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陽明交大創智慧保全系統 藉偵測模型提升校園安全
新知
第1804期
陽明交大創智慧保全系統 藉偵測模型提升校園安全
2024-12-20
【記者林偌甯報導】「我們希望通過對校園暴力事件的監控和預警,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控工程研究所教授李慶鴻率領研究生盧彥樺、李函諭、吳思緯設計「智慧保全系統–自動化監控應用於校園安全」,榮獲2024天鈺AI綠色科技永續創新競賽冠軍。 〈教育部112年各級學校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分析報告〉指出,2023年各級學校的「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通報件數共25,226起,相較前一年增加46%,顯示校園暴力事件有上升趨勢。「傳統監視系統需警衛長時間盯著多個螢幕,容易漏看。」盧彥樺表示,校園暴力往往依賴校安人力或目擊者通報,但因保全人員工作量大及缺乏目擊者,常導致通報延誤。為此,團隊利用聲音與影像識別技術設計保全系統,希望藉此即時維護人身安全,減少悲劇發生。 此系統分為兩部分,負責輸入的邊緣端與進行偵測的主機端。邊緣端分別使用攝影機和麥克風即時監測環境中的刀、槍和暴力行為,以及尖叫聲、玻璃破裂聲和槍聲,並將數據傳送至主機端。主機端透過過濾器計算危險事件的發生機率,若指數大於0.9,系統將立即觸發邊緣端的蜂鳴器以嚇阻行為人,並通過社群軟體Discord向校安單位傳送事件時間、地點等;若指數低於0.9,則會將連續20幀影像轉換為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 GIF),交由大型語言模型GPT-4o進行二次確認與生成事件描述,若其中至少12張影像包含危險元素,便確認為暴力事件。 為了訓練影像辨識與聲音偵測模型,團隊蒐集約14,000張校園及監視器視角影像、1,700則音訊,並將其匯入邊緣端的小型主機中。「透過調整圖片亮度、角度或左右翻轉等方式,增加訓練資料的多樣性。」吳思緯說道。增強資料集能讓系統在真實環境中運作更靈活,同時調整音訊資料的特徵權重,例如讓重要的聲音頻率範圍被模型重點關注,減少不相關特徵的干擾,提升模型提取關鍵資訊的能力。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陳季康以長期研究校園暴力的經驗,提出系統落實的難題:「根除校園暴力議題也許有效,但可能涉及隱私與個資。」對此,盧彥樺說明以大語言模型判別案件可能導致資訊流入母公司後台,產生隱私問題,因此他們計畫以其他開源模型輔助系統,進一步應用於捷運等公共場合。國立政治大學總務處事務組駐警班長黃國書則提議新增監視器的防水、防風、防震功能,以利用於戶外空間,同時調整以社群回報異常的途徑:「傳訊息不一定會收到,偵測到異常直接打電話通知警衛室會更快。」
國軍教召租借政大校園 學生憂影響校安秩序
校園
第1801期
國軍教召租借政大校園 學生憂影響校安秩序
2024-11-29
【記者范瑞勻報導】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暨創新育成總中心(以下簡稱研創中心)8日公告指出,台北市後備旅23日至29日在政大研創中心進行七日國軍教召活動,並在周邊地區實施軍事訓練。教召首次進入政大校園,對於學生安全與國防如何權衡,引發學生討論。 針對教召進入校園,已服兵役的政大哲學系學生陳恩揚表示不支持,他認為教召為回顧軍事訓練活動,在學校舉行會影響學生生活空間,武器就算不填裝彈藥,也仍具危險性,「槍本身就有重量,不管是近戰還是游擊,他們一定都學過刺槍術,所以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武器,然後也無法確認教召的人是什麼樣的素質。」政大新聞學系學生丁盈瑄則擔憂,大量召員進入校園可能影響秩序,造成學生不便,也可能帶來噪音干擾,對教學環境而言具一定挑戰。政大學生議員游博安持不同想法,他認為,若未影響大學的教學研究,在校園內進行軍事訓練並無大礙。 談及政大租借場地的原因,政大研創中心智財法務行政秘書張弘諺表示,主要是為了推動全民國防政策,藉此也能增強師生的民防意識。在保障學生安全的情況下,校方同意進行教召,且期間不會禁止學生進出研創中心。針對校園安全疑慮,他說:「當然最擔心的是可能造成學生課程的干擾,還有心理的影響。」他說明,校方現已透過群組及交流版宣導,政大校園安全及災害防救處理中心也評估安全性,向國軍確認彈藥不會進入校園,「宣傳無彈藥這件事情就很重要,所以我們要不停強調。」 對於校方如何兼顧校園安全與國防,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揭仲說明,政大過去在戰爭時具軍事重要性,所以選擇政大作為教召用地,「但我覺得在實施上還是有值得檢討的地方,他(軍方)應該要利用學校放假的時候(進行教召)。」他建議,除了加強人員進出管制與公告宣導外,也應區隔教召與教學場域,並以標語告示時間及活動內容,避免師生進入教召用地。 針對未來是否繼續提供場地,張弘諺說明,校方配合政府政策的同時,也須考量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此次教召結束後,校方將蒐集學生意見,作為未來再次進行教召與否的評估條件。
山東齊工大宿舍火災惹議 人臉辨識阻礙學生逃生
國際
第1800期
山東齊工大宿舍火災惹議 人臉辨識阻礙學生逃生
2024-11-22
【記者黃伊晨報導】10日,山東濟南齊魯工業大學長清校區15號女生宿舍發生火災,導致宿舍內部煙霧瀰漫,學生逃生困難。多數學生更受困於宿舍出入口的臉部身份辨識閘門,堵在閘門口嘗試「刷臉」逃生,直至消防隊進入宿舍救災,學校都沒有關閉閘門系統,也沒有校方人士提醒學生逃生。 根據宿舍內學生伊伊(化名)描述事發當下他走出宿舍房間時,安全出口的綠色標誌沒亮,現場也因為濃煙而一片漆黑,他只能緩慢下樓梯避免踩空,然而閘門處卻是關著的,伊伊因此被困在閘門後,摸黑找出閘門旁的工作人員通道才成功逃生。因此伊伊完全無法認同校方所回應的,保持刷臉系統開啟是為了管理大量學生。「我當時感到非常絕望,因為快要呼吸不過來了。」他說道。伊伊回憶當天的情況表示,大量學生堵在宿舍閘門口試圖「刷臉」,但閘門早已故障,且當下的煙霧狀況根本無法讓臉部辨識系統辨認出他們的臉,「『刷臉出門』已經變成了學校訓練我們的本能反應,即使在危急時刻也難以改變。」他指出。 山東濟南齊魯工業大學事後發布公告,指出火災是由學生的行動電源過熱,導致一旁床簾燃燒引起,並把問題歸咎在床簾和學生不當用電,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回應。該校不具名受訪者表示,他不理解學校第一時間勒令拆除床簾的意義為何,宿舍中易燃物眾多,僅是拆除床簾並無實質效果。應該著眼於問題根源,全面更新老舊電路系統,並加強宿舍員工的緊急應變培訓,才符合學生對改善的期待。 該事件在社群媒體上引發關注,大量學生貼出逃生影片,描述火災當下的緊急狀況。然而,相關討論卻遭學校阻礙。另一名齊魯工業大學住宿生山茶(化名)表示學校目前未提出有效的改善方針,反而試圖在網路上強壓事件熱度,他認為,學校決策不會因社群媒體上的與論壓力而改變。伊伊提及,自己就在發出貼文後,接到學校的電話,強迫他刪文,他說:「學校肯定是關注了(學生的社群貼文),但學校關注並沒有用,我們需要的是更高層的關注。」他強調,持續堅持在網路上發聲,是為了引起上級教育機關的注意,進而督促學校採取改善措施,避免學生一直暴露在不安全的校園之中。
韓國國會消極應對性犯罪 學生聯盟力促國會修正案
國際
第1795期
韓國國會消極應對性犯罪 學生聯盟力促國會修正案
2024-10-04
【記者張博媛報導】9月25日,首爾婦女會大學生聯盟(簡稱首婦大聯)組織的「聯合行動:打擊DeepFake性犯罪」(以下簡稱聯合行動)在韓國國會議事堂前舉行記者會,譴責國會對於DeepFake(深偽技術)性犯罪的漠視,以及在9月23日否決《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性別平等委員會最終於9月26日通過修正案,使得加害者無法以不知情為由逃避刑罰。 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unhwa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在8月的報導中,首次揭露仁荷大學内的Telegram群組,大量散佈以DeepFake合成學生的臉所製成的性影像,加害者超過1200人。「然而校方只希望能快速掩蓋新聞,警方聲稱加害者遍佈範圍過大無從調查,要求受害者自行舉證。」高麗大學女權學生會(Korea University Student Association for Women's Rights ,以下簡稱女權學生會)表示。 9月23日,韓國國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否決《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稱查舉性影像將使警力無法負荷。聯合行動對此強烈不滿,9月25日舉行記者會譴責國會。首婦大聯失望地說:「我們認為國會對此(DeepFake性犯罪)漠不關心,也放棄了自己(保護國民)的責任。」聯合行動發起公民連署推動修法,最終在超過20萬人連署和在野黨的推動下,國會9月26日通過《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 首婦大聯回應:「我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進展,因為它明確指出國家有責任保護DeepFake性剝削的受害者。」由於受害者仍不被賦予刪除影像的權利,首婦大聯認為修正案只是草率地解決眼前問題,沒有以保護人民安全和婦女安全為重點。修正案的保護對象以兒童與青少年為主,女權學生會指出,雖然涉及兒少的性犯罪率高達70%至80%,將他們擺在首位固然重要,但其他年齡層的受害者也應被重視。 女權組織CAT認為《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的通過可以視為一項打擊DeepFake性犯罪的重要里程,「但我們不會僅止步於此(修正案通過)。」他們補充說:「我們希望能持續推動數位素養教育以及監督加害人,唯有校園及社會環境的改變,才能形成大眾重視人權的文化。」首婦大聯和女權學生會也透露,他們正在與更多大學籌備打擊DeepFake性犯罪和性別平等的Open Mic及連署活動,未來會將連署書和訴求遞交至教育部,期待能創造更安全和平等的校園環境。
照明不足增跟騷風險 陽交大承諾保障夜間校安
校園
第1757期
照明不足增跟騷風險 陽交大承諾保障夜間校安
2021-11-17
【記者李昀璇綜合報導】5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生於臉書(Facebook)社團「清交二手大拍賣XD」發文表示,疑似在校內遭到尾隨。對此,陽交大學生會交通分會學生議會表示已向校方反映類似案例,並呼籲校方改善夜間照明設備不足的問題。而陽交大學生事務處已發布防制跟蹤騷擾的教戰守則,總務處駐警隊也將加強夜間巡邏重點區域。林同學(化名)於臉書社團「清交二手大拍賣XD」表示,他在半夜從新竹光復校區宿舍研三舍走回女二舍的途中,被一名可疑男性尾隨並貼近,該男朝他的頭髮「狂吸了一頓」後便逃逸。由於校園為開放空間,故無法確定該男是否為陽交大學生。「交大很多小路照明都蠻不足,晚上要走比較明亮的路就要繞比較遠。」林同學也於事後表示,由於學生普遍信任校內安全,不會選擇繞路,使學生常身處夜間照明不足的區域,遭遇騷擾時反而無法在第一時間察覺。 發文學生、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生林同學(化名)表示尾隨事件發生地點約位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系館前方。 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學系學生王冠勛提供對此,陽交大學務長張玉佩表示,接獲學生代表通報後,學務處已先和學生討論、歸納出常發生跟蹤事件的區域,並立即聯絡駐警隊加強巡邏重點區域,地點包括:交清小徑、圖書館周邊到學生活動中心、女二舍至學生活動中心等。此外,學務處也和教官研擬防制跟蹤騷擾的教戰守則,讓學生在遭遇危險時,能在第一時間進行自我防衛。 學生代表通報後,學務處已先和學生討論常發生跟蹤事件的區域,並立即聯絡駐警隊加強巡邏重點區域。圖為交清小徑。 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學系學生王冠勛提供此事件不僅受到熱烈討論,許多學生也有感於夜間照明設備不足的困擾。「晚上一個人在校園走路的時候很常是要開手電筒的,有時候開了還是會很暗。」陽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學生盧鈺珊表示,因操場在晚間11點熄燈後缺乏光源,學生行經時會特別留意自身安全。陽交大電子物理系學生林意婕也提及,夜間步行於某些區域時,即使打開手電筒仍缺乏安全感。「一個校園充斥著暗處,要怎麼說服學生這是安全的?」現任陽交大學生議員吳諒濬表示,「校園必須安全」是校內師生全體的共識,而解決校園照明不足的問題正是增進校園安全的必要條件。吳諒濬認為,校方雖重視校安問題,但繁雜的行政程序可能會減少校方推行相關政策的意願。他也質疑,由於在夜間活動的大多是學生,大部分的教職員不在學校,恐怕不熟悉夜間校園環境,「當校方無法切身了解學生需求時,要怎麼解決校園問題?」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學生與校方歸納出校內幾處夜間較危險的區域,地點包括:交清小徑、圖書館周邊到學生活動中心及女二舍至學生活動中心等地。圖為學生活動中心周邊。 圖/陽明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學系王冠勛提供為改善校內的夜間照明,陽交大軍訓室主任陳效邦說明,總務處營繕二組已規劃在尾隨事發地點旁的停車場增設一支四米高燈具,目前基座已灌好,預計於本週裝燈。此外,軍訓室將於12月20日召開校園安全及災害防救委員會,討論改善校內燈光昏暗、無架設監視器處的方針。針對夜間校園安全問題,張玉佩認為教導學生如何進行自我防衛至關重要,「不是女孩子不能晚回家,而是這個社會其實要告訴我們有些事情是我們的權利,比如哪時候回家是我們的權利。」但是在行使權利的同時,仍要練習面對潛在危險,才能在當下冷靜求助。吳諒濬則對校方提出的解方表示肯定,他也期望未來能增設更多路燈、減少暗處,並推廣校安專線。此外,他也呼籲校方重視學生在校安全,期望師生能共同討論,建立更安全的校園。
亞裔生遭毆受辱 學生創組織倡種族平權
國際
第1741期
亞裔生遭毆受辱 學生創組織倡種族平權
2020-12-24
 【記者駱芷萱綜合報導】一盞盞手電筒打開,暗黑的環境瞬間明亮,「在一個沉溺於種族主義的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容得下像我這樣的人。」學生圍成一圈,聽亞裔學生侃侃而談。11日,一名亞裔學生在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圖書館外遭該校一群學生以歧視言詞辱罵並毆打致傷。為捍衛自身的校內安全,愛丁堡大學亞裔學生們成立學生組織「揭露種族主義(Racism Unmasked Edinburgh)」,團聚相同身份背景的人一齊打擊校園種族歧視。受害者被帶歧視的字眼侮辱,並遭到學生用玻璃瓶、告示牌、拳腳毆打,導致臉部及頭部嚴重創傷。13日,印度籍學生德魯提.查克拉瓦爾迪(Dhruti Chakravardhi)受印度農民起義啟發,將自己綁在圖書館外柱子上,表達亞裔學生在校園內無容身之處,並藉此象徵自己在校園內佔有一席之地。他說:「我們黑、亞、少數族群(Black, Asian, Minority Ethnic, BAME)學生在校園內其實沒有屬於我們的空間,我對此感到很厭倦。」 印裔學生德魯提.查克拉瓦爾迪(Dhruti Chakravardhi)將自己綁在圖書館外的柱子上,為象徵自己在校園內佔據空間。 圖/德里提·查克拉瓦爾迪提供學生組織成立後,一週內就在社群媒體上獲得約1500人關注,組織也於15日舉辦「團結聚會」,召集民眾一同為遭受種族主義的學生發聲。發起「團結聚會」的華裔留學生陶嬋得知毆打事件後非常震驚,他看到新聞留言下許多白人為此感到歉疚,「但這不會改變任何事情,我當下覺得我必須主動做些什麼。」參與者除了學生,也有白人、非亞裔的民眾,組織創辦人之一胡菲婭驚嘆:「甚至有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來!」支持者珍.克雷斯維爾(Jen Cresswell)雖為身障白人,仍帶領社區民眾參與「團結聚會」,以有限的能力協助組織改善種族歧視,「因為每個人都有感到安全的權利。」 愛丁堡大學亞裔學生認為在校園內自身安全受威脅,在圖書館外進行抗議,希望引起校方及學生關注。 圖/德里提·查克拉瓦爾迪提供隨著歐洲國家疫情持續發展,亞裔學生受到的歧視也變本加厲。陶嬋描述自己在英國政府實施口罩規定前,她因害怕被認出是亞洲人而盡量用圍巾遮住臉部。他表示,社會對於有色人種的歧視在殖民時期就已根深蒂固,「疫情更是讓亞洲人成為受歧視的眾矢之的,而不同亞洲人遭受的歧視也有所不同。」像是在蘇格蘭土生土長的胡菲婭,認為自己除長相外,跟蘇格蘭朋友並無不同,卻因一副亞洲人的臉孔經歷無數嘲諷。他分享,小時候朋友會刻意將眼睛瞇起來嘲笑他的外貌。長大以後,「華人本來就很聰明」的刻板印象也使他的成就被歸為理所當然。胡菲婭雖與蘇格蘭人擁有相同文化背景,仍遭受種族歧視,他的身份也被亞裔留學生認為「太白」,使他感嘆道:「我在哪裡都不被完全接受!」由於校園種族歧視非首次發生,學生組織希望校方多安裝監視器、聘請更多警衛並與警方、地方議會合作,確保學生安危。查克拉瓦爾迪則認為,校方首先應承認校內種族問題的存在,並積極推廣反種族主義,同時對校內種族歧視展現「零容忍」的態度。組織成員、留學生瑞秋.伯曼(Rachel Berman)身為美裔白人,他對學校如何處理該歧視事件的方式極為不滿。他表示,校方不但沒有及時公佈暴力事件的消息,甚至移除抗議活動海報,「我覺得比校園暴力更恐怖的是校方與社會普遍對這件事的漠不關心。」 「團結聚會」呼籲學生將手機手電筒打開,由共同背景的學生凝聚力量,為爭取平權發聲。 圖/胡菲婭提供學生組織透露,他們將不時舉辦會議,商討未來規畫。陶嬋表示,比起在短時間內引起轟動,隔天就被大眾遺忘,他們更希望從小改變像是透過社群媒體積極宣傳做起。學生組織也期盼這次聚會提供亞洲人分享受歧視經歷的平台,並教育民眾亞裔在社會系統中的處境。「團結聚會」凝聚關心種族平權的民眾,聚會中他們打開手電筒,象徵為爭取平權的道路上指引方向。
控校方忽視夜行權 東海夜間遊行倡校安
校園
第1738期
控校方忽視夜行權 東海夜間遊行倡校安
2020-12-03
【記者吳嘉倪綜合報導】「東海大學黑壓壓,只會叫我早回家!沒有回家早點睡,為何會是我的罪?」10月底,長榮大學發生女學生遭擄遇害事件,引起舉國譁然,更使夜歸學生人心惶惶。鑑於校方並未提出積極對策,東海大學性別平等行動小組(以下簡稱性平行動小組)隨即於11月30日晚間9時發動「夜間大遊行」,呼籲校方正視學生夜行權。 性別平等行動小組成員將寫著「我是家裡的寶貝,不是校園巡守隊」口號的彩帶綁在頭上。 圖/吳嘉倪攝遊行現場學生繫上彩帶、高舉旗幟,大聲呼喊口號:「我是家裡的寶貝,不是校園巡守隊;女生不是我要顧,男生也要被保護。」原先校園中燈光昏暗且人煙稀少的小徑,此刻頓時變得人來人往,約60至70名學生走在夜間不敢獨行的道路上,以行動捍衛自身夜行權。遊行隊伍也在校長室前發表短講,更將捍衛夜行權訴求的彩帶於門上貼成大大的「X」,藉此希望校方注重學生的校園安全。 參與遊行學生將寫有訴求的便條紙及彩帶貼在校長室門上,期望校方能早日重視學生在校內的安全問題。 圖/吳嘉倪攝10月底,長榮大學一名女性大學生晚間返回校外租屋處途中遭擄,後慘遭殺害。此案引發國內外關注,許多夜歸學生也開始擔心自身安危。因應此事件,東海校方拋出校園安全地圖,呼籲同學照著地圖上的「安全走廊」走,並且結伴同行、不要晚歸。東海校安中心也強調已於校內增派員警加強巡邏,並將校內路燈更換為更明亮的LED燈。 東海大學校園內種植了許多樹木,有利生態環境的同時,到了夜晚反而遮蔽光線。 圖/吳嘉倪攝性平行動小組成員邱邰品談到,過去校內發生夜間性騷擾案例時,校方也提供相同地圖,做法消極,「根本是治標不治本,而且只用呼籲的,這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此外,依照《東海大學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處理與防治實施規定》,總務處必須定期舉行校園空間安全檢視說明會,邀集專家、教職員工及其他校園使用者參與,檢視校園危險空間改善進度。然而,東海校方卻從未召開此說明會。對此,性平行動小組啟動連署要求召開說明會。性平行動小組本次也發動夜間大遊行,控訴校方要求學生盡早返家、結伴同行,「但我們認為晚上在校園裡走路是不分性別、每個人都該擁有的權利,保持校園安全是學校的責任。」邱邰品說。 東海大學校園內有許多小徑,遊行隊伍經過時並不會讓人感到不安,但若是在夜間單獨行走則會令學生害怕。 圖/吳嘉倪攝性平行動小組實地勘察校園安全走廊的路線,卻仍發現部分地點光線過暗、路燈故障。參與遊行的東海社會學系學生莫元貞提到,安全走廊不可能途經校園內所有教室,因此這並非實際的解決方法。他說:「學校若無法讓學生安全走在校園裡是非常不合理的,所以必須爭取夜行權。」此外,遊行隊伍也沿途在緊急求救鈴處綁上一條條彩帶,讓求救鈴位置更醒目。性平行動小組的劉品佑提及,學校宣稱校內有多達1000個緊急求救鈴,但其中以女廁內的緊急求救鈴佔多數,實際設置於校園道路的數量仍未知,且校方並未說明緊急求救鈴的效果,因此參與遊行的東海社會系學生張采琳表示對按鈴後的成效存疑,「不知道按了到底有什麼效果,真的有實際保護的作用嗎?」 遊行途經緊急求救鈴,學生將彩帶綁上,除了讓緊急求救鈴更加顯眼,也希望當日遊行一事可以被大家記得。 圖/吳嘉倪攝邱邰品也痛批校方在性別平等的觀念上仍停留在「已知用火」的階段,東海校安中心曾提醒學生「夜歸的女同學要找男同學陪伴」,以及校園安全走廊地圖上甚至沒有一條到達男生宿舍的安全路線。而針對性平行動小組的訴求,秘書室性別平等教育專員蔡美惠回應,正在協調召開校園空間安全檢視說明會,時間確定後將會公告,屆時歡迎同學共同參與。遊行參與者、就讀東海法律學系的林軒懷則激動表示,「你在學校只有四年,你絕對不會希望因為校方疏忽而變成校園永遠的肥料。」他強調,校園安全應該是每位學生都要注重的議題,學生絕不能成為犧牲品。
求助無門 美大生罷課控校警漠視校安通報
國際
第1710期
求助無門 美大生罷課控校警漠視校安通報
2019-10-23
【記者方小瑀綜合報導】美國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 U of U)的校園安全問題因校方不斷規避學生勞倫.麥克盧斯基(Lauren McCluskey)在校內遭槍殺的訴訟責任,再度引起討論。學生因此發起一連串正視校園安全的活動,他們先是創立社群網站IG(Instagram)帳戶「Unsafe U」,建立讓受害大學生分享自身經驗的平台,引起大眾關注,再積極尋求與校方討論協商,並於21日聯合全校展開罷課集會。 約200名學生參加集會,現場沒有嘈雜的抗議聲浪,取而代之的是台上學生分享自身經驗、台下學生細細聆聽的場景。 圖/卡莉.斯塔克威克提供關注此議題的學生們頻頻發文標記「給勞倫的正義(#Justice for Lauren)」,呼籲校方莫忘一年前女學生麥克盧斯基在校園內遭殺害的事件。麥克盧斯基在事發前曾多次向校內校園警察通報騷擾案件,卻未被積極處理,最後在校園內被槍殺。此事件引起學生人心惶惶,也對校警的存在有諸多疑慮,包括校警頻繁駁回案件申訴、不確定校警有無受過專業訓練等問題。 猶他大學抗議學生手舉「我們擁有感覺自由的權利」的標語,控訴校方不積極改善校園安全的問題。 圖/卡莉.斯塔克威克提供猶他大學腹地廣大,校園內卻僅設置四個緊急求助電話,提升校園安全防範的困難度。猶他大學學生愛莉安(化名)表示,偌大的校園內有多處治安死角,獨自走在校園中會下意識轉頭查看是否有人跟蹤,「我的朋友甚至須手持辣椒水才敢行經校園。」 猶他大學抗議學生在集會開始前聚集,一同繪製要求學校重視校園安全的標語。 圖/卡莉.斯塔克威克提供21日當天,超過200位學生於課堂中離席,參加抗議校安危機的罷課集會。抗議召集成員一一朗誦受害者投書的自身經驗,內容多為學生指控校園警察接獲通報卻未處理的行徑。學生泰勒.奈特(Taylor Knight)提到校警人數嚴重不足,且多不願意受理通報案件,「校警慣性認為受害者(大多為女性)太歇斯底里、過度反應。」學生卡莉.斯塔克威克(Carly Stachwick)分享他在集會中聽到的故事,一名女同學下課後被跟蹤狂追逐,事後通報校警卻被駁回,「我們能怎麼辦呢?跟蹤狂應該逃走了吧?」校警說。斯塔克威克表示,校警敷衍的態度令集會現場學生咋舌。 學生抗議組織「Unsafe U」的成員分享受害者投書的內容,皆為學生遭校安問題侵擾,卻未被處理的故事。 圖/卡莉.斯塔克威克提供針對學生的抗議,校方已承諾將實施防範措施,包含設置更多照明設備與增加校園夜間接駁車。他們將10月定為「校安月(Safe U Month)」,宣導遇到危險時該如何反應,以及旁觀者應如何協助等觀念。對於校方的說詞,奈特表示學校並未回應校警不重視案件和人力不足的問題,「許多人並不滿意學校的做法,解決校警的問題仍有一段路要走。」
保安配槍惹議 薩大生抗議校安新政策
國際
第1693期
保安配槍惹議 薩大生抗議校安新政策
2018-12-21
【記者李育軒綜合報導】「槍是問題,不是解法!(Guns are the problem, NOT the solution!)」美國薩斯奎漢納大學(Susquehanna University, SU)超過75名學生4日聚集於校長室前,抗議校方通過學校保安人員配戴槍枝的決議。 「槍就是問題,不能解決問題!」學生認為保安人員配槍反而造成學生不安。 圖/安娜.麥克德莫特提供該校學生、抗議領導人之一的安娜.麥克德莫特(Anna McDermott)指出,學校提出這項政策的目的是保護學生,但學生認為若保安人員配槍,將增加學生恐懼。參加抗議的拉丁裔學生弗林.霍桑(Flynn Hawthorne)也提到,學校保安人員配槍使他感到不安,他透露抗議現場有學生表示,曾遭保安人員跟蹤,因此認為校方未思考學校少數族群學生的想法及處境。霍桑更直言,學生處於焦慮狀態,將無法專心完成學業。 學生高舉「把手舉起,不要開槍!」標語,抗議校方通過保安人員配槍政策。 圖/安娜.麥克德莫特提供近幾年美國校園安全問題頻傳,各地也屢發生歧視有色人種的攻擊案件,學生擔心保安人員若未接受完整訓練,可能導致此類事件一再發生。「保安人員若連基本常識都沒有,怎麼可以配槍呢?」霍桑表示,他曾試圖自殺,但學校保安人員在攸關人命時卻沒有叫救護車,使他無法信任保安人員的判斷能力。該校學生阿比蓋爾.安托萬(Abigail Antoine)則認為,有突發事件時,人常因緊張而做出錯誤的判斷,而這些錯誤可能來自心裡既有的歧視觀念。他也指出,要阻止校園危險事件發生,應採取預防措施,關注每個人的身心健康,而非讓保安人員配槍。 美國賓州薩斯奎漢娜大學學生聚集於校園,抗議學校通過保安人員配槍政策。 圖/安娜.麥克德莫特提供據《每日物品(The Daily Item)》報導,抗議學生認為,校方始終未考慮學生的想法。麥克德莫特透露,了解政策內容的僅有校方行政人員及董事會人士,學生及教師都是透過校長發送的電子郵件內容才知曉。保安人員配槍的政策於14日開始實施,安托萬表示,學生13日已結束學期課程,目前校園裡學生不多,所以還未有明顯的影響。 學生抗議保安人員配槍政策,指出學生處於不安狀態將影響學業。 圖/安娜.麥克德莫特提供 抗議領導人之一安娜.麥克德蒙特(右)表示,學校提出此政策卻不重視學生意見。 圖/安娜.麥克德莫特提供
【社論】保障校園安全 犬隻處置問題待改善
校園
第1683期
【社論】保障校園安全 犬隻處置問題待改善
2018-10-11
2016年英國民眾舉辦全球首場動物權遊行後,各地紛紛效仿,兩年間已有超過25個國家跟進,台灣也在去年舉行第一場動物權遊行。今年10月初多個動物團體再次聯合發起「2018台灣動物權遊行」,呼籲大眾關心流浪動物、工業化養殖場以及動物實驗。流浪動物的議題中,校內流浪犬的問題備受討論。例如國立政治大學自今年暑假以來,學生在校內受到犬隻群吠與追逐的事件時有所聞。流浪犬威脅校園安全,引發學生議論通報機制與犬隻移置的需求。不過談通報與移置前,光是犬隻能否進入校園,正反兩方已爭論不休。支持方認為,校犬能結合生命教育,教導學生和動物相處的正確方式,並培養負責任的態度;反方則指出未經訓練的犬隻具潛在危險,不應為了愛護動物的美名,而罔顧校內師生安全。對校方來說,由於擔憂捕捉校內犬隻會引起愛狗學生的反彈,多半採取低調保守的態度,有擱置問題之嫌。對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根據強化動物保護觀念紮根計畫,2016年起推動「校犬績優校園徵選」,肯定校犬政策優良的學校,並期望以獎金鼓勵各校擬定對待校內犬隻的方案。然而,校犬績優校園的評審曾表示,許多學校以校犬能作為實驗採血犬、寵物美容練習犬為由提出申請,這顯示校內犬隻無法妥善處置,也與校方缺乏動物權的概念有關。由此看來,校犬不僅僅是留與不留的問題,就算校方願意收留犬隻,若沒有意識到動物權,反而可能弄巧成拙。此外,即便有成功的校犬案例,一旦負責單位人事更動,未必能延續原有理念,那麼校犬的去留也是一大難題。再者,學校的動物政策常只提及犬隻,也反映校方普遍對動物權的了解不夠全面。校園環境往往不僅有犬隻,但校方處置其他動物時,大多不像對待犬隻般小心謹慎。尤其校地包含淺山的學校,更該思考如何尊重野生動物,也應避免校犬干擾其他動物。以國立中山大學為例,由於校園靠近柴山,每個月都會傳出犬隻咬死山羌或猴子的消息,校方便著手訓練校犬在固定範圍內活動。綜上所述,校犬問題不該只停留在支持與反對的爭論,而是無論校方立場如何,都要有完善的配套措施。一旦校方決定保留校犬,務必先釐清看待犬隻的態度,就算作為實驗犬,也應遵守《動物保護法》中對實驗動物的規範,以人道方式管理。同時,校方須建立訓練系統,確保校犬能與師生、其他動物和平共處,並將其政策化,讓接手團隊有法可循。假如校方認為無法管理校犬,就該為犬隻尋找更好的安置機構,而非忽視既有問題。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兼顧校園安全與動物權。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