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牛津大學發起道路安全活動 盼交通事故零死亡
國際
第1769期
牛津大學發起道路安全活動 盼交通事故零死亡
2022-10-26
【記者陳孟樺綜合報導】行人站在汽機車呼嘯而過的街道,左看右看後快步穿越馬路,踩上安全島,看準車流空檔小跑步到對面街道,這是台灣的日常街景。反觀歐洲,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於19日響應地區的「零死亡願景」(Vision Zero)計畫,舉辦道路安全活動,期盼能提升用路人的安全意識,並邁進零死亡的終極目標。 牛津地區有許多徒步區,為行人與自行車族群提供安全的交通環境。 圖/王逸峰提供「零死亡願景」是歐洲自1990年代開啟的計畫,核心理念為消弭任何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現在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低於30人,我覺得降低到10人以內都是辦得到的。」牛津大學學生王逸峰樂觀地表達對該地區跟進全球實施零死亡願景的看法。由於牛津地區徒步區數量多,面積甚至涵蓋大學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設施周遭,學生幾乎人手一台腳踏車代步。因此,道路安全活動當日有許多自行車攤商,他們宣導自行車用路安全,同時教授簡單的自行車修理方法,供民眾安全上路。主辦方也請來大卡車,讓民眾自由攀爬上車,了解司機的死角與盲區,避免與其發生意外。牛津大學學生涂星月認同這項計畫,並補充該活動可以提升不同用路族群的道路安全意識,例如大車盲區多,自行車族群應該多加注意。 英國道路上常見公車行駛,不過由於公車盲區多,行人時常險與公車發生交通意外。 圖/王逸峰提供談及牛津地區的交通事故,涂星月氣憤嘆道:「我常常遇到汽車沒有禮讓行人,人流最大的路段也很少紅綠燈,導致行人總是在汽車快速行駛的情況下穿越馬路。」英國道路已逐漸重新規劃,卻仍出現用路人的不便,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表示,在牛津求學期間了解到英國市區的道路設計最高目標是「讓行人在任何他想穿越的地方都可以安全行走。」針對牛津大學主動響應交通安全而舉辦活動,趙家麟坦言:「台灣學生對宣導很無感,不過零死亡願景連宣導影片都拍得很有感覺,宣傳效度比台灣強很多。」台灣的前十大死因中,交通事故死亡一直榜上有名,趙家麟更點出,近年台灣一直在談道路設計,而道路設計要怎麼引導出新的道路文化,只能一步步慢慢來。而國立政治大學交通運輸研究社孫光偉也特別強調,近年其實交通部有嘗試讓公車進入校園,進行實際操作的安全宣導,期盼能將交通教育與道路規劃並進。 各國實施零死亡願景(Vision Zero)的主要手段包含拓寬人行道,試圖以行人用路為核心來設計。 圖/王逸峰提供
盼消弭成見 牛津生籲廢黑袍分級
國際
第1666期
盼消弭成見 牛津生籲廢黑袍分級
2017-11-20
【記者葉穎樂綜合報導】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擁有全英唯一的應考服裝規定,然而學生會日前經內部投票,通過「所有傳統模擬辯論會(Moot)參加者需統一黑袍」議案,盼校方禁止法律系學生身著學者袍(Scholars gown)參與大會,避免主考官會不經意因服裝分級對學生產生偏見。 牛津獨有的黑袍傳統已有百年歷史,左一學生身穿的是學者袍,其餘學生身著一般袍。圖/牛津學生薄宗婳提供牛津黑袍可依成績分為一般袍(Commoners gown)及學者袍,而後者除了袖子偏長,亦只供獲得獎學金或平均70分以上的學生穿著。根據學生會15日發佈的聲明,法律系學生為了完成學位都必須參加辯論會,而黑袍分階制度可能不利於參與辯論的學生。議案內容也提到,一般袍會讓學生顯得不夠出色,法官可能對穿著學者袍的學生抱有更高期待。提案學生湯姆士・霍華德(Thomas Howard)提到,牛津的學者袍主要是學術成就的象徵,「我希望所有考官不會著重跟論證能力無關的考試成績,能單純依學生在辯論會上的表現評價。」他主張應禁止學生口試時穿不同的黑袍,希望法學院能比照其他學院部分考試已避免穿學術袍的例子。然而法律系學生弗洛拉・斯潔拉貝洛(Flora Scarabello)指出,若想真正解決問題,應採不公開形式的考核,便不會有相關困擾,但服裝並非主因,「因為歧視可以源自膚色、種族、性別。」她提到自己完全不會受黑袍分級影響,認為學生有資格穿學者袍是他們努力學習的成果,因此反對此議案。持有學者袍的法律系學生卡梅隆・尼爾森(Cameron Neilson)則說明,辯論會的評價標準為口試品質及論據大綱,更表示身穿一般袍的學生在辯論會更常獲勝,反對黑袍分級對學生不公平的說法。尼爾森表示,關於學生是否身穿學者袍應考的議案,上學期經全校投票後,已確定多數學生都希望能保留此傳統,因此他質疑學生會浪費時間在同樣議題。但學生會學術事務副主席凱瑟琳・坎寧(Catherine Canning)認為,之前全校投票主張廢除所有考試的黑袍文化,但本次議案主要希望禁止學生口試穿學者袍,認為兩者應被區分清楚。目前學生會已正式向法學院提交請願書,希望遊說校方修改規定,以解決學生對黑袍分級制度的擔憂。
打破「He」、「She」稱呼 營造牛津友善校園
國際
第1641期
打破「He」、「She」稱呼 營造牛津友善校園
2016-12-14
【記者陳思慧綜合報導】據《泰晤士報》(The Times)11日報導指出,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學生會呼籲同學以代名詞「Ze」取代第三人稱「She」和「He」。惟學生會於12日表示並特別沒有要求同學以「Ze」稱呼跨性別者。學生會認為,以「Ze」稱呼跨性別人士會顯得刻意,這讓受歧視的跨性別者受到二度傷害。他們表示:「我們同意不應以二元稱謂限制對他們的稱呼,但我們也沒有創造新的詞語給跨性別者。」學生會鼓勵學生在稱呼跨性別者時,以第三人稱「They」代替「She」和「He」,避免冒犯之意,也讓牛大成為多元性別友善環境。對於學生會的呼籲,牛大回應:「我們很樂意看見學生主動關心相關課題,這是一個十分體貼的建議。」校方也表示將會跟進有關提議。另外,根據牛大的行為守則,使用錯誤第三人稱限定跨性者的性別是違反守則的。跨性別者、劍橋大學學生(University of Cambridge)法蘭奇.斯森(Franky Sissons)說:「這項提議很棒,而且並不會讓我覺得我與別人有差異。」斯森表示,曾在公眾場合被錯誤的稱呼導致他覺得被冒犯,但無奈社會沒有給跨性別者特有的第三人稱,因此只好默默承受。牛大學生馬菲特.菲勞斯(Matthew Fellows)認為,特有的第三人稱的確能彰顯牛大尊重多元性別,但刻意實行反而失去希望淡化性別差異的初衷。另一名學生伊娃.芬妮(Eve Finnie)則認同學生會的建議,她說:「身邊有許多跨性別的朋友,在稱呼對方時的確感到很困擾。」她認為,以「They」稱呼跨性別者可以避免許多尷尬的情況。事實上,美國衛斯理安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早已使用「Ze」為跨性別者的第三人稱逾十年。除此之外,《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也將性別中立的「Mx」尊稱詞收錄到詞典中,表示對跨性別人士以及不願表明性別者的尊重。
校園性平成趨勢 牛津聖貝納學堂始收女生
國際
第1601期
校園性平成趨勢 牛津聖貝納學堂始收女生
2015-06-11
【記者張又筑綜合報導】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Oxon)理事會4日舉行投票,決定原本僅招收男生的校區聖貝納學堂(St Benet's Hall,Oxford, Benet's),將於下學期開始招收女學生,牛津單一性別校區的傳統也將正式走入歷史。 早在西元1879年,牛津就已開始招收女學生,但聖貝納因住有五位本篤會的僧侶,具有不允許男女同居的規範,以致於不能招收女學生,使聖貝納成為現今牛津僅存的男校區。聖貝納校長沃納.吉隆(Werner Jeanrond)是學校第一位入世的俗人校長,他對招收女學生表示支持:「許多人認為牛津必須保留傳統,但我認為這取決於每個人如何看待『傳統』。」他也反問:「『傳統』是可以帶來改變或貢獻的事物,還是被擺在博物館裡的展示品?」 英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日漸增加,原本男性佔大多數的大學校園,已逐漸性別平衡。為容納這些女學生,部份男校轉變為男女合校,間接促成單一性別校區的消失。聖貝納校友邁爾斯.勒.瑪錢.勞倫斯(Miles Le Marchant Lawrence)表示,目前有少數修女已在聖貝納用餐或參與學校的課程,他說:「校方同時招收男女學生並不會帶來壞處,且女同學將能自由選擇牛津的每個校區。」吉隆也表示,聖貝納正在積極尋找資金和贊助,以另覓他處供未來的女性學生居住,避免破壞規範及打擾僧侶們的修行。 牛津最後一個女子校區聖希爾達學院(St Hilda's College,Oxford, St Hilda's)在2008年起招收男學生。而2015年5月28日牛津更選出創校785年來第一位女副校長露易絲.理察森(Louise Richardson),顯示近來校園性別平等成為一新趨勢。
牛津百年服裝傳統惹議 公投後決議保留
國際
第1599期
牛津百年服裝傳統惹議 公投後決議保留
2015-05-28
【記者張又筑綜合報導】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Oxon)學生會20至22日舉行投票,由學生票選決定在參加重大考試時,是否必須穿著學校規定的西裝及學士服等正式服裝。這項傳統已經在牛津大學擁有百年歷史,學生在是否保留服裝傳統上意見分歧,全校約8500人參與投票,最後票選結果以約3:1的差距決定遵照傳統。 牛津規定,學生在參加學校舉辦的重大考試,如期中考、期末考等,都要穿著正式套裝—成套的黑色西裝(裙裝)、黑鞋、黑襪,並加上方帽、長袍等學士服裝,若是穿著其他服裝應考,則需提前獲得監考老師的同意。西元2012年,學校已將應考服裝標準降低,學生可以無論性別穿搭深色的套裝,部分學生則希望進一步獲得更多的穿衣自由。此次的投票分為是否廢除套裝與是否廢除學士服兩類,學生可以選擇保留其一、兩者皆保留或皆不保留。最終投票結果分別以3:1、7:2的票數決定保留套裝及學士服。 部分贊成取消穿著規定的同學認為,學士服與套裝代表精英教育,會造成學生認知的偏頗。臉書粉絲專頁「取消套裝( Subfusc OFF)」創立者、牛津學生薩維爾‧科恩(Xavier Cohen)說:「套裝強化了牛津是精英教育機構的想法,且我認為應優先考量學生舒適性和衣著選擇權。」也有反對同學希望保留學校多年來的傳統。臉書粉絲專頁「拯救套裝( Save Subfusc)」創立者、牛津學生哈里森.愛德蒙斯(Harrison Edmonds)表示,套裝象徵著牛津學生的共同經驗,如果停止穿著它參加考試,將會失去身為一個社群的意識,「許多人還是在乎這個傳統並且享受穿著套裝的。」 此次投票由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Somerville College)學生喬‧.史密斯(Joe Smith)擔任公平委託人,史密斯表示,這不僅是自2006年來牛津舉辦的首次公投,更達到歷來學生會舉辦的投票中最高的四成投票率,顯示學生對此一議題的關心和重視。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