,即便遇到困難或是做錯事,依然能跨越障礙,活出不同的人生。 展演結束後,各舞者並排站立與製作人們同時出場致謝,感謝觀眾這2個小時的欣賞。 圖/王彥敦提供
【大學事】交織跨國情感 接待家庭計畫迎文化碰撞
生活
第1738期
【大學事】交織跨國情感 接待家庭計畫迎文化碰撞
2020-12-03
【記者周佩怡綜合報導】「要是無法當天慶生,有些國家只能允許提前,有些國家只允許事後。」謝雪玉接待境外生已有七年,過程中他學習到許多台灣習俗與他國不同之處,他以慶生日期為例,「台灣過生日只會提前過,所以會問問境外生的意願,但還是希望他們盡量能入境隨俗。」像這樣的文化碰撞、交流,正是「友善台灣──境外學生接待家庭專案計畫」的目標。 境外生們穿戴上傳統服飾及頭飾,一字排開站在招親台上合影,現場一片和樂融融。 圖/教育部「友善台灣──境外學生接待家庭專案計畫」全國計畫辦公室提供自民國99年規劃至今,「友善台灣──境外學生接待家庭專案計畫」是唯一由中央政府主辦的接待家庭計畫,專門接待大專院校境外生。不論境外生就讀時間長短,皆符合申請資格。與一般常見營利、長期共處的寄宿家庭不同,接待家庭計畫除個人開銷,家庭與境外生不必支付費用。此外,由於考量現代家庭平日作息,以及期望保留給境外生更多隱私與自由,計畫提倡學生平日住在宿舍,再利用假日與接待家庭相約出遊。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研究所的印度籍學生安南・普雷特(Anant Preet)認為計畫形式彈性又免費,預算有限的學生也能參與。且接待家庭不需親自打點境外生的大小事,因而減少他們的負擔。 接待家庭與境外生跟著師傅的指導,將麵皮桿平、捲起、壓扁,增加鳳梨奶黃酥外皮的口感層次。 圖/教育部「友善台灣──境外學生接待家庭專案計畫」全國計畫辦公室提供接待家庭需參與完整培訓課程,通過計畫審核才可以開始接待。家庭及學生透過網路、實體活動媒合,找尋興趣相近的對象。然而,層層關卡篩選仍無法保證配對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泰籍生何旭東提到,他上次與接待家庭配對後,僅偶爾與對方線上聊天,卻沒有實際相聚,「我只能一個人到處走走、閒逛。」雖然僅短期相處,有些接待家庭依然與境外生培養出深厚感情。接待逾30位學生中,謝雪玉與一位越南女學生情同母女。回憶起兩人相處的點滴,他眼眶泛紅地說:「我們感情真的很好,他會叫我媽咪,邀請我一起出遊、參加活動。」當兩人相識一年多時,謝雪玉因病接受治療,過程中頭髮漸漸掉落,越南生見狀,便毅然決然剪去一頭長髮,送給他訂製假髮。此舉深深感動謝雪玉,兩人現在仍保持聯絡。計畫推出至今並非一帆風順,計畫團隊多次碰壁。例如105年,計畫範圍從西部擴大至東部,讓境外生嘗試穿著傳統服飾射箭、圍圈高歌,體驗原住民文化。但是教育部「友善台灣──境外學生接待家庭專案計畫」全國計畫辦公室執行秘書許郁屏坦言成效不如預期,「交通是最大的阻礙,所以東部活動參加人數較少。」地理位置與交通不便不單造成學生困擾,接待家庭亦深受其擾,擔心自己是否會被境外生當成利用工具。去年加入計畫的花蓮接待家庭張筑聿表示,他會評估境外生是否有心融入家庭,「如果是那種把我們當成免費司機、民宿的人,那我就不會去接待。」他舉例,他曾拒絕同時向他申請接待的三位境外生,「這樣他們容易形成小圈圈,不會跟我們交流。」相較之下,都市地區交通發達,有利家庭與學生響應計畫活動,或私下聯合出遊。且都市的外國人較多,接待家庭習慣與外國人相處,心態較開放,與境外生相處也較為熱絡。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人員介紹台灣抓周文化,引起大家的興趣,紛紛拿起手機拍攝。 圖/教育部「友善台灣──境外學生接待家庭專案計畫」全國計畫辦公室提供配合新南向政策,計畫106年決定開放新住民家庭加入接待行列。然而,許郁屏無奈地說明,現在加入計畫的移民家庭較少,其中又以東南亞家庭為主,「未來會繼續努力增加新住民家庭的數量與多樣性。」此外,今年因應疫情影響,計畫加速數位化,除推出線上接待家庭培訓課程,之後更有意拍攝影片,向尚未來台的境外生宣傳台灣友善的環境。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