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跟著光的軌跡走》探自我 藝術家以光映內在感受
藝文
第1796期
《跟著光的軌跡走》探自我 藝術家以光映內在感受
2024-10-18
【記者姚孟汝新北報導】「光代表我們追尋希望和探索自我的過程。」就讀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的三位學生王慈優、張訓安和吳姿穎,即日起至18號的週間時段,於華梵霓虹5樓的藝術中心舉辦《跟著光的軌跡走》,三人以「光」的意象為題,用畫作各自展現探索希望的過程。 進入展場,率先映入眼簾為系列作品《擁抱》。王慈優透過一系列畫作敘述一顆曾為宇宙中最閃亮的星星,在墜落後失去光芒,儘管有旁人協助,卻難再恢復閃耀的故事。王慈優以水彩和色鉛筆,勾勒角色緊緊擁抱著星星的畫面,為此他補充:「擁抱的溫暖可以勝過千言萬語。」他希望藉由這件作品,讓人們在缺乏自信時,能夠想到身邊的人。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學生廖柏愉認為:「作品讓我體會到知心人之間陪伴所帶來的溫暖,溫柔而堅定的支持讓人心安。」 走入轉角,張訓安以多幅不同形狀的纏繞畫作品《足跡》,穿插代表光芒的金色點點,為觀者排列出一條流線型的軌跡,引領觀眾的觀看視線。張訓安創作纏繞畫的動機源自於母親,在她的建議下到社區大學跟年紀稍長的阿姨們一起學畫畫,這段時期因為阿姨們的鼓勵,對於張訓安建立繪畫自信是一段很重要的回憶。《足跡》使用不同類型的筆創作,並以牛奶筆點上白色光點。「我很喜歡光點, 因為會讓我覺得很有希望。」張訓安補充道。 展場最後,則是吳姿穎以人魚與兔子做為自我投射的作品。畫作〈紅色人魚〉以暗紅色作為背景,與畫中高明度的美人魚呈現出對比,象徵美人魚本身便是光芒的存在,然而這道光相比於希望,更帶有質疑的特質。吳姿穎說:「我在不斷地自我質疑中,逐漸形成的畫面會讓我對當下的自己產生更多了解,甚至發現平時忽略的需求或矛盾。」作品〈逆光〉則詮釋出吳姿穎對光的兩面性思考,他刻意隱藏畫中兔子的表情,「因為我不想讓觀眾直接從視覺上預設兔子是面對或背對著它後面的光。」他補充道。對吳姿穎而言,光除了可以象徵希望,也可以解讀為通往毀滅的指引。 「光」這個主題,在三人的詮釋下雖看似有著不同的意義,但其所展現的皆是他們透過光對希望的追尋和探索自我的過程。王慈優道:「本次展覽中,光象徵著我們前進的動力跟希望。」觀眾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三年級學生莫曉彤認為,最吸引他的作品是〈紅色人魚〉,他表示,進入展覽會場後會特別被畫布抓住視線,加上顏色跟白色牆面對比強烈,十分引人注目。
破萬戀愛課程教些什麼?揭秘經營模式與學員需求
專題
第1793期
破萬戀愛課程教些什麼?揭秘經營模式與學員需求
2024-05-02
【專題記者何予、賴羿安、林詩祐、蔡愷恆綜合報導】2023年一月,一名叫紀崴的男子所參與的實境約會影片,在網路上引發熱議,至今已有132萬觀看次數,創下頻道新高。節目組安排紀威與三名女性聊天互動,然而最終皆以失敗收場。影片中,紀崴因為擔心冷場,所以聊天的過程不斷切換話題,卻仍陷入不知道如何接話的窘境,整場約會過程,也讓人感受到他急著填滿對話間的空白時間。主持人也以「談生意」形容紀崴,指出他與異性聊天時總是套用公版,不僅互動不自然,語速也過快。單身24年的紀崴為了成功交到女朋友,不惜花費新台幣將近20萬元在戀愛課程和婚友社會費上,他在影片中更是期許自己成為兩性市場的最後贏家。儘管已經投入大量金錢上課進修,網友對他學習成果卻不買帳,紛紛評價「你的聊天充滿了套路跟公式。」、「照著教好的公版流程在跟對方聊天。」、「為了問問題而問問題。」等,比如紀崴與第二位女來賓互動時,即使對方的表情已經顯露出不悅,他仍然不斷追問相同問題。除了聊天方式受到網友批評,紀崴參與的戀愛家教課程也引起近乎一面倒的負評,有些網友甚至直接建議紀崴忘掉從課程中學到的內容,否則將會單身一輩子。即使這些戀愛、搭訕教學課程被批評不尊重女性、把女性當實驗品等,但現在卻依然持續經營。這些課程背後的組織是誰?如何運作? 捷運中山站四號出口人潮眾多,近期成為戀愛課程學員的集體搭訕練習地點。 圖/蔡愷恆攝從心態建立到搭訕技巧 多元課程教學員戀愛大約20年前,能了解異性知識的傳播管道,以書籍、CD與有聲書為主。初代PUA(pickup artist,把妹高手)等攻略女性心法的技巧,正是在當時傳入台灣。近年來,各類新興媒體平台蓬勃發展,最初將紅藥丸理論(註一)帶入台灣,以《壞男人》系列書籍打出名號,並長期經營情感課程的「那個奧客」(化名),近兩年開設線上課程,以直播形式為主推廣把妹。曾作為戀愛課程學員的約會教師東區德(化名),也在上過諸多戀愛課程後,在人人保持安全距離的COVID-19疫情期間,將與異性互動、約砲和交往策略等內容放上「東區德學院」課程平台銷售。網路上討論度很高的戀愛家教Edward(化名),則從2020年開始經營TikTok、YouTube等自媒體,進行現場搭訕教學。註一:紅藥丸理論(red pill)為兩性動態知識,旨將男性培訓為高價值的Alpha男性,因為女性只會對價值比自己高的男性產生愛慕之心,因此業者容易以「自我提升」的概念宣導,強調符合主流社會所期待的男性特質。根據記者觀察,戀愛課程內容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包含心態建立、街邊搭訕與約會技巧。Edward當初之所以受人矚目,即是因為拍攝許多街邊搭訕與約會技巧影片。授課過程中學員要先學習兩性心理學,講師會說明異性之間的差異,並將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分工與秩序釐清。「男女各自有各自的天性和擅長的部分,就像男人有力量的優勢,遇到戰爭需要打仗。紅藥丸理論滿講究秩序,本質並不是仇女。」那個奧客解釋。另外,自信心建立、聊天技巧和外型改造同樣是課程主軸。「戀愛診療室」講師Max(化名)表示,戀愛診療室團隊會幫助學員用幽默包裝自己的故事,讓話題不會枯燥乏味。Edward更認為,這些課程可以協助學員形塑人生目標,在事業與感情上都成為成功男性。至於外型改造,提供交友課程與配對活動的「flowgalaxy 想想交友」(以下簡稱想想交友)同時開設兩性課程。提供女性妝容打扮教學,男性則是從髮型到鞋款的全身改造。這類戀愛課程受眾看似主要為男性,但實際上,女性向的課程也同樣有市場。除了戀愛診療室近期增設的女性課程外,想想交友講座、情感諮詢和溝通課程,討論主題包含降低女性的敏感度、焦慮與恐懼等。「​​近年來發現,女生其實喜歡一對一的情感諮詢與溝通形式。」想想交友的諮詢師Joy(化名)表示,「這些課程是長期的階段性課程,會幫助學員從家族排列系統到催眠療癒等,理解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他們的感情生活。」戀愛課程為滿足多面向需求,大多結合各種專業師資。例如社交密碼團隊就結合聊天教練、搭訕教練、網聊教練、外型教練等六位講師,共同開設課程;想想交友目前兩性療癒師和造型老師各三名。而以個人為單位進行的講師,就得廣泛涉獵知識,或只專攻特定領域。教把妹也能變商機 高額收費需求不減課程形式則分為線上與實體。線上戀愛課包含直播課,課後會將錄影剪輯上傳,海外學員也得以參與。Max表示,最受歡迎的線上課程是傳授幽默聊天技巧的男性課程「聊天A咖」,從2008年開始在各平台上販售,至今已賣出四萬多組。不同於線上,實體課程的特色在於師生可以即時提問、互動。Edward在以搭訕為主的「實戰課」中,會近距離觀察學生表現,在學生語塞時輔助話題推進。那個奧客則不教搭訕,而是在團體課程設計情境題,藉由問答、小組討論等方式教學。以把妹、戀愛、搭訕、約會等關鍵字開設的課程百家爭鳴,價格區間也相差甚大。東區德說明,不只內容,教學者資歷深也能抬升價格。社交密碼開設的「情場高手培育計畫」實體課程要價新台幣12萬元,若想升級搭配實戰訓練和私人顧問,則要價雙倍。此課程一期收8位學員,目前已經進入第20期。那個奧客28小時的實體課則要價新台幣3萬3000元,每期約能收到30位學員 。「這個(價格)高是我自己認為的,他們好像覺得不是很高,覺得很佛心。」他表示,預計明年會再提高課程售價。戀愛指導產品除了一般課程,還有客製化的一對一諮詢服務。那個奧客表示,他在很久以前就開始提供這項服務,但來的人實在太多,只好將原先一小時2500元的一對一諮詢服務調整成6000元,並只提供老客戶。Max的當面諮詢則開價上萬,他表示每天仍有五、六組個案上門,常得忙到深夜才能結束工作。部分戀愛課程收費超出平均月薪(註二)。幾位講師都提到,學員年齡分佈跨度極大,從20歲大學生到40多歲中高階主管都有,但大多集中在30多歲適婚年齡。Edward說明他的定價策略,「我用價格去篩選質量比較好的男生。」希望來報名的學員在事業上已有一定成就。Max則分享他出乎意料的觀察,學員中有七、八成是缺乏認識異性能力的宅男,大約兩成是本來就很有魅力,但還想精益求精的人。想想交友品牌總監Yvonne(化名)也說明,不只有單身者,正在關係中的男女也會前來求助。註二: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2023年薪資統計結果,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5496元。<b>男性成長經歷礙人際互動 戀愛課程助重建自信大約20年前,從沒交過女朋友的東區德為了尋覓長期關係,開始花許多時間購買書籍、參與戀愛課程。他上過由約會教練斑馬所開設的搭訕課程,在街上花一個小時練習如何搭訕女生,成功要到聯絡方式,教練也會在搭訕結束後檢討臨場表現。東區德認為不同的老師有不一樣的專長和教學內容,為了儘快交到女朋友,他購買許多戀愛課程,包含Max的教材等。曾做過台灣勾引社群研究的呼延朔璟發現,異性戀男性之所以願意花錢學習搭訕技巧與跟異性相處,許多原因是來自性別隔離的就學環境、流行文化浪漫愛腳本(註三),以及升學主義的教育制度。有些男性因無法符合社會期待的陽剛特質而難有自信,以及缺乏情感教育,加上大眾媒體建構出的戀愛腳本,讓男性常常需要採取積極的策略,卻在追求過程中無所適從,進而渴望尋找一套有效解方。註三:意指由大眾媒體建構出的浪漫愛文化,如電視劇、少女漫畫等常見的追求戀愛情節所促成的愛情想像。「男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讀空氣或是同理心的培養。」長期關注兩性議題,現於性別領域NGO擔任實習生的莊荷妍表示社會常常教育女生應承擔照顧者的角色,衍生出女性比較善於照顧他人的情緒的結果;然而社會對男性並沒有相關的要求,反而期許男性獨立自主,最終造就出部分男性獨來獨往的個性,導致其缺乏社會連帶,不善於跟別人對話,也無法同理對方的感受。作為一名異性戀男性,作家朱宥勳在大學時期甚至背了一套「跟女朋友去吃飯」的流程,當時的他認為,在還未熟悉如何和對方相處前,參照公式化流程反而相對容易。除此之外,朱宥勳也觀察到男性不善於表達或傾聽,甚至在交流的過程中無法延續話題,下意識給予判斷或結論,他認為導致此現象的部分原因來自男性不鼓勵表達情感的生長過程。朱宥勳指出,他所看到的許多戀愛課程,都在宣導一個概念——「過去你交不到女朋友不是你的錯,你這個人沒有錯,你只是缺了一個技巧」。他認為,這樣的課程比較像是一劑特效藥,更是一種心理安慰劑,然而許多習慣和個性的改變仍需要長時間才能看到效果。呼延朔璟也分享有學員認為學習把妹讓他的人生變好,「我自己會理解其實是帶給他一個全面的自信,包括多了擅長把妹的形象、人際交往的能力。」除此之外,這些戀愛課程也提供經驗分享社群,學員可以相互安慰,療癒在人際關係相處上受到的挫折。 在性別領域NGO擔任實習生的莊荷妍認為,不只戀人,朋友與家人間的相處,同樣需要有同理心。 圖/林詩祐攝<b>部分搭訕行為引反感 學者盼加強理解與尊重戀愛課程中的街頭搭訕演練,是為了讓學員學習和女性應對,但卻引起部分女性反感。莊荷妍表示,有些女性拒絕男性的搭訕後,換來的是男性的惱羞成怒與謾罵。對此,Max認為,搭訕行為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期望更多對話討論適宜的搭訕方式,「大家有沒有一個默契,譬如說我跟你開口,你拒絕以後,那我就放你走。」Max說道。莊荷妍也認為,如果搭訕者在一開始就讓對方知道他有拒絕的權利,會讓他比較安心,不會怕遭受到什麼傷害。「它(戀愛課程)是以非常扁平化的方式,理解人跟人的相處。」莊荷妍認為,課程將所有女性看作同一種形象,設計固定的互動流程。因此當女生做了意料之外的反應,就會讓部分男性想反擊。呼延朔璟說明,台灣的業者大多關注外表和技巧,如謎男方法(註四)便是教男性喚醒女性的性衝動,將行為公式化,宛如遊戲闖關,卻忽略了建立親密關係需靠雙方對等的溝通協商。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李佩雯教授認為,建立關係不該有任何固定的模板,而是應如學習騎腳踏車,在練習的過程中循序漸進,並在互動過程裡嘗試理解對方。註四:謎男方法將與女性互動的過程分為不同的階段,並設定了操縱的準則和時機,包含了吸引、舒適感、誘惑三個階段,把互動過程塑造為下棋般一來一往。「從小我們社會化的過程一直被強烈灌輸男女不同,但在互動過程中其實沒有這麼性別二分。」李佩雯教授解釋,只要抱持著尊重、理解的態度互動,其實異性或同性之間互動並沒有太大的差異。莊荷妍也指出,台灣應該更加重視同理心、身體界線與情感教育,學習理解自身與他人的感受。
【社論】以巴衝突何時休? 國際調停的無力和困局
校園
第1786期
【社論】以巴衝突何時休? 國際調停的無力和困局
2023-11-22
「為什麽世界抛棄了我們?」這是無數加薩難民們反復拷問國際社會的問題。10月7日,隨著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對以色列投逾5000枚火箭彈,及以色列不甘示弱對加薩地區採取報復行動,爆發了雙方近年來規模最大、死傷人數最多的衝突。持續近一個半月的以巴衝突,目前未有停火的跡象,死傷人數不斷攀升。聯合國多次針對衝突召開緊急會議,仍無法阻止衝突延燒;中國、美國等大國也無提供任何實質性的幫助。看似應穩定國際和平局勢的國際體系及國際社會,在關鍵時刻卻無法以第三方角色調停衝突。國際衝突發生時,聯合國是大家首先想到可以緩解衝突的國際組織。聯合國成立於二戰後的1945年,主要宗旨是維持世界和平。當以巴情勢日趨緊張之際,聯合國卻拿雙方沒輒。在聯合國的主要機構下,大會可以討論任何國際議題,唯所通過的決議只能作為建議,並無強制力。而重大議題如國際和平及安全問題,安理會則握有實權,可以做出強制性決議。聯合國組織架構的設計限縮了聯合國可以採取的實際行動,雖然聯合國對加薩人民表達高度關切,卻愛莫能助。爬梳聯合國安理會的運作,聯合國各會員國掌握的權力是不平等的。安理會掌握的權力過於重大,且只有少數國家在其中掌握話語權,其中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更具有一票否決權。在自身國家利益面前,常任理事國並不一定會從國際和平角度上考慮,公平地投票決議。從以巴衝突的情況來看,各國和以巴的外交及利益關係都會促使他們行使否決權,阻止聯合國採取行動,美國便是在考慮和以色列的關係下才投下反對及棄權票。即便聯合國安理會於15日終於達成決議「呼籲」以巴停火,還是將決議中字詞反復修改成各方都可接受的用詞。經過修改的決議,將決議中的「要求」修改成「呼籲」,失去了強制性,更失去了決議原本的意義。安理會的結構並無法充分反映出所有會員國的看法和國際期待的解決方式,制度的設計讓聯合國在調停以巴衝突時被束縛。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兩大霸權國家,中國及美國是很多人期待可以制約以巴的角色。不過截至目前,兩國沒有明確介入,因為以巴衝突牽動的背後勢力相當複雜。舉以色列來説,他們背後有強大的美國為他們撐腰。美國每年都會對以色列提供龐大的軍事援助預算,並和以色列有軍事武器交易。為了持續可以和以色列保持良好關係,即使以色列在國際上一直被其他會員國抗議侵犯巴勒斯坦領土,美國還是堅定支持以色列。身為世界霸權國家之一,美國必定得要擔負起領導的角色,以強硬的手法制裁以色列。例如,在俄烏戰爭發生的時候,美國雖沒有和俄羅斯有正面衝突,但對俄羅斯實施了經濟制裁,希望可以藉此讓俄羅斯停止侵犯。在面對以巴衝突的情況下,美國卻只是呼籲以色列立即停止侵犯人權,沒有實質作為,難免會讓國際不滿其過於偏頗地縱容以色列。另一世界霸權國家,中國亦未能於這次的衝突中扮演關鍵角色。中方僅以人道主義及國際法角度評論此次衝突,沒有選擇站在任何一方。中國和巴勒斯坦的關係交好,部分國際學者認為這是為了和美國抗衡,因此選擇站在巴勒斯坦一方。中東是中國想要「攻陷」的區域,調解中東關係是中國重要的手段。奈何以中國目前的能力,的確在協助緩解局勢方面能做的有限。中國在中東的權勢無法讓中東國家遵從中國的意見,中國目前在中東的影響力還遠不及早已在中東扎根的美國。以巴衝突目前仍處白熱化階段,無論是以色列或是巴勒斯坦,都明顯觸犯了國際法中的戰爭法及人道法,誰也不肯讓步。各國基於國家主權問題,無法插手干涉;考量和以巴的利益交易及關係,不便提出立場。以巴衝突每延續一天,就會造成更多平民無辜犧牲,甚至因為宗教信仰及民族主義的關係,牽動了其他信奉同樣宗教的國家及人民。若短期内無法看到好轉,只會激起這些極端組織的不滿,後果將不堪設想。
以彩鉛繪出情感依附 高以樂再現人寵羈絆
藝文
第1784期
以彩鉛繪出情感依附 高以樂再現人寵羈絆
2023-11-01
【記者邱昭華綜合報導】「人可以決定一生當中養多少寵物,但是對牠們而言,眼前所見之人永遠是唯一的愛。」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班在職碩士學位班的學生高以樂,10月28日起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德群畫廊,舉辦創作個展《愛、時間與記憶》,以自己和其他飼主的寵物作為主角,展出22幅油畫、20幅彩鉛畫作品,詮釋人類與寵物之間的情感依附。 開幕式當天,許多飼主攜帶寵物推車和自家毛小孩觀展,一同交流、拍照。 圖/邱昭華攝高以樂平時便習慣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與愛犬的生活。去年十月,高以樂與其他飼主共同為愛犬偉仔舉辦聚會,在交流過程中,他決定以飼主們與寵物之間的情感作為創作主題。為了繪出人與動物最真摯的情感,高以樂以寵物照片為範本,再細膩描摹出20幅動物肖像,「照片是靜止,但繪畫的過程卻是跟著時間在流動。」高以樂也提到,油畫顏料的揮發性成分對動物呼吸道有害,而為了能一邊作畫一邊照顧偉仔,他便一改慣用的油畫創作,選擇以彩色鉛筆作為媒材。作品〈重生〉描繪一隻遭棄養的鬥牛犬,在寒冷黑夜中孤單無助的身影,而畫中主角便是高以樂的寵物「偉仔」。他細膩描摹犬隻被前飼主丟棄在新北河濱公園時的神情,希望能告誡欲飼養寵物者,必須衡量自身能力、尊重生命,以免對動物造成長久傷害。高以樂也補充,儘管自己已認養偉仔四年,也盡力給予牠一個安全、安心的家。然而,偉仔被棄養的創傷仍尚未平復,依舊沒有安全感,「我和我先生只要出門太久,一回家就發現偉仔在落淚,眼睛變得紅腫。」 〈重生〉中的白色法鬥犬是高以樂的愛犬偉仔,描繪牠當初被丟棄在新北河濱公園時,在夜晚無助地等待主人的模樣。 圖/高以樂提供〈等候〉的場景設定在高以樂家中一樓,刻畫偉仔呆坐在暗色系的窗、門、地磚前,等候高以樂的先生回家的模樣。「我先生晚上開車回來會開車頭燈,對光線很敏感的偉仔,會立刻發現那是我先生。」高以樂表示,雖然動物不是人類,但對於家的渴望如同孩子一般,期盼得到陪伴及呵護,以滿足安全感。他也觀察到,當主人外出時,寵物總在門口守候,而當飼主回到家,第一眼也總能見到牠們最熱切的眼神,「這幅畫就是想表達人與寵物組成的家的意象。」 〈等候〉的場景在高以樂家中一樓,刻繪偉仔坐在門口,等候高以樂先生回家的畫面。 圖/高以樂提供「這是非常熱鬧的展覽,不像一般藝廊會放玻璃罩隔絕大眾。」觀展民眾高雅倩認為,在展間能看見民眾和愛犬的互動交流,是這場展覽的可貴之處。此外,高以樂細膩畫出自家寵物的神韻,也令他感到敬佩,「當我看到毛小孩被畫出來掛在牆上,跟實際在家裡看到牠們,是有不同程度的感動。」而觀展民眾陳冠良看見去世愛犬嚕嚕米的畫作後則説:「看得出來高以樂想要讓飼主看到寵物快樂的一面,而不是生病後的痛苦模樣。」 寵物嚕嚕米原先是觀眾陳冠良的姐姐所飼養,後來由他接手照顧,即便相處時間不多,但已建立深刻的情感。 圖/高以樂提供
人大通過《愛國教育法》 中港澳學生迎變革
國際
第1784期
人大通過《愛國教育法》 中港澳學生迎變革
焦點
2023-11-01
【記者丁盈瑄綜合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於10月24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以下簡稱《愛國主義教育法》),並在明年元旦起施行,目的是加強愛國教育、宣揚愛國精神,進而促進(中國)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直言:「這就是在建立中國對人民的控制。」《愛國主義教育法》在第23條規定中列明,中國將針對「香港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展開愛國教育、宣傳對「台灣同胞」的統一政策、以及增進「海外僑胞」的愛國情懷。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洪巳軒表示,雖然該法案提及「台灣同胞」,但是在中國未實質統治台灣下,法令並不會對台灣人有太多影響。相反地,對於已經回歸中國領土的香港及澳門,他猜測《愛國主義教育法》將會實際執行,直接納入到各級各類學校的教材裡。 《愛國主義教育法》涵蓋的教育領域非常廣泛,包含思想政治、歷史文化、國家象徵標誌、法律、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國家安全等方面。 圖/楊同學提供「中國推行愛國教育只不過是美化愛黨教育的行為。」國立政治大學澳門學生關芷霖指出。他覺得《愛國主義教育法》沒必要存在,因為真正的「愛國」應是發自內心,不需要靠法律、洗腦教育來培養。他認為,中國政府的發言非常矛盾,總是區分「我們(澳門人民)」與「他們(中國大陸人民)」,但又說澳門是屬於中國的,令他感到十分不快。中國北京大學的交換台生楊同學(化名)提及,《愛國主義教育法》只是法制化中國本來就要學生愛國的事,例如原本只規定港澳生必須要上的「中國概論」課程,未來台生去中國讀書可能也要修習。范世平闡述,中國政府用明文規定的方式,增加教授愛國教育的課程、師資、教育機構等,讓愛國主義「學術化」。他提出,投入過多資源在愛國教育上可能會排擠其他的學科,或是降低港澳生和台生前去中國讀書的意願。 范世平補充,《愛國主義教育法》就像是過去戒嚴時期,台灣的大學生都必須要修習國父思想、三民主義課程。 圖/楊同學提供微博上有不少中國網友支持《愛國主義教育法》,他們支持該法案早就該實施,並且一致贊成中國政府審查學校教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中國交換生宋卡卡(化名)說明,中國的學生很快就會看到「愛國主義教育」作為一門新課程出現在學生的課表中,包含在許多不是人文社會科學類的教科書裡。洪巳軒坦言:「中國用強制力逼迫人民愛國,不過是給統治者較鞏固的權力、是一種粗劣的國家認同,這不會讓人民感到這是有價值的。」他補充,《愛國主義教育法》第12條規定裡,容許中央軍事委員會利用軍用資源,開展愛國教育的工作。因此,當有違反《愛國主義教育法》的事情發生時,中國的軍隊、武裝警察部隊,就可以合法地管控或是以武力壓制。宋卡卡分享說:「從以前到現在,中國政府一直用權威讓學生對國家表明忠貞,我們早就習以為常了。」他説明,大部分中國學生為了不惹上麻煩,即便對於政府不滿,還是選擇保持沉默。洪巳軒建議,無論是中國、香港、澳門或台灣的學生,作為一個公民,應該擁有理性思辯的能力,並關心公共事務,才能免於盲從國家政策而失去對事實的的判斷。 宋卡卡說明,中國的學生過去不乏有上過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課程,或是學校會帶領學生參拜烈士陵園、參觀愛國主義基地等。 圖/宋卡卡提供
跨性別研究出版惹議 英學界言論自由弊病浮現
國際
第1782期
跨性別研究出版惹議 英學界言論自由弊病浮現
焦點
2023-10-18
【記者陳婕柔綜合報導】英國愛丁堡大學和學院聯盟(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 of Edinburgh)寫信號召約2000名員工及研究生,於11日在校內發起性別書籍抗議活動,試圖阻止學校舉辦《性與性別:當代讀本》(Sex and Gender: A Contemporary Reader)新書發表會。聯盟認為書籍内容扭曲跨性別者,引來學界人士和言論自由組織強烈反彈。&nbsp; 愛丁堡大學和學院聯盟在性別書籍抗議活動後,認為副校長梅西森未盡監督職責,並於校內呼籲副校長辭職。 圖/程立帆提供《性與性別:當代讀本》聚集英國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從社會、文化與心理等層面描述當代性別與性議題。愛丁堡大學和學院聯盟不滿書籍關於跨性別的內容曲解跨性別族群,有失平等性,所以極力反對此書發表。長期關注英國大學言論自由的言論自由聯盟(The Free Speech Union)博士揚.麥克瓦里什(Jan Macvarish)對此感到失望,直言:「我們無可否認的是,壓制多元性別議題的書籍與研究,已成學界常態。」他補充,英國也限制性別議題書籍的出版,「許多相關議題書籍沒有大型出版商願意出版,只好轉向小型出版商販售。」 麗貝卡.林認為國家在書籍與言論上是相對開放的,但大學還是要盡到教育和保護師生言論自由的責任。 圖/陳婕柔攝英國布萊頓大學(University of Brighton)學生麗貝卡.林(Rebecca Lin)認為,英國學界在性別議題上看似言論自由度很高,但實則不然,過多的發言平台反而讓跨性別人士更容易被攻擊。麥克瓦里什也解釋,許多想為跨性別族群發聲的人,害怕被貼上「偏執狂」等標籤,而選擇沉默,甚至退出學界。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UCLan)交換生劉景沄描述英國的求學經歷時指出,課堂上雖然學生間對待跨性別同學比在台灣友善,私底下還是不把跨性別同學當做群體的一份子。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oM )台生秦彤觀察,英國社會的大家彼此禮貌相待,即便有不同的聲音,也會避開討論,「大家已形成一種默契,不去碰觸敏感話題。」英國於五月通過《2023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案》(Higher Education Freedom of Speech Bill),增設投訴平台,提供師生管道捍衛發表成果的權利。致力推動法案的麥克瓦里什感慨地説:「我們努力推動這個法案,期望未來學界能不被社會價值觀影響,自由探討各自的思想。」 麥克瓦里什表示,希望通過法案能促進學界的學術言論自由,並保護師生在開放的環境下,無畏討論的權利。 圖/程立帆提供
港教大教專操守課程 強化愛國思想恐影響學生就業
國際
第1781期
港教大教專操守課程 強化愛國思想恐影響學生就業
焦點
2023-09-28
【記者蔡愷恆綜合報導】香港教育大學(以下簡稱港教大)新任校長李子建於15日宣布,自下學年度起,學生在實習前需修習「教師專業操守指引(以下簡稱《教專操守指引》)課程」,內容強調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以下簡稱《國安法》)等法律,並要求教師舉報違反規定之師生。《教專操守指引》的評估標準將會在學生實習時,透過校長和前線教師審核,成績可能影響應徵香港教職。 港教大期望強化教育學士課程學生的「師德」觀念和愛國思想,因此若是評鑑中出現瑕疵,即使本科表現出色,學生仍可能在求職時面臨困境。 圖/取自香港教育大學官網來自香港的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客座教授陳健民直言:「這是一個白色恐怖的環境。」「教師操守指引課程」以香港教育局發布的《教專操守指引》為教學主軸,要求教師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香港基本法》與《國安法》,並培養學生「正確」的國家觀念。《教專操守指引》內提到,如發現潛在違反指引的師生時,須向校方、警方舉報。「這是十分重要的警號,造成學校的嚴重教學問題。」陳健民解釋,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討論社會時事,然而現在《教專操守指引》不容許他們對政策或法治提出疑問,否則會被稱為煽動。他擔心,教師因《教專操守指引》政策失去自由討論的空間,未來教育局更可能規定在課室裝攝影機加強監控。 陳健民指出,《香港基本法》原本容許言論自由,但香港人現在卻可能因為《教專操守指引》不敢發聲。 圖/取自Unsplash中山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表示,中國正在逐漸抹滅香港文化與意識,建立新的文化認同。「(中國政府)想從文化上把他(香港)改變嘛,跟中國接軌。」林榮基說明。因追求言論自由而選擇來台升學的T先生(化名)也同意地說:「此政策會從教育層面,將香港下一代人的思想從『香港人』變成『中國香港人』。」目前在香港的國立政治大學香港校友會長廖妙薇觀察,港教大師生並無反對意見,部分他校教授認為此課程十分具遠見,也是為了學生將來就業鋪路。廖妙薇認為《教專操守指引》可減少過往教師的犯罪行為,如帶領學生參與暴動、曲解歷史、性侵等,讓青少年獲得正確價值觀。 林榮基認為,香港將會慢慢封閉且殞落,而中國的統治會越來越嚴重。 圖/蔡愷恆攝「香港已經慢慢走回台灣解嚴之前的狀態。」陳健民無奈地說。他補充,香港目前已有負責與國安部門回報校内國安情況的教師,將來恐怕會和50、60年代的台灣一樣實行教官體系,監督學生的行為。陳健民認為,香港教師的發言會越來越小心,恐造成寒蟬效應。
愛丁堡學生佔據演講廳 反播映跨性別恐懼紀錄片
國際
第1776期
愛丁堡學生佔據演講廳 反播映跨性別恐懼紀錄片
2022-12-22
【記者賴羿安綜合報導】14日,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Edin)發生一起學生佔領演講廳的抗議事件,起因於校內學術自由學院(Academics For Academic Freedom)舉辦紀錄片放映活動,規劃播放一部具有跨性別恐懼爭議的紀錄片,卻遭到關注跨性別權益的學生反對,因此被迫取消。《成年人類女性》(Adult Human Female)講述生理女性與跨性別族群的權益衝突,片中聚焦部分女性的自身經驗,闡述將性別二元分類的重要性。放映活動前,許多學生投訴該紀錄片帶有對跨性別者的歧視,大學和學院聯盟(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 UCU)也寫信陳情,呼籲校方取消活動,以維護跨性別友善的校園環境。當天活動如期舉行,卻因學生佔領演講廳抗議而被迫中斷。 《成年人類女性》紀錄片以女性的視角出發,討論跨性別族群可能帶來的壓迫,卻也引發跨性別恐懼的嫌疑。 圖/截自《成年人類女性》官網愛丁堡大學的非二元性別(註一)學生麗娜・賈拉(Iina Jaara)氣憤地說:「這部片充滿跨性別恐懼的言論,其中許多主張並沒有證據或統計數據支持,也沒有客觀討論相關的爭議。」他補充說明,片中將跨性別者比喻為「穿著裙子的男人」,並討論跨性別者與生俱來對順性別女性(註二)造成的威脅,因此容易引發觀看者對跨性別者的誤解。台灣學生Qoo(化名)也認為,片中過分強調男跨女的跨性別者對女性有施暴傾向,帶有歧視意味。「但這樣的擔心是合理的,他們需要防止任何可能的女性受傷事件出現,不管是女性或跨性別者皆為性別體系上的受害者」Qoo說道。註一:非二元性別意指性別認同跳脫男、女框架,包含不受非順性性別、跨性別的二元劃分限制。註二:順性別意指其性別認同符合其生理性別。 愛丁堡大學許多學生不滿於放映活動的舉行,認為將加劇對跨性別者的歧視。 圖/取自Unsplash「我們不站在任何一方,只站在言論自由的一邊。」愛丁堡學術自由學院主任丹尼斯・海耶斯(Dennis Hayes)說道。他認為大學的存在意義在於追求真理,若失去言論自由與公開的辯論機會,學校將無法達成這樣的使命。愛丁堡學生會(Edinburgh University Students’ Association)則認可言論自由的重要性,但也表示,這部電影傳播了關於跨性別者的錯誤信息,對已經被邊緣化的弱勢群體產生明顯的傷害。賈拉則認為民眾有權利選擇觀看這部紀錄片,但學術自由學院舉辦放映活動形同允許校內存在對跨性別者的歧視。 愛丁堡大學雖支持放映活動,但面對學生抗議,仍考量活動安危而取消播映。 圖/截自愛丁堡大學官網愛丁堡大學 LGBTQ+ 社團驕傲社會(PrideSoc)雖反對播映《成年人類女性》,但也聲明並未進入演講廳干涉活動,他們在活動場外發放跨性別資訊文宣,呼籲民眾重視校園內遭忽視的跨性別者權益。儘管面對反對的聲浪,學術自由學院承諾未來將再度擇期舉辦放映活動,期盼透過《成年人類女性》引起多元的性別討論,消弭女性與跨性別族群之間的矛盾。
以金屬網喻社會束縛 《網。魍…暮之慾》探長者情慾
藝文
第1776期
以金屬網喻社會束縛 《網。魍…暮之慾》探長者情慾
2022-12-21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在職生李昕於開幕當天與策展人蔡詩萍、藝評家鄭治桂、蔡志榮與北藝大教授郭弘坤進行展覽座談會。 圖/林玟君攝【記者林玟君綜合報導】「人年紀大時應該真實地面對自己,而不是變成社會要求你做的樣子。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在職生李昕於17日到27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四展廳舉辦個人展覽《網。魍…暮之慾》,該展結合油畫、錄像、裝置與舞蹈,呈現《記憶。拼貼》和《暮之慾》兩系列作品,表達人到暮年時對慾望的盼求以及面對社會束縛的心理狀態。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在職生李昕將舞蹈表演融入展覽當中,他在交錯的金屬網中舞蹈,表現內心的束縛與掙扎。 圖/李昕提供李昕將自己編織的金屬網懸掛在展場,使網子好像飄浮在他的油畫作品前。他將金屬網比喻為人生外部的束縛與掙扎,他說:「像是學校、家庭、社會工作等,都給我們很多的限制。」李昕同時以「網」字的諧音「魍」,隱喻人在追尋慾望時內心受到的束縛,他補充,「我們渴望愛與被愛,想要有名、有權利、有錢,但這些慾望會讓你不自由。」李昕結合兩字,表現出他追求慾望時,受到外在「網」和內在「魍」限制的心理狀態,因此他將展名命名為《網。魍…暮之慾》。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在職生李昕將自身編織的金屬網從平面的油畫世界裡延伸出,並使其交錯飄浮於展場中。 圖/林玟君攝系列作品《記憶。拼貼》中,李昕在〈花漾年華〉裡將他20歲時的舊照片輸出在畫布上,留下照片人物的眼神和臉部輪廓,保留他年輕時的風采,他解釋,「只有攝影做得到一瞬間的停格,而繪畫它只能慢慢堆疊而成。」隨後他再用油彩顏料完成整幅作品,並在畫中畫下許多玫瑰花,緬懷他逝去的青春。「我用現在的我來看我20歲的自己。」李昕認為,年長者多少有想回到過去的慾望,但青春已無法回溯,他以繪畫融合舊照片的方式,將過去與現在的自己跨時空地結合,以滿足重返青春的渴望。 〈花漾年華〉裡的人物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在職生李昕20歲時的自己,他將過往拍攝的照片輸出於畫布,保留眼神、臉的部分線條,再用油彩顏料填充完成整幅畫作。 圖/林玟君攝在系列作品《暮之慾》中,李昕展現人到暮年時對於愛與慾的追求,他在〈天堂之慾〉裡畫出男女身體相互糾纏的畫面,觀眾林先生說:「李昕的作品是相當赤裸的,他表達出那種對性、情愛和在這些慾望下的痛苦。」李昕認為,隨著年紀的增長,年長者的情慾被認為是羞於啟齒的,「你要有長者的風範,可能要打太極拳、散步或者說養養貓,就是符合社會的期待。」透過繪畫作品,李昕勇敢表達出在他所處的保守時代裡難以被討論的情慾議題。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在職生李昕在〈天堂之慾〉裡畫出男女身體相互糾纏的畫面,探討女性到暮年之時的愛與慾。 圖/林玟君攝觀眾林先生說:「這些金屬網雖然阻隔,但又可以穿透,我看見他(李昕)想破網而出。」策展人蔡詩萍認為,展覽中的金屬網像是現實對生命的牽制,同時也是對李昕創作的試煉,「知道自己從網裡看世界,不怕別人怎麼從網眼看自己,這是從容自在的的自由。」他說。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