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影音
第1796期
藝術季融香山特色 居民攜藝術家活絡農村
2024-10-18
【記者蔣若暄、何依庭採訪報導】孢子蒝設計工作室於12至27日在新竹市香山區舉辦《野山之隅:香山農村藝術創作季》。工作室邀請當地居民和藝術家參與三個共創計畫,連結海山、茄苳和中隘社區的特色與空間,舉辦一日走讀小旅行,希望讓更多人走入香山。 孢子蒝設計工作室主理人楊珊(化名)解釋:「藝術的能量注入,可以讓本來像止水一般的環境注入新的活水。」民眾會特意為了藝術季前來香山,在地的居民也透過藝術創作,將自己的想法或對藝術的詮釋展現出來。 走讀第一站來到海山社區,活動中心的牆上展示著攝影師王阿福(化名)的系列作品《芒種計畫》,照片呈現出海山社區的景象,紀錄當地長者的日常生活。「我希望長輩現在或是將來再回頭來看這些作品,會覺得說有來社區這裡跟大家一起生活很有意義。」他補充道。 工作室安排民眾體驗海山特色活動「長輩為你沖咖啡」,品嘗由居民親自沖泡的咖啡。為了維持長輩的身體健康,社區開設課程讓長者學習手沖咖啡。此外,社區也將咖啡粉外銷,希望藉此創造就業機會吸引青年回流。海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鏡涼表示:「老人和年輕人一定要結合,不要讓年輕人覺得來社區很可怕。我們長輩也因為課程的關係,非常了解現在年輕人的社會。」 印有植物紋路的藍染布料是由中隘社區居民與當地藝術工作室共同創作的作品〈堤畔踩青〉,中隘社區總幹事劉秋玉說明希望將當地植物與藝術結合,「長輩平常都忙於農務,這種花草對他們來講都覺得很頭痛。」因此,他們以社區常見的花草葉片進行移印,融合自然資源與傳統藍染工藝。劉秋玉分享藝術共創的目的,「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讓他們覺得原來身邊的這些雜草也可以變成藝術品。」 在社區居民的帶領下,民眾接著走入茄苳社區古厝。茄苳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一郎談到農村與藝術的結合,「因為藝術季的導入,讓我們覺得藝術在農村也可以創造出想像的空間。」作品《回茄》使用家中的板凳與廢木,讓社區居民發揮創意,希望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感受到回「茄」的溫暖。陳一郎說:「我們有孢子蒝這個年輕的團隊回到鄉裡面,他們也是在地的新竹人,願意伸出手來協力社區發展。」。 藝術季透過導覽活動,吸引青年回鄉,也讓更多人認識香山這塊純樸的「烏托邦」。
生活
第1715期
無電咖啡賽 選手冲出個人風味
2019-11-27
【記者楊家威桃園報導】如同穿衣風格因人而異,手沖咖啡亦是如此,不同的咖啡師、器具、水溫都能改變一杯手沖咖啡的味道。「2019不插電精品咖啡競賽」23、24日於桃園農創市集登場,競賽以「乾淨的中焙」為主題,期望選手能沖出一杯酸苦適宜、香氣四溢的咖啡。比賽吸引24名咖啡界新血與好手參與,爭奪冠軍殊榮。 手沖咖啡師小心翼翼把溫度適中的水倒入漏斗,在限時內沖煮出一杯中度烘焙黑咖啡。 圖/楊家威攝隨著按下計時器發出的聲響,咖啡師拿起沖煮器具,要在限時六分鐘內製作出一杯手沖咖啡。他們雙手高速攪拌磨豆器以磨取咖啡粉,將之小心翼翼倒進漏斗,再加入已調控好溫度的水。咖啡慢慢滴進咖啡壺,一杯手沖咖啡隨即誕生。過程看似簡單,但如何使用相同咖啡豆沖出與眾不同的咖啡,相當考驗咖啡師的經驗和技藝。每個細節把控得宜,才能完成一杯味道純粹的中度烘焙黑咖啡。 競賽參與人、亞軍選手白承浩在時限內完成咖啡的製作,最後以攪拌器輕拌咖啡,再倒入供評審品嚐的容器之中。 圖/楊家威攝「(我)想挑戰一下跟業界的比賽。」來自馬來西亞、健行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三年級的司徒駿賢本想透過比賽與業界人士切磋咖啡技藝,卻因公車誤點遲抵會場而錯失參賽資格。值得慶幸的是,主辦單位在中場休息時間特以表演賽形式讓司徒駿賢一展手藝,與另一名選手進行比拼。司徒駿賢最終以4:3的成績獲勝,只可惜未能繼續參賽。他認為,手沖咖啡主要依據咖啡師想法製作,並無好壞之分。這次競賽讓他學習到業界人士的沖煮方式,給予他繼續在咖啡領域鑽研的養份。 評審在仔細品味作品過後,於台上指出他們認為最「乾淨」的咖啡。 圖/楊家威攝手沖咖啡技巧千變萬化,舉凡手法、水溫、沖煮時間皆能影響其風味。銘傳大學桃園校區咖啡社社長紀博倫表示,雖然大學生常飲用咖啡,自行沖煮的人數卻不多。因手沖咖啡價格較高,且技術門檻不低,僅少數人對此飲品有深入認識。他進一步提及,社團可以通過課程、義賣等方式推廣咖啡,讓學生從原料、作法等基礎上學習手沖咖啡知識。 銘傳大學咖啡社的同學在活動現場擺攤及協辦比賽,同時在現場練習手沖咖啡,供參與的民眾試喝。 圖/楊家威攝「能夠沒有負擔地(把咖啡)喝完,那就是一杯好咖啡。」競賽評審長何崇華指出,手沖咖啡僅為沖煮方法,實際須推廣的是精品咖啡。目前市面上多是商業咖啡,精品咖啡仍屬小眾產品。文化推廣要有成效,需要依從一定規範。他說明,許多人常忽略咖啡的基本沖泡法則,僅憑個人經驗製作,此做法對推廣精品咖啡幫助不大。「要推廣精品咖啡這個事情,它一定是依從最大的協會制定出的規則。」他亦提到,除非政府跟企業大力推廣,否則精品咖啡仍難以成為主流。
生活
第1691期
沖咖啡不插電 水溫調控大考驗
2018-12-05
【記者莊珺茹台中報導】左手扶著右手手腕,選手以穩定的速率將熱水緩緩注入濾杯中,專注的眼神絲毫看不出緊張之情。「2018TISCA全國首屆不插電沖煮大賽」由台灣國際咖啡交流協會(以下簡稱咖啡協會)所舉辦,於1日在台中行政院聯合辦事處禮堂登場。將熱水倒在磨好的咖啡粉上,經由濾紙和濾杯萃取出咖啡,選手靜靜等待手沖咖啡的萃取。「不插電手沖咖啡」指,選手除了加熱水與磨豆機,其餘器材皆不使用電的咖啡沖煮方式,是十分講究經驗與手法的沖煮方式。競賽規則的特殊不僅吸引咖啡業界好手參與,也有許多學生報名參加。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宜蘭校區健康餐旅科學生楊宛倢認為,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便是熱水溫度的調控。咖啡豆會因烘焙程度的差異,需使用不同溫度的熱水沖泡。楊宛倢提到,大會指定的肯亞咖啡豆沖出來容易有澀味,因此必須練習掌握沖煮溫度,以去掉咖啡澀味。 選手調整好需要的熱水溫度後,用手沖壺在濾杯中注入熱水,開始沖煮競賽的咖啡。 圖/莊珺茹攝決賽規定選手必須在有限時間內沖煮出兩杯咖啡,一杯選用肯亞豆,另一杯則自行選擇,並加上咖啡風味資訊的解說。本次比賽競爭激烈,32名參賽選手中,僅有六位能晉級決賽。耕莘專校健康餐旅科學生林詩雅打敗多名咖啡師,意外地挺進決賽,獲得冠軍。他在決賽中說到,自選豆是來自衣索比亞的耶珈雪啡果丁丁,入口時帶有茉莉花香,與肯亞豆不同,「較不容易沖出澀味。」 耕莘專校學生林詩雅在比賽中,以左手輔助右手,穩定手沖壺沖熱水的速率與水量。 圖/莊珺茹攝透過不插電沖煮咖啡大賽,協會希望讓咖啡愛好者能夠擁有交流的機會。咖啡協會理事長翁茂鐘指出,過去沖煮咖啡比賽大多規定使用固定沖煮咖啡機,不插電促使選手以傳統手沖黑咖啡的方式進行。用隨手可得的器具完成手沖咖啡,「在這樣簡單的器具下,怎麼樣煮出一杯好的咖啡是關鍵。」透過比賽,理事長希望任何人都能在家沖煮出一杯自己的咖啡。 選手選擇使用韓國可調式濾杯,能調整咖啡過濾的孔數,調整咖啡萃取的流速。 圖/莊珺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