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緬甸街迴味季登場 初嘗藝術轉譯飲食生活
生活
第1781期
緬甸街迴味季登場 初嘗藝術轉譯飲食生活
2023-09-27
【記者吳玟錡綜合報導】2023緬甸街迴味季自16日開展,由鳴個喇叭團隊策劃,今年首度「結合藝術展覽」,在新北市緬甸特色店家三季sanji teahouse展出,用藝術轉譯緬甸文化。團隊從2018年開始透過各種形式推廣緬甸文化,如線上廣播、雜誌等等,於2022年在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開設新緬甸料理餐廳,這裡是全台最大的緬甸華僑聚落,周邊店家多以販售緬甸食物為主,餐廳則是透過複合式空間,做餐飲和文化實驗。 緬甸街迴味季展出在三季sanji teahouse,該店附近的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景。 圖/吳玟錡攝緬甸街迴味季,從9月至12月有一系列活動包含緬甸街家宴、緬甸街文化走讀、料理課等等。策展統籌姚羽亭提到,「我們已經累積很多年的經驗,今年才舉辦緬甸街迴味季,嘗試不同的可能性,期待能觸及更廣群眾。」再加上之前台灣民眾對緬甸食物不太了解,會不敢嘗試,所以主辦方過往先從推廣飲食文化做起。一走進門,迴味食物雕塑創作坊的影像映入眼簾,和諧的藍色系攝影照片,是由藝術家程仁珮邀請緬甸移居者擺置食物,以「料理」回溯來台的時空旅程。程仁珮細述「藍色是對海洋的想像,海是有方向性的,移居者飄洋過海抵達新的地方,上岸後的生活卻像面臨浩瀚無邊的海,迷失方向。」 迴味食物雕塑創作坊的影像,由藝術家程仁珮邀請緬甸移居者擺置食物,以「料理」回溯來台的時空旅程。 圖/吳玟錡攝沿著活潑明亮的動線走上二樓,樓梯口有行為藝術家趙曼君創作的影片。他用紀錄片形式拍攝緬甸特色食物的製作過程,並以手部特寫建構移居者在台的生活意象。「第一眼會被動態的視覺影像吸引,同時能用作品的『聲音』去了解緬甸生活。」慕名而來的民眾邱奕賢因信仰新教而接觸到緬甸文化,這次參與迴味季才發現原來有那麼多人默默關注移居者,很喜歡本屆結合藝術作品展覽。 店家三季sanji teahouse二樓的佈置,餐廳透過複合式空間,做餐飲和文化實驗。 圖/吳玟錡攝趙曼君描述創作前期,他花費許多時間進行田野調查、走訪緬甸街,發現緬甸第一代和第二代面臨的問題不太一樣。這次展出,他觀察到有移民前來觀展,令他印象深刻。迴味季間接搭起不同世代的橋樑,今年藉由不同以往的媒介詮釋緬甸文化,加入藝術元素但初衷不變,就是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移居者來台的故事。 樓梯口有藝術家趙曼君創作的影片作品,拍攝緬甸特色食物的製作過程,並以手部特寫建構移居者在台的生活意象。 圖/吳玟錡攝
華夏推行動書車 喚醒華僑滇緬回憶
生活
第1685期
華夏推行動書車 喚醒華僑滇緬回憶
2018-10-24
【記者黃郁期綜合報導】20日上午十時,一群緬甸華僑聚集在新北市中和區華興街的一台行動書車旁,以緬甸文高亢地朗誦著故事書,引起一旁人們的關注。這是華夏科技大學和中華民國緬甸歸僑協會舉辦的「在緬甸街遇見蘇格貓底東南亞行動書車」活動,吸引素有「緬甸街」之稱的華興街居民前往參加。 停在新北市中和區華興街的「蘇格貓底行動書車」,在地居民前往翻閱書車裡的書。 圖/黃郁期攝 「蘇格貓底行動書車」內部有許多書籍,也有供民眾休息之處。 圖/黃郁期攝行動書車是綽號「貓哥」的林群先生所擁有,車上的書籍以東南亞語種的占大多數。在這天的書車活動裡,滇緬華僑們因為可以閱讀家鄉熟悉的語言,並透過與他人分享緬甸文字與傳統故事,喚起他們對緬甸的記憶。身為緬甸華僑的李惠玲說:「真的非常感動,這個活動好像讓我們把家鄉的東西都找回來了。」 緬甸華僑於行動書車旁朗誦行動書車內的緬甸文書籍,圖中人物為緬甸歸僑協會理事長張標材。 圖/黃郁期攝新北市中和區南勢角一帶的緬甸華僑因為軍政府的排華行動,在60年代開始逐漸移居台灣。緬甸歸僑協會理事長張標材說道:「當時華人經營的商店和就讀的學校都被收歸國有,華人很難生存。」他進而表示,許多人輾轉來到台灣的南勢角,在口耳相傳之下,定居的人口越來越多,就形成了今天南勢角以「緬甸街」聞名的滇緬聚落。 位於華新街周邊的華夏科大,致力於將滇緬聚落特色形塑成中和區的特別文化。校長陳錫圭說:「大學本身是一個學術單位,比較容易推廣與塑造文化。」他進而表示,現階段而言華新街對於大多數人只限定於特別的飲食文化,但透過「行動書車」與其他類似的活動,可以將滇緬的人文特色與民俗風情也推廣出去,將在地文化的層次拉高。本次活動策畫人、華夏科大研究發展處研發長蘇聖珠也提到,希望藉由活動增進在地居民與學校的連結,提升社區學習氛圍。 華夏科技大學校長陳錫圭(左)與綽號貓哥的林群(右)一起舉辦「在緬甸街遇見蘇格貓底東南亞行動書車」。 圖/黃郁期攝藉由此活動,學生能夠更了解東南亞文化的特色。中華民國緬甸歸僑協會秘書、華夏科大緬甸文老師的李惠玲提到,台灣學生對於緬甸文化感到陌生,可藉由認識該文化提升學習興趣。華夏科大學生何宗輿表示,平常不會接觸東南亞的文化,「這次活動可以更加了解他們,而不是停留在眾人的刻板印象。」 
置頂