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清大校巴增班次 學生推自營計畫達永續
校園
第1816期
清大校巴增班次 學生推自營計畫達永續
2025-10-30
【記者陳雙報導】國立清華大學推出校園巴士(以下簡稱校巴)新班表試運營方案,於9月29日至11月2日進行,透過增加尖峰時段大巴班次,與司機透過無線電即時聯繫,機動調度校巴,以解決學生乘車擁擠的情況。 針對目前試運營方案的結果,清大學生會行政中心學權部長林釔辰解釋,新班表上路後日間時段通勤狀況明顯改善,學生未成功乘車的反饋減少,但人文社會學院、台積館與竹師教育學院大樓(以下簡稱教育大樓)傍晚下課時段,仍因人潮眾多而出現等候時間較長的情況。清大總務處事務組長張惠珍表示,根據校方觀察,學生平均需等待5至10分鐘才能成功乘車,經過與學生會商討,認為目前的等候時長仍屬可接受範圍。清大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生KS(化名)則表示,希望校方能夠為學生提供即時的校巴到站資訓系統,讓學生能夠更準確預計下一班車實際抵達的時間。 張惠珍說明因為有新學院啟用以至於學生乘車需求增加,「本學期教育大樓啟用,南大校區住宿生會有至校本部上課活動」,因此,113學年度校方已在校巴採購合約中提高預算及新增班次因應。清大學生會觀察到反應乘車問題的人數逐漸增加,決定於9月8日、15日與17日蹲點蒐集數據,「9月8日我們觀察到下午3點12分班次未成功乘車的同學多達115人。」林釔辰補充道,數據顯示有大量學生未能搭上校巴,上課可能因此遲到。清大計算與建模科學研究所碩士生jj(化名)表示,方案推出前等候校巴的隊伍人潮眾多,經常需要等待多趟班次才能上車。而清大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碩士生愛琳(化名)則表示,校巴班次增加後等候時間過長的問題有所改善,但他也建議校方參考山上教學樓的下課時間表安排大巴行駛。 為了更好地解決學生乘車的問題,清大學生議員向校方提案推動校巴自營計劃,其中包括「清華綠色交通:募款自購電動校巴」(以下簡稱「募款自購電動校巴」計劃)與「培訓校園駕駛專業人才×校內工讀新選擇:輔導同學考照行駛校巴」(以下簡稱「培訓校園駕駛專業人才」計劃)兩項長期計劃。黃采翎表示,因大巴數量不足與廠商調度限制,問題仍難以全面改善。因此,學生會認為自營校巴既能兼顧運能,也能達成永續目標。此外,他表明「培訓校園駕駛人才」計劃的提出是因為廠商反應新竹地區運輸業人力短缺,導致駕駛調度困難。學生會因此提出由學生以工讀形式駕駛校巴駕駛的構想,「若由同學支援夜間時段,不僅能緩解司機人力壓力,也能促進校園對基層勞動的理解與尊重。」張惠珍表示,「校巴自營計劃由學生會主要發想,校方抱持支持態度,而安全性會是主要考量。」因此,校方將會更重視培訓及輔導學生取得大客車職業駕照的規劃。而黃采翎說明,校巴自營計劃目前仍處於提案與規劃階段,並積極尋求相關科系學生與專業人士提供建議,未來校方也會向縣市政府單位,或其他相關專業單位徵求意見,以協助完善計劃。 針對清大學生會所推動的校巴自營計劃,國立臺灣大學永續辦公室助理執行長謝宣桓表示,清大學生會的計劃構想非常創新,但他建議團隊在執行規劃上,必須將財產歸屬、募款流程、停車費與充電裝置費用等問題納入考量。他提醒:「在每年度更替的學生會體系下,必須要建立長期追踪與管理制度。」而國立政治大學總務處事務組長林雨寰則認為,這樣的構想不僅解決校巴人力短缺的問題,也讓學生學習專業技能,並體驗勞動價值與風險承擔,實現對技術勞動專業價值的重新肯定。然而,林雨寰建議,在計劃推動前須謹慎評估風險與安全配套,「計劃應將『零重大事故』視為最高目標,確保師生安全不會成為『練習』的代價。」他認為計劃的推動必須建立完善制度與監管機制,以確保培訓品質與營運標準達到職業等級。
清大校巴時刻表出包 學生等嘸車
校園
第1610期
清大校巴時刻表出包 學生等嘸車
焦點
2015-11-29
清華大學自10月調整校園公車時刻表後,經常造成等隊伍過長,或是持續上不了車的狀況。 圖/清華大學學生會提供【記者趙安平綜合報導】清華大學自10月起採用新的校園公車時刻表,由程式根據課程人數設計出周一至周五不同的時刻表,希望減少等候時間。因廠商無法配合,又改為統一班表,卻常發生等候很久,或擠不上車的情形,目前學生會正積極蒐集學生搭乘意見,希望校方改善現有時刻表。民國88年,時任清大校長的劉炯朗為了改善校園環境,實行「機車禁止入校」措施,並在校內設置校園公車,服務趕時間上課的師生。清大總務處事務組組長陳宜靖表示,總務處每學期都會根據修課人數、地點設計公車時刻表,以確保能符合學生的使用習慣。現任清大學生會權益部部長的林育丞在過去擔任權益部部員時,曾經觀察到校內公車時刻表有分配不均的問題,「該來的時候不來,不該來的時候卻來了。」因此決定著手改善時刻表。103學年度時,校方雇用工讀生在校內公車各站駐點統計,計算出各時間點搭乘公車的人潮,並依此設計公車時刻表,林育丞說,實施一年的時刻表基本上沒什麼問題。然而,聘僱工讀生統計搭乘人數耗時費力,也需要經費支持。本學期時刻表由「清華園的挑戰」得獎程式計算而得。該競賽是由總務處主辦,目的在解決校內行政難題。實際執行時後發現,該程式無法計算出「學生搭乘公車的習慣」,導致某些搭乘人數過多的時段無法有效疏運。林育丞表示,公車廠商當初答應適用周一到周五不同的時刻表,後來卻推翻承諾,只好重新設計一張統一的時刻表。清大校方當初在招標時,僅有一家廠商願意承包校園公車的業務。陳宜靖也坦言學校經費有限,無法再增加公車班次。林育丞認為,沿用去年工讀生計算出的舊時刻表並不會有太大問題,只需微調部分即可。但這次時刻表是由校內競賽獲獎同學設計,與校方有合作關係;再加上總務處不希望頻繁更動時刻表,目前只能透過蒐集搭乘學生的意見,將實際情形反應給總務處,以期校方能盡速改善時刻表的設計。從政治大學交換到清大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的李沅臻表示,過去班次較密集時幾乎都會搭乘公車,時刻表改了之後,經常因為排隊隊伍人潮過多而選擇走路。她也抱怨:「有時候公車都過站不停,明明沒滿,但是為了保留一點空間,所以直接開過去。」也會因此造成上課遲到。她希望學校能增加公車班次,比照政大校內公車,尖峰時間的發車時刻較彈性,人滿了就發車,才不會被時刻表制約。學生會日前在臉書發表文章,希望清大學生在搭乘校巴時,「如果發生排隊過長,進而導致15分鐘以上搭不上車等等情形,請『拿起你的手機(相機)將現場的狀況拍下來,把照片傳到此貼文下方(更好是同時寄信給事務組),附上日期、時間、站牌,並簡短說明實際情況。』」期盼藉此改善校巴問題。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